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哪个医院能治疗得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90321/6983144.html

  

  智永

  高僧智永,本姓王,山阴永欣寺僧人,名法极,人称“永禅师”,陈、隋间著名书法家,是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常居永兴寺阁,临池学书。闭门习书三十年。初从萧子云学书法,后以先祖王羲之为宗,在永欣寺阁上潜心研习了30年,所退废笔头满五大竹簏,埋之成冢,谓之“退笔冢”。智永成为声名卓著的书法家。至使求墨宝者络绎不绝,踏破门槛,不得不用铁皮裹上,后来,这故事变成了一个典故,叫“铁门限”。苏轼评其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宋米芾《海岳名言》评曰:“智永临集千文,秀润圆劲,八面具备”。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他学钟繇《宣示表》,“每用笔必曲折其笔,宛转回向,沉著收束,所谓当其下笔欲透纸背者”。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传)局部每页29.3×14.2厘米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传)局部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传)局部

 

怀素

  在草书艺术史上,怀素其人和他的《自叙帖》,从唐代中叶开始,一直为书法爱好者谈论了一千两百多年。怀素,十岁出家为僧,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少时在经禅之暇,就爱好书法,贫穷无纸墨,他为练字种了一万多棵芭蕉,用蕉叶代纸。由于住处触目都是蕉林,因此风趣地把住所称为“绿天庵”。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勤学精研,盘、板都写穿了,写坏了的笔头也很多,埋在一起,名为“笔冢”。他性情疏放,锐意草书,与李白、颜真卿等都有交游。以“狂草”名世。唐代文献中有关怀素的记载甚多。“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王公名流也都爱结交这个狂僧。前人评其狂草继承张旭又有新的发展,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对后世影响极大。

  

  怀素《自叙帖》纸本,纵28.3厘米,横厘米;行,共字。帖前有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叙”字。原迹现在台湾故宫博物院。(局部)

  

  怀素《自叙帖》纸本,纵28.3厘米,横厘米;行,共字。帖前有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叙”字。原迹现在台湾故宫博物院。(局部)

  

  怀素《自叙帖》纸本,纵28.3厘米,横厘米;行,共字。帖前有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叙”字。原迹现在台湾故宫博物院。(局部)

  怀素《自叙帖》纸本,纵28.3厘米,横厘米;行,共字。帖前有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叙”字。原迹现在台湾故宫博物院。(局部)

  怀素《自叙帖》纸本,纵28.3厘米,横厘米;行,共字。帖前有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叙”字。原迹现在台湾故宫博物院。(局部)

  

  怀素《自叙帖》纸本,纵28.3厘米,横厘米;行,共字。帖前有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叙”字。原迹现在台湾

高闲

  高闲,僧。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克精书字,宣宗(八四七至八五九在位)召对,赐紫衣。后归湖州开元寺终焉。闲尝好以白纡书真草,为世楷法。其书出于张颠(旭),在唐得名甚显。尝草书千文于楮纸上,又书令狐楚诗,真迹石本在湖州。

  高闲《千文残卷》局部

  空海(日本佛教僧人)

  空海(年7月27日-年4月22日),俗名佐伯真鱼,灌顶名号遍照金刚,谥号弘法大师,日本佛教僧侣,日本佛教真言宗创始人。曾至中国学习唐密,传承金刚界与胎藏界二部纯密,惠果阿阇梨授其为八代祖。于公元年到达中国,并在长安学习密教。年回国,创立佛教真言宗(又称“东密”)。著有《文镜秘府论》、《篆隶万象名义》等书,保存了不少中国文学和语言学资料。

  《聋瞽指归》(局部),纸本墨书,延历十六年(),

28.3x.0cm。金刚峰寺藏。

  大慧宗杲禅师

  大慧宗杲(-),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字昙晦,号妙喜,又号云门。俗姓奚,宣州(安徽)宁国人。十七岁,出家于东山慧云寺之慧齐门下,翌年受具足戒。先后参访洞山微、湛堂文准、圜悟克勤等师。宣和年间,与圜悟克勤住东京(开封),大悟后,乃嗣圜悟之法,圜悟并以所著“临济正宗记”付嘱之。未几,令师分座说法,由是丛林归重,名振京师。靖康元年(1),丞相吕舜徒奏赐紫衣,并得‘佛日大师之赐号。绍兴七年(),应丞相张浚之请,住持径山能仁寺,诸方缁素云集,宗风大振。绍兴十一年,侍郎张九成至能仁寺从师习禅,偶论议朝政;其时秦桧当道,力谋与金人议和,张九成则为朝中之主战派。秦桧大权在握,竭力斩除异己,师亦不得幸免,于十一年五月褫夺衣牒,流放衡州(今湖南衡阳),其间集录古尊宿之机语及与门徒间商量讨论之语录公案,辑成“正法眼藏”六卷。绍兴二十年,更贬迁至梅州(今广东梅州),其地瘴疠物瘠,师徒百余人毙命者过半,然师犹以常道自处,怡然化度当地居民。绍兴二十五年遇赦,翌年复僧服。二十八年,奉敕住径山,道俗慕归如旧,时有“径山宗杲”之称。

