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

五家七宗——云门宗灵隐寺今天

云门宗是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属青原行思一系。此宗以创始者云门文偃禅师(-)为宗祖。后唐长兴元年()以后,文偃在韶州云门山(今广东乳源县北)光泰禅院(今名大觉禅寺),举扬一家宗风,因取其山名宗,后世称之为云门宗。

云门文偃禅师简介

云门文偃禅师(-年),俗姓张,姑苏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唐懿宗咸通五年(年)出生,是云门宗的创始人。

文偃禅师童贞入道,《禅林僧宝传》卷二说他“少依兜率院得度”,而《五灯会元》卷十五说他“幼依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宋人慧洪所作的《禅林僧宝传》中,载文偃“性豪爽,骨面丰颊,精锐绝伦,目纤长,瞳子如点漆,眉秀近睫,视物凝远”。《五灯会元》亦谓文偃幼年“敏智生知,慧辩天纵”。可见,文偃自幼就表现出了他的不同凡俗之处。成年后,文偃在毗陵(今江苏常州)戒坛受具,然后仍侍志澄禅师,穷探律藏。

文偃在浙江“博通大小乘”以后,仍觉得“己事未明”,乃发心参学。文偃首先参访的是睦州陈尊宿(道踪)。到睦州是文偃的第一次参学,通过这次参学,文偃在禅法上终于得了一个入处,于是文偃又在睦州的指示下,去参雪峰义存。

文偃的得法是在雪峰,且文偃在住山后的开示中也经常说:“南有雪峰,北有赵州”。可见,他对于当时丛林中的诸彦,最为尊崇这两位大德。文偃在雪峰那里悟道后,曾亲近雪峰达一年。在《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卷下中,记载了雪峰门下有僧举《参同契》问“如何是‘触目不会道,运足焉知路’?”雪峰道:“苍天!苍天!”那个参学的僧人不明,却问文偃,文偃道:“三斤麻,一匹布”,其僧曰:“不会。”文偃说:“更奉三尺竹。”文偃也因为此次的禅机脱颖而出,颇得雪峰的知重。

文偃离开雪峰之后,曾于各地参访过一段时间,对此,《广录》中的《游方遗录》与慧洪的《禅林僧宝传》均有明确的记载。《僧宝传》载文偃先参干峰和尚,得法后住于越州,文偃离开干峰后,又去了曹山、疏山、归宗、九江(遇陈尚书)等地,参访了各地丛林的大善知识。

义存圆寂后(年)后,文偃才去参学于灵树如敏禅师。文偃住灵树,前后达八年之久,戊寅岁(年),如敏圆寂,南汉王刘岩请文偃说法,文偃此后才大弘法教于韶阳。

戊戌岁(年),文偃被诏入阙开法,刘王赐号“匡真”。后来,文偃返回本院,南汉王朝对他仍然频加赏赉。

年,刘晟称帝,复诏文偃入内殿供养,月余,却回武水(今广东韶关之西北)。文偃在韶阳一带弘教,前后达三十多年,他创立了云门宗,恢弘了雪峰禅法。

文偃的弟子百余人,“散在诸方,或性达禅机,或名高长者”,“或典谋法数,或领袖沙门”。在《景德录》中,收有其门人之传记达六十一人,而在《五灯会元》中,其门人有机缘语传世者就有七十七人之多。文偃拥有如此兴旺的法嗣,他的禅风在五代时期的丛林中影响也十分深远。

云门祖庭

云门山大觉禅寺,俗称云门寺,位于广东省乳源县城东北六公里处的云门山慈悲峰下,是禅宗“一花五叶”之一的云门宗开宗道场。

云门山大觉禅寺由文偃禅师创建于五代后唐庄宗同光元年癸未(公元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南汉白龙三年(公元年),南汉王敕封该寺为“光泰禅院”,后又敕改为“证真禅寺”。至南汉大宝六年(公元年),又敕改为“大觉禅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因该寺座落在云门山下,故世人习惯称之为“云门寺”。六十岁时,原驻锡灵树道场的文偃禅师经奏准南汉王同意,领众开创云门山,他“因高就远,审地为基”,创建梵宇,经历五年而告功竣。据《云门山志》记载,寺观建成之后,“闻风向道者,云来四表,拥锡衣止者,恒逾半千”。文偃禅师开示法语,立章传道,并在此创立“云门宗”。

云门宗之学说和禅法

云门宗宗旨为“云门三句”:

函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

“函盖乾坤”一句,是针对云门禅法之本体而言的,“截断众流”与“随波逐浪”两句,则是针对云门禅教的作略而言的。“截断众流”,是指禅师应当将学人的情识纠葛立即斩断,从而使他们返本穷源而见道。“随波逐浪”,意思是说:对于禅师来说,利舌辩才是需要的,只有具备了辩才,才有利于接机,能够在刹那间分清宾主、把握住学人的根机,从而应病与药。

云门的“一字关禅”应当是很能体现其家风的一种作略,也是文偃在禅教中经常采用的手段之一。当学人向禅师提问时,禅师只用一个字截流,而这简捷响亮的一字,却可以使学人的心疑顿然冰释。像这样用一个字来接机,学人对于禅师的垂接肯定会猝不及思的,这样做便可以使学人的心思情识立即杜绝,当下回光返照,清除自家心中疑团,彻见自己的本性。

文偃的施教方法,体现了云门禅法的高古风格。与“临济将军,曹洞士民”相呼应,丛林中也曾一度有“云门天子”的提法。

云门宗风有奔流突止之概。本宗接化学人有其特异之处,即所谓云门八要:

(一)玄,接化玄妙。(二)从,从学人之根机以接化之。(三)真要,拈出佛道宗旨。(四)夺,不容学人拟议,截断其烦恼性。(五)或,不拘言词,接化自在。(六)过,宗风严峻,不许转身回避。(七)丧,不执己见。(八)出,接化自由,予学人出身之路。

总体来说,云门宗接化学人,不用多语饶舌,于片言只句之间,超脱意言,不留情见。以无伴为索,或一字或多语,随机示明之。

文偃门下颇盛,法席常逾千人,嗣法弟子有二十五人,以白云子祥、双泉师宽、德山缘密、双泉仁郁、守初宗慧、香林澄远等为着。云门宗在五代、北宋十分兴盛,至南宋逐渐衰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lyj/7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