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五台山中还有过一位宰相,你知道是怎么
五代时期,五台山地区先后经历了后唐、后晋、后汉、北汉四个割据王朝。后唐自诚慧祈雨之后,庄宗对佛教就不那么热心了。后唐明宗李嗣源,是一个兵变中拥立的文盲皇帝,他人老持重,处事练达,对前朝放纵泛滥的佛教迷信严加约束。曾下令不得新建寺院、私度僧尼,对依凭佛教惑众诳人者严加整饬,还令对天下偏远小寺实行公私收买,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佛教的发展。到后晋石敬瑭时,帝后王妃,为了得到佛的庇佑,备加尊崇佛教,赏赐僧人紫衣,剃度僧人,设斋供僧。宰臣百僚,于国忌日还到寺院行香礼拜。石重贵继位后,曾敕写《大藏经》,为高祖求鸿福,又为烈祖孝高皇帝造钟,安奉于五台山清凉寺,五台山佛教依然受到扶持。然而石家一门虔诚奉佛,并没有摆脱悲惨的命运,辽国灭了后晋,命石家举家迁人封禅佛寺,全家大小又冻又饿,连僧人也不欲理睬。这时石敬瑭皇后李氏,想起自家当年施"饭僧数万",伤心地哭道"我石家舍金数万,设斋供僧,时到今日,竟然没有一个人惦记!语道出了做儿皇帝的下场。 这里只说刘知远建立了后汉,郭威的养子(内侄)柴荣,受封太原郡侯。以后,郭威在太原被拥立称帝,建立后周。他死时,把帝位传给了他选中的养子柴荣,这就是历史上的后周世宗。后周世宗柴荣,是五代时期很出色的一个皇帝,他武略出众,实行全面改革,只可惜39岁时突然病亡,把整顿一新的江山,让赵匡胤接替了。这里只说后周世宗历史上的最后一次废佛,虽然五台山不在后周境内,但作为历史上有名的"三武一宗"法难,这次废佛,对五台山的佛教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实,后周世宗的这次废佛,并不是专门针对佛教进行的,是国家总体改革中的一项配套内容。因此,此次废佛和前三次不同,不是由于佛道之争,而是针对解决国家财政困难,以及僧团内部的堕落而进行的。周世宗的这次废佛,一是废减寺院,诏命无敕额的寺院一律废除,这样,废除的寺院就有余所。二是严格限制度僧数额,禁止私度僧尼和私下受戒,规定不经父母许可不能出家男子15岁以上能背诵经文页,女子13岁以上能背诵经文页者,方可出家;奴婢、坏人、间谍、恶逆盗贼等不能出家。三是严格禁止佛教恶俗,主要是不许舍身事佛,自断手足,不许法会炼顶、燃指,用诸种毁坏身体的行为蛊惑世俗。这样,通过整伤,允许保留的寺院有所(占原来寺院的不足十分之),勒令还俗的僧尼有数十万,登记的有余人。从后周世宗此次整饬佛教来看,实在并非灭法,而是在允许佛教存在的情况下,大刀阔斧地革除了一些负面因素,使佛教中存在的一些积弊,得到了清理和整顿。虽然如此,可它对原本并不景气的北方佛教来说,其打击是可想而知的好在五台山不在后周管辖境内,佛教也没有什么大的损伤。 五代以来,五台山菩萨顶高僧倍出,除诚慧外,最有名的是山中宰相继颙了。继颙本为燕主刘守光之子,祖父刘仁恭曾事幽州李可举,后来投靠了李克用,命为幽州留后,继而任卢龙节度使,割据一方。刘守光当时身为藩将,因占了父妾,父子反目,刘仁恭恶而逐之。刘守光遂起兵攻克幽州,败兄囚父,自称大燕皇帝。后被李存勖派将攻破,逃亡中被擒,死于太原。继颙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为小妾所生),他就是在整个家庭的混乱和震荡中,留得一条性命,于乾化年间逃亡到五台山。继颙聪颖敏慧,由菩萨顶真容院果胜大师收为弟子,后在弘准大师的指导下,潜心学习诸种经论。还到京师进修参习,精于《华严》大经。天福二年(),他游化东京,在大相国寺讲解《大华严经》,在讲堂的四面飞轩下,立石壁镌刻了《华严》经文。讲解时,又手执紫檀木雕缕而成的如意,使满堂产生了一种芳香,信士们便以为他是神僧,王侯将相和四方善信争相供养,于是获得了巨额钱财。