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已经连通了中国东南沿海的城市和印度大陆沿海的港口,从事国际贸易的商船,载着香料、白绢等货物,往来其间。

一天,印度洋上风平浪静,一艘孤独的商船停留在海面上,四下全是茫茫而没有边际的海水。这种宁静为航行带来的威胁一点不亚于遭遇暴风雨时的处境,因为没有风,船只将会一直停留在深蓝的水面上,无法前进,也无法返航。船只已经停留了很久,出发时准备的淡水业已消耗殆尽。船上充斥着焦虑、不安和绝望的气息。

这时,求那跋陀罗站起来:“大家不必惊慌,和我一起诚心礼拜十方如来,称颂观世音菩萨名号,佛菩萨一定会护佑我们的。”于是,船上的人们竭力称念,一心祈祷。过了一会,海面吹起了顺风,而且云气密布,开始下起雨来。船上,所有人都非常高兴。

与佛有缘的求那跋陀罗

求那跋陀罗是晋宋时期的大乘学者。年少时,求那跋陀罗偶然阅读了一部《阿毗昙杂心论》,这是法救尊者的经典之作,是对《阿毗昙心论》的补注与充实之作。求那跋陀罗读得很专心,他越读越觉得惊喜,不久,心有所悟,于是从心底深处皈信了佛教。

然而求那跋陀罗出生的家庭世代信奉婆罗门教,当他告诉父母想要皈依佛教的时候,他的父母非常生气。后来,求那跋陀罗离家出走,前去寻找可以做他师父的人,专心于佛教义理的研究和实修。20岁时,求那跋陀罗受具足戒,成为正式的僧人,那时,他已经是一个博通经律论三藏的一切有部学者了。

求那跋陀罗为人和善,处事认真,他亲近师长,尽礼节而不怠慢,为老师夸赞。后来,他听说大乘佛教的义理更为深妙,于是辞别现在的师长,转学大乘。教授大乘义理的老师让他随机探取经匣,这有点孩子满周岁时的抓周。求那跋陀罗在经匣中探得了《大品般若经》和《华严经》,老师非常高兴:“你和大乘佛教的缘分很深呐!”

此后,求那跋陀罗潜心研究《大品般若经》和《华严经》,其修习之深,无人能出其右。不久,他便受了菩萨戒。这时候,求那跋陀罗从佛教中体会到了生命的真正意义,深切的感悟到佛教可以解决人生的问题。于是,他给父母写信,规劝父母放弃外道,改信佛教。他的父亲在信中感受到孩子诚恳的爱意,最终改信佛教。

受持菩萨戒后,求那跋陀罗离开他的故乡中天竺,一路南下游历。他来到狮子国(今斯里兰卡),这里定期有航行中国的商船,二十多年前,法显就是在这里登上甲板,回归中国的。

求那跋陀罗自知与东土的缘分很深,于是,他决定乘船渡海,到东土去弘扬佛法。元嘉十二年(公元年),42岁的求那跋陀罗登陆广州,踏上了期待已久的东土土地。

■元嘉之治

元嘉是南朝刘宋的年号,东晋后期,朝廷腐朽不堪,百姓负担严重,司马氏日渐式微,武将刘裕凭借自身军功实际掌握着晋朝的政权。终于在公元年,刘裕废黜晋恭帝,自立为王,国号为宋,历史上称为刘宋,而刘裕就是南朝刘宋武帝。

刘裕即位前后,大力推行革新政策,社会民生有所改善,不过刘裕即位后两年就病亡了,这时,北方的北魏王朝趁机袭击刘宋,南北大陆再受战争煎熬,直到刘宋文帝刘义隆登位,才平息战火。之后,刘宋文帝继续推行武帝刘裕的治国方略,发展经济生产,在父子二人的努力下,刘宋前期维持了二十余年的繁荣景象,历史上称为“元嘉之治”。

南京一角,图片来源网络

求那跋陀罗在广州登陆的时候,正是刘宋王朝最为强盛的时候。

■郊外新亭寺,“由高僧迎接高僧”

刘宋文帝邀请求那跋陀罗来到首都南京,在求那跋陀罗即将到达前,又安排了两位高僧前往南京郊外的新亭寺等候迎接他的到来。新亭寺不是寺庙的名字,而是专门用来迎接那些远道而来的使者的地方。