  师辩才纵横,平日致力鼓吹公案禅法,其禅法被称为“看话禅”(即以考察公案、话头而求开悟之禅法),此与宏智正觉之“默照禅”相辉映。晚年,住径山,四方道俗闻风而集,座下恒数千人。孝宗归依之,并赐号“大慧禅师”。隆兴元年八月微恙,十日亲书遗奏,又书遗偈,掷笔委然而入寂,世寿七十五,法腊五十八。谥号“普觉禅师”。遗有大慧语录、正法眼藏、大慧武库等书。嗣法弟子九十余人,较著名者有思岳、德光、悟本、道颜等。

  

  大慧宗杲尺牍,纸本,行书,38.0×65.5cm。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松平直亮氏寄赠)。

  无准师范

  无准师范(-),名师范,号无准,俗姓雍氏,四川梓潼(绵州梓潼县治)人。被誉为“南宋佛教界泰斗”。年九岁就阴平道钦出家,绍熙五年()受具足戒,庆元元年()于成都正法寺坐夏。年二十投育王山秀岩师瑞,时育王山有佛照德光(宋代临济宗大慧派僧人)居东庵,空叟宗印分坐,法席人物之盛,为东南第一。师贫,无剃发之资,时人常以“乌头子”称之。后至杭州灵隐寺,谒松原崇岳(宋代临济宗杨歧派僧人),往来南山,栖止六年。又闻破庵祖先(宋代临济宗杨歧派僧人)住苏州西华秀峰,往依之。不久,至常州(今属江苏)华藏寺师事宗演,居三年,复还灵隐。侍郎张兹新创建广惠寺,请破庵祖先住持,师范亦往侍三年,又随其登径山。破庵祖先将寂之时,以其师咸杰(宋代临济宗杨歧派僧人)之法衣顶相付之。绍定五年(),奉敕住径山,次年入慈明殿说法,宋理宗深为感动,赐“佛鉴禅师”之号,且赐银绢,作为径山寺的修缮之资。淳佑九年()三月十五日,书遗表十余种,三天后示寂。有《无准师范禅师语录》五卷、《无准和尚奏对语录》一卷行世。(《续传灯录》卷三五、《大明高僧传》卷八)

  无准师范为南宋著名高僧,日本京都东福寺(临济宗东福寺派大本山京都五山之一)的开山祖师圆尔弁圆(圣一国师,-)也出于其门下,无准师范是宋代中日佛教交流代表人物,对中日文化交流的有着杰出的贡献和深远影响。

  在无准师范的影响下,仁治二年(),其弟子圆尔辩圆将《禅院清规》带回日本。弘安三年()六月一日,以此为蓝本,制订了《东福寺清规》。

  圆尔辩圆回国时曾带回一些无准师范的墨迹,后来他在博多开创承天禅寺时,无准方面又寄赠禅院额字等,因此,有不少无准的手迹留存在日本。特别是其声名广为传播后,入宋僧更是想方设法搜罗其墨迹。据《选佛场额字考》一书所载,仅现存日本的无准手迹就有“自赞顶相”、“印可状”、“山门疏”、“选佛场”、“潮音堂”、“云归”等17种。无准众多的墨迹中,最为茶人珍藏的,是《板渡》。《云州藏帐》是一部记录最受茶家尊重的松平不昧公茶道具的书籍,其中的宝物部就曾将无准的这一墨迹列入,文化八年()九月附记称“右九品者,天下名物也,永永大切可致者也(此为日文式汉文,意为“永远珍贵”)。该墨迹现存于日本国立博物馆,昭和二十二年()十二月被指定为国宝。

  

  无准师范《尺牍》,纸本,行书,32.1×.6cm。曾为著名的茶道家松江藩主松平不昧所藏,现寄赠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圆悟克勤

  圆悟克勤(-),为中国宋代的高僧,四川崇宁人,俗姓骆。出生在世代崇儒的书香门第。十八岁游妙寂院时,见到佛经,爱不释手,感歎着说:“我前世大概是出家人吧!”乃毅然踏入佛门。

