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建炎三年(年),天童寺所在的浙江宁波,迎来了被金兵尾随紧逼的逃亡皇帝赵构,为护其主,浙东置制使张俊发起“明州保卫战”,与金兵四千铁骑大战于州城西郊,为赵构及满朝文武的逃亡赢得三天时间,经此一战,明州毁灭。

赵构撤离后,张俊也随之弃城而逃,逃离的队伍刚好从天童山旁蜿蜒而过,焚城后的金兵也尾随张俊来到天童山。乱兵撞开寺院大门蜂拥而入,却看到住持禅师正襟危坐,在大殿之中诵经,毫无丝毫惧色。金兵与禅师对峙良久,烟雾朦胧之中,看到禅师的头顶有佛光笼罩,领兵者大为惊慌,急令退兵。这成了天童传说中的一个奇迹。

这禅师,便是正觉。

说起正觉禅师的身世,同样也颇有些神奇色彩。

北宋元祐六年(年),隰州城内一李姓人家喜得贵子。相传,孩子母亲赵氏曾梦见有五台山僧人解下右臂上的佩环相赠与她,不久赵氏便怀孕。神奇的是,赵氏生下的孩子,右臂上有一圈隆起,恰如环状!这孩子便是日后的宏智正觉。

正觉七岁时即表现出惊人的记忆力,日诵数千言,通读《五经》。其祖父李寂、父亲李宗道,都是虔诚佛教弟子,曾久参佛陀逊禅师。佛陀逊禅师有一天指着正觉,对他的父亲说:“你的孩子天资聪慧,不是等闲之人,若能出家,必是弘法善根的大德。”于是,十一岁,正觉禅师便随净明本宗禅师出家,十四岁受具足戒,十八开始游方参学。临行之际,发下宏愿:“若不发明大事,誓不归矣!”

正觉南渡黄河,首先来到河南汝州(今临汝)香山寺,师从枯木禅师。23岁时,转投河南邓州(今邓县)丹霞寺丹霞子淳禅师,丹霞子淳禅师是曹洞宗名僧,在跟随丹霞禅师期间,正觉得到丹霞法传。后来,正觉先后担任过大洪寺和长芦寺的首座。南宋建炎三年(年),正觉去普陀朝拜观音,至浙江明州(今宁波),途经天童寺,却应郡守恳请做了天童寺住持,这一住就是30年。正觉与天童,也是一场机缘。

当年正觉在江西庐山圆通崇胜禅院时,梦境之中吟得一副对联:“松径萧森窈窕门,到时微月正黄昏。”梦醒之后也并为放在心上。当他朝圣普陀,坐船路过天童寺时,刚好是天明时分,只见微月朦胧,松径萧森,这场景与梦中对联描绘之景相合。

他在天童寺礼佛时并未表明身份,却有僧众认出了他,遂将此事密报了主事,恰好天童寺原住持惟白禅师圆寂,住持之位空缺,主事便告知漕运使向子堙。向子堙与正觉是故交,亲自登门恳请正觉主持天童。凡事有机缘,时机一到便成了巧合,也是正觉缘法相应,便愉快地登座授徒。那年,他只有37岁。

正觉禅师刚到天童寺的时候,全寺僧众不过二百人,他担任天童寺住持期间,弘扬曹洞禅法,来此参禅的僧人越来越多,甚至超过千人。寺院增加了这么多僧人,主事和尚担心吃饭问题不好解决,正觉对他说:“不必担忧,自然会有办法的。”结果第二天,就有施主送来一千斛粟米。正觉在广纳僧众的同时,还竭尽全力布施四方百姓。当时正处战乱,年岁饥馑,正觉率领全寺僧众坚持赡众施食,数以万计的灾民由此得生。救人苦难,普度众生。正觉禅师的种种善举让天童禅寺声名远播。

正觉禅师主持天童寺后,最大的举措是大兴土木、拓旧维新、扩建寺院,先后扩大山门、建僧堂、铸千尊铜佛安奉在“千佛阁”,又建卢舍那阁,安置五十三善智识像。天童寺的香火盛极一时。现在天童禅寺的大格局,基本上由正觉禅师奠定。门前的两个万工池是正觉禅师主持开凿的,建筑的格局主要是中轴线上的天王殿、佛殿、法堂以及边上的僧寮、斋堂,构成了禅寺的基本骨架。在正觉禅师主持天童的三十年间,天童寺拥有了水田一万三千亩,周围山林都属寺院,还在今天浙江的象山与定海,整治了两千多亩滩涂。这都是宏智带给天童寺的繁盛景象。

