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州名人足迹一明代四大高僧憨山大师
白癜风医院哪家最权威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79454.html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37448.html白癜风医院哪家最权威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79454.html 忆昔憨山会蓬莱 ▲英德浛洸开元寺遗址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无疑是船中老僧时下心境的真实写照,但与王安石的不同之处在于,王安石是入朝拜相,而憨山德清却是获罪充军广东雷州。途经英德并借住于浛洸开元寺。日后如能北返的话,指不定也会有刘禹锡那番“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的感慨流传于世,可是这一幕终究没有出现…… ▲南华寺漕溪门额 老僧风烛残年,蒙此大难,以孑然一身,自梅关处入岭南,一驾偏舟游粤地。带罪之身犹不惧,弘法岭南二十余年。携侍者福善南行至韶关,入曹溪南华寺礼六祖肉身,而后经英德,借住于浛洸开元寺,越三年三月到雷州。 ▲天下宝林名动天下 老僧既不是苏东坡那般“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又不像韩昌黎那般“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老僧与先宋朝“此心安处,便是吾乡”的柔奴甚为相像。 ▲开元寺后佛堂(藏经阁) 古塔与老僧 一南一北,咫尺天涯 刘禹锡曾赋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但老僧与此却恰恰相反。老僧虽是沉舟,但千帆始终也没有赛过他;老僧虽是病树,但万木始终也没有先入春。老僧如此,古塔亦如此。老僧不是他人,正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德清。古塔也不是他塔,正是苍藓剥封残碣尽的蓬莱寺塔 ▲英德浛洸蓬莱寺塔“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情此景确实与张继笔下的夜半姑苏城甚为相似。只是主角从江南变为了岭南,由“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杭变为了“巴山楚水凄凉地”的浛洸,由姑苏的寒山寺变成了洭州的开元寺。船终究是靠岸了,天终究是发白了,老僧终究是下船了。是年明万历二十八年。▲今日苏州枫桥 ▲今日浛洸 ▲今日开元寺大门楼,现为英德市浛洸镇洭州居委会旧办公地点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佛学早已离不开文学,为高僧者,定当才高八斗,憨山德清自然也不例外。古塔与老僧的缘起,便是诗文。 “浮屠何代拥诸天,传是隋朝大业年。苍藓剥封残碣尽,平原荒草布金田。”咏诗塔下的憨山德清无疑是了然顿悟的憨山德清,而真正让憨山德清一改前貌的正是他笔下那座苍藓剥封残碣尽的蓬莱寺塔。“苍藓剥封残碣尽”一语成就了憨山德清,亦成就了蓬莱寺塔。老僧有风度,老塔有风骨。老僧的风度正是“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而白石山人邹衍中的“半藏舍利半莓苔,劫火曾经未化灰。”不是他物,正是蓬莱寺塔的风骨。 ▲憨山大师肉身供奉于南华寺祖殿内 暂宿开元不多日,留芳浛洸数百年。憨山德清于蓬莱寺塔而言,终归算是一个过客,但蓬莱寺塔却留下了憨山德清不朽的华章,而憨山德清亦从而使蓬莱寺塔名扬天下,可谓是僧与塔相近,塔亦似僧形。 古塔与老僧的缘终归是未了,二十三年后圆寂于其驻锡的韶州南华禅寺的憨山德清虽与蓬莱寺塔再未谋面,但终归相隔不再咫尺天涯,而是天涯咫尺。老僧创下了有明一代之禅风,而古塔即剩下了不为境所转之古韵。 「英德指南往期精选」 第6期《市府变迁》 第7期《英德5G建设》 第8期《宝晶宫图鉴》 第9期《华粤记忆》 第10期《一小前世今生》 摄影:曾德韬,林嘉杰 部分信息来源:英州之影 参考文献:《英德历史文化》《浛洸镇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xzyj/7176.html
- 上一篇文章: 贺捷新光从东方来之一践流沙求法僧鸠摩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