  受具足戒后,于成都依圆明学习经论。后至五祖山参谒法演,蒙其印证。与佛鉴慧勤、佛眼清远齐名,世有“演门二勤一远”之称,被誉为丛林三杰。政和初年至荆州,当世名士张无尽礼谒之,与之谈论华严要旨及禅门宗趣。复受澧州刺史之请,住夹山灵泉禅院。时因枢密邓子常之奏请,敕赐紫服及“佛果禅师”之号。政和末年,奉诏移住金陵蒋山,大振宗风。后居于金山,高宗幸扬州时,诏其入对,赐号“圜悟”,世称圜悟克勤。后归成都昭觉寺。绍兴五年示寂,世寿七十三,谥号“真觉禅师”。弟子有大慧宗杲、虎丘绍隆等禅门龙象。曾于夹山之碧岩,集雪窦重显之颂古百则,编成碧岩录十卷,世称禅门第一书,该书原为其弟子宗杲视为秘传不授之书,以火焚毁,后世重刊。此外有圜悟佛果禅师语录二十卷。

  圜悟克勤《印可状》,纸本,行书,43.9x52.4cm。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松平直亮氏寄赠)。

 虚堂智愚《法语》,纸本,行书,28.5×70.0cm。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松平直亮氏寄赠)。

虚堂智愚

  虚堂智愚(-9),南宋高僧,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宁波象山,《四明茶韵》、《宁波:海上茶路起航地》两书均误为鄞州)人。16岁依近邑之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先后在奉化雪窦寺、镇江金山寺、嘉兴兴圣寺、报恩光孝寺、庆元府(宁波)显孝寺、婺州云黄山宝林寺、庆元府(宁波)阿育王山广利寺、临安府净慈寺等地修行、住持。度宗咸淳元年(5)秋,奉御旨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为该寺第40代住持。咸淳五年(9)卒,年85。有《虚堂智愚禅师语录》10卷,收入《续臧经》,为临济宗的重要语录,集录虚堂智愚的法语、偈颂、诗文。咸淳十年()十月十一日,庆元府清凉禅寺住持法云禅师撰有《虚堂智愚禅师行状》。

  这幅墨迹是虚堂智愚禅师在八十岁左右时,写给“日本照禅者”的法语(照禅者指学习禅宗的和尚,法语则是讲解佛清拙正澄(~年),也称正澄和尚,中国元代福州人,俗姓刘氏。十五岁出家,受戒于福州开元寺。

  清拙正澄法语(局部)纸本墨书挂轴纵32.7横.5cm

  镰仓时代嘉历2年()原由安田新三郎收蔵

  日本奈良元代渡日高僧墨迹-清拙正澄法语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收藏

  法的文章)。

中峰明本

  明本禅师(3—),元朝僧人。俗姓孙,号中峰,法号智觉,西天目山住持,钱塘(今杭州)人。明本从小喜欢佛事,稍通文墨就诵经不止,常伴灯诵到深夜。24岁赴天目山,受道于禅宗寺,白天劳作,夜晚孜孜不倦诵经学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赐号“广慧禅师”,并赐谥“普应国师”。憩止处曰幻住山房。

  

  中峰禅师《与济侍者警策》日本神奈川县镰仓市常盘山文库藏。

一山一宁禅师

一山一宁禅师(-),号一山,浙江台州临海城西白毛村人,俗姓胡。自幼聪明敏悟,先学习天台教义,因嫌义学支离,转而奉学禅宗。元大德三年()由如智禅师推荐,一宁禅师奉命作为元朝使节,搭乘日本商船出使日本。一山一宁禅师作为元朝使节赴日,为传播中国禅宗文化,恢复和推进中日两国佛教文化友好交往,并对日本的禅学、宋学、文学、书法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而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了庵清欲法语纸本行书27.7x73.3cm日本

了庵清欲

了庵清欲,元代的僧人。台州(浙江)临海人,俗姓朱。字了庵,号南堂。以墨迹扬名海外。九岁丧父。十六岁从虎岩净伏出家,试经得度。以希白明藏主之劝,往苏州开元寺参访古林清茂,遂契悟而嗣其法。皇庆元年(),清茂再住开元寺之际,师乃任入院侍者。其后归返径山,任虚谷希陵之后堂首座。另于其师清茂入住建康保宁寺后,任分座第一座。天历二年()清茂示寂后,退隐于漂水开福寺。元统元年()迁至嘉兴本觉寺,居十年,时人尊为东南大法幢,士大夫问道者甚众,并蒙帝赐金襕衣及‘慈云普济禅师’之号。后退隐于南堂。至正五年()一度居于吴中(江苏吴县)灵岩寺,后遇兵火,辗转避难,其后退老于欈李亭之北三里处慈云院。至正二十三年八月示寂,世寿七十六。

