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一首久唱不衰的《送别》,让朴树哽咽。他说:如果《送别》的歌词是我写的,我当场死那儿都可以。这首歌的作词者,便是李叔同——也就是后来的弘一法师。弘一法师李叔同才子高情,佛陀慈怀,当含人间至醇之情味!大师便是这样一个人,“十分像人的一个人”。他是津门“桐达世家”的富公子。他是浪漫风情的民国少爷之一。他是中国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他是“一袭旧衲衣,一双破芒鞋,几册梵典,满怀清凉,飘飘而来,行走于尘世之中,弘法利生,救心济世”的半世僧。大师一生走过63个春秋,在俗39年,在佛24年。其生其死都充满诗意和神秘。半为艺术半为佛,一生光明磊落,潇洒飘逸,道德文章,高山仰止。“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李叔同每做一种人,都十分像样……都是认真的原故。”——丰子恺弘一大师他无论做什么事,都彻底认真而臻于化境:音乐,他被誉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启蒙者;绘画,他堪称中国现代美术之先驱;戏剧,他是中国话剧艺术的奠基人;书法,他是近代著名书法家;篆刻,他是西泠印社的早期成员;教育,他培养了一大批名扬天下的艺术家;佛学,他被尊为律宗第十一代祖师,近代四大高僧之一。︾

红尘中,他是一代才子李叔同,他用自己的传奇告诉我们做人成事应该有的态度:认真极致做好每一件事、演好每一个角色!

佛门里,他是一代高僧弘一大师,他用实践躬行为世人树立起真正的佛子典范:严于律己、心怀众生、无畏无惧、勇猛精进!

01极致的翩翩公子,诗词书画印无一不精翩翩公子李叔同

年,李叔同出生在天津一个亦官亦商的富裕人家,父亲曾在吏部担任主事,后辞官继承家族的盐业、银钱业,为津门富豪。

李叔同出生时,其父已近七十,虽然李叔同五岁即遭父丧,他少年时的生活仍非常优裕。兄长和母亲很注重他的教育,聪颖认真的李叔同小小年纪便积累了深厚的国学艺术修养。七岁时便能熟读《文选》,且写得一手好书法,被人称为“神童”。

天津艺界名人姚惜云曾撰文说,“他与当时金石、书法、绘画名流均有交往,终年盘桓,学与日增。但是个人见解,另有独到之处,所以他的诗、词、书、画、印刻无一不精。

此外对古代金石、文玩、碑帖、字画之真赝,有鉴别能力,百无一失。在清光绪二十六年前,公认为天津一才子。”

随后,李叔同陪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在年以第十二名的佳绩考入南洋公学,师从蔡元培先生,并成为他的得意门生。在这里,他接受了当时最为先进的中西方教育。在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叔同的文章屡屡列为第一,更被上海的名士达人所青睐,他也被视为“才子”而驰名于上海滩。

