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15
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15三早期弘传(2) 慧远大师圆寂后三年,刘裕篡晋,国号曰宋;江北五胡,亦统一于北魏,成南北对峙之局,史称南北朝时代。兹先述佛法在南方弘传事略。 南朝历宋、齐、梁、陈数代,朝野皆皈依佛教。到宋之初,佛驮跋陀罗在建业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又有天竺三藏求那跋摩来朝,弘化甚盛。齐代有僧柔、惠次等,讲经不衰。至梁代,梁武帝最崇信佛法,曾皈依于智藏、法云、僧旻三大师,依慧约法师受戒,并自注《大品般若经》。 武帝大通元年,南天竺菩提达摩渡海抵广州,武帝迎至建业。相与晤谈,以机缘未契,达摩乃渡江抵嵩山,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后传衣钵与慧可。达摩者,中国禅宗之初祖也。 武帝太清二年,西天竺真谛三藏抵建业,译经多卷。又有名僧僧佑、宝唱等,著《弘明集》《高僧传》等书,均为佛教史上的宝典。 其在北地者,魏太祖道武帝建国,初未闻佛,及与晋通聘,方知皈信。明元帝继位,亦遵先业,京邑四方,建立图像,并令沙门敷导民俗。太武帝即位,初亦崇信佛法,后得道士寇谦之,信行其术,并纳司徒崔浩诽毁佛教之言。诏臣下坑杀天下伴侣,破毁经像寺塔,这就是佛教史上三武一宗之祸的“一武法难”。未久寇谦之死,崔浩亦因家史事被诛,帝颇以毁佛法事为悔,后其孙文成帝袭位,下诏兴复佛法。并应沙门昙曜之请,于平城(今山西大同)武周山石崖开凿窟龛五所,内镌佛像各一,高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 后魏孝文帝世迁都洛阳,宣武帝、孝明帝世,复于洛阳伊阙山营建石窟三所,前二者,即世称云冈石窟与龙门石窟是。 魏宣武帝时,北印度菩提流支三藏来朝,帝迎居于洛阳永宁寺,译《十地论》《净土论》等。宣武帝通达教理,对弘扬佛教不遗余力,故西域沙门来华者多至二千人,国内寺院多至一万三千余所,沙门总数逾二百万,是为北地佛教最盛时代。 其后有昙鸾法师者,受菩提流支《净土论》,尽力弘化念佛法门,法泽远被四方,著有《净土论注》、赞阿弥陀佛偈等。 距魏太武法难一百十余年后,至北周武帝时,佛门再遭一度厄难。武帝初亦信佛,后以籖云“黑衣当王”,乃心忌沙门,信道士张宾言,破毁寺塔,焚烧经像,并令沙门还俗。这就是史称的“二武法难”。后宣帝继位,复于东西二京,立陟岵寺,置菩萨僧,用开佛化,故佛教虽遭二度摧毁,仍能不再世而复。 在晋室南迁,南北对峙期间,有一较特殊之现象,即北地高僧辈出,而南地则士大夫阶层中通达佛理者至多。如道安、法显,固在北方弘化,即慧远、慧睿等,亦皆北僧而南下者。然在南方社会中,若王导、谢安、郗超、王曦之、王垣之、陶潜,以至与慧远共创莲社的刘遗民,注《安般经》的谢敷,著《神不灭论》的宗炳,再注《南涅槃经》的谢灵运,是皆朝野名流而通达佛法之人也。(摘录15待续) 凌波著若水摘编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xzyj/4740.html
- 上一篇文章: 圆寂90蒙古高僧肉身不腐之迷
- 下一篇文章: 恭迎圆瑛大师圆寂日怀念抗战时期的高僧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