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我一直在想象灵岩寺的春天到底什么样子,直到近日一去方知想象终究是想象,想象与现实总有很多偏离,灵岩寺春天的景色不是靠想象就能描绘,得身临其境去感受,去触摸,甚至我们当日的心情都是影响景色审美的一部分……春天的风,春日的雨,春空的云都似出生不久的婴儿,成长迅速变化又及时,我想灵岩寺的春天应是如婴儿般一天一变化,一日一风景……一进灵岩寺大门,丁香花像一个豆蔻年华的小姑娘,带着清纯唯美气息扑面而来;往里走,那三棵历经岁月沧桑、见证历史风云的古银杏树正吐出新绿,无限春色、一片生机盎然……我一向最喜欢初春、中春时的新绿,这种嫩嫩的新绿给人无限蓬勃之少年感;这种新绿总让我心情大好,回忆都沐浴着柳色初青、鸟语花香;穿过记忆长廊、儿时课堂的铃声似在耳边若有若无~回荡……这种新绿也总让我这个爱情世界里无愁强说愁、无情似有情的金刚心,有那么一瞬间的柔软:豆蔻年华二月初、那个给我写情书的化学天才少年郎,转学后还好吗?大学考去了哪里?还在怪我把情书交给老师吗?历经辗转能看到我这段文字吗?始建于宋代的大雄宝殿的左边,一棵高大的海棠花开的正好,与秋日银杏的满树金黄相比,也自有一番花语风韵。生了锈的诗心不由大发:古刹春好,海棠树下又相逢;一树海棠花如雪,似梦环绕,惊晓,惊晓,几声啼鸟!我小时候古诗词背的特别好,近几年“利欲熏心”,古诗词带给我的古典气质应该慢慢淡去,过去熟背如流的诗词现在也被我记得七零八落,惭愧,惭愧!我想会在业余写作时间,重新把古诗词拾起来,传统的文化瑰宝智慧不能丢掉……总不断有人问我,如此豁达洒脱的我经常冷不丁蹦出几句豪情诗词,为何会也看佛学方面的书籍?其实喜欢佛学跟性格什么样没有关系,跟经历有关;我想我们每个人命运或者想法的转变,总有那么一次是因缘和合刹那间做的决定,也可能冥冥中早有因缘,就是自己还蒙昧未曾察觉而已。佛学是一门宗教智慧,我甚至觉得它也是一门社会关系学、社会心里学。刚刚过去的清明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祭祖节日。呼应了传统文化中、也呼应了佛学中“我是谁,我来自哪里?”这一主题思想。清明祭祖让我们不忘来路,也是对祖先的尊敬、感恩与回馈;树大凭根,根系繁茂繁衍成林,但不论我们是哪个旁支林,哪个分叉,或者哪个分支,我们的祖先我们的根都来自一处。所以清明节我们都会千里迢迢、不辞辛苦回去祭祖,不忘先人之志,不忘先人之苦之耻,继承先人的优秀精华,奋发图强,多读书明理以正心、正念、正观,这是我们后人的基本理想与责任。元代高启关于祭祖有诗如下: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从佛学因果角度,祖先也是我们的“因”,所以时常觉得佛学也是一门社会关系学……家、国同理,所以清明节除了是祭祖节日,还是纪念华夏民族英雄先辈的日子,有了他们的浴血奋战和守卫,才有国;有国才有家,有了国家的强大稳定,有无数英雄替我们负重前行,才有我们喝酒烹茶、诗情画意的尊严惬意人生……追思怀古,写到这里得隆重提一下灵岩寺墓塔林景点,这是唐代以来灵岩寺历代住持、得道高僧圆寂的场所。这里有唐、宋、元、明、清各代的墓塔、墓碑,数量规模庞大,庄严肃穆,故称“墓塔林”;墓塔绝大多数为石作,我们都知道“暮鼓晨钟”,根据高僧大师圆寂的时间,墓塔造型各有不同,形态各异;墓塔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塔座呈方形、圆形,八角形等等,有浮雕技术;是研究古造型艺术与研究佛教历史很珍贵的实物见证。灵岩寺墓塔林北上方有一座独立的墓塔——惠崇塔。是为得道高僧惠崇所建,建于唐天宝年间,惠崇高僧生前对佛教文化事业兢兢业业,是一位对灵岩寺做出卓越贡献的大师,颇受后人敬仰敬慕……站在这里脱帽,双手合十俯身三敬拜……站在这里,走在这里,我不敢放肆喧哗,敬畏敬仰由心而生,千年风云弹指一挥间,历史是最好的记录者……静静的站在大雄宝殿前面看海棠花时,寺院的师父也在欣赏海棠花并拍照,师父的举动让我们觉得无比亲切随和接地气;师父大约觉得我们站立太久,还从手机里调出佛教梵音播放,在佛教梵音里心慢慢平静下来,情绪中的贪嗔痴慢疑也慢慢被降伏,心情回归本我与慈悲,海棠花香中一片岁月静好……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灵岩寺我会经常来,即便什么都不做,静静的坐在这里就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和放空……冬日雪后的灵岩寺会是什么样子呢?还蛮期待哒……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yjfh/8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