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寺牌楼→石狮

碧山寺创建于北魏,重修于明代,曾名为普济寺、护国寺、北山寺等,清代乾隆年间改名为碧山寺,宣统年间,又称为广济茅蓬。是五台山最大的十方禅寺。所谓十方,是指凡出家僧人和四方居士到此,都可以免费食宿,如果从这里启程时缺少路费,寺内还会周济一些。所以很多朝山教徒都把这里作为必朝之地。

﹛碧山寺之景﹜

宣统二年,有乘参、恒修两位老修行朝礼五台山,上到北台顶时,天气突变,朔风凛冽,把他俩的脚冻伤了。他们还在北台的华严岭,见到两个被冻死在半路的人。乘参和恒修心想,朝拜北台顶,需要有个食宿的处所。两位老修行誓建一座茅蓬,供朝礼北台的僧人和居士们歇脚和饮居,于是,创立了“广济茅蓬”,并从北台顶下的碧山寺买了一部分房产,使山上山下联成一体。后来,广济茅蓬又与碧山寺合成一体,碧山寺由子孙庙改为十方丛林。

天王殿

天王殿,殿内正中的佛龛内,供有弥勒佛,两侧立四大天王,绕过弥勒佛,后门正中的龛内立有护法神韦驮。所有圣像都装在龛内和壁窗内。与其它寺院天王殿的装置不同。元代名僧金壁峰、明代名僧古月禅师,都曾在这里讲述经法。至今,寺院对面的山上尚有金碧峰和古月禅师的墓塔。

雷音宝殿

佛像庄严

第二进大殿是毗卢殿,又称雷音宝殿。殿内正中供毗卢佛,两壁供十二菩萨,左壁从后墙角向门窗前依次排列妙德、普眼、弥勒、威德自在、净诸业障、圆觉六菩萨;右壁从后墙角向门窗前依次排列普贤、金刚藏、清净慧、辩音、普觉、贤善首六菩萨,门两边各立一尊金刚,所有菩萨的后背都饰有灵光,妙德和普贤二菩萨身边又有待理菩萨,殿内设置显得庄重而有气派。

护国戒坛殿

缅甸玉佛

第三进大殿是护国戒坛殿,殿内正中设有青石砌成的戒坛,长五点一米,宽五米,高一点二米,是五台山唯一的一座戒坛。戒坛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最早弘扬律宗的法聪曾于这里开讲《四分律》。现存的戒坛为明代遗物。戒坛上供有一尊缅甸石雕玉佛。玉佛盘腿坐在莲台上,服装简朴,发髻隆起,面颊丰满,神情开朗,凝目下视、若有所思,看去还是英俊的青年形象。这尊玉佛雕刻艺术逼真精湛,玉石原料也十分难得。

戒坛五台山现存最古老的戒坛

据说,民国十七、八年,有一名江西老修行同一位老僧去朝印度,经过缅甸,共请了三尊玉佛回国,一尊置于上海,建了玉佛寺,一尊置于武汉归元寺,另一尊即此。大殿两旁排列的十八罗汉。都是一色的金身,系由特珠工艺制成,称为漆纱罗汉。塑制时,先做好沙模,再在外面用纱、布、胶层层粘贴,成型后把内里的沙掏空。采用漆纱工艺制成的罗汉,体轻而质固,很适于远途请运驾迁。

藏经楼

最后一进大殿在靠山脚下的一处高台上,单另为一个小院,大殿坐西向东,有南、北两侧的堂屋陪衬。大殿面宽五间,上下两层,原为藏经殿,曾存有雍正十三年四月八日刊印之三藏经全部,计七千五百余卷。大殿正中靠后墙,塑有一座高大的弥勒佛像,头部伸到了二层大殿上。

弥勒佛

《弥勒下生经》说他以后将从兜率天下生此世界,在龙华树下继承释迦牟尼而成佛。

弥勒佛的塑法,不是盘腿打坐,而是端坐的姿势,双腿自然下垂,脚蹬地上,称为“弥勒下生”。按佛家的说法,释迦牟尼佛是现在佛,弥勒佛是未来佛。《弥勒上生经》说弥勒佛现住在兜率天,《弥勒下生经》说他以后将从兜率天下生此世界,在龙华树下继承释迦牟尼而成佛。这尊“弥勒下生”塑像,当然是取了后一种说法。

方丈院

本焕长老

妙江大和尚

碧山寺以建筑宏伟、古迹颇丰、香火旺盛和高僧辈出而著称于五台山,碧山寺聚集高僧名师,不仅在全国佛教界有名气,而且在东南亚国家也有一定声誉。史载,经常盘桓于寺中十方僧人有三百余人。

历代祖师大德

民国年间,在国内外佛教界颇负盛望的虚云、圆瑛、印光三位法师都曾在碧山寺开座讲坛。能海上师还曾在碧山寺中宣扬密宗奥旨。原中国佛教协会理事胡子笏居士曾在寺中创办五台山佛学院,最后圆寂于碧山寺。原美国佛学院研究会会长、纽约大成寺住持寿冶法师也曾在碧山寺驻锡,一段时间内还给碧山寺捐赠资金。佛门泰斗本焕长老也曾驻锡于碧山寺。本焕长老在碧山寺修行期间,用自己的血液书写了《普贤行愿品》等19部佛经,共计20余万字。先后驻锡在碧山的高僧大德有:乘参、恒修、果定、广慧、寿冶、法度、本焕、净如、因修等法师。

年,妙江大和尚担任碧山寺第五代方丈,大和尚精通佛法、戒律严明,具有非凡的寺庙管理才能。在他的主持下,重修了碧山寺,将五台山目前设有戒坛的大寺院治理得道风端正,秩序井然。

温馨提示:《五台山广化寺》ID:wutaishanghs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jgyj/11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