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一锤定音玄奘大师确定无疑翻译了心
为了更好地保护、研究和利用房山石经这一珍贵的文化瑰宝,深度发掘房山石经与云居寺丰厚的历史文化,9月24日,房山石经《心经》刊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房山云居寺石经地宫前举行。 新闻发布会现场 王得军主任主持 房山区政协主席唐淑荣、房山区文委副主任郝金英、大石窝镇党委书记杨海峰,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北京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贤立法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梵文、巴利语研究所副教授叶少勇等领导和专家出席发布会。云居寺文物管理处主任王得军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房山云居寺与石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罗炤,对房山石经中《心经》刊刻研究成果进行发布。 唐淑荣主席致辞 贤立法师讲话 发布会上,罗炤教授详细介绍了房山石经与云居寺文化研究中心以云居寺石经山保存在第八洞中的《心经》为研究重点,经过慎重、缜密的调查研究,发现房山石经中的《心经》刊刻为现存最早的版本。 罗炤教授发布最新研究成果 据罗炤教授介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通称《心经》,在中国乃至东亚的历史文化中,特别是在精神思想领域,具有巨大的影响。《心经》有多种汉文译本,流行最广泛的是伟大的翻译家玄奘译本。 新闻发布会现场 有关玄奘翻译《心经》的最早记录保存在《大唐内典录》中,此书恰在玄奘圆寂的麟德元年(年)完成,其中的《心经》记录应当具有最确实的权威性。但是,由于《大唐内典录》的相关记录共有两处,一处明确记载是“玄奘奉诏译”,另一处未明确标出译者,同时由于《心经》的汉文本和梵文本存在着一些不同于其他佛经的特殊性,于是国际学术界长期争论玄奘是否翻译过《心经》,近年来甚至成为热点问题,论著很多。遗憾的是,中外学者、包括不少著名学者,都忽略了房山石经中的宝贵资料。 石经山藏经第八洞 房山石经中唐高宗显庆六年(年)镌刻的《心经》是现存最早的版本,镌刻时玄奘尚在世,三年以后才圆寂。这部石经明确题署:“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而且造经功德主来自邻近首都长安的栎阳县,距离玄奘当时生活、工作的大慈恩寺不远。 显庆六年()《心经》拓片 不仅显庆六年的房山石经本《心经》题署“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在房山石经中,还有八年以后——唐高宗总章二年(年)镌刻的《心经》,同样题署“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此外,西安碑林收藏的咸亨三年(年)弘福寺沙门怀仁集王羲之书《大唐三藏圣教序》后面的《心经》,题署也是“玄奘奉诏译”。 郝金英主任答记者问 叶少勇教授答记者问 这样,国际学术界长期聚讼纷纭的玄奘是否翻译了汉文本《心经》的问题,可以做出结论:玄奘确定无疑地翻译了《心经》,而且是“奉”唐太宗的“诏”命翻译的。这些研究成果将为日后更深入的研究房山石经提供详实的资料。 新闻发布会现场 房山石经刊刻始于隋大业年间,高僧静琬忧于北魏、北周两次灭佛灾难,深虑“末法”时期佛教的命运,为了佛教未来的复兴,在荒僻的石经山艰难地开创了刊刻石经的事业。此后,僧人们世代相承,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共刻佛经部、卷、近万字,建成了全世界最大、最古老的石刻图书馆,创造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文化奇迹。这些珍贵的石经不仅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社会、文化、艺术,特别是研究佛教历史和典籍的重要文物,更是珍贵的世界文化宝藏。 新闻发布会现场 禅林网 公众平台声明 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禅林之意见及观点,转发及引用请自行核实或抉择。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请重编录用者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权。 禅林chanlin 禅宗智慧的传播者 chanlinorg 禅林APP下载 苹果/安卓 苹果版 安卓版 来源:房山云居寺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xzyj/3185.html
- 上一篇文章: 农历四月廿一弥光老和尚涅槃纪念日
- 下一篇文章: 情色版西游记,会讲黄段子的唐僧马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