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无数次从武汉出发前往西藏

沙漠中,岩石上,雪地里

到处都是他的足迹

在这个神秘的雪域高原

他一坚持就是多年

大家都叫他:虎哥

这次,他更是大胆的从西藏带回了

百年前一个女性的遗骨

这个故事还要从解放前说起

在旧时代,嘎巴拉的成因有2种。

一种是,当大德高僧圆寂之后,会以天葬用身体喂食老鹰,达到世祖割股喂鹰的佛教境界,肉体已为生灵食物,骨头便捐出做法器。最常见的是嘎巴拉念珠。

另外还有“骷髅碗”,也称人头碗

“骷髅鼓”,俗称嘎巴拉鼓

藏语为“刚当”的饰银胫骨号

用人胫骨造成的吹响乐器,胫骨喇叭

喇嘛们用最尊贵的布施,将自己留给有缘修行者,助他们成证佛道。

对于一个佛教徒来说,嘎巴拉念珠是一份至高无上的珍宝,全手工制成,所以僧人要拥有非常高的技艺,每天要打磨其光泽,这样可能要用十几年的时间,甚至一百年……

有不少人听说了嘎巴拉佛珠的种种殊胜之后,极其渴望能得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嘎巴拉佛珠,但是为了贪图便宜,使用新的嘎巴拉念珠,其骨来路不明,意义凶险。

嘎巴拉念珠

天葬台

而另一种,是虔诚的信徒,千万里朝圣圣城大昭寺,只为其中供奉的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像。其路途遥远,环境恶劣,不少体弱的朝拜者魂归朝圣路上,同行伙伴便按照习俗对其天葬,将所剩的遗骨随身携带,继续匍匐着以身丈量前往圣域。

抵达大昭寺后,第一件事就是将同伴的遗骨安放在寺庙中,以完成逝者未能前往的遗憾。现在大昭寺中,一些角落、墙缝中还能看到过去存放的一些遗骸。

虎哥带回的这个遗骨,则是第二种。它经过动荡年代的辗转覆辙,流落民间,有幸能遇见,便请回武汉供奉,为那些喜爱神秘藏文化的朋友能够了解。

当我看见这个扳指,感受到它真切的分量时,我就在想,这位女子是经历了怎样一番场景,她是否会想到,几百年后,自己的骸骨会成为了不可多得的法器,辗转流传到它的有缘人手中。即便我没有任何信仰,可此时,面对这个陌生人骨,也不可抗拒的陷入了这股莫名的沉思中。

然而,对于虎哥来说

嘎巴拉并不恐怖

反而是悲悯和慰藉的佛心传承

每一寸,都是一则传奇、一个誓愿

一片不肯在时间里凋谢的花瓣

同样也是无价之宝,可遇而不可求。

在西藏的日子,他不仅收获了这份意外的惊喜,对各地大师多年的拜访谈心,感受异域的人文风情,更多的则是让他彻底的被这个神秘的雪域高原西藏所吸引。这一切,他都一字一句的记录在了自己的文章里。

我记得,对于西藏人来说盛大的仙女节。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在仙女节,隔着老远就已经闻到了弥漫在空气中的桑烟味道,人群在经道上川流不息,或是双手合十、或是伏地跪拜。

大街上都是成群结队的老百姓,老人、孩子穿着盛装,累了席地而坐,渴了喝一口清晨就已备好的酥油茶。

多年的西藏之旅,不仅让他对西藏文化有了深刻的认知,更是让他的内心更加坚定。终是在年,从西藏回来后的第五个月,他下定了决心,成立了这间工作室——雍巴拉西藏体验馆(——感受最具特色的西藏文化)。

武昌徐东大街宏昌路玉器珠宝街特4号

雍巴拉西藏体验馆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各种民族手工艺品、唐卡、佛家七宝、传世老蜜蜡、西藏土特产品......都是经过他精心挑选,每一个作品都是一个故事。

唐卡

蜜蜡

在雍巴拉的日子里,过往的客人有很多,偶尔碰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盏茶,就能聊一下午。

他说:如果你也是一位充满信念的道友,茶已备好,我有故事,你要听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热情的虎哥欢迎你来工作室,观摩女遗骨嘎巴拉扳指。联系小编,去近距离感受西藏这个神秘的传奇世界。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jgyj/10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