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初二僧伽大师圆寂纪念日
泗州大圣僧伽大师 僧伽大师,世称泗州大圣,又名泗州佛,据记载为唐代西域(自称何国)僧人。大师出家后誓志游方,于唐龙朔二年(年),自别迭里山口入唐,经凉州、洛阳抵达江淮,止于嘉禾灵光寺。水乡泽国以渔猎为生的民众受其教化,多有裂网折竿、别谋事业者。后来大师荷锡北上,到达山阳(今淮安),住龙兴寺。大师数以神异度众,现十一面观音相,促建泗州普光王寺,感应四方。 此后,唐中宗迎请大师至长安,尊为国师,中宗及臣僚皆执弟子礼。京城人闻名多来相求,有求必应,验非虚设。景龙四年(年)三月三日(《宋高僧传》载为景龙三年三月三日、《佛祖统纪》载为景龙四年三月三日、《历代三宝纪》载为景龙四年三月二日),僧伽大师于长安荐福寺示寂,世寿八十三岁。大师法体将归奉于泗州普光王寺,百官相送,哀恸都城。普光王寺起塔供养法体,名僧伽塔。寺塔虽历会昌法难、唐末动乱,感通仍层出不穷,为一方化险为夷,消灾免祸。 自唐以后,僧伽大师受到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的礼敬供奉,尤其江淮一带,信仰尤甚,正是“神迹灵异人共瞻仰,殿宇塔庙在处供养”。更有如李白、苏轼等文人雅士对其崇敬备至,作诗赞礼。后经战火兵燹,天灾人祸,普照王寺与僧伽塔屡有毁兴,直至清康熙年间,淮水泛漫泗州古城,寺塔并没。但民众对僧伽大师的信奉崇敬依旧长盛不衰,城镇乡村大小诸寺塑奉泗州大圣像者不可胜计,常有信仰者焚香供烛,顶礼祈求;僧伽大师像不仅供奉于塔寺,也分布于各种石窟,甚至流传至日韩。 僧伽大师圆寂后,唐中宗曾问万回法师大师为何人,万回法师答曰“观音菩萨”,此后民间多以僧伽大师为观音菩萨化身。此外,大师还在历史上留下了一部与其本际因缘相关的经典——《僧伽和尚欲入涅槃说六度经》(下简称《僧伽六度经》)。 这部经介绍僧伽大师在汉土度化众生,不仅是佛法西来,更是因缘东回。经云: “正法兴时,吾与弥勒尊佛同时下生,共坐化城,救度善缘。元居本宅,在于东海,是过去先世净土。缘为众生顽愚难化,不信佛法,多造恶业,吾离本处,身至西方,教化众生,号为释迦牟尼佛。” 此言僧伽大师过去世本居东海净土,因为众生顽愚难化,便离开本处,去往西方,以释迦牟尼佛之形象教化众生,而“东国遂被五百毒龙陷为大海,一切众生沉在海中,化为鼋鼍鱼鳖”,此后,僧伽大师才现比丘之身,从西域来到汉土,救度善缘。 僧伽大师更发大誓愿救度众生: “舍利本骨愿住泗州已后,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慈心孝顺,敬吾形像,长斋菜食,念吾名字,如是之人散在阎浮,吾愍见恶世力兵竞起,一切诸恶逼身不得自在。吾后与弥勒尊佛下生本国,足踏海水枯竭,遂使诸天龙神八部圣众在于东海中心,修造化城,金银为壁,琉璃为地,七宝为殿。吾后至阎浮,与流佛法,唯传此经,教化善缘。六度弟子归我化城,免在阎浮,受其苦难,悉得安稳,衣食自然,长受极乐,天魔外道弱水隔之,不来为害。” 大乘佛教认为佛有法报化三身,释迦牟尼佛在印度的应化属于化身弘法,此外更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以种种报身化身救度相应众生。佛法流传的形态和方式纵有千变万化,而始终不离于本处,不离于心。化身境界不代表整个佛法,法身无相、心境不二的境界才是佛陀化身度众之最终指向。 此经不仅从教理层面宣说“佛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至高境界,更以实例说明佛法不仅是从印度传到中国,而且也从中国传往印度。佛法的本际因缘不仅在印度,也在中国,甚至还有更多我们所尚未亲证的。 人们常觉佛法不易契入,只因没有确认佛法在身边的意义。