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用1亿像素打造的弘一大师法书集
卢新元:用最新技术打造《弘一大师法书集》 近日,由上海书画出版社结集出版的艺术巨献《弘一大师法书集》已经完成。该书一上市就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一致好评,一书难求已成必然。 《弘一大师法书集》 就此机会我们采访了本书的执行主编,上海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徐汇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卢新元先生,他为我们介绍了这套书的成书经过和相关情况。 执行主编卢新元与《美术报》首席记者蔡树农讨论稿件 卢新元介绍,今年是弘一法师圆寂七十五周年,在此时出版弘一大师的墨迹,意义深远。 《弘一大师法书集》 本书由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局和浙江省平湖市人们政府联合出品,得到了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国书法家协会领导们的高度重视,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城法师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先生联手担任总顾问,辽宁省佛教协会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当代著名文化僧人、书法家、上海龙华古寺方丈照诚法师担任主编。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所有成员担任了艺术指导、学术顾问,为本书的出版进行了严格的把关。 在开元寺审读作品 作品集分为两卷,一卷为作品卷,一卷为手稿信札卷,共收集作品近件,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弘一大师的书法作品集。所有图片都是原作拍摄,所拍摄作品来自上海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温州博物馆、上海龙华古寺、福建开元寺等文博单位,加上全国专家组的审核,作品质量较高,基本确保所收录作品无伪作。 在开元寺拍摄作品 卢新元介绍,《弘一大师法书集》区别于以往的书法作品集,编者们采用了最新的摄影器材和技术,用大量高清的图片来展示弘一大师一生的艺术风貌。其中平湖李叔同纪念馆馆藏的"弘一致刘质平"信札,使用了哈苏最新的器材,1亿像素的成像让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弘一书法。不少专家看到这批图片后大为吃惊,认为我们的摄影技术拓宽了人们对弘一的认知。 高清相机拍摄的信札局部 在开元寺拍摄作品 在编制体例上,《弘一大师法书集》采取了图片配合释文的形式,使得这部大书的文献价值凸显出来。卢新元说,我们要呈现的不只是一本书法图片集,而是要展示一个完备的李叔同弘一大师的人物形象。 在平湖李叔同纪念馆拍摄作品 他介绍,标识为"华枝春满"的作品卷,第一件作品是李叔同早年书写"复归与于婴儿",最后一件作品是弘一绝笔"悲欣交集",这样的编排是一种人生哲学的思考。 作品集内页“归复于婴儿” 李叔同从小展现出异于常人的才气,20多岁时给人写过一张书法作品,内容是"复归于婴儿",内心的沧桑、超脱似乎有其先天的因素,包括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写的诗词,都是怀揣着哀伤、深沉的感叹,跟他最终人生的"悲欣交集"之境是前后一致的。