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历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虚云禅师

佛教在我国流传了几千年,地位崇高,到了近代民国期间,受到时局政变和西方传教文化的冲击,佛教的地位和思想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社会上广泛地响应改革和振兴之声,而作为佛教的高僧传教者,他们任务艰巨,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评价一位高僧要看他圆寂后,得到越多舍利子,功德越高。近代民国的虚云禅师,圆寂时岁,得到了数百粒五色舍利子,他到底做了哪些贡献?为何会得到如此多的舍利子?

01出生晚清,幼年结缘佛法

虚云禅师,本名萧古岩,年出生于福建泉州一个官宦世家,正值清末鸦片战争。母亲在他出生时难产而亡,由庶母抚养长大。父亲望子成龙,希望儿子走科举之路,谋个一官半职。而生性恬淡的虚云并无意仕途,反而从小就对佛法兴趣颇深。

这要从13岁那年,虚云奉父亲之命,护送母亲和祖母灵柩回祖籍,第一次接触到佛教三宝开始。14岁的时候,他就已萌发抛弃世俗出家的想法,可惜一直受父亲管制无法实现。

17岁时独自离家,想逃回祖籍湖南出家,半道又被父亲截回。家族父辈操碎了心,只能给他娶了两位妻子——谭氏和田氏,可婚后,虚云并未与两位妻子同房,照样独居吃斋念佛。

第二年,虚云再次告别二位妻子,投到了常开老人门下出家,法号德清,彻底告别尘世,学习清规戒律,全心向佛。怕再次被家人找到,虚云独自隐居到了深山的岩洞中,每日潜心修行佛法,直到三年后,父亲告老还乡回到祖籍湖南,他才走出岩洞,回到寺里修行。

02四处游历,参悟弘扬佛法

虚云在涌泉寺任职四年后,深感自己禅修不够,又回到后山岩洞做一个苦行僧,想要以此参悟,后经天台山八十多岁的老法师点破:真正的修行需要用实际行动去体验,而不是心灵上的自我成就。一语惊醒梦中人,虚云告别法师,正式踏上了游历参道之路。

虚云游历了江浙各大名寺,虚心请教每一位得道法师,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修为,很多名仕大臣慕名请他讲道。后又从苏北出发,途经河南少林寺、洛阳白马寺,经历严寒酷暑,最终到达五台山,历经23个月,这种毅力,非常人所有。此后,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名刹古寺,历经苦难,终如从梦醒地开悟了。

此后,虚云只身前往南洋宣扬佛法,把我国的《阿弥陀经》带到了南甸太平寺;在仰光、槟榔屿等地宣讲多日;在麻六甲青云亭传播《药师经》;使《楞伽经》在吉隆坡得到认可。虚云所到讲法之处,均有弟子诚心皈依,达数万人,为我国早期佛法弘扬做出了重大贡献。

03保寺建寺

正当虚云在南洋弘法之际,云南僧人来信说政府要征提寺产,同时,宁波天童寺也遭遇同样处境,希望虚云尽快回国主持大局。虚云立即回国,抵达上海,同佛教协会代表上京请愿。由于虚云的名声和修为极高,因此他在社会上颇受尊敬。

不仅有京中亲王请他去说法,更有众多王公大臣前来商议请愿对策。在一众人的努力下,光绪皇帝下了一道旨谕:地方政府不得征提古寺。征寺风波总算过去,虚云又趁此良机向清政府求得一部《龙藏》,获赐封号“佛慈弘法大师”。

随着清政府的倒台,国民政府取而代之。在动荡的时局下,宗教文化总是最容易受到摧毁。当时云南的派系官员李根源排斥佛教,拥护基督教,因此,率兵包围了寺庙,要驱逐僧众。虚云凭着自身的禅修和佛法宣讲,竟让李根源皈依了三宝,也为寺庙化解了危机。

虚云禅师在云南的声望越来越高,连反对佛教的许多官员也被其感化,纷纷投入到弘扬佛法,修建荒废寺院中来。年,虚云联络上海佛教协会僧众,上书孙中山先生,成立了中华佛教总会,专职荒废古寺修缮,创办佛教学院,培育僧才。

虚云禅师亲自募集外援,重修楼阁,兴办林场,更是亲力亲为到施工现场监督工作。经过数年的努力,多地被毁荒废的寺庙焕然一新,又恢复了往日的诵经讲法之职。虚云禅师,继续游历各地寺庙,传播佛法,每见到一处荒废破败的古寺,必定会募款修葺。而此时的虚云禅师已达岁高龄,仍然行走在传经道路上。

04晚年重获新生直至圆寂

新中国成立后,虚云禅师在云门寺庙遭遇了残忍的迫害,数百民兵包围了寺庙,搜查金银财物无果,就用木棒铁棍殴打虚云和众僧人。虚云被打到七窍流血,肋骨尽断,却始终淡定从容,民兵们吓得都不敢再下手打。直到佛教联合会急电北京政府,才化解了这次的危机。

新中国成立佛教协会,邀请虚云禅师出任会长,也被他婉言拒绝,他选择留在云门寺庙,每日开堂传戒。最后几年,虚云禅师除了日常弘法,更是亲自带领僧众经营农耕,开垦山林,种植良田,实现寺庙粮食自给自足。

直到年,虚云禅师自觉油尽灯枯,遂安排好继承事宜,并嘱咐后世要将他的骨灰撒入水中。虚云禅师临终前仅给弟子留下了一个“戒”字。随后在云居山茅蓬内圆寂,终寿岁。火化后,得五色舍利子数百粒,并保存于广东南华寺。

虚云禅师,可以用苦行僧来形容他的一生。他本出生富裕家庭,一心向佛,信念坚定,才能经受得住如此多的苦难沧桑和磨练。他经历了封建晚期的没落,也在动荡的时局中行走,不断参悟,才能得到如此高的禅修和功德。

虚云禅师所到之处,不仅宣扬佛法,也为振新、修缮古寺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那种从募款到施工都亲力亲为的人。他游历名寺,下南洋弘法,为佛教复兴培育了大批高僧。这样的得道高僧,圆寂后舍利子高达数百粒也就不足为其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jgyj/10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