  

担当

  担当是大理明清时期众多书画艺术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集诗、书、画于一身,艺术成就最高的明末清初大书画家。担当在大理的30年里,把他所有的才华和智慧倾注于苍洱之间,精修禅理、诗歌、书法和绘画,创作了大量的艺术精品,成为禅、诗、书、画俱精的一代高僧和艺术大师,为后人留下了丰富多彩而又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担当禅师书画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松平直亮氏寄赠)

憨山禅师

  憨山(-),法名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明金陵全椒县古蔡浅人(今安徽和县绰庙先锋村)。俗姓蔡,生于明嘉靖二十四年(年)。大师幼结佛缘,十二岁寻佛金陵报恩寺,十九岁削发为僧,尤其历经千辛万苦重修南华寺,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兴祖庭宗师。大师一生致力于佛教研究,著作累累,弟子万千。明天启三年()十月十一日,禅师世缘已尽,圆寂于南华禅寺,享年七十八岁。大师的肉身法像现供奉于广东南华寺内。

  憨山大师《永嘉真觉大师证道歌》(局部)

破山明禅师《草书七言联》拏云自不容收放喝月谁能使到行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藏

破山明

破山明(-),俗姓蹇,名海明,号旭东。四川大竹县人,万历四十四年(年)出家为僧。天启三年(年)赴浙江宁波天童寺拜密云为师,受其嫡传。崇祯五年(年)回川。住梁平县太平寺。破山明精通释典,能诗善画,与四川当时高级官吏和文人学士友善。清康熙六年(年)圆寂,葬梁平双桂堂,著有《破山禅师语录》21卷。

  

  八大山人

朱耷(—约),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本名由桵,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驴屋等,汉族,江西南昌人。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

 

  草书五言联“采药逢三岛寻真遇九仙”

  广东省博物馆藏资料来自于《中国书法》.5

良宽

  良宽生于年、卒于年,是日本的一个传说。日本曹洞宗僧,俗姓山本。字曲,号大愚。越后国(新潟县)三岛郡出云崎人。良宽不看重物质财富,又能文善诗、有极高的书法造诣。

  图为良宽草书《君看双眼色不语似无忧》。

  

弘仁

  弘仁(-),清画家。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又名舫,字鸥盟。明亡后于福建武夷山出家为僧,字渐江,号梅花古衲。安徽歙县人。为清初四画僧之一。擅画山水,初学宋人,晚法萧云从、倪瓒,笔法清刚简逸,意趣高洁俊雅。尤好绘黄山松石,为“新安画派”创始人,和查士标、孙逸、汪立瑞等四人并称“新安四大家”。

  

  弘仁《山水梅花册题跋》纸本安徽省博物馆藏

髡残

  髡残(-),湖南武陵(今常德)人。字介邱,号石溪,又号白秃,一号壤,自称残道人,晚署石道人,本家姓刘。擅画人物、花卉,尤精山水。师法黄公望、王蒙,尤近于王蒙。其画章法严密,笔法苍劲,喜用秃笔渴墨,层层皴擦勾染,厚重而个板滞,郁茂而个迫塞,善写平凡景致,平淡中见幽深。

  工诗文、书画,擅山水、花卉。山水师法王蒙、黄公望,并汲取董源、巨然、董其昌、文徵明等人画法。博采众长,加以发展变化,又能师法自然,于游历中观赏体验名山大川的万千景象。所画山水,构图饱满,重山复水,繁密中见疏灵,善用秃锋渴笔画山石树木,以浓淡墨渲染,苍劲凝重中透出丰润秀逸之致,意境奇僻幽深,得江南山水空濛茂密、浑厚华滋之质。其绘画在当时名重一时,对后世亦有很大影响,后人将其与石涛并称二石,又与渐江、朱耷、石涛合称清初四僧。

  髡残书画《层岩叠壑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石涛

  石涛(一约),清代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靖江王朱守谦十世孙,法名原济,一作元济。本姓朱,名若极。字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陈人等。广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扬州。明靖江王后裔,南明元宗朱亨嘉之子。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尤精册页小品;花卉潇洒隽朗,天真烂漫,清气袭人;人物生拙古朴,别具一格。工书法,能诗文。

 

  石涛《七言诗轴》纸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六年(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年九月初四圆寂于泉州。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

  弘一法师书法《悲欣交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hyj/10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