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有的人。深解经法。善于文字的思想。但是我执强大。强大到他自己都不知道他有我执。因为他太善于悟解经法。他通过文字的悟解。认为他没有我执。他还认为他的我执已经破除了。这是一种悲哀。那么在这种强大的意识下。他非常会解空。谈玄。说妙。可惜没有更多的时间花在破除我执上。那么自然而然。他的心就会产生我所有、我所爱、我所恨。种种执着。不得解脱。那就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原文师父就不描述了。我只说大概。也不提名字。免得引起冲突。至于是不是真的我也不知道。但它的确是一个比较真实的故事。曾经有位修行人。在藏地。这位修行人是证悟的。他有一位弟子。这位弟子呢。从小就会辩经。当然会辩经的人。这样的人呢当然也会说一些法。引得大家的称叹。非常地优秀。周围的众生非常拥护这位弟子。但是这位老师呢。不太在意他。对这位弟子的聪慧与过人的悟解力无动于衷。那么有一次。他就问弟子一些问题。有关空性和慈悲的问题。空性和慈悲的问题完全可以用文字来表达。所以这位弟子就说。我的心如虚空。包容一切。谁都可以这样讲。那么慈悲呢。他比喻。我的慈悲充足。爱着一切众生。如同母牛爱着刚刚出生的小牛。可以用嘴舔。各位。你们爱众生吗?你们如果爱众生。你们能用嘴去舔每一个众生吗?你们绝对做不到。师父也是凡夫。很惭愧。我也做不到。如果真正爱众生的人。慈悲心具足的人。他真的可以视众生如子。不起污秽心。不起爱染心。那么这位师父呢。没有多说什么。他说。现在我没有吃的。请把你的食物给我。你供养我。这位弟子做到了。他就把他的食物给他。这时候这位师父说。叫他弟子的名字。说。你应该拿起你的念珠了。就这么一句。你应该拿起你的念珠了。在座的各位你们都有念珠。但是你们想过没有这个念珠代表什么?啊。这个念珠是念佛用的。其实。什么叫念?这个“念”表示正念。系念。什么叫“珠”?就是我们内心的如意宝珠。契入心念。我们念心中的这个宝珠。这是念珠。但是凡夫他做不到相续不断。所以佛很智慧。大德很智慧。就发明了一串一串的念珠。一颗接着一颗。就是我们修行的时候要生生不息。相续不断。保持当下这个正觉。这才是念珠。念心珠。这个珠就是无相、无生无灭这个心。无相无生无灭。湛然常照。总持不动。一般人以为是那串佛珠。当然从相上讲。也没有错。念珠也是佛珠。后来这位师父圆寂了。当然这位弟子呢就后来做了住持。那么这个寺院处于比较偏僻的地方。没有多少供养。物资可能不是很充足。有一年寺院附近来了很多人。大家都缺少吃穿。可能是冬天啊。那么其中有一位小朋友。他唱着修道的歌。到处乞讨、化缘。把他所化到的食物与衣物分给这些饥饿的人。跑来跑去。到处乞讨。当然这位住持也布施了许多食物给他。这位小朋友多次向这位住持乞讨。多次。最后他对这位住持说。我乞到的东西都给了他们这些人。但是我自己还没有吃的。我还很饥饿。还很寒冷。你可不可以把你的食物分给我?就这样问他。这位住持一下子就不乐意了。他以为他已经布施了很多了。我的寺院还要维持下去。总不能无休止的这样拿出来吧。于是就拒绝了这位小朋友。那么这位小朋友没有得到食物。和足够的衣服。就这样冻着饿着。到了半夜就不行了。这时大家都在那里抢救。可是已经不行了。这时候这位住持感到歉意。他就来看这位小朋友。就在小朋友身边说一些鼓励的话。无非是要他坚强、活下来。但是这位小朋友在弥留之际说了一句话。然后就合上了双眼。这位住持听到过后。大声嚎哭。其声痛彻长空。当天晚上这位住持脱光了衣服。一个人离开了寺院。没有说一句话。不再回来。你们知道这位小朋友说了什么吗?他对着这位主持说的是。他说。哎呀。弟子啊。叫着他的名字。你应该拿起你的念珠。你们知道这位小孩是谁吗?这位住持听了这句话。一下子呆住了。最后大哭起来。他没有认出来。这是他的师父。在茫茫人海中。有的人皈依三宝。是师父劝他皈依的。但有的人是自己去找师父。他可能认不得师父。但是他有这个心。去主动地皈依三宝。有的人没有师父。他可以自动地去学习佛法。不需要师父。自己鞭策自己就行了。人就是那么多的差别。希望你们在这一生。好好地修习佛法。恭敬三宝。他生来世。你很容易地遇上佛法。那么这样的师父。不舍众生。为利乐有情故。再返人间。不为自己。一心为众生。现童子身也在说法。度化他的弟子。而他的这位弟子。悟解力非常高啊。居然没有认出他的师父。为什么?不是说没有宿命通。因为他的妄念相续太重了。没有保持觉悟的相续。所以我们修习佛法。要生生不息。什么不息?觉心不息。生生不息。那么这样的人很多。很多。他的心里有很多智慧的识别。智慧的知见。把这个智慧的知见。作为一种果。遮障了自己。恰恰我们要解脱这种知见。要从这种知见里面解脱出来。解脱出来过后。你这个人可能变得很愚昧。看起来很愚昧。其实非常的聪明。智慧。睿智。没有过多的语言。大智若愚。无论你有多少充满智慧的分别意识心。也不算解脱。也不算证悟。许多人乐于辩解。他辩解的方式。通过记忆。记忆很多法理。其实这个阶段属于熏陶。用经论熏陶内心。不要以为你在证悟。这是帮助你。要放下这样的执着。那么要花时间着力于、注重于性空的修习。安住无相之体。我们禅宗称为契入。经常契入。平时称为提起正念。否则你没有办法识别自己真面目。你每天都认不得你自己。你只能看到你一层一层的外衣。解空固然是一种方法。但是目的是证空。破除我执。那么你们听了这个故事。如果真正想解脱的人。应当放下外面太多的杂乱的东东。外面有很多杂乱、复杂的东西要放下。更多的时间反观自照。观什么?无生之体。无相之体。这才算是自度。听懂的举手。你们听懂这个故事了吗?听懂的举手。——宏渡法师《小品般若经》《现观庄严论》讲记第74讲摘录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感谢韦驮菩萨、龙天护法护持道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阿弥陀佛。法讯:上宏下渡法师(金刚无相)每周五晚,于YY语音大厅、观禅直播大厅同步宣讲《小品般若经》、《现观庄严论》大厅ID号:观禅ID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lyj/8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