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上海青浦之十六高僧用园林可
编者按:旅游,是人们在特定环境中所受到感官刺激的综合。一本旅游图书,就是去认识、了解、回味、展望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最好工具。早在年,由德安杰策划出品,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你不知道的上海青浦》一书,在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专家贾云峰先生的编著下,用独特的视角发现青浦的魅力,用文字把青浦的美丽画面徐徐铺开。虽然已经时隔多年,但是读起来依旧动人。 现在,我们把《你不知道的上海青浦》连载出来,用一段段生动有趣的文字,在古今的故事里开始青浦的时空之旅。 正文:“春日樱桃争艳,夏天荷花出水,入秋金桂馥郁,冬令腊梅璀璨。”这是一幅典型的江南古典园林美景。上海谓之滩,与江南平原一体,尤缺山,园林更稀。百年以上的古园,屈指有五。青浦曲水园列为其中,园龄也有余年。青浦曲水园以小巧玲珑、典雅古朴著称。园地30亩,水体占15%,与上海市内的豫园、南翔古猗园、嘉定秋霞圃、松江醉白池齐名,为上海市5大古典园林之一。曲水园初建于乾隆十年(年)。据说为了建此园,曾向城中每个居民征募一文钱,故又有“一圆”之称。乾隆四十九年(年),拓地池筑堤累石,增建楼台,前后历40余年,建成24景,30余庙的园林。园内一石一水,一亭一阁,尽皆成趣。园中银杏参天,藤萝缭绕,古木林立,四季花卉长新,园内建筑以青瓦、白墙、青砖构成,树木枝荣叶茂,花繁果硕,真是“四季名花桂为冠,满园金栗带香归”。嘉庆三年(年)改名为曲水园。因园在大盈浦旁,取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曲水流觞”之意。咸丰年间毁于炮火。光绪年间费时20年相继修复庙、园,增建放生池、花神堂。‘年增修假山,山上筑九峰一览亭.可登高远眺松郡九峰。殊不知曲水园在其美丽的外表下还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一一它是一座与乾隆命运攸关的园林。相传当年有一个云游四方的高僧,他从19岁时就四处游走,来到青浦时已经90高龄了。肚子里装满了各种奇闻异识,能上知天文地理,下晓朝代存亡。他认为天下佛道本相通,是为一宗。最后选择了青浦城隍庙作为落脚点,在那里静坐、修道、传道。是年,高僧夜观天象,知雍正气数将尽,新朝将立,即与城隍庙住持道长互通,以城隍庙发起善男信女捐款共建城隍庙之“灵园”,也就是现在的曲水园。他想以“灵园”的时日来推测新朝的存亡时间。说来也真巧,开始募集的那年正是雍正更朝换代那一年,随后,他们用了九年的时间定下“灵园”的整体规划,终于在乾隆十年的时候开始修建“御书楼”、“有觉堂”、“得月轩”。其实“灵园”就是为了乾隆皇帝制造的,虽然乾隆并不知道且没有来过。但是高僧在园林里设计了许多有助于乾隆的门道,希望能使乾隆王朝繁荣昌盛。曲水园里有一条真正的“御道”。一般的园林都有正门常闭,只为帝王开这一说,而曲水园却反其道而行,只为皇帝在边上专门建了一小门,其实就是一个边门。现在就是曲水园和城隍庙交界处的那个小铁门。这个门是为了让皇帝放下特权,突出人人平等。由这个门开始,帝王将走过一条和普通游客所不同的专设之路,即“御道”。进入“御书房”,受其智慧熏陶,再于“有觉堂”顿悟。这个有觉堂,也称无梁殿,其顶成藻井状,所以没有横梁,其用意为让皇帝明白无栋梁也能为房,天下不是只有一个帝王才能撑起来的,百姓的力量同样是强大而不可忽视的。出“有觉堂”入“得月轩”长廊,这个长廊也非同一般,其廊内有着宽窄的变化,而且是有意为之的,这在全国也是独—无二的。进此御道,先窄,仅宽1.2米,是为了限制坐轿入内,必须下轿才显示公平。其后为宽,大约有3米,为园主接待时显示对来者的恭敬。最后要过的暗槛长28米、宽2米,蕴涵了深层含义。这里共有三道门槛,其中有两道为暗槛,这正是宗教中的“以无代有”。“槛”为“劫”,即使是帝王也要过人生的一个—个的槛,也就是一个一个的劫。用“暗槛”的方式来体现人生曲折的宗教意味,也让皇帝本身并不察觉此事。高僧安排得非常巧妙,可谓用心良苦,这些精妙的设计也果然印证乾隆皇帝的朝代如日中天。曲水园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从乾隆四十九年开始凿池垒山、植莲种树、筑堤、建亭,直至乾隆朝气数底。“灵园”最后建筑“三角亭”,以茅草为顶,草草了事。乾隆朝亡,高僧圆寂,岁更年。所以说,曲水园与乾隆齣运相关的一座园林,曾有人提议这个“灵园”应该改名为“乾隆朝始末园”,有人又说,是为了遮盖天机才用了个俗名叫“曲水园”的。来到曲水园,不像在别的园林那样,只要看、听就够了,曲水园要的是一颗静静体悟的心,要真正把心从外在的世俗中解脱出来,融入到这个暗藏玄机的、充满宗教奥秘的园林氛围中去。我们有精准策划、系列爆品、创新营销、快速落地的完整方案,期待与您共同编撰和出版创新文化旅游图书,欢迎致电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xzyj/10028.html
- 上一篇文章: 历史上的法海是个得道高僧,为何有法海收白
- 下一篇文章: 佛牌道02下佛牌为何会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