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八十寺消逝烟雨中杭州的古代名刹下
明代《西湖游览志余》写道: “杭州内外及湖山之间 唐以前为三百六十寺 及吴越立国,宋室南渡 增为四百八十 海内都会未有加以此者” 西湖周边有四百八十座寺院 繁盛密集程度不可想象 而今许多寺庙都已残破不存 我们按朝代更迭顺序 简述其中曾经辉煌过的名刹 及如今的遗迹与现状 ·六朝时期· 灵 顺 寺 位于北高峰顶 为东晋时(约年) 天竺慧理禅师“连建五刹”之一 北宋初年供奉“五显财神” 现佛寺已衰落 财神庙仍香火不断 被称作“天下第一财神庙” 清 涟 寺 又名“玉泉寺”,位于青芝坞口 建于南齐时代(约公元年) 如今为玉泉景区观鱼的庭院 龙 兴 寺 位于延安北路灯芯巷口 南梁时期(年)由宅改寺 径山寺开山祖师法钦曾住持该寺 吴越国王曾在此凿井99眼 故附近有巷名为百井坊 寺院现已做民居 但唐时(年)经幢尚存 保护在一座新修的亭中 幢身遍刻菩萨像 及唐代书法家胡季良所书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孤 山 寺 位于孤山之上 建于南陈年间(公元年) 寺院已化作中山公园、西泠印社 遗存的竹阁、柏堂现为西泠印社所用 ·隋唐时期· 圣 果 寺 位于凤凰山幽谷中 初建于隋,因唐代番僧文喜 在此静坐得道,故而得名 又名“胜果寺”、“崇圣寺” 今寺已湮灭,但殿堂地基尚存 佛殿后石壁有五代吴越国时 镌刻高达6米的西方三圣 及十八罗汉,今残迹仍在 另存有石刻文字,如: 南宋王大通“凤山”二字位于摩崖 宋高宗手书“忠实”则在石阶旁 凤 林 禅 寺 位于岳庙东侧 建于唐元和二年(年) 由道林禅师开山 因道林常在树上修行 人们称他为“鸟窠禅师” 也俗称寺院为“喜鹊寺” 钟声洪亮,响彻西湖 有联云:“明月倒涵渔港棹 晓霜背听凤林钟” 现原址处为香格里拉饭店 定 慧 寺 又名“虎跑寺”,位于大慈山下 唐元和时(年)高僧性空创建 传说此地本无水源 一日性空梦见神人告之 会遣二虎将南岳童子泉搬来 次日果见二虎刨地,泉水涌出 故取名“虎跑泉” “虎跑泉水龙井茶”更成为杭之佳话 济公活佛圆寂于此 弘一法师(李叔同)在此出家 现无僧人常驻 殿堂院落归入虎跑景区 梵 天 讲 寺 面对钱塘江,背靠凤凰山 建于唐天复年间(年) 北宋苏东坡常与住持守铨来往 南宋时因邻近皇宫,被划为禁苑 现寺已不存,但吴越王所造 两座18米高的经幢依然矗立 是建筑艺术与雕刻艺术结合的瑰宝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越国时期· 昭 庆 律 寺 位于宝石山东麓,面向西湖 由吴越王钱元瓘创建 年因扩建马路而拆除 现改为杭州市青少年宫 昭庆寺曾是杭州历史上 最著名的律寺 以研究和传播佛教戒律为主 规模宏大,亭台楼阁无数 掩映在湖光山色之中 与灵隐、净慈、海潮 并称为杭城佛教四大丛林 大殿为民国初年重建,至今尚存 北山路的望湖楼 原名“看经楼”,位于昭庆寺前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便是苏东坡在望湖楼写下的名句 现存建筑为80年代重建,作茶馆用 年,杭州市考古所在昭庆寺遗址 发掘出23件珍贵器物 如明铜熏炉、明青铜人物烛台、花觚等 铸造工艺精细考究 造型繁复华丽、人物生动 现收藏在杭州博物馆 上图:明·铜熏炉 右图:明·青铜人物烛台 智 果 寺 原位于孤山 吴越国王钱弘佐建 北宋时苏轼经欧阳修介绍 认识诗僧道潜(号“参寥子”) 请他任智果寺住持 宋高宗时为建四圣延祥观 将智果寺一拆为二 一迁栖霞岭南,一迁葛岭 栖霞岭处改为 祭奠岳飞的忠烈祠(岳王庙) 葛岭处山门仍在,殿堂不存 玛 瑙 讲 寺 吴越国王钱弘俶所建 原在孤山玛瑙坡 南宋时迁往北山路 台湾史学家连横曾在此寄住 现辟为“连横纪念馆” 颇具江南古典园林韵味 圆门外古樟已有年树龄 大 佛 禅 寺 位于宝石山麓,俗称大石佛院 吴越国王钱弘俶所建 以大石佛而闻名 秦始皇南巡时曾缆舟于该石下 故称此石为“秦始皇缆绳石” 宋代思净和尚将石头凿成大佛半身像 现佛寺不存,石佛耳鼻仍可辨 栖 霞 寺 位于栖霞岭栖霞洞旁 又名“妙智禅寺”,宋初吴越国建 现仅存几处石磡和一堵矮墙 及墙上“南无阿弥陀佛”石碑 灵 峰 禅 寺 位于灵峰山下青芝坞 吴越国王钱弘俶所建 