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集55篇因果相应莫存侥幸
莫饮卯时酒,昏昏醉倒酉。莫骂酉时妻,一夜受孤凄。种麻得麻,种豆得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不要在清晨时饮酒,那样会昏昏沉沉直到傍晚。不可在傍晚骂妻子,那样一夜都会孤独凄凉。种下麻籽会收获到麻,播下豆种会收获到豆。天的眼睛像宏大的网,虽然网眼稀疏却不会漏掉一切坏人坏事。 ①卯时:早晨五点到七点。②酉时:下午五点到七点。③恢恢:形容非常广大。④疏:事物之间的空隙大。 胡适说过:“要怎么收获,先得怎么栽。”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做学问,也适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卯时指的是早上六七点钟,正是一天的开始,清早起来就喝得烂醉如泥,一天的工作都会被耽误下来,再说酒能乱性,酒大伤身,酒也能误事,甚至误人一生。清早喝酒如同年少时对青春和财富的挥霍,少壮之时不努力,焉能老大不伤悲?一天之中,只有一个清晨,一生之中也只有一个青春,把最美好的时光错过了,等于浑浑噩噩过了一辈子。傍晚打骂老婆,同样是要付出代价的,起码一晚上都进不了屋,受一夜的冻是避免不了的。因此,夫妻之间有了矛盾要心平气和,不要动不动就恶言相向,如此会伤害彼此的感情,使生活失去原有的光泽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所以说,种什么样的因就会得什么样的果,自己种的苦果就得自己去咽,“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生活说到底是公平的。其实,只要不违背生活的原则,按照规律办事,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否则,必然会受到惩罚。 一 有一位名医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曾救治过不少病人。在他40岁时听闻佛法,于是顿感人生苦短,乃遁入空门,80岁圆寂。圆寂后见到菩萨,便向菩萨询问,自己修行多年是否可得正果?菩萨说:“不可。”并告诉他:“你此生本应救人性命一千,救治人病痛三万六千,如果是这样可在80岁时,于家中入灭得成正果。而你40岁就出家了,结果只救了三百人性命,救治人病痛一万,功德未足,所以无法得成正果。不过他下一世可投胎富贵人家,如果下一世能修行精进,就可得成正果了。”此世无法得成正果都是因为他攀缘之故。 有一高僧,自小出家,佛法精通,修为颇高,但是从未下山去宣讲佛法。有一次,一农夫上山为寺院送菜,见到了高僧。农夫说:“现在世道混浊,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法师学问那么高,为何不下山劝人行善,普度众生。”高僧听了农夫的话之后,感觉农夫谈吐不俗,但还是对农夫说:“老衲修行多年才得清净,如果下山难免会生妄念,妄念一生不免又会遁入轮回。”后来高僧圆寂,圆寂后见到菩萨,便菩萨问极乐世界的路怎么走。菩萨说:“你无法去极乐世界,不仅如此,下一世还将会投生为牛,耕作一生。”高僧不解问道:“我一生精修佛法,为何无法得成正果,还要转世为牛?”菩萨说:“你一生只吃不做,临终还念念不忘得成正果,所以终究无法超脱轮回,还要转世为牛以补今生之受报。”高僧问:“从来没有人告诉我这些,错也不在我啊?”菩萨说:“怎么没人告诉你?我曾经化身为农夫点化与你,只是你执著于清净,听不进去。” 有一年适逢水灾,某地便有无数人沦为灾民。有一寺中僧人下山,见到此情景,便在回寺后问寺院的主持:“我们寺中余粮不少,是否可以开设粥场救济灾民。”主持说:“灾情难测,如果我们救济灾民,恐怕到时候寺中僧众也要挨饿,此外灾年乃是众生造孽所致,又岂可违背天道,更何况佛门本为清净之地,那么多灾民涌人寺中,如有行为不检者四处遗便,恐对佛祖不敬。”多年后主持圆寂,在圆寂后见到菩萨,于是便问道:“小生一生清修,六根清净,可得正果吗?”菩萨说:“不可,不可,你一生并无功德,且缺乏慈悲之心,来世将转为乞丐,并终将会冻饿而死。” 二 一渡口有人落水,围观众人之中有一年轻人,跳入水中救起落水之人。落水之人酬谢青年一锭黄金,青年本欲接受,人群中有一僧对青年说:“佛家最讲不着相布施,救人性命不应图同报的。”青年闻言便没有接受。此僧乃此问寺中一法师,佛法精通,且广布佛法,很是有德。数十年之后,法师圆寂,圆寂后得遇菩萨,便询问菩萨,自己应往何处。菩萨说:“你此生广布佛法,有大功德,来世会投生富贵之家。” 法师问:“弟子此生不得正果吗?”菩萨说:”你本应于此生成正果,只因你修行尚有缺憾,故无法得成。”法师不解问道:“不知弟子修行有何缺憾,还请菩萨明示。”菩萨问:“你还记得渡口之事吗?”法师说:记得。”菩萨说:“那个落水之人本为我化身,因观世心冷漠,故老衲化身为落水之人,如世人见到救我之人可得厚报,便会有更多的人去行救人之事。你当时也在嗣观人群之中.只因你当时一念因执著于仪容,恐救人后河水湿衣会有不雅,故此未去救人。青年救人后,你又因一念执著于操守,使得老衲此举无功。只因此二者故,你今生未可得成正果”法师幡然醒悟,接着又同道:“那教人的青年此生会得何报?”菩萨说:“此人心怀善念,时常助人,在渡口之时又得你点化,悟得不着相布施之道,现宿缘尽了,已往生极乐世界了。"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随州大洪山镇有个叫李遥的人,他杀了人后就逃亡外地。过了一年,李遥来到秭归县城,在城中的集市上,他看到有人在出售拐杖,因为价格便宜,就花几十枚铜钱买了下来。当时秭归城中恰好也出了一桩人命案,官府正在急于抓捕凶手。 被害人的儿子在街上看见李遥,认出他手中的拐杖是自己父亲的,于是就向衙门报了案。衙役们把李遥逮住,经验证,果然是被害人的拐杖。李遥称自己是买拐杖之人,并非凶手。但是差官们在市场上没有找到那个卖拐杖的人。于是又对李遥进行审问,问李遥是哪里人,李遥知道无法隐瞒,就说出自己的真实住址。秭归县衙与随州地方官府取得联系后,得知此人就是大洪山杀人潜逃的嫌犯,于是大洪山杀人案告破,李遥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与圣贤对话,与经典同行! 星云文字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xzyj/3082.html
- 上一篇文章: 21幅图,4首诗,10幅对联,字
- 下一篇文章: 全知麦彭仁波切圆寂周年纪念日永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