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失传的端午古俗,竟然都藏在佛经中
佛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人们常在这天吃粽子,赛龙舟,并以此怀念屈原。其实,佛教在传入汉地之后,也与端午节结下了不解之缘。 端午安康 佛教典籍中的端午习俗 《五灯会元》中就有记载:隆兴府兜率慧照禅师端午节说,“端午龙安亦鼓桡,青山云里得逍遥;饥餐渴饮无穷乐,谁爱争先夺锦标;却向干地上划船,高山头起浪;明椎玉鼓,暗展铁旗;一盏菖蒲茶,数个沙糖粽”。 《古尊宿语录》中则有:“龙门若为作端午,打动众人涂毒鼓”。 这些记载中的安龙、菖蒲茶、干龙船、毒鼓等,都是已经失传了的端午古俗,而今他们仍“活在”佛教典籍中。 ??清《端阳故事图》第三开名《採药草》,题:“五日午时蓄採众药治病,最效验。” 禅机公案说端午 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僧人们也自然地把端午融入禅悦玄机。 舒州龙门佛眼禅师:“尽大地人烧破皮肉,教山僧受无限苦痛。昔楚大夫以忠言不用,沈于湘江。后人哀之,以竹筒盛饭,系五色丝祭之,风俗至今流传不断”,遂呕吐数声曰:“世间人吃却米粽,教老僧胀破肚皮”。大众曰:“别人烧灸,别人吃物,为什么龙门长老受痛受饱,未能情忘缘虑?” 这段禅机公案透露出佛门与端午文化的关系。 ??清《端阳故事图》第五开名《悬艾人》 题:“荆楚风俗以艾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高僧五月五日出生或圆寂 历史上,不少高僧于端午节出生或者圆寂,均成为佛教典籍记录的要事。 如宋代潞州府黎城人宗坦,在四月二十八日这天夜里梦见阿弥陀佛托梦:“汝说法止六日,当生净土。”在五月四日,他集合众僧说:“因缘聚散,固当有时;净土胜缘,惟凭时刻。愿众念佛,助我往生。”说罢,在诵佛声中坐化。 当时,天上雷鸣不断,地上白云覆地,直到五月六日才停。离知《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卷六载,金熙宗皇统三年()五月五日,觉禅师将死作《颂》交代后事:“今年五月初五,四大将离本主;白骨当风扬却,免占禅那地土。”他在钟声渐入坐逝之境,侍者离知想起他们的约定:“吾化后,可唤之。若能回来,是有道力也。” 于是,他连唤三声,觉禅师果然复活,问到:“你有什么事?”侍者说:“和尚何裸跣而去?”他反问:“来时何有?”侍者要给他穿几件衣服,他说:“不用。留给后人吧。”他书偈云:“七十三年如掣电,临行为君通一线;铁牛踍跳过新罗,撞破虚空七八片。”然后,晏然而逝。 这些五月五日圆寂的高僧和坐化妙境,遂成为禅门肉身成道的佳话。 ??清《端阳故事图》第八开名《观競渡》,题:“观競渡,聚众临流称为龙舟胜会。” 端午节,福田 端午节,各家各户都有吃粽子的习俗,佛门也不例外。 粽,谐音“种”。佛家历来有种福田之说。所谓,要想结果,必先播种,要想收获,必先耕耘,我们希望得到福德善果,就需要守护善心,广结善缘。 ??清《端阳故事图》第七开名《裹角黍》,题:“以菰叶裹粘米为角黍取阴阳包裹之义,以赞时也。” 端午节,品尝佳节美味的同时,也希望各位善信能不忘因果,不辍修行,种下福田,收获善果。 除此之外, 端午和佛教还有许多联系。 如唐代高僧鉴真大师, 五月五日无疾坐亡,真身不坏; 又如六祖端午托梦, 追索传法衣钵; 唐代翻译佛经, 亦经常在五月五日开笔。 农历的五月初五, 是中华民族传统意义上的端午节, 愿一切众生, 皆受佛法普沐,得大自在。 普愿大众, 吉祥安康,如意顺遂。 蝉友圈佛旅网 禅游天下知了人生 蝉友圈国际旅行社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lyj/6981.html
- 上一篇文章: 文物展览丨清代middot莲花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