然而宏智正觉的伟大更在于他对禅宗发展的贡献。曹山本寂的法系经四传之后断绝,洞山良价的另一法嗣道膺(-)一脉绵延不绝,传到正觉,曹洞宗再度广扬天下。正觉禅师对中国佛教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在曹洞宗法的基础上,又发展成“默照禅”,把曹洞宗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禅法深奥,在此不多作解释。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宁波的天童寺被公认是日本曹洞宗的祖庭。

与许多佛寺不同,天童寺天王殿前有内外两个巨大的泉池,倒映着天童的四壁青山,也倒映出一种万法虚幻的暗喻。日后被命名为“双池印景”的两个万工池,其实很少有人读出过其中的深意,但是“双池”的组合,却让人联想到一种比翼联袂的意象。在佛门方外,联袂又能象征什么呢?

百年之后,它仿佛印证了两位伟大禅师的真诚友谊。

正觉禅师的禅法可用“默坐自照”四字概括。他认为“默”与照”看起来虽是两种修行方法,但应当相辅相成。通俗地说,既不能傻坐呆定,也不能喋喋于心口不一的“口头禅”。宏智正觉的努力,把曹洞禅法回归到它本来的道路,并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这时候,临济宗那边也出了一个大师,提出了另一个主张,那就是大慧宗杲的“看话禅”,而且那位宗杲禅师,也偏偏来到了与天童禅寺十数里之遥的阿育王寺。两位同时代的特别著名的禅宗大师,在一个特殊的机缘下,汇合了。

不同的禅法主张,同一地方的两个道场,两位宗旨异趣的大师来到了一起,一位是曹洞禅的当代宗师,一位是临济禅的时代旗手;一位力倡“默照”,一位高扬“话头”;一位低调处世,一位高调行事,他们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比宗杲禅师小两岁的正觉禅师,此时也有六十六岁,到了沉得住气的年龄。然而高僧大德的非凡人格并不以年龄论高下,正觉禅师从心底里钦佩大慧。当时阿育王寺的住持之位出缺,正觉禅师就力荐宗杲禅师到阿育王寺担任住持。观点的抵悟是一回事,,对于学识道行的认同,则又是一回事。

宗杲禅师真的要来了,这本来就是宏智的心愿,他有些激动。他就对阿育王寺的知事僧说:宗杲禅师一到,来追随他的人必定会不少,寺庙的经济压力就大了,不能让这样的高僧大德一天到晚为钱粮供应的事操心,你们要从现在起多积蓄财资米粮。果然不出正觉所料,宗杲一到阿育王寺,从者若鹜,不多久,囤积的粮食就吃光了。宗杲禅师一时手足无措。这时候,正觉禅师就翻山越岭将天童寺的所有存粮派人送往阿育王寺。宗杲很感动,由衷地说:“非古佛,安能有此力?”他终于看到了“剃头外道”古佛般的崇高人格与道风。

宗果决定亲自到天童寺向正觉致谢。他在“浙东第一状元”张孝祥的陪同下走向天童山。正觉禅师一得到消息,马上步行二十里,亲自到少白岭上迎候。宋代禅宗的两颗巨星终于汇合了,握手言欢之后,两位禅师相互让座,谁都想让对方先在少白亭里落座。一旁的张状元很感动,说:“相互揖让,这本来是我们儒家的遗风,想不到佛家也做的这么好。”状元提笔,为少白亭题写了“揖让亭”三字亭名。

从此,两位大德私交弥笃,各传一宗,相互唱和,心气相通。有一天,正觉禅师与宗杲禅师商量说:“吾二人皆老矣!尔唱我和,我唱你和。一旦有先溘逝者,则存者为主其事。”

绍兴二十七年(年),正觉预感到大限将至,沐浴更衣后召集众僧,写了一偈“梦幻空花,六十七年,白鸟烟没,秋水连天。”他给宗杲禅师写了一封信,再一次恳请宗杲来为自己主持后事,临终托付,言真情切。在宏智涅槃前的最后时刻,他又做了一偈作别:

钝鸟先飞易,灵龟脱壳难。

我无你不去,你无我不行。

表达了他对大慧宗杲的惜别之情。

正觉禅师圆寂了,享年六十七岁。这时宗杲禅师已经在杭州主持“天下禅宗五山之首”的径山能仁寺,接到消息后,宗杲立刻兼程赶来,为正觉禅师削发展拜,办理后事。他对众人说:宏智正觉禅师的圆寂,是“法幢摧,法梁折,法河干,法眼灭”。这是一位大师对另一位大师最真诚的评价。

正觉禅师世寿六十七,僧腊五十有三。宗杲禅师之削发展拜,龛留七日,面色如生。送葬日,编素遍万,塔全躯于东谷庵东首。龙图周葵为之撰铭,状元张孝祥书写铭碑。绍兴二十八年(年)语谥“宏智禅师”,塔称“妙光之塔”。著有《颂古百则》(世称《宏智颂古》)、《宏智禅师广录》。宏智正觉禅师被誉为“天童中兴之祖”,南宋禅宗著名禅师。

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由于信仰正觉禅师的禅理,有另外一位法号哲魁的禅师也来到了天童寺,而哲魁禅师也是隰州人。哲魁禅师在天童寺数年,只顾潜心钻研佛理,从未向正觉禅师提过其亦来自隰州。过了十多年,正觉才知道哲魁也是隰州同乡。

正觉高兴地对哲魁说:“你我本是同乡,多年来却不见你提及此事,是不是有点不近人情了?”并流露出想把哲魁招至方丈的想法。但哲魁禅师性情孤硬,对正觉禅师说道:“弘法未获圆满,哪里有空认你这个老乡?”话一说完,就执杖而去,没人能够挽留。后来到了普陀山,坐禅月余,临终召众徒说法而逝。

天童寺

天童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东25公里的太白山麓,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年),佛教禅宗五大名刹之一,号称“东南佛国”。寺院坐落在层峦叠嶂的太白山下,“群峰抱一寺,一寺镇群峰”,东、西、北三方有六峰簇拥。

唐至德二年(公元年),成为禅宗十方丛林;宋代列入禅宗五大寺院之一;宋景德四年(公元年),真宗帝敕赐“天童景德禅寺”额;南宋嘉定年间(公元-年),天童寺被列为“禅宗五山十刹”中五山之第三山,明太祖册封天下名寺时,被列为天下禅宗五山之第二山,清代被列为禅宗四大丛林之一。寺内佛殿前有清顺治帝书“敬佛碑、康熙帝书”名香清梵“匾、雍正帝书“慈云密布”匾,及宋、元、明、清碑刻30余方。天童寺四周群山环抱,重嶂叠翠,古松参天,有“深径回松”、“凤岗修竹”、“双池印景”、“西涧分钟”、“平台铺月”、“玲珑天凿”、“太白生云”等十大胜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点之一,天童寺已正式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天童寺寺院殿堂顺着山势,由低渐高,从寺前的六塔到天王殿到佛殿到法堂再到罗汉堂,整个建筑梯级布局,错落有致。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外万工池、七塔苑、内万工池、照壁、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先觉堂、罗汉堂,均重檐歇山顶,筒瓦骑缝,并饰以鸱尾脊兽。

天王殿、钟楼、东禅堂等重建于年。天王殿高19.6米,宽31.77米,深23.64米,四天王高7.77米,为江南诸刹所不及。现存佛殿为明崇祯八年(年)重建,系寺内最古建筑,殿高21.5米,宽39米,深29.25米,殿内三世佛坐像3尊,总高13.5米,其中佛身高6.38米。迦叶、阿难侍立释迦佛左右,两翼为高约2米的十八罗汉坐像。三世佛后为海岛观音。

参考

1、王哲士,王进.隰州古佛,天童宏智.映像PICS.

2、周时奋.天童道上[M].宁波出版社,。

●刘渊称帝迁都隰州,峭崖山峦暗藏游龙

●提马子、祭龙求雨......隰县古代风俗你知多少?

●隰州古城的四府第、四牌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xzyj/7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