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堂智愚禅师系列文章(三)

在象山县当地人们中,说到虚堂高僧,知之者甚少,而在外地佛教界、茶文化界、书艺界,则以虚堂为翘楚。象山人听到了或足以自豪,或以不了解为憾!虚堂在日本影响之大,连他的一幅残破书法作品,由帝后博物馆转存到东京博物馆,为国家级文物,传为佳话。

虚堂《自赞顶相》(妙心寺本)

一、象山故里考

虚堂出生的故里在象山县何处?众说纷纭,连他的出家之地普明寺,也鲜为人知。好在有《虚堂智愚禅师行状》的文字记载:“师谓智愚,象山陈氏子,虚堂其号也,家近邑之普明寺,相距一里许。”这篇行状可为史实凭据,因为其出自虚堂弟子小师云手笔,而且成文在虚堂逝世五年时。

虚堂是象山人,毋庸置疑。作为象山人,却不知他是象山何地人,在各有所说中让人感到说不过去。文字里记着离普明寺一里许,可东、南、西、北四面八方都可有一里许的距离,而且由于年代久远,地名变迁,各有所说,似乎也在常理之中。年6月2日,笔者偕友人赴现场考察,象山县原宗教局领导、象山茶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许成德陪同亲往现场。

虚堂《大字凌霄》

史说虚堂故里离普明寺一里许的“邑南坎头”。坎头为自然或人工垒石,形似台阶,村名因有坎头而得名。只是难以按坎头来找到具体村落。因为那是吴越晚期的小村,历经千年变迁。但是坎头陈氏始祖为避兵乱,由福建航海至象山坎头,有方志和谱牒可考。那地方俗名“小鸡地”,而且一直有故事流传:讲的是村庄不远处有“鹰嘴山”,冲着村内“老鹰叼小鸡”。这“小鸡”就是村中陈氏子孙。陈氏后代难以兴旺,风水先生又提出破解办法,村之四周遍植毛竹,以挡住老鹰的视线,使它叼不到小鸡。翠竹繁茂,人按其特色后称竹家坎头,经久岁月中借用汉字通假谐音简称竺家坎。当时小鸡地人再请象山主庙“圆峰庙”之神泽侯来佑护小鸡,这便是象山庙,至今象山庙犹存。年因象山庙邻近建黄土岭水库,竺家坎小村消亡,至今荡然无存。

一泓澄碧,翠竹茂盛的竹家坎地段,现已划入珠水溪村中。当前的行政村人口之多,地域之大,与古代的自然小村无可比拟,现在珠水溪村有名企业家视野开阔,请来福建造像大师,依照虚堂画像,制作漆灰全身塑像,方便中外后人士访问高僧虚堂故里,重拾名人记忆。

象山以山海著称,正如文天祥所写诗句:“海上仙子国,万象图画里。”在珠水溪村不同视角,看老鹰山影影绰绰,雄鹰飞翔,不会来叼小鸡。山峦起伏,隐藏着风水宝地,虚堂出世时的传奇至今还有文字可稽考,在多年前《虚堂智愚禅师行状》就记有这样一段传奇故事。说的是虚堂的祖父请风水先生到附近山上选择生壙墓地。风水先生说,此地高处可让子孙富贵发迹,低处后代中会出高僧大德。因祖父笃信佛教,表示愿意出位僧人。祖父逝世后坟墓就在山之低处。数年后虚堂的母亲郑氏梦见一老僧来家乞饭,后怀孕生了虚堂。同时行状还记载,虚堂16岁在普明寺出家为僧。

象山县老普明禅寺

考察虚堂故里,必然要去他出家的普明寺。其寺直线距离珠溪村一里许。《浙江寺院揽胜》、《象山县宗教志》都有文字记载。《浙江寺院揽胜》记普明寺为“普明讲寺,又称普明院,位于丹城镇南黄士(土)岭东,距县城14公里。”那里是象山古代十八寺院之一。日本友人国本至道于年11月,寻访虚堂故里,也以普明寺为代表。

普明寺在历史上屡毁屡建,上世纪50年代废弃,年重修后,它同一般的小庙小庵相差无几。这一带小庙小庵之多,令人遐思,“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而哪里是普明禅寺,简直让人产生疑窦。好在寺门前立有一块指示牌,直书“象山县老普明禅寺”。在路牌旁,公路下的涌泉井,在古籍上也有明确记载,那是最好的佐证。

普明禅寺最早的名称为涌泉院,缘自这口古井,如今仍然供应寺院用水,水质甘冽爽口。泉井说来也有些蹊跷,位于公路下面,顶部之上有汽车来往的水泥预制板铺成公路,人看井水要弯腰匍匐进去。