所以作品卷第一件作品是"复归于婴儿",最后一件作品是"悲欣交集"。悲与欣,人生之悲之喜不外乎"生死"两字。弘一孜孜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修行而臻的人生精神境界,是不少人所向往的一种敬而仰之、高而难攀的圆满境地,所谓天心月圆,要做到是很难的,到头来一念之间的去留,大师写下的是"悲心交集",这是真诚的,是写实的,是令人无限思考的。 龙华寺照诚大和尚签字印刷 在标识为"天心月圆"的手稿信札卷,手稿字数繁多,内容丰富,既有大师日常交友的信件,也有他修行的日记和讲座等文稿。这一部分的释文工作体量大、难度高,涉及学科多,很多手稿设计书法、佛学、度量衡、哲学等多个学科,编委会组织了专家组进行了严谨地释文。据悉,在历史上对这么多弘一手稿深度释文,然后出版为高清图录,还是第一次。我们可以在欣赏弘一精妙书法的同时,领略弘一法师手稿中的妙语,这些内容有的清净、有的幽默、有的睿智,体现了大师的爱国、崇真的情怀。 国际静物摄影大师王华先生在拍摄现场工作 此次出版的《弘一大师法书集》数量少、质量高,大部分的图书由政府、佛教协会、图书馆等文化单位使用。特别值得强调的是,组委会决定,将其中套图书捐赠给有艺术专业的高校。 “书法频道”支持此书的出版 组委会给了我们10套的销售配额 只有10套哦! 价格:元 联系- 联系人:赵老师 《弘一大师法书集》精彩呈现 楷書《十步·百年》八言聯(私人藏) 釋文:十步之外芳草未歇百年之内白髮何多 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兹。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忽與一觴酒,日夕歡相持。 行止千萬端,誰知非與是。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譽毀。三季多此事,達士似不爾。咄咄俗中愚,且當從黄綺。福盦居士命,黎叟吉查梅史句并陶詩。 行楷《見一·昇無》四言聯(泉州開元寺藏)釋文:見一切佛昇無上堂傳旨法師玄詧。《華嚴經》集句。一音。 楷書《供養·得成》七言聯(泉州開元寺藏) 釋文:供養一切諸佛海得成無上照世燈 大周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偈頌集句。 歲次丁丑,尊勝院月臂。 楷書《安本分學喫虧》(私人藏) 釋文:安本分學喫虧 故友厚民臨終以此六字遺孤,余受託孤命。後十年乃歸其子,并録感舊諸什,即期蘇盦、平叔兩世兄遵守焉。後死友鄭鐘謹述。 楷書佛號與《地藏十輪經》偈(温州博物館藏) 釋文:南無地藏菩薩。一日稱地藏,功德大名聞。勝俱胝劫中,稱餘智者德。能解諸衆生,一切煩惱縛。至健行定等,諸定之彼岸。《地藏十輪經》偈。歲在星紀,曇昉。 楷書佛號(泉州開元寺藏)釋文: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大勢至菩薩傳衍法師供養。一音。 小篆《極樂世界》(泉州開元寺藏) 釋文:極樂世界 楷書《老實念佛》(泉州開元寺藏) 釋文:老實念佛 歲次大辰,演音。 楷書念佛語録(泉州開元寺藏) 釋文: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 佛者,覺也。覺了真理,乃能誓捨身命,犧牲一切,勇猛精進,救護國家。是故救國必須念佛。辛巳歲寒,大開元寺結七念佛,敬書呈奉。晚晴老人。 楷書七言聯句(上海龍華寺藏) 釋文: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華撲鼻香。 宜今居士玄詧,戊寅,沙門一音。 篆書《蓮棲》(上海龍華寺藏) 釋文:蓮棲 沙門曇昉。 