寺院内广植梅树 成为西湖赏梅之佳处 现为植物园“灵峰探梅”景点 六 通 律 寺 位于赤山埠颖秀坞 南高峰东山脚下 吴越国王钱弘俶所建 为杭州著名律寺 现旧址上为六通宾馆 法 相 律 寺 位于三台山东麓,南高峰下 与六通寺相邻,同期设立 僧人法真耳长九寸有异相 在此地圆寂后,弟子辈漆其真身 奉为“武林仙佛” 妇女纷纷来此求子,鼎盛一时 寺已不存,独留一棵唐代香樟树 慧 因 寺 位于赤山埠与玉岑山间,小麦岭下 吴越国王钱镠所建 因与高丽僧人交流甚多 又称“高丽寺” 被韩国佛教华严宗奉为祖庭 年参照“古高丽寺图”重建 大 仁 禅 寺 位于南高峰下满觉陇,俗称石屋洞 吴越国王钱弘俶所建 并镌刻罗汉五百一十六尊 现存罗汉为近年重凿 园内遍植桂花 已成为“满陇桂雨”一景 净 化 院 位于满觉陇尽头,水乐洞口 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水乐洞深约60米 水滴落于石上,玎珰作响 明代高濂将“水乐洞雨后听泉” 作为杭州秋时一景 清 修 寺 位于烟霞岭烟霞洞旁 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西安事变后国共西湖秘密谈判于此 烟霞洞内有各种石窟造像 和石屋洞、水乐洞并称为“烟霞三洞” 延 恩 衍 庆 寺 又名“龙井寺”,位于狮峰山老龙井旁 由杭人凌宵建于五代 北宋时高僧辩才归隐于此 与苏东坡多有交游 有“过溪亭”的故事佳话 清乾隆皇帝评点寺内外景致 为“龙井八景” 现为龙井景区的一部分 云 栖 寺 位于云栖坞,梅家坞五云山西南 由吴越王钱弘俶兴建 明代时由净宗八祖之一 莲池大师住持,名冠一时 寺前茂林修竹,曲径通幽 现归于“云栖竹径”景区 真 际 寺 位于五云山顶 五代时由高僧志逢禅师创建 志逢与老虎为友,被称为“伏虎禅师” 该寺面向钱塘江,背绕西湖 环视南北二峰 现为游人登山休息之处 理 安 寺 位于九溪十八涧,建于五代 伏虎志逢禅师为首任住持 因寺内有西湖名泉“法雨泉” 又称“涌泉寺”、“法雨寺” 现归于“九溪烟树”景区 开 化 寺 位于之江路,面向钱塘江 本为吴越王钱弘俶的南果园 为镇江潮辟寺建塔 因六和塔而闻名,又称“六和寺” 《水浒传》中武松、林冲、鲁智深 均亡于该寺 六和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归于“六和听涛”景点 仁 王 讲 寺 位于吴山景区内白马庙巷 吴越王钱元瓘创建,又名“石佛院” 南宋时为皇宫内苑祈福之用 现为民居,寺内石像仍在 另黄龙洞山门外有一护国仁王寺 该寺系南宋时创建 首任住持慧开法师以演法求雨闻名 被皇上赐号“佛眼禅师” 日本名僧心地觉心曾跟从慧开 学习“尺八”(箫),传回日本 故该寺为日本“尺八祖庭” 现寺已不存,立有一碑示遗址所在 ·明朝· 海 潮 寺 位于海潮路,依钱塘江而立 明末由高僧莲池大师所建 寺内钟声与江潮声相和,蔚为壮观 与灵隐、净慈、昭庆三寺 并称为杭州佛教四大丛林 建国后改为杭州橡胶厂 天王殿仍保存完好 现规划改建为历史文化街区 白 云 庵 位于西湖夕照山西侧 南宋时原为私家园林翠芳园 明末改建为“白云庵” 后又更名“慈云寺” 以拜月老求姻缘而香火兴旺 清末为革命党人秘密集会场所 抗日战争期间 成为掩护游击队的场所 被日寇发现,寺院被焚毁 只能在雷峰夕照下凭吊革命义士 另玉皇山脚八卦田边也有一白云庵 民国设立,至今尚在 此次共介绍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 二十八座名刹及两座同名寺院 篇幅所限,未能详述 有兴趣者,还可亲至遗迹处 体会世事变迁沧海桑田之感 以苏东坡记梵天寺的诗作结: “但闻烟外钟,不见烟中寺 幽人行未已,草露湿芒屦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 考古爸爸陪我玩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考古爸爸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xzyj/9820.html
- 上一篇文章: 荐书佛教灵验记研究以晋唐为中心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