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展览丨清代middot莲花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pf.39.net/bdfyy/tslf/ 莲花生大师 莲花生大师(梵文Padmasambhava)或莲花生,印度佛教史上最伟大的大成就者之一,建立藏传佛教前弘期传承的重要人物,藏传佛教宁玛派祖师,无上密乘大圆满教法的传承祖师。莲花生大师集智慧、慈悲和伏恶的力量于一身,拥有无边的法力,祈祷莲师非常重要,不管是为了自己修行顺利成就,还是为了利益众生圆满成功,一切重大的事业均离不开莲师的加持。 清代·莲花生大师唐卡 藏品信息 名称:莲花生大师唐卡;年代:清代;尺寸:46.5×37cm;说明:这幅唐卡为莲花生大师八变相,中央主尊为莲花生。莲花生头戴法王冠,面现怒容,左手持嘎巴拉,内有长寿宝瓶,右手执金刚杵,坐于莲花宝座之上。 莲师眼神——莲师怒目直视,表现为调伏刚强难伏的魔众或劣根众生而示现忿怒相,但内心极为慈悲、极具圆满智慧。 莲师蓄发及蓄胡——表示修持密法行者若如法精进,不分出家、在家,皆可成就无上菩提,证得无上佛果,同时表示修行不着外相,故莲师所示现的大成就者中,有很多是现在家相的瑜伽行者。 莲师所持法器——莲师左手持“嘎巴拉”。“嘎巴拉”即人头盖骨(俗称“天灵盖骨”),西藏有成就的高僧圆寂后,常以其头盖骨制作成法器,以盛甘露。 “嘎巴拉”中装有“长寿宝瓶”,瓶内盛的是“长寿甘露水”,表行者若能虔诚修学此法,可得健康、无病、长寿、不会夭折,甚至可证得无死虹光大成就——该成就是一切成就中的最高成就。 莲师的左臂上倚放着一把卡杖嘎(或译三叉杖),此杖从上至下局部的细节为燃烧着智慧的火焰,表示莲师已获闻思修、戒定慧圆满成就的大智慧,能惩邪恶、赐以吉祥;下边串着三颗人头,是表莲师具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智慧;下为十字五钴杵。 关于唐卡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本教作品。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十余年。 历史起源 唐卡的起源学术界观点不一,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1、唐卡是随佛教由印度传来的绘画形式。由意大利学者杜齐提出。他认为唐卡源于印度古老宗教布画“钵陀”,随佛教传入西藏。钵陀与汉地绘画不同主要在于画布,汉地绘画多为纸和绢,钵陀则以棉布为底,这与唐卡画布一致。此外,唐卡绘画中曼荼罗画为正方形画布、佛像画画布长宽比例为4:3,这都与钵陀相同。 2、由中国学者谢继胜提出,唐卡受中原绘画的影响产生。他在《唐卡的起源》一文中指出:“唐卡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并非来自印度,实际上他的发展演变过程从汉唐至宋元的中原汉地卷轴画的形成演变过程相一致,发源于蕃汉交往密切的敦煌,沿着佛教绘画的轨迹,由吐蕃旗幡画演变而成”。 3、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所著的《释迦牟尼·水晶宝镜》书中所载:法王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一幅吉祥天母女神像,在蔡巴万户长时期,果竹西活佛看到了这幅女神像,将此作为装藏,放在神像里了。此为西藏学术界对于唐卡起源之说。 4、唐卡是由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布画继承发展而来。苯教僧侣实用便携布画以便传教布道,后被佛教所用。 绘画题材 唐卡被人称为“藏文化百科全书”,其题材内容以宗教为主,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间传说、世俗生活、建筑、医学、天文、历算等领域。 一般可分为,宗教类和非宗教类。 宗教类包括:曼荼罗画、本生、集树会、祖师像、生活传记、诸佛菩萨、本尊护法、空行、罗汉、生死轮回图、西方极乐世界等。 非宗教类包括:历史、传说故事、天文历算、藏医药学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宗教画——佛像,这种唐卡一般中心位置描绘主要人物,从画面上角开始,围绕主体,按顺时针方向与中心人物有关的人物、活动场所或故事布满一周。