涌泉井

我们3人考察时,算得上古井遇稀客。在这初夏季节,并非寒冬,却有三只白羊在井栏边侍候,仿佛告知可避风御寒,这里和井水一样,冬暖夏凉。古有“三羊开泰”之说,也许通过信息传播,普明寺会重放光彩。今日寺院内仅一老者在常年看守。据他所述,修复普明寺的发起人是当年在寺院看牛的牧童之子。当年寺院有田地寺产,这位牧童年近百岁,嘱咐儿子牵头筹款修缮普明寺,至今佛像金身,遗迹犹存。也许当年时间仓促,修复的碑文中除了寺院最初名为“涌泉院”外,出现漏字、错字。但是,比起宁波的慧日寺来,境况要好得多。慧日寺在鄞州区瞻岐镇,当年遗址是一片废墟。恢复者是台湾慧济寺的性梅禅师,他当年在慧日寺出家为僧,打听到慧日寺遗址尚存,年出资万元人民币,劈山修溪,重修慧日寺,现在由传喜法师住持,香火兴旺。假如岁月可以倒流,虚堂及其信徒记得这是高僧出家之地,也许会出现慧日寺那样的盛况。

径山寺

二、茶宴茶道辨

年4月,日本茶汤协会会长仓泽行洋参加宁波海上茶路国际研讨会。会后他即去径山寺考察。笔者在接待过程中,得知仓泽行洋的径山情结与日本茶道相关。

径山地处杭州市余杭区,因径通天目山而得名。有闻名的五峰,其中主峰凌宵峰,海拔米余,雄伟之中不失幽雅的独特风貌,竹海万顷,泉水淙淙,云雾缭绕,古寺飘渺。径山寺全称兴圣万寿禅寺,唐天宝元年()国一法钦禅师到径山开山结茅种茶,南宋时列为“江南五山十刹”之一,成为佛教研究中心,大德高僧辈出,参禅求教者纷至沓来,鼎盛时,僧众三千,蜚声中外。

虚堂《就明书怀偈》

据《续余杭县志》记:“径山寺僧采谷雨茗,用小缶贮之以馈人,开山祖法钦师曾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鲜芳特异,即今径山茶是也。”古代寺院有寺产,僧人有亲自种茶、采茶之风,径山寺的茶宴也由此而来。

自古禅茶一味,虚堂更甚。他生长在象山茶乡,度过了童年、少年,直到青年。象山的茶和茶文化滋养了虚堂。象山具备生长名茶的生态气候,“云气东南密,龙腾上碧空。”“扬子江心水,蒙顶山上茶”,说的是四川蒙顶山上茶和江苏镇江的天下第一泉,象山有与四川同山名的蒙顶山,云雾缭绕,自古产好茶,出产的“天地翠”被评为宁波市八大名茶之一,得全国绿茶评比最高奖项“中绿杯”金奖,由此上溯到象山自古有好茶,《浙东通志》、《象山县志》等史书记载:“郑行山产佳茗,珠山更多。”

虚堂《和韵无极法兄偈颂》

美丽的象山半岛历来茶风绵长,茶韵幽深,虚堂浪迹天涯,依然不忘茶事,这位高僧才识超群,有茶为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据法音法师(即胡建明博士)《宋代高僧墨迹研究》记:“虚堂智愚(-),号息耕叟,明州象山人,俗姓陈氏,母郑氏。十六岁时随同邑普明寺的师蕴法师出家,后依同州雪窦资圣寺的焕和尚、杭州净慈寺三十世住持中庵皎禅师,后又向润州(今镇江)金山龙游寺的掩室善开问道。……南宋理宗绍定二年()五月朔日,虚堂从嘉兴府兴圣寺开始,后四十年间到九处名山大刹作住持,先后由嘉兴府天宁寺,嘉江府显孝寺,庆元府瑞岩开善寺,庆元府万松山延福寺,婺州云黄山宝林寺,明州阿育王山广利寺,杭州北山灵隐寺,南山净慈寺等,最后在径山寺,于南宋度宗咸淳五年()十月七日在径山天泽庵圆寂,世寿八十五岁,其会下的得法弟子自无尔可宣、闲极法云、禹溪一了等,在日本有建长寺的南浦绍明、巨山志源。还有不少日本留学僧得其熏陶。”

