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专业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年10月9日(农历八月二十日),是鸠摩罗什大师的圆寂纪念日。

公元年农历八月二十日,后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大师圆寂于草堂古刹(今西安草堂寺),鸠摩罗什不仅是佛典翻译的巨匠,更是开创民族团结的先驱,是文化交流的使者。鸠摩罗什的一生经历了数次大起大落之事。经历过繁华,也曾在战乱中四处避祸;经历过万人敬仰,也曾不被信任而遭到众人诋毁。泰戈尔有句名言:“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句话正是鸠摩罗什尊师一生的真实写照。

鸠摩罗什出身于贵族之家,其父鸠摩罗炎,天竺人,家世显赫,世代为相,其母为龟兹王白纯的妹妹耆婆,聪敏才高。而他们的儿子鸠摩罗什自小相貌出众,且天资聪颖。鸠摩罗什是顶着“西域神童”的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的,半岁会说话,三岁能认字,五岁日颂千偈,七岁随母一同出家,九岁便能登坛讲经,名闻西域。甚至有文称罗什母亲在怀罗什时无师自通的学会了梵语,这种说法固然是夸张,但可以看出罗什确确实实是个智商超群的天才。这样才华奇绝的罗什迅速在龟兹国成为众人皆知的人物。

公元年,罗什15岁,这年他做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个大决定:改小乘为大乘。龟兹国当时普遍信奉小乘,小乘对僧人的戒律较松,在当时的龟兹僧人可以吃“三净肉”,即眼不见杀,耳不闻杀,不为己而杀。在当时小乘之修可以粗浅理解为其要义在”渡己“。而大乘佛教则要求在”渡己“的同时也要”渡他人“。由于当时整个龟兹都信奉小乘佛教,包括从小给罗什传授知识的师父也是信奉小乘,罗什改小乘为大乘其实自己在反复犹豫,思考之后做出的决定。虽早期其改大乘事件遭到众人非议,但罗什四处宣讲,将他的老师在内的几乎所有人都说服了,人们在他的讲解下也慢慢接受了大乘观点。

论述鸠摩罗什,破戒之事似乎是个绕不去的槛,曾有三果罗汉如是说“鸠摩罗什在三十六岁如果没有破戒,他就会成为第二个佛陀”。鸠摩罗什破戒就如同一块光洁无暇的美玉上染上了一个大污点,让后人感到莫大的困惑和不解。这样带着点悬念的题材在文学界很受欢迎,关于罗什的相关小说也是不少,甚至罗什还被写进了穿越言情小说里当男主角,这部叫《不负如来不负卿》的穿越小说在网络上还相当火。

正史中,一般以《出三藏记集》与《高僧传》中对鸠摩罗什两次破戒的记载为主,史书中记载罗什破戒第一次是“什被逼既至,随亏其节”,第二次是“逼令受之”。粗略翻译成大白话,第一次是前秦将领吕光破龟兹俘获鸠摩罗什后,给其灌酒并将其与一女子关在密室中,逼其至。第二次是前秦灭亡后,后秦君主姚兴视罗什为“奇种”认为这样的人不能绝后,随逼迫罗什接受女人,传宗接代。

历史的真相已难还原,关于罗什为何会两次破戒其原因已经很难说清楚,关于罗什,比起这些花边消息,他卓越的翻译成就更应当被世人记住。

公元年,感知大限即近的鸠摩罗什,对众人起誓:“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燋烂。“大意为”假如我所传的经典没有错误,在我焚身之后,就让这个舌头不要烧坏,不要烂掉!”之后姚兴在逍遥园为他举行了毗荼仪式,以火焚尸,烟销骨碎,但是鸠摩罗什的舌头竟然真的没有被烧毁。如今,在今天的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有一座鸠摩罗什寺舌舍利塔。就是为安奉他的舌舍利而建,已有多年的历史,历代统治者奉若神明,经过多次大规模的修缮。这也是世间唯一的舌舍利塔。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经》中如此说到。关于罗什的生平经历仅靠史书中留下的只言片语实难还原,但罗什从罗什翻译的大量经书中,从这些简雅优美,包含无穷智慧的语句里却能大致勾勒出多年前一位僧侣在桌前挥笔疾书的样子。如今鸠摩罗什的身影已渐渐模糊,但诸如“世界”“烦恼”、“未来”、“心田”、“大千世界”、“一尘不染”、“想入非非”、“回光返照”这些由罗什译本产生并广为流传的词语却一直影响着我们。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lyj/8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