篆書佛號(上海龍華寺藏) 釋文:南無阿彌陀佛 於時後二十六禩歲首, 居古浪習南山律, 芳遠仁者屬書,爲明。 雜録(上海龍華寺藏) 釋文:雜録少説話:唯以略語答他人,無大要事不與人言。少寫信:長函要函寫好五日後再發。少出山門:無大要事不入市。少託人事:少事爲妙,託人則人厭。 致劉質平(平湖李叔同紀念館藏) 釋文:比獲尊書,并承施三十金,感謝無已。此數已可足用,它日萬一有所需時,再當致函奉聞。我輩至好,决不客氣也。明春或赴温州,臨時再奉達。前月來衢,曾寫佛號,廣結善緣,兹撿奉四幅,一付仁者,一贈海粟居士,其二則贈前來太平寺二同學(與仁者同來者)。 率復,不具。 十一月十九日,弘一 疏答 質平居士慧覽。 致某學生書(平湖李叔同紀念館藏) 釋文:居滬五日,濫膺恭敬供養,慚恧!慚恧!新城工匠近皆耕植迫忙,寺舍能修理速就與否,未能决定。城内濕熱多蚊,擬於初一日暫移居玉泉。今後通訊即寄是處(希便中代告孟由、白民二居士)。遠行定期後,再當奉聞。書端題字,附寫奉上。 不具。 演音, 三月廿八日。 舊同學諸子均覽。 致劉質平(平湖李叔同紀念館藏) 釋文:質平居士文席:承寄蚊帳已收到,感謝無盡。附寄上拙書一包,計八十六件。今年寄上之總數,乞便中核計示知。大約尚有月餘乃他往也。 謹復,不具。 十一月一日,音啓。 箋存(私人藏) 釋文:觀世音菩薩像 觀世音菩薩像?仝 如意輪觀音像?仝 聖觀音像 十一面觀音像 不空羂索觀音像 箋存(泉州開元寺藏) 釋文:吉祥天像 箋存(泉州開元寺藏) 釋文:智證大師像 源賴朝像 真言八祖像 惠可斷臂圖 楊岐和尚像 宇迦乃御魂命像 花園天皇御像 聖德太子勝鬘經講贊圖 箋存(泉州開元寺藏) 釋文:釋迦佛像 釋迦如来像?仝?仝 誕生釋迦佛像 释迦金棺出現圖 箋存(泉州開元寺藏) 釋文:釋迦佛像 釋迦如来像?仝?仝 誕生釋迦佛像 释迦金棺出現圖 題簽(泉州開元寺藏)釋文:此中皆是無用之雜稿。?有用之稿亦附入在內,蓮誌。 佛教問答録(上海龍華寺藏) 釋文: 靈芝、雲棲、靈峰等著作中亦有問答,但多針對禪宗,因其時禪宗甚盛。今禪宗衰微,故不須再辨。今所辯者,就今人所疑惑諸義。 一問,弘净土者多排斥教理,謂僅念一句彌陀,其他三藏法典皆不必學,可乎? 答,若上上利根之人,乃能專念一句彌陀,甚難甚難。若吾等中人之資,除掩關結七時專念外,其餘之時應隨力兼學三藏法典。若唯限定一句彌陀,則與日本真宗何異?真宗教旨,有識者皆不贊成也。靈芝亦兼習律典,并天台法相教義。 二問,有謂净土宗人,多拋棄世緣,其信然歟? 答,若修禪定或止觀或密宗等,須謝絶世緣,入山静習,净土法門則異於是。無人不可學,無處不可學。士農工商各安其業,皆可隨分修持。又净土以爲生西集積……資糧,於人事善利群衆,公益一切功德,何可云拋棄耶? 三問,聞密宗學者云,修净土法門,念念求生西方,即漸漸减短壽命,終致殀亡。故修净土者,必須兼學密宗長壽法,相輔而行。 答,自古以來,專修净土之人,多享大年。且有因念佛而延壽者。前説似難信也。又,既已求生西方即不須顧慮今生壽命長短。若顧慮者,必難往生。人世長壽不過百年,西方則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智者權衡其間,當知輕重矣。 五(四)問,法相宗學者欲見彌勒,必應求生兜率乎? 答,兜率多天女,即生兜率亦難入内院。必惑於天女不能精進,終致墮落。入内院見彌勒,何如生西方而見彌勒。入内院唯見一彌勒,生西方更能見彌陀、文殊、普賢、觀音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云云。故法相宗學者,不妨求生極樂,且生極樂已并見彌陀及諸大菩薩如……又《彌陀經》云,其中多有□□處。據上所引經文,若生極樂,似較兜率更爲殊勝。……極樂,遺範具在,的可依承。今且引事實四則證之,以息其疑。 六(五)問,兜率去此不遠而往生易,極樂須過十萬億佛土而往生難歟? 