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干亿,时时示世人,
农历三月初三(年4月18日),恭逢布袋和尚坐化日。在中国佛教史上,这位契此和尚,被称为弥勒菩萨的化身。南无弥勒菩萨摩诃萨!南无弥勒菩萨摩诃萨!南无弥勒菩萨摩诃萨! 布袋和尚名契此,唐末至五代时明州奉化僧人,号长汀子,是五代时后梁高僧。传说他身宽体胖,面容含笑,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形如疯瘸;又常以竹杖背一布袋入市,见物就乞,无论给他什么,即装大布袋,永远也装不满;有时茬稠人广众面前,将袋中之物倾倒于地,叫道:看、看、看,随即哈哈一笑,收回袋内。 一天,他坐在浙江奉化岳林寺东廊磐石上,说道: 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干亿。 时时示世人,世人总不识。 于后梁贞明三年(年)在岳林寺圆寂,逝前说《辞世偈》,称自己为弥勒化身。 布袋和尚是弥勒佛的千万化身之一,他身材矮胖、满脸欢喜,平日以杖肩荷布袋云游四方,以禅机点化世人。他乐善好施、身怀绝技、除暴安良、让众生离苦得乐。 布袋和尚的事迹,正史记载很简单,但在奉化流传的许多故事,描述了他的聪明智慧、幽默风趣、与人为善、乐观包容等精神和品德。 布袋和尚喜好田间劳作,最好与人打赌取乐。有一次与人比赛插秧,谁输了谁请吃夜饭。四位农夫手起手落,不一会儿田中就绿了一大片,而布袋和尚眼看就要输了,他却呵呵笑着,高声吟诗: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退后原来是向前。” 大伙一听这首《插秧偈》很有意思。“福田”既指良田,也指佛田,“水中天”既是大自然的天空,又是佛教的理想世界。“六根”不光是说插秧每行有六株,也暗示佛经指的眼耳、鼻、舌、身、脑,“稻”与佛“道”又谐音,最后一句,“退后原来是向前”,不仅描绘了插秧情景,更包含了佛教的智慧和辩证的哲理。人们在琢磨的时候,布袋和尚施展神通,乐呵呵地插完秧苗。 弥勒化身的布袋和尚,时常劝化人们要忘却烦恼,宽却肚皮。他时常手持藜杖、撒履闲行,应了佛法中的“万法本空”之意。 试问尘世间,谁未做可笑之事,谁又能说自己不是可笑之人。宽厚的佛祖,曾几何时讥笑过可笑之事可笑之人,何时不是以悲悯之心,善待芸芸众生,这等境界后人自是望尘莫及。 布袋和尚有歌曰: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腾腾自在无所为。闲闲究竟出家儿。 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见纤毫也大奇。 万法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 心王本自绝多知。智者只明无学地。 非圣非凡复若乎。不疆分别圣情孤。 无价心珠本圆净。凡是异相妄空呼。 人能弘道道分明。无量清高称道情。 携锡若登故国路。莫愁诸处不闻声。 南无弥勒菩萨摩诃萨! 南无弥勒菩萨摩诃萨! 南无弥勒菩萨摩诃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xzyj/9848.html
- 上一篇文章: 舍位成道为人天师善无畏三藏法师传记略讲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