二十岁上下的李叔同,不但是才华横溢的文士,也是一个风流倜傥的富家公子。

李叔同在上海时期,家庭幸福祥和,这种富家公子生活直到年,李叔同丧母之后。年,其母病逝于上海,李叔同扶柩回津,为母亲举行了一场震惊世人的丧礼。

举哀之时,李叔同在数百中外来宾面前自弹钢琴,唱悼歌,寄托深深的哀思,“三少爷办了件奇事”一时轰动,天津《大公报》称之为“文明丧礼”。

李叔同事母至孝,认为自己的“人生最幸福的五六年时间”随着母亲的离去而画上了句号,因此他一度自己改名为“李哀”。

02认真极致地留学,开创中国现代音乐、绘画、话剧新局面青年李叔同年,料理完母亲丧事,李叔同怀着救国希望和人生抱负东渡日本留学,进入上野美术专门学校,专攻西洋绘画和音乐。李叔同果断剪掉辫子改为三七分西式发型,脱掉长衫马褂换上西装,他衣食住行一切入乡随俗,没多久便能说一口纯正流利的日语。在日期间,李叔同创作了大量油画、水彩画、国画和版画。这些美术作品当时就获得了日本美术界的很高评价。对戏剧一直有浓厚兴趣的李叔同发现,日本新派剧的内容比较贴近现实生活,以对话为主,更容易被年轻大众所接受。于是他暗下决心,立志要将新剧引入中国。年冬,第一个中国戏剧艺术社团春柳社,在李叔同等两个年轻人的努力下建立起来,还得到了当时日本话剧大师藤泽浅二郎的支持。年春节,春柳社准备第一次公演名剧《茶花女》。其时,春柳社成员也没有几个,而且都是清一色的男性,到哪里找最重要的主角玛格丽特呢?李叔同突然灵机一动——京剧的花旦就由男性来扮演,这个戏为何不试试反串呢?于是,他自告奋勇扮演女主角。他购置了许多女式服饰,天天对着镜子打扮,还在西洋画中寻找灵感,揣摩剧中人物的动作和心理。他剪掉心爱的胡须,严格节食,把腰束得细细的,一上台,装束时髦得体,体态优雅,动作轻盈,恰如人们心中的巴黎女子。演出非常成功。李叔同饰演的“茶花女”《东京日报》报道说,“扮演的玛格丽特优美婉丽,使东京观众大为轰动。”日本戏剧家松居松翁在看完演出后,跑到后台与李叔同握手祝贺。时隔十多年后,他在戏剧杂志上还提到李叔同的表演,“中国的俳优,使我佩服的,便是李叔同君……”李叔同(左)在《茶花女》中的扮相春柳社的成立及成功的首演,是中国话剧的开端,由于李叔同的影响,一大批留日青年将话剧带回国内。从此,中国戏剧引入了新的表现形式。在日本的五年,他不只在学习,更是将西方先进思想进行实践。将五线谱引进到国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话剧社团,他是留学生中的典范,还意外地收获了一段爱情,遇见了他深爱的日籍妻子。他好似一个永不停歇的陀螺,用他的极致认真,将每一件事都做得极尽完美。03认真极致的老师,培育出众多的艺术大师教师时期的李叔同回国之后,李叔同应聘于杭州第一师范担任图画、音乐教师,同时也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图画、音乐课的教学工作。这位当年的风流才子在教书育人上,极重师表和师德,换下西装华服变成一个整洁朴素的教师模样,穿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鞋,连金丝眼镜也换成了黑色钢丝边眼镜。他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他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授课时每个音节都不会放过。音乐课上,李叔同率先讲起了乐理和弹琴的指法。教材都是他亲自编撰,不少是他选曲填词或自创词曲的乐歌,一律都用五线谱记谱,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由他填词选曲的《送别》,传唱至今。李叔同对学生很严,但首在严己。但他决不浪费课堂上每一分钟,必用的板书,一定在课前写好,两块黑板写得满满的。一切准备就绪,在讲台上放一只时表,坐等学生。李叔同不苟言笑,但实则极爱学生。后来的著名音乐教育家刘质平,是李叔同的高足,在日本留学时,经济上一度无以为继。李叔同得知后,立刻从自己微薄的薪资里分出一部分资助刘质平,李叔同临出家的时候,依然为刘质平准备了一大笔钱,供刘质平读书直到毕业。丰子恺先生曾评价他的老师李叔同说:“在当时的杭州师范,先生的人格和学问统治了我们的感情,折服了我们的心。”。正如蔡元培先生评价这个学生时说的:“我在南洋公学教过不少学者。在艺术成就方面最高,涉及领域最广,培养人才最多者,首推李叔同。”在李叔同从事艺术教育的七年间,培养了大批人才,漫画家丰子恺,国画家潘天寿、沈本千,音乐家刘质平、李鸿梁,古文学家黄寄慈、蔡丐因,艺术教育家吴梦非,作家曹聚仁等等。他的学生几可撑起民国初年文艺界的半壁江山。那个时期也是李叔同艺术造诣的辉煌时期,在诗、音乐、美术、金石书法诸多艺术领域方面,均达到了那个时候的最高境界。出家后与学生刘质平、丰子恺的合影04认真极致地出家,终成佛门巨匠一代高僧在正值壮年艺术事业辉煌之时,39岁的李叔同却毅然摒弃了世俗,于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正式剃度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一时震动世人,好友劝阻、妻子挽留都改变不了他的决心。他将自己多年来视若珍宝的书籍、字画、折扇、金表都赠送给了友人,将日本妻子安置妥当。从此他成了一位认真极致的出家人,怀著“肩荷南山(律宗)家业,作将尽绵力,誓舍此身而启道之”的宏愿出家。世人难以理解他为什么出家,但是,“出家乃大丈夫之道,岂世人可知”?也许在李叔同醇厚、博雅的艺术胸怀中,已经看到了生命真理的方向,契合了佛陀智慧慈悲的精神。

