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掌空声佛教的辩论方法
主持人致辞:大家午安!阿弥陀佛!我是华梵大学中文系主任。今天非常荣幸,有机会邀请到索达吉堪布来我们学校演讲。这次华梵大学中文系和其他的三个大学一起,联合邀请索达吉堪布来台湾作系列佛学讲座,因缘非常殊胜。堪布的行程很紧凑,礼拜一在台大演讲了“神秘的修心之路”,昨天在师大讲了“藏文化的特色”。今天是第三站,在公尺高的大仑山上,堪布要演讲的题目是“击掌空声?佛教的辩论方法”。大仑山入冬以来,今天是最冷的一天,校园里满地枫红,非常美丽。相信各位一定是对佛法有很深的希求心,对堪布有强烈的依止心,这才促成了我们此次相聚,共享佛法的盛宴。堪布来台湾演讲,这是第二次,距第一次来台湾已过20年。近年来,堪布经常应邀到世界各地演讲交流,包括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香港大学,以及北大、清华、复旦等,都留下过堪布的身影。所以,这次堪布能来华梵大学,的确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因缘,极其令人欢喜。我曾拜读过堪布的一些书,包括《修心七要耳传略释》《般若心经讲记》以及《中观根本慧论讲义》等。尤其是在《中论讲义》里,堪布非常善巧地运用简明的语言,把不堕边的空性智慧浅显易懂地开显给大家,对我启发很大。堪布不希望我们作太多夸饰的介绍,我相信刚才讲的内容都很平实。现在,就让我们以一颗至诚恭敬的心,一起欢迎索达吉堪布!很高兴来到华梵大学。华梵大学坐落在海拔米的山上,在台湾,这里是比较高的地方。我来自海拔米的高原,相对来说,这里就成了很低的地方。你们说今天是最冷的一天,按我所在佛学院的天气来讲,今天却是比较热的一天。同一个事物,感受却截然不同。思想也是一样,我把自己认为很有价值的理念分享给大家,有些人觉得很好,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不合理,没什么意义。这很正常。因为不同地区的人,总是会养成不同的思维方式。今天来到这里,感觉很殊胜。这个大学是晓云老法师在79岁时创办的。她在90多岁的时候示现了圆寂。她的精神非常可嘉。一般人到79岁的时候,很难有心力创办大学。她却有一种菩萨的愿力。让我们感觉到,依靠菩提心和善心,人即便到了晚年,也能做到很多事情。同时,我个人也产生一种勇气,觉得这些大德们的行为,非常值得学习。台湾还有一些佛教徒创办的其他大学,比如佛光大学、南华大学、慈济大学、法鼓学院等。其中所学的内容,不一定全是佛教。有宗教系,也有其他的学科,可以说是综合性的大学。在这样的佛教徒创办的大学里跟大家交流,我觉得心里有一种力量,也非常开心。今天跟大家共同学习的是“佛教的辩论方法”。其实,佛教的辩论方法,在一堂课短短几十分钟内,讲也讲不完,听也听不清楚。不过可以跟大家结个善缘,把我的一些观点讲出来,与大家共同交流。藏传佛教辩论的历史有些世间学校也讲一些逻辑学,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推理方法,以及古代中国哲学中的一些逻辑方法等。佛教中有一套独特的逻辑推理体系,非常严密。分别念很重的现代人要进入佛教的真理大海,特别需要这套方法。在藏传佛教中,佛教的逻辑学和辩论学非常兴盛。大约一千多年前,鄂译师建立了五部大论的学习传统,开创了藏传佛教辩论的先河,可以说是做了跨时代的伟业。在此之前、国王赤松德赞之后,印度莲花戒论师跟禅宗的玛哈雅那和尚也有过一场辩论。但是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辩论方式,不一定完全是遵从因明的理路来进行的。鄂译师之后,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夏瓦秋桑论师,他通过自己的智慧,完善了因明的辩论方法,并进一步弘扬到各个寺院。现在藏传佛教的这种辩论模式,就是从那时继承来的。如今,不仅是寺院,很多世间学校也在学习这种辩论方法。在一些大学的教室里,甚至出现了藏传佛教辩经般的场面。佛教辩论的意义现在很多人喜欢去藏传佛教寺院,尤其爱看喇嘛们辩经。边看边拍很多照片,还一边说:“哇!藏传佛教辩论很好看啊,你看喇嘛的动作像舞蹈一样!”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看的,只有一两个动作而已,任何一个小县城文工团的演员,都会跳得更好。动作不是藏传佛教辩论的特色。我们不能把辩论看成一种稀奇好看的表演。它的真正内容和意义到底是什么?这是我们更需要知道的。表面上看,藏传佛教的辩论好像是为了获得胜利,实际不是。佛教的辩论是为了辨别真相、发现真理。人生于世,有很多事理我们根本不了解,还有很多事理,我们一直犹豫不决,说是也不对,说不是也不对,存在许多怀疑。现在人问题特别多,一个原因可能是自己没有认真地学习,另一个也可能确实没有一个有效的途径,疑惑一直没有真正得到解决。除了未知和怀疑,第三是,还有很多颠倒的见解。比如:一切万法本来是无常的,但是因为后天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认为有些法永远不变;本来善有善报,恶有恶果,却认为因果不存在;本来前世后世是存在的,却认为前后世不存在;等等。这些颠倒的思想叫做邪见。我们辩论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断除未知、怀疑和颠倒的执著,把这些心态一一推翻。所以辩论非常有意义。尤其在现在末法时代,科学极其发达,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分别念非常复杂。此时,很需要一种特别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首先推翻我们相续当中对佛法的各种怀疑、成见和邪执,之后,再树立真正如理如法的定解。这一点非常重要。但是如果目的不对,辩论就会出现一些误区。比如有些人仅仅在词句上辩论,一直咬文嚼字、吹毛求疵,而不去深入意义,这是没有价值的。藏族有一句谚语说:“有口才的人,让别人寸步难行。”别人说一句话就给他挑一个毛病,这不叫辩论,叫刁难。真正的辩论,是基于意义的辩论。藏传佛教所有关键的辩论中最重要的一个主题,是把释迦牟尼佛证成为量士夫。喇荣佛学院每年围绕这个题目都会开一些研讨会。它的意思是,释迦牟尼佛是否是通达一切真理的人,是否能作为正确的标准?很多人经常产生类似的怀疑:佛说的话正确还是不正确,可信还是不可信?要想断除这种疑惑,首先要学习陈那论师和法称论师的论典,学习他们树立正量的智慧,然后再进行推断。陈那论师和法称论师是佛教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高僧。他们把释迦牟尼佛的真理,以因明的道理广弘于世,是位列“二圣六庄严”的大祖师。当然,想学习这些论典要一定的时间,先要学《集量论》和《释量论》等因明七论,还要学相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jgyj/10256.html
- 上一篇文章: 深切缅怀佛源老和尚圆寂十一周年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