答,無有難易可言也。靈芝云,十萬億佛土凡情疑遠,彈指可到。十方净穢同一心故,心念迅速不思議故。又……《行願品》云,一剎那中即得往生……不須愁遠也。 七(六)問,若生兜率,將來可隨彌勒於龍華會教化衆生。倘生西方,受樂無量,豈能復迴娑婆?故不願生西也。 答,據《行願品》,生西即見佛等,又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得授記已,經於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於十方不可説不可説世界,以智慧力隨聚生心而爲利益。今比較—生西方,即能利益衆生—化身無數百俱胝—普於十萬不可説不可説世界。(娑婆在内)—生兜率,須待龍華會—唯是一身—唯在娑婆。 八(七)問,前説雖可信,但法相宗人若求生西方,恐他人見笑。 答,窺基大師爲相宗祖師,而盡力提倡净土求生西方,吾輩應依彼而行可也。 所著 —《西方要訣》。或有疑譌者,今且不論。 —《阿彌陀經通贊》三卷 —仝《疏》一卷—此皆可據 (以上之言,非輕視相宗,唯願相宗人亦發願生西方。) 八問,有謂彌陀專屬送死之教,藥師則生能消災延壽,死則往生東方,豈不更善?答,彌陀法門於現生何嘗無有利益(具如經論廣明)?《行願品》云,速能除滅五無間業(感無間地獄苦果之業,即五逆罪也),所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乃至佛剎極微塵數一切惡業,皆得消除,一切魔軍夜叉羅剎,若鳩槃荼,荼(若)毗舍闍,若部多等,飲血噉肉,諸惡鬼神皆悉遠離。或時發心,親近守護。又云,行於世間無有障礙,如空中月出於雲翳,諸佛菩薩謂之所稱贊,一切人天皆應禮敬,一切衆生悉應供養等。是較藥師消災延壽等,更爲殊勝也。(念)《楞嚴勢至章》云:十方如來憐念衆生,如母憶子。 六方佛名: 靈芝所見三家皆不釋。唐窺基《通贊》,宋二家。靈芝釋。雲棲釋。 靈峰不釋。云,佛有無量德,應有無量名,隨機而立。 或取因,或取果,或性或相,或行願等。 吾人能持經持名,雖今生不能往生,亦爲諸佛護念 不退菩提。雖不持經,但聞佛名亦爾。又不論有心無心,若信若謗,皆成緣種。悉蒙護念,亦得遠因,終不退也。何故有如是利益? 諸佛名字并詮,無上圓滿,究竟萬德,所謂萬德洪名也。 故印光法師盡力提倡持名。 研習教典,常人不能爲,若持名則人皆能之—婦孺乃至。 或疑講經論可以利他,若僅念一句佛名,唯能自利者,此亦不然。 一、自念而迴向衆生者,即利他。 二、他人聞者,即利他。 三、於無人處,神鬼聽者,亦利他。 四、對不解語畜生念者,亦利他,因可爲彼遠作勝因也。 五、勸化他人念者,即利他。 六、書寫鐫刻佛名,令人見者,亦利他。 七、乃至輕薄者流,以阿彌陀佛譏爲僧人之可憐狀造口業者,亦是利他。 人生之最後 此書最要緊,非尋常勸念佛書 —臨終最危險。 —惡、善念,即定生處。 —願生人道者,亦應依此書行之。 —持名隨意,觀音、地藏。 文略者,簡要易閲。編時苦心(多年經驗),奉勸流通。 自己常閲覽。 贈與人。 爲他人講解。 爲人送終時,須披覽。 自己命終前,須披覽。 卷首佛像,書局添加。現存二千餘册,隨意請取。 余不久將閉關,編律書,以後索取者,乞向廣洽師處。 ??念《阿彌陀佛身金色》偈,立起,念佛至牌位前。 《清凉地》《彌陀經》《變食真言》,贊。 念『願生西方』四句,還至正中佛前。 念『我此普願』四句迴向。 終。 楷書《悲欣交集》(上海龍華寺藏) 釋文:悲欣交集見《觀經》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xzyj/184.html
- 上一篇文章: 七月初九净宗十祖截流大师圆寂日
- 下一篇文章: 全球佛弟子欢喜供养,功德无量我到极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