弘一大师出家法相

出家以后,他一反常态,严守戒律,刻苦精进,他有感于中国僧界戒律败坏,因此发愿弘扬南山律宗。其时,律宗已中断余年,他选择了闭门修律,这么一件极苦的事。为了修复早已失去真传的南山律,他用了四年的时间,将自己关在一个小隔间里,遍考中外典籍才将《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完成。因了这南山律的复杂难以记诵,他还用了列表说明的形式写出书稿。弘一法师不仅自己悉心研究贯通,而且为了弘扬律宗,不辞劳苦,到处奔波,一边钻研、编述、点校、礼诵,一边讲学,过起了孤云野鹤般的行脚生涯。他行游各地,锡杖芒鞋,三衣一钵,严守“过午不食”的戒条,有时自己还挑行李,完全是一个苦行僧。该是怎样的认真细致,才将这博大精深的律宗融会贯通。在学佛修行的后半生里,他云游了各处,四处讲法弘扬律宗。年,云游宁波七塔寺、杭州弥陀寺、定慧寺。年,自温州至杭州,居招贤寺,从事《华严疏钞》的厘会、修补与校点。年,与丰子恺共同商定编《护生画集》计划。年,在温州大罗山诛茆坐禅。秋至上海,与丰子恺、李圆净具体商编《护生画集》。年,厦门的南普陀寺里,他见了太虚法师,居闽南佛学院,参与整顿学院教育想要扭转佛教颓败的局面。弘一法师办了一所新的佛学院,与闽南佛学院同时授课,学院名为佛教养正院。他便在开始厦门讲起他的律宗,开始了律宗的复兴的步伐。在厦门讲律期间,弘一法师还为太虚法师写的《三宝歌》谱曲,供僧人传唱。那时,弘一法师弘扬的律宗早已传遍了中国大地。年,他受邀前往青岛讲律。在青岛的湛山寺,弘一法师却迎来了一场声势恢弘的欢迎会,深觉自己有违律宗戒律。于是便与湛山寺的倓虚法师约法三章:一不为人师、二不开欢迎会、三不登报扬名。护生画集、三宝歌、各处讲律、开设佛学院……弘一法师在他学佛的24年里,认真极致、始终如一、勇猛精进、深守戒律,他将佛法秉持到底,竭力弘扬。很难想象,在这个39岁才受戒落发为僧的弘一法师,却能与虚云老和尚、印光法师、太虚法师并称为民国四大高僧。日本入侵期间,弘一法师举笔题词:“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国家。是故救国必须念佛。”

弘一大师最后墨迹“悲欣交集”

年10月13日,弘一大师写下最后的墨迹“悲欣交集”,以吉祥卧圆寂于泉州。享年63岁,僧腊24年。后火化后检出舍利子一千八百余颗,舍利块六百颗。

弘一大师圆寂瑞相

赵朴初曾评价弘一大师:“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人生境界可分三等。一曰物质生活,此大多数也。二曰精神生活,即学者之流也,此亦不在少数。三曰灵魂生活,即宗教也,得其真谛者极少数耳。弘一法师则安步阅此三层楼台也。事母孝,待妻爱,精深艺术,精研佛法。实最完美一人也。”

——丰子恺

弘一大师的一生,一半是认真的凡俗,一半是极致的佛国。不管在人生的哪个阶段、角色如何变换,不变的是认真的态度、极致的追求,他是真正的佛子,轮回中的勇士!今天的我们,同样也在人生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若有弘一大师的认真态度,人生即使没有如此极致,也定会辉煌灿烂吧!愿你我都能如此认真极致的活着,愿你我的人生都是传奇!《李叔同:名如何爱如何生命该如何》马文戈◎著中国言实出版社

◆◆◆

内容推荐

他曾有着对红尘深厚的爱,却在最绚烂至极的时候,突然斩断世情俗怨,抛妻别子,遁入空门,“索性做了和尚”。也许,这就是弘一大师李叔同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作为一代高僧,弘一大师其人如大海,认真、宽容、超然别有极致;其言如诗文,才骨、风骨、傲骨尽显其中。

本书文笔鲜活,以翔实的历史资料,娓娓道来的叙述,将主人公的生平、才艺、情谊、游学、困惑、佛学等予以多角度呈现,既严谨,又通俗,从而让读者深入了解和领略一代大师的传奇人生历程和感受大师认真与超然的智慧。

版权声明:图文内容综合于网络与书籍,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xzyj/9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