虚堂《与两山堂上和尚快翁乡友禅师书》

虚堂终老于径山寺,他在最后的径山长期生涯中,寺院举办茶宴仪式,这是寺院的传统特色。寺院饮茶之会以“径山茶宴”最著名,被日本僧侣带回国后,逐渐演变成日本的茶道,内容和形式更为丰富。尽管僧人诵经念佛,需要以茶醒脑,驱除睡魔,禅茶一味为众多寺院共享,但径山茶宴经历岁月之久,场面之郑重,形式之讲究,为僧侣所钦佩。(见《中国茶叶大辞典》P)

在径山寺高僧举办茶宴中,最著名的要数无准师范和虚堂智愚。胡建明博士评述:“在日本的影响力,能与无准师范相比的也只有虚堂智愚,应该说是有过而不及,特别是在日本的茶书上,有关论及无准的有三十余回,而论及虚堂竟有七十余处之多。”

虚堂《送行偈》

三、声誉之谜解

与王阳明一样,虚堂未到过日本,却在日本誉驰四方。虚堂精通禅茶,学识的渊博之所以跨越国界,穿越历史,与南浦绍明切切相关。

说到南浦绍明,据日本国本至道给石帮良信中所述(曹建南译):“日本之禅据说从中国来的有38位之多,为数众多的日本高僧学成归国,还有许多中国高僧来到日本传道。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有盛衰,大致来说,可分为曹洞宗和临济宗两派,前者是道元学了如净禅师之法而传入的,后者是南浦绍明学了虚堂之法带回日本的。两派各以道元、南浦为中心取得发展。”

虚堂《达磨忌拈香语》

南宋时南浦绍明从日本来华留学拜虚堂为师,崇敬有加,称得上时下所说的忠实“粉丝”。虚堂到那家寺院,他也跟随到那里学禅。史料记载,南浦绍明先在杭州净慈拜虚堂为师,此后,虚堂出任径山寺住持,南浦绍明也跟随虚堂上径山。自古名师出高徒,南浦绍明领会虚堂宗旨,得益非浅。虚堂曾在径山寺当着众僧侣的面,宣告赞扬:“这汉参禅太彻了。”他在日本作为临济宗的代表,敕封为“大应国师”,与其弟子宗峰妙超敇封为“大灯国师”,与妙超弟子妙心寺的开山祖、关山慧玄合称为“应、灯、关”,成为日本临济宗最大最有影响的流派。他们以留存后世的《虚堂智愚禅师语录》10卷为衣缽,对虚堂的虔诚和崇拜,传之一代又一代。

虚堂《偈语墨迹》

虚堂又与“茶墨结缘”。他的书法、诗文具有清雅、质朴、自然美的美学特征,同样有名家的历史地位。以《述怀偈语》为例,那是日本留学僧、京教佛心寺开山祖无象静照,向虚堂求字所得:“世路多巇险,无思不研穷。平生见诸老,今日自成翁。认字眼犹绽,交谭耳尚聋。信天行直道,休问马牛风。日本照禅者,欲得数字径,以述怀赠之。虚堂叟智愚书。”虚堂墨宝多冠以收藏者姓氏、字号等,如安国寺虚堂,生嶋虚堂,尤其是大文字屋虚堂,即为述怀偈语,因遭人为破坏而声名远播,世称“破残虚堂”,也称“撕破了的虚堂”,价值最高。虚堂墨宝多被尊称为日本国宝。

虚堂《述怀偈语》

书墨结缘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日僧南浦绍明从虚堂处学得精华。根据佛学《百丈清规》规定,“吃茶去”为佛门约所俗成。径山寺定期举办茶宴,更使南浦绍明长期受到中华茶文化的熏陶和滋养,《禅与茶道》记:“南浦绍明从径山将中国的茶台子、茶典七部传至日本。其中有《禅苑清规》、《茶堂清规》等对后来日本茶道思想的形成影响巨大。现在日本盛行的茶道,其发源地径山寺,也为日本社会广大人士所认定。”

虚堂《景酉至节偈》

虚堂的禅茶一味,传到虚堂的七世法孙、大德寺的一休宗纯(-)。从一休宗纯开始,茶道文化日趋殷盛,他的弟子有日本茶道开祖之称:先后著名茶人为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都尊虚堂为高祖,尤其是一休宗纯,以“虚堂七世法孙”自居,他虽雄视一世,狷狂不羁,但对虚堂老祖,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时常对当世人说:只有他一人能肩负起虚堂传来的松源禅,甚至宣称自己是虚堂转世来的。到他88岁临终时,还念念不记虚堂老祖,写下遗偈:“须弥南畔,谁会我禅?虚堂来也,不值半钱!东海纯一休。”

虚堂禅茶,代代相传。

一休遗偈

(完)

文章来源:象山茶文化促进会《茶苑》,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感谢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jgyj/10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