南京的郊外,图片来自网络

等候在新亭寺的两位高僧是慧观和慧严,他们都是鸠摩罗什的高徒,当时,慧严已经73岁了,住在南京的东安寺,慧观在南京道场寺。刘宋文帝让这两位高僧迎接求那跋陀罗,来表达敬重之意,同时,这也大大提升了求那跋陀罗在中国的名气。

■南京祇洹寺的外籍译经僧

到达南京后,求那跋陀罗住在祇洹寺,这里曾居住过许多外来的译经高僧。四年前,罽宾僧人求那跋摩也居住在祇洹寺,不过,那年九月,65岁的求那跋摩就圆寂了。罽宾的另一位高僧昙摩密多也曾安住于此。可见,祇洹寺曾有不少来译经的外籍高僧居住。

南京的寺院,图片来自网络

求那跋陀罗入住祇洹寺后,集合了多僧众,由他来主持翻译佛经,宝云传译,慧观笔受,大家各司其职,共同译出了《杂阿含经》50卷,后来又在东安寺译《大法鼓经》1卷,于丹阳郡译出《胜鬘经》1卷,《楞伽经》4卷。

后来,南谯王刘义宣镇守荆州,他将求那跋陀罗也请到了荆州。

■祸起萧蔷,王室叛乱

求那跋陀罗住在荆州辛寺,这是一座非常著名的寺院。著名的译经高僧昙摩耶舍、卑摩罗叉曾经居住于此,法显也在这里圆寂。

荆州的寺院,图片来自荆州文旅

求那跋陀罗在荆州辛寺呆了十余年,翻译出了《无忧王经》《央掘摩罗经》《现在佛名经》《八吉祥经》等经典,同时为南谯王宣讲《华严经》,受到南谯王的礼遇。

元嘉末年,南谯王做了一个梦,求那跋陀罗听他描述完梦境以后,预言京师(南京)将要起祸乱。不久,刘宋文帝被皇太子刘勋杀害,而刘勋又很快被刘骏杀死。刘骏就是后来的孝武帝。

刘宋孝武帝上位后不久,南谯王刘义宣又发起叛乱,并执意要将求那跋陀罗带在身边。求那跋陀罗极力劝谏:“您不会成功的,我不能一同前去!”

公元年,刘义宣举兵,第二年二月里,就组编了十万大军,但遭遇到了大风,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五月孝武帝派遣军队与刘义宣对阵,在梁山一战中,刘义宣的阵营发生火灾,被烧得溃不成军。当时,62岁的求那跋陀罗就在阵营中,他看到战争的残酷,心中悲悯不已。于是,他一心唱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纵身江中。

江水湍急且深,求那跋陀罗即将被水湮灭的时候,忽然有一个童子用手牵住了他。他觉得很惊奇:“这个小孩子怎么能够救我呢?”恍惚之间,他觉得自己走了十余步,方才上岸。当他准备向童子致谢的时候,全身的汗毛都竖立起来,方知是菩萨神力所救。

■战后重生,回到南京

在梁山一战中,南谯王刘义宣自杀,求那跋陀罗被带回南京。孝武帝召见并询问他:“都有谁做过贼军?”

“出家人不过问军事上的事务,只是因为宿缘逼迫,我才被迫卷入这场战争。”孝武帝安排他住在后堂,并布施衣物等。从元嘉十一年(公元年)起,求那跋陀罗一直住在荆州辛寺,他与南谯王10年来的交往都有书信记录保存,孝武帝清点了这些档案后,发现求那跋陀罗确实从未谈及军事,于是,以高僧之礼相待。

后来,在一次偶然的闲聊中,孝武帝问他:“法师,您还怀念义宣吗?”求那跋陀罗回答说:“南谯王供养我十年,又资助我译经、弘法,我怎么能忘记他的恩德呢?既然皇上您问起,我恳请陛下恩许我为南谯王烧香3年。”

孝武帝允许了他的请求。后来,又将文帝居住过的新亭改为中兴寺,让求那跋陀罗居住在那里。中兴寺后来改名为天安寺。刘宋的历代帝王都尊崇他,在刘宋明帝时期,他被当作国中之宝。另一方面,求那跋陀罗苍老了,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痕迹。

年老的求那跋陀罗常常在饭后将剩余的食物分给小鸟,然后静观着那些到他手上来取食的鸟儿。公元年,他觉得身体不适,是时候与大家告别了。《高僧传》中记载,那天,他站在寺院的大殿前,久久伫立,看到天上的鲜花与圣像,然后回到屋中,平静安详地圆寂了,享年75岁。

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xzyj/9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