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膏能治好白颠疯吗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306/4586357.html
高句丽流传《法华经》的版本问题

高句丽佛教的传入与发展,都跟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换句话说,高句丽的佛教接受的就是中国发展起来的佛教,特别是鸠摩罗什(~)的大乘般若空观思想,以及《涅槃经》佛性思想。《法华经》作为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就是随着这种思潮被传入高句丽。

上宫王私集的现存的《法华义疏》所依《法华经》共有27品,少了《提婆达多品》,这与我国现存28品法华略有出入,因此追究到传入《法华经》的翻译版本问题。《法华经》在我国共有三次翻译,初次竺法护译《正法华经》10卷,年译出;二次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7卷,年译出;三次阇那崛多与达磨笈多共译《添品法华经》7卷,年译出。目前韩国学界一致认为传入高句丽的《法华经》是鸠摩罗什所译《妙法莲华经》,大约在高句丽广开土王(~年)末年传入。这可以从两点得到证实,其一,前面谈到,官方正式的佛教传入是在前秦苻坚时期,而鸠摩罗什入华大规模译经是在后秦姚兴的支持下展开,地理上属于同一区域,虽然苻坚朝与姚兴朝在政治上有所变革,但他们对鸠摩罗什的态度是保持一致的敬重。《法华经》译出后人人争相读诵,姚兴作为一位护持佛教的君主,自然也会想到将之传播至海外,那么,从地域以及亲疏关系层面讲,定会选择罗什本输出海外,断不可能舍近求远,选择竺法护本,而第三次所译《添品法华》,在时间上已经不对。况且,不论曾经的高句丽还是现在的韩国,所流传经典一直是我国流行的经典版本,我国《法华经》自罗什本译出后,自今盛行,那么高句丽没有舍罗什本而选他本之理。甚至个人觉得由于地理及文字障碍原因,初次与三次所译法华,当时是否有传入朝鲜半岛还是个疑问。

其二,鸠摩罗什译本《妙法莲华经》现传有七卷28品,但最初翻译时,罗什大师是否就是28品,在教界存有争议。有资料显示,第十二《提婆达多品》,古来即传说是原经所无,后来才加入的。例如,智升《开元释教录》卷11,即说:

“此(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第五卷初〈提婆达多品〉,萧齐武帝时,外国三藏达摩菩提,共杨都僧正法献,於瓦官寺译。其经梵本是法献於于阗将来。”

这意味著《提婆达多品》,并不是鸠摩罗什原译本所有,而是达摩菩提和法献译成之後,再加进去的。另外,智者大师《妙法莲华经文句》卷8下,释提婆达多品中曾说:

“宝唱经目云:法华凡四译,两存两没。昙摩罗刹,此言法护,西晋长安译,名正法华。法护仍敷演,安汰所承者是也。鸠摩罗什,此翻童寿,是龟兹国人,以姚秦弘始五年,四月二十三日,于长安逍遥园译大品竟,至八年夏,于草堂寺,译此妙法莲华,命僧睿讲之。睿开为九辙,当时二十八品,长安宫人,请此品淹留在内,江东所传,止得二十七品,梁有满法师,讲经一百遍,于长沙郡烧身,仍以此品安持品之前,彼自私安,未闻天下,陈有南岳禅师,次此品在宝塔之后,晚以正法华堪之,甚相应。今四渎混和,见长安旧本,故知二师深得经意。”

意思是说,鸠摩罗什版本当时翻译的是28品,但是在江东地区所流传的却是缺了提婆达多品的27品法华,后来由南岳慧思大师取之添于宝塔品之后。无论提婆达多品在罗什法师翻译时是否存在,但当时有流传27品版本却是事实。上宫王私集的《法华义疏》是缺失了提婆达多品的27品法华,因此完全可以确定是罗什译本。又,日本圣德太子《法华义疏》中的论据学说引用了梁·三大法师之光宅法云(~年)的《法华经义记》。而法云的义记所依《法华经》原本也是27品《妙法莲华经》。光宅法云法师是师从谢寺的慧次法师(~年)学习法华,而慧次法师则是从江北招法师处得到传承。由此可知,高句丽当时的法华经本是由江北传入,而后经慧慈法师携带传入日本,在讲经方式上也参照了招法师、法云法师的讲经风格。这说明,高句丽法华研习深受江北影响,同时慧慈法师并未入中国学习,而能深谙法华教义,并得招法师、法云法师的讲经风格,说明当时高句丽对我国佛教界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hyj/10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