只有“身边的意义”被确认,人们才不会将求道当成遥远之事。僧伽大师的示现是将佛法最高境界落实于度化众生具体因缘的有力说明。正如大师誓愿所示,尽未来际,仍然需要来弘扬《僧伽六度经》这样的经典,为佛法旨归正本清源,引导众生离开外境实有执着,获得生命的究竟圆满。 《神僧传·僧伽大师》 僧伽大师,西域人也。俗姓何氏。唐龙朔初来游此土,隶名于楚州龙兴寺,自此始露神异。初将弟子慧俨至于泗洲临淮县,信义坊乞地施标,将建伽蓝,于其标下掘得古香积寺铭记并金像一躯,上有普照王佛字,居人叹异云:“天眼先见,吾曹安得不施乎?”于是争求布施。 尝卧贺跋氏家,身忽长其床榻各三尺许,人莫不惊怪。次现十一面观音形,其家举族欣庆倍加信重,遂舍宅而建寺焉。由此奇异之踪变现不一。 初伽化行江表止嘉禾灵光寺,彼泽国也,民家渔梁矰弋交午。伽苦敦喻,其诸杀业陷堕于人,宜疾别图生计。因而裂网折竿者多矣,伽闲而宴息。见神告曰:“天方亢阳百姓苗死,身胡藏其懒龙耶?”伽曰:“为之奈何?”神曰:“若今夕但小指出窗隙外,其如何?”伽依之。其夜霆击异常,质明视之微有红线脉焉,伽曰:“吾与此壤无缘。” 乃行抵晋陵见国祥寺荒废,乃留衣于殿梁而去,后人闻异香芬馥。伽尝记之曰:“伊寺有人王重兴去三十年后果有僧,俗姓全为檀那矣。”通天万岁中于山阳众中,悬知嫌鄙伽者,乃昌言曰:“吾有五十万钱奉助功德,勿生横议。”伽于淮岸招呼一船曰:“汝有财施吾可宽刑狱,汝所载者剽略得耳。”盗依言尽舍,佛殿由是立成,无几盗败拘于扬子县狱,伽乘云下慰喻言无苦,不日果赦文至免死矣。 昔在长安附马都尉武攸暨有疾,伽以澡罐水噀之而愈,声震天邑。后有疾者告之,或以柳枝拂者,或令洗石狮子而瘳,或掷水瓶,或令谢过,验非虚设福不唐捐。却彼身灾则求马,警其风厄则索扇,或认盗夫之钱,或咋黑绳之颈,或寻罗汉之井,或悟裴氏之溺,或预知大雪,或救旱飞雨,神变无方莫测恒度。 景龙二年,中宗遣使迎师入内道场,尊为国师。寻出居荐福寺,尝独处一室,而顶上有一穴恒以絮塞之,夜则去絮香从顶穴中出,烟气满房非常芬馥,及晓香还顶中,又以絮塞之。师尝濯足人取其水饮之,痼疾皆愈。 一日中宗于内殿,语师曰:“京邑无雨已是数月,愿师慈悲解朕忧迫。”师将瓶水泛洒,俄顷阴云骤起甘雨大降。中宗大喜,诏赐所修寺额以临淮寺为名,师请以普照王寺为名,盖欲依金像上字也。中宗以照字是天后庙讳,乃改为普光王寺,仍御笔亲书其额以赐焉。 至四年三月二日,于长安荐福寺端坐而终。中宗即令于荐福寺起塔漆身供养,俄而大风欻起臭气遍满,中宗问曰:“是何祥也?”近臣奏曰:“僧伽大师化缘在临淮,恐是欲归彼处,故现此变也。”中宗默然心许,其臭顿息。顷刻之间奇香郁烈,即以其年五月送至临淮起塔供养,即今塔是也。 后中宗问万回师曰:“僧伽大师何人耶?”回曰:“是观音化身也。”《法华经普门品》云:“应以比丘比丘尼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此即是也。先师至长安,万回礼谒甚恭,师拍其首曰:“小子何故久留?可以行矣。”及师迁化后不数月回亦卒。 禅林网 公众平台声明 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如有缺漏,敬请联系本平台及时增补。重编录用者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犯著作权及版权。 禅林chanlin 禅宗智慧的传播者 chanlinorg 禅林APP下载 苹果/安卓 苹果版 安卓版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xzyj/869.html
- 上一篇文章: 农历八月二十纪念鸠摩罗什大师圆寂16
- 下一篇文章: 农历十月十八,恭迎阿底峡尊者圆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