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立志

千古一僧——玄奘大师

“乘危远迈,杖策孤征。

积雪晨飞,途间失地;

惊砂夕起,空外迷天。

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影;

百重寒暑,躡霜雪而前踪。

远绍如来,近光遗法。

唐大理寺卿郑善果到洛阳去考查,欲剃度十四位僧人。因十三岁的小玄奘年纪尚小,郑善果看到他心意坚定,便问他因何剃度为僧?”玄奘语答惊人:郑善果听后大为震撼。就破格录取了玄奘。

当时,亦为人所讥嫌,郑善果就讲了这么一段话:“诵业易成,风骨难得。若度此子,必为释门伟器!”

西行求法

在洛阳净土寺出家的玄奘法师,后持钵云游天下,足迹遍布今之河南、陕西、四川、湖北、河北和山西,他遍访高僧大德,后感叹纷纭迷惑久存,信徒也各执其辞,遂发愿西行印度求法。

公元年,玄奘27岁,他随商队出境。曾经再三上书朝廷,盼望能批准其往天竺去学习佛经,最终无音讯,遂不惜违犯禁令西行。为此,官方还发布通缉令,幸蒙仁者相助才度险境而出关卡。西域路上,九死一生。风暴、沙漠、雪山、骄阳,迭起袭身。尝有四天不得饮食,而且常常迷失方向,只能寻白骨和马粪向前。胡佬之谋害,盗匪之抢劫,甚至部族之强留,皆为致命险难。

发大誓愿

宁向西方一步死,不往东行半步生。

这是玄奘大师在生死关头用生命的誓言,终于冲破重重考验,抵达印度。数渡恒河,遍巡圣迹,在那烂陀寺随戒贤大师修学五年,使其佛经大明。后遵戒贤大师之命,玄奘为众僧设坛授业,释义排难,名声鹊起。应戒日王之邀,在曲女城无遮辨经大会,十八日宣大乘妙旨,千目仰视,万耳倾听,无一声诘责驳辨,法幢高竖,时年玄奘大师41岁。

玄奘取经归国,于年3月回到长安,请回大量经典。入住弘福寺,后迁居慈恩寺,开启了译经事业,直到圆寂,历时19年,先后翻译佛教经典75部,卷。为佛教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玄奘大师译经不仅数量多,且开创了一套新的翻译方法:亲自领译主译,组建团队,其中精通谙熟中文和梵文的大师和大乘小乘两派的高僧,人力物力财力皆得当时朝廷大力支持。译经层层把关,译风严谨,译笔精妙,被后世尊为三藏(经、律、论)法师,亦称“唐三藏”的美誉。与鸠摩罗什大师、真谛法师、不空法师并列为中国四大佛经翻译家。

大师归去

释众梁摧,四生无导。

因译经太过操劳,于正月二十四日,玄奘法师召集了译经的弟子,留下最后嘱托言:“玄奘此毒身深可厌患,所做事毕,无宜久住。愿以所修福慧回施有情,共诸有情同生睹史多天弥勒内眷属中奉事慈尊,佛下生时亦愿随下广作佛事,乃至无上菩提。”二月初五,玄奘法师圆寂。圆寂前弟子普光等问;“和尚得生弥勒内众否?”法师答云:“得生”。玄奘法师圆寂的消息传到长安,举国悲悼。唐高宗亦感叹:朕国内失奘法师一人,可谓释众梁摧矣,四生无导矣。亦何异于苦海方阔,舟楫遽沉;暗室犹昏,灯炬斯掩!

玄奘法师年少入佛门,十三岁剃度,二十七岁为求佛法而西行,十九年孜孜不倦的学习,十九年呕心沥血的翻译,九死一生,堪为吾等后世学人敬仰效法之典范,祈愿大师不舍众生,乘愿再来,广度有情。

法音宣流敬上

有缘相共闻法义

无缘合掌令欢喜

清净法缘沙门法宣

—end—

珍惜法缘莫负此生

长按







































白癜风有哪些类型
白癜风早期症状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xzyj/5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