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端午中国人三种情怀,儒释道三家智慧
SEO百度优化求职微信群 http://www.gpitp.gd.cn/new/20210909/95731.html 来源:闲云谷 来源:儒风大家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所以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人们在这天划龙舟、吃粽子、熏艾草,这些习俗在中国传承千年,至今不辍。 儒家的端午:为国为民,家国天下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有很多纪念名人的节日,比如寒食节纪念介子推,上巳节纪念黄帝,妈祖节纪念妈祖。 但是这些节日都是区域间流行,统一的全国范围内纪念某一个人物的,却只有端午节。 唐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屈原心系百姓,却被小人陷害,在楚国灭亡前夕,屈原投汨罗江而亡。 江边百姓舍不得忠良就此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同时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装着米的竹筒投入江中。 端午节,是在纪念屈原,也是在纪念为国为民的无私精神。 当然端午的粽子还有另一种说法。 人们在丰收之后,把这些谷物先抛入山上、江中,请大自然享用。 这是一种感恩的祭祀。 人们感谢大自然的赠与,感谢大地生养万物,养育万民。 这种对大地、对自然感恩的情愫,养成了中国人安土重迁,重视家庭、安于土地的观念,再加上后来的屈原的爱国精神,逐渐形成了中国人家国天下的情怀。 2 道家的端午:平安和顺,祈福纳祥 端午节离不开艾草。 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五日是恶日,五月五日是恶毒之日。 这天太阳毒辣,毒虫横行,很多地方都有传染病流行。 所以,端午这天人们吃艾草煮鸡蛋,用艾草煮水洗脸,喝雄黄酒、挂菖蒲(菖蒲叶子像剑,取祛邪之意)、系五色丝绳,以此来辟邪、祛毒。 除此之外,为了祈福纳祥。古人在这天流行请天师钟馗。 天师钟馗为鬼中之神,在端午日请他来吃鬼,斩灭五毒,祛除百病,镇宅佑安。 人们还会把绘着天师张道陵画像的香囊挂在身上,把他称之为天师符,认为可以百毒不侵。 道教有一部经典《朝修图》说:“五月五日,乃续命之辰,其日可请道迎仙,请益寿。” 由此产生了古人在端午日在手臂上系百索、续命索、延命索等习俗。 端午节最早一直是作为避疫、驱邪的节日传下来的。人们在这天祈福纳吉,求神避祸。一直到唐代,人们才逐渐把端午节当成佳节良辰来看待。 3 佛家的端午:慈悲为怀,普度众生 因为古时候五月五日不吉利,所以古人认为在这一天出生的孩子会克父母。 很多孩子从小就被送往寺庙,意思是了断尘缘因果。 如唐代著名的“法云公”。父母把他送到寺庙当和尚,这既救了孩子又避了祸。这样的人成为高僧后就是禅林的佳话。 而在端午节圆寂的僧人,也备受佛家重视。 唐代著名高僧扬州大云寺鉴真大师,公元年五月五日无疾坐亡,其真身不坏。 佛家讲: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五月五日,炎火流世,毒虫四起,小鬼横行,高僧圆寂本来就是一种“献祭”。 以个人的生命和道行,换来世间的安乐太平。 所译佛经如果在五月五日这天封笔,也是佛教的大事。 《大乘入楞伽经》七卷、《入定不定印经》一卷、《大方广普贤所说经》一卷等,于武则天久视元年()五月五日在东都洛阳的三阳宮译毕,朝廷也下诏褒奖。 佛经入世,也是一份普度众生的力量。 《华严经》里讲:盛暑炎毒,当愿众生,舍离众恼,一切皆尽。暑退凉初,当愿众生,证无上法,究竟清凉。 这是众生的渴望,也是佛家的慈悲与善良。 愿你幸福生活没有完,愿你平安顺遂每一天。祝端午安康! --THEEND-- 本文来源于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jgyj/12006.html
- 上一篇文章: 娱圈揭秘他是一代高僧,但身边却拥有无数女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