每幅唐卡画一般描绘了一个较完整的故事,画面的景物随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变化,不受历史、时间、空间的限制。画面人物也不受远近透视关系的影响,构图均衡、丰满、多变。 主要分类 1、按内容:佛像唐卡、传记唐卡、历史唐卡、神话传说唐卡、教理唐卡、天文唐卡、历算唐卡、藏医药唐卡等。 2、按大小:巨幅唐卡、普通唐卡、小幅唐卡。 3、按材质: (1)刺绣唐卡。用各色丝线绣成,这种唐卡坚韧耐用,不易毁坏。 (2)缂丝唐卡。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用各色纬线在图案需要编织处,用经线交织而成,雕石镂木等具有立体效果。 (3)织锦唐卡。质地多为缎,纬线由各色丝线组成,顺而间错提花织造,形成所需图案、形象、景物。 (4)堆绣,也称贴花唐卡。先将各色彩缎剪成图形(人物、鸟兽、树木、楼阁、花草等),粘贴在唐卡底料上。 (5)绘画唐卡。多是先绘画于纸、布、牛皮、羊皮等上,而后做成唐卡。它的基本绘画形式与壁画无二。后期的绘画唐卡有所发展,有的刻成印板印刷,则可成为“印刷唐卡”了。 (6)珍珠唐卡。珍珠唐卡是唐卡画中的特殊品种,数量极少。西藏山南昌珠寺的度母珍珠唐卡,由上万颗珍珠宝、艺术石串成,造型舒展雅致,十分昂贵。 而手绘唐卡又分为:彩唐(白底,用各种色彩绘制)、金唐(金色背景)、银唐(银色背景)、红唐(红色背景)、黑唐(黑色背景)。 绘制流程 1、选布:画布一般是浅色画布,不要太厚太硬,画布太厚太硬容易使颜料剥落和皱裂。最合适的画布是织工细密的纯白府绸或棉布,没有图案的白丝绸做画布也非常合适。有的唐卡尺幅很大,只能把几块画布用非常细密的针脚缝合在一起,缝好的两块布的接缝不能有碍于唐卡画面的完整。固定画布 2、固定画布:沿画布的四边把它缝在一个细木画框上(画框的四条框都是用和普通铅笔粗细差不多的树枝制成),把细木画框上的画布绷紧,再用结实绳子把细木画框牢牢地绑在大画架“唐卓”上面,按“之”字形的绳路式样把细木画框的四个边同大画架的四个边绑在一起。3、上胶和打磨:首先在画布上涂上薄薄一层胶水作为“底色”,然后晾干。涂淡胶的目的是防止画布吸附,渗入颜料;防止颜料在画布上“变花”,使颜料涂上面布对不会失掉本色。此后,再薄涂一层有石灰的浆糊。等第二层涂料干后把画布铺到木板或桌面之类的平坦地方,用一块玻璃或贝壳、圆石等光滑的东西反复摩擦画布面,一直到画布的布纹看不见时为止。4、矫正画布:正其经纬。5、打线:画出主要的定位线。其中有边线、中心垂直线、两条对角线和其他任何需要标出的轮廓线。勾草图 6、勾草图:用炭笔画出佛像的素描草图“白画”之后,再用墨勾成墨线(墨线草图即线描草图称“黑画”)。上色 7、上色:根据画面描绘的水泊、岩石、山丘、云雾等景物的不同,在不同的景物上涂上相应的颜色。一次只上一种色,先上浅色,后上深色。绘佛像时,先绘莲花座,再画布饰,最后画佛身。画背景时,先浅色后深色。8、勾线:把上面所说的部分画完后,用金色画衣服上的图案(这些金色图案称“金画”)。一些画面装饰和画面其他地方也用各色线条来勾边。开脸 9、开脸:开眉眼包括画眼睛、嘴唇、鼻孔、手足指甲等,是唐卡绘制过程中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一幅唐卡的成败,往往取决于眉眼开得是否成功。所以部分老艺人将开眉眼的功夫当作绝技,单脉相传,不轻易示人。按传统习俗,开眼要选良辰吉日。开好眉眼,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预示着一幅唐卡的最终竣工。山西西口文化博物馆期待您的光临!山西西口文化博物位于山西省右玉县玉林西街,是集现代化、智能化、生态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馆目前已收集各类文物约多件,价值约1.5亿元,主要有青铜器皿、铜造像(佛像)、铜香炉、古代文房用品、高古陶瓷、明清瓷器、古籍善本、名人字画、古典唐卡等10多个类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lyj/6976.html
- 上一篇文章: 我们没有见过的一些临终知识
- 下一篇文章: 那些失传的端午古俗,竟然都藏在佛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