归五台山后,他用所得钱财,大肆修建,兴建了真容院的四面廊庑偏殿,华严寺的楼阁,还塑了山龛罗汉3堂。他还在山中每逢三八,普施温汤举办了四众无遮粥会余会,使五台山的佛教,出现了自唐代大历以来少有的兴盛景象。 且说在当时,郭威和刘崇两个军阀向来不和,郭威在乱世中称帝,刘崇一怒也在晋阳即位,建立北汉。将门之子的继颙,便欲乘此结交权贵,便去拜谒刘崇。刘崇即命继颙与诸王为兄弟,至此,继颙便效命于北汉王朝。当时北汉所占河东地盘,只有并、汾忻、代、岚等1州之地,属北方最小的国家。随着百官的设置,官员俸禄极其微薄,宰相月俸不过百缗,节度使只有30缗。此外,北汉依附北方契丹立国,外贡契丹,内供军需,财政相当困难。继颙便慷慨拿出往日积蓄,解救北汉的财政危机。刘崇不久病死,其子刘钧即位,即授继颙为"五台山十寺都监",赐"广演匡圣大师"、鸿胪卿,参与国政,继颙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此时,北汉国势更加衰弱,为了支撑北汉政权,善于经营的继颙,在五台山中考察,他在华严岭发现了银矿,便在团柏谷中建立冶银工厂,接着招募民工,开矿炼银。炼出的银子,一面佐之国用(国家财政十之有四取之于此),一面供奉契丹(使契丹出兵共同对付后周),极大地缓解了北汉财政的困难。因此,刘钧对继颙经营的冶炼业非常重视,在五台山专门设立宝兴军,日夜保护财源。继颙还每年向契丹买马数百骑,献于朝廷,解决北汉军队马匹严重缺乏的问题。天会十二年(),刘钧逝世,养子刘继恩即位,复加继颙为"五台山管内都僧统"。因当时云游道士郭无为把持朝政,继恩在设计除郭时,不想计谋落空,反被人杀,因此仅仅在位60天,就由弟弟刘继元接替了皇位。刘继元据说颇通禅学,即位后却大开杀戒。为了自身安全,继颙向后宫内宠献首饰数百副,争取得到帝后的宠信,这就是他的精明之处(但据有关研究者分析,继颙终久没有逃脱宫廷斗争的厄运,他很可能在避于五台山时遇害故而称为"迁灭")。刘继元在天会十四年()年冬授继颙为"大汉国都僧统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在北汉朝首开了政教合一的先河。 继颙作为五台山的华严高僧兼实业家,他在五台山首开了寺院经营工商业的先河,在长达0多年里,辛勤历佐北汉四君,官至宰相,位列三公,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五台山佛教史上鲜有的一位僧人。继颙在天会十七年()迁灭后,刘继元最终追封他为定王,并在菩萨顶之西北,塑了《定王继颙神道碑》。 五代时期,五台山真容院还有两位高僧,一个叫匡嗣(俗姓李),今山西文水县人,幼时至该寺浩威大师门下出家,后遍参善知识,博究禅律,传法度人。天福三年()他游行湖南,礼谒伪国主王公,使王公遍施五台诸寺。又游行吴越,拜见了钱王,钱王又施五台诸寺香茶、银钵等物。他后来回真容院主领僧务,不久晋主命为都纲,赐号超化大师。超化大师在山15年,兴修佛寺,供僧百万,弘法利人,天福九年()圆寂。真容院的另一位高僧,是天台宗著名的高僧光屿法师,今山西应县人,幼读儒学,0岁入该寺法威大师门下出家。他认为学佛要"依义不依语",无文字语言,是真入不法门",后在太原讲学,弘法化人,名闻帝廷。天福三年(),石敬瑭敕赐紫衣,赐号"通悟大师",天会四年()圆寂,于东峰下建塔。正是: 历佐四君鹫岭作宰相,弘法利生中锋出名僧。 往期推荐 五台山是什恭迎观音菩萨成道日:祈愿众生喜乐平安、消灾解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jgyj/10198.html
- 上一篇文章: 头条温州成功举办木鱼老和尚圆寂十周年纪念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