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月十八,恭迎阿底峡尊者圆寂日
今天农历十月十八,是藏传佛教噶当派祖师阿底峡尊者圆寂纪念日。 阿底峡尊者,古印度高僧,藏传佛教噶当派祖师,中国西藏地区在朗达玛王灭法后复兴佛教的第一位重要人物,为西藏佛教在10世纪后的重新复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藏族佛教徒尊称其为“觉沃杰”,意为“佛尊”。 阿底峡尊者入藏弘法,是与当时藏西古格王朝国王意希沃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西藏佛教史上流传着许多佳话。 据记载,他为了邀请阿底峡尊者入藏,按照阿底峡尊者提出的要求,到处搜刮黄金,当他搜刮到噶洛国时兵败被俘。后来他的孙子绛曲沃设法以黄金去赎他,可他为法而忘躯,仍坚持要以黄金去请阿底峡尊者,最后被敌国杀害了。 阿底峡尊者接到古格王朝的邀请后,于年动身,年到达尼泊尔,年到达古格。在古格时,他主要住在托林寺。他在古格进行的宗教活动除了讲经和翻译经典外,还为绛曲沃写了一部《菩提道灯论》。这部著作是他针对当时西藏佛教界的弊病而写的,在西藏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阿底峡尊者由此而被后人推尊为"佛尊"。 阿底峡尊者在古格住了三年,年起程准备返回超岩寺。当他行至布让地方,遇到仲敦巴等人,他们是卫藏(指拉萨地区)派出的专门迎请阿底峡尊者的,于是又随仲敦巴等人来到卫藏传法。他曾先后到拉萨,叶巴、盆域、聂塘等地传教收徒,前后近十年,影响甚大。最后于年圆寂于拉萨西南的聂塘。 阿底峡尊者圆寂后,他的弟子仲敦巴领众修行并继续弘法,年在热振地方建起热振寺,作为弘法据点,由此形成噶当派。阿底峡尊者到达卫藏,标志着佛教复兴势力由阿里进入卫藏,在西藏佛教史上称作"上路宏法"。阿底峡为后弘期西藏佛教的复兴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藏传佛教噶当派的鼻祖。 阿底峡尊者的学说以显宗为主,提倡戒律,尊尚净行,著有《菩提道灯论》共七十颂,阐述从学法到成佛的修习内容和阶段。在藏传佛教后弘期还处于分散杂乱时期时,该书提出了对整个佛教的系统看法,为噶当派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阿底峡尊者主要著作包括《密宗道次第解说》、《菩提道灯论》、《入二谛论》、《中观教授论》、《摄菩萨行炬论》和《发菩提心论》等50余种佛学论著,并与其他译师将10余部经典翻译成藏文。所著《八分医方》对西藏医学北派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阿底峡尊者形象较好辨认。他面相慈善,身着僧衣,头戴通人冠,双手当胸结说法印,右后方有金顶,左后方有经箧,双足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中央。身后有圆形头光、身光及祥云、远山。 顶礼大悲尊者(观世音菩萨)! 思诸法如梦观心性无生 对治亦自解道体住赖耶 坐间修幻化杂修二取舍 彼二乘风息三境毒善根 为促忆念彼诸威仪持颂 取次从自起罪满情器时 恶缘成觉道报应皆归一 修一切大恩迷境观四身 空护为最上四行胜方便 所遇修道用总摄窍诀要 应修习五力大乘死教言 五力重威仪诸法摄一要 二证取上首恒当依欢喜 能散即圆满恒学三总义 转欲自稳重不应说缺陷 全莫思他过先净重烦恼 断一切果求舍弃有毒食 莫学重义气莫发粗恶语 勿候险阻处莫刺要害处 犏载莫移牛不好强争先 断除诸邪命天莫沦为魔 为乐莫求苦诸瑜伽持一 遇违缘修一初后行二事 二境皆应忍舍命护二事 当学三种难取三主要因 修三无失坏成就三无离 于境修无偏遍且深修习 于厉境恒修不依赖他缘 今当修主要不颠倒是非 不时作时修当坚定而修 以二观察解不好大喜功 不暴躁易怒不喜怒无常 莫追求声誉将此盛五浊 转为菩提道窍决甘露藏 乃传自金洲由昔修业醒 自众信为因能轻苦讥毁 请调我执教今死亦无憾 福慧共修 阿底峡尊者圆寂日供灯祈福共修 年11月17日(农历十月十八)是阿底峡尊者圆寂日。阿底峡尊者,学问之精深,修证之宽广,对佛教之贡献——特别是对雪域西藏佛教之贡献,至今为后人所敬仰和钦佩! ↙点击“阅读原文”,随喜参与供灯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xzyj/875.html
- 上一篇文章: 农历三月初二僧伽大师圆寂纪念日
- 下一篇文章: 悲痛曼日法王圆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