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工作室 https://m-mip.39.net/nk/mipso_9392530.html

善业泥是指一种源自古印度,用泥模压制而成的小型浮雕佛像,有的在制作时还掺入了高僧的骨灰。善业泥在中国始于隋代,多见于唐代,题材以佛、菩萨像和多宝塔居多。除汉地外,西藏也造善业泥,称为“擦擦”。

苏常侍造泥佛像

苏常侍造泥佛像铭文

“善业”是指个人的积善行为,佛教认为人们只有通过积累善业,才能使自己离开邪恶,进入正道,获得爱果,达到涅盘境界;“真如”,意为事物的真实状况、真实性质,为绝对不变的“永恒真理”或本体;“妙色身”是指佛所具有的种种祥瑞特征。所以此类压制而成的佛像也就被称为“善业泥佛像”。它是将和好的泥土压印在木模或铜模上,取出阴干后,再经过低温烧造而成。善业泥像一般较小,制作简便。

唐代段成式的《寺塔记》,其中记隋代造小泥塔的内容:“常乐坊赵景公寺,隋开皇三年(年)置……守公乃造小泥塔及木塔近十万枚葬之,今尚有数万存焉”。

比丘法律造泥佛像

比丘法律造泥佛像铭文

玄奘《大唐西域记》载:“印度之法,香末为泥,作小窣堵波(佛塔),高五六寸,书写经文,以置其中,谓之法舍利也。数渐盈积,建大窣堵波,总聚于内,常修供养”。通过实物和文献得知,这种小泥塔可能就是早期的擦擦。

《元史》卷二百二载:“又有作擦擦者以泥作小浮屠也。《元史纪事本末》:西僧有所谓擦擦者,以泥作小塔,或十万、二十万、至三十万云云。藏有擦擦寺,万塔林立,云镇压邪,尚旧俗也”。

清修《钦定元史语解》卷二十四载:“攃攃(擦擦),唐古特语泥印佛亦泥印塔也”。

道光十九年(年),乾隆朝大学士刘墉之孙、雅好文玩的刘燕庭无意间在西安慈恩寺见到一种模制的小泥佛像,十分精美,且背面大多有铭刻,他寻拾完好的小像有十几件,后来被同代学者鲍昌熙收于《金石屑》中,这是此种小佛像最早被著录。

唐代善业泥造像的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印有“大唐善业/泥压得真/如妙色身”字样的造像。

善业泥佛像

善业泥佛像铭文

第二种是比丘法律造像,背面铭文文字较多:“大唐国至相寺比/丘法律从永徽元/年已来为国及/师僧父母法界苍/生敬造多宝佛塔/八万四千部流通/供养永为铭记矣”。

比丘法律造泥佛像

比丘法律造泥佛像铭文

第三种是苏常侍造像,背面铭文多是“印度佛像大唐/苏常侍等共作”。

苏常侍造泥佛像

苏常侍造泥佛像铭文

第四种是地藏菩萨像(无铭文)。

地藏菩萨泥造像

第五种是兴福寺造像(仁寿二年兴福/寺少陵原/眇行者)。

兴福寺造泥佛像

兴福寺造泥佛像铭文

第六种是元和十年(年)合州令造像。

合州令泥造像

合州令泥造像铭文

清代黄濬的《尊古斋陶佛留真》中将之称为“陶佛”。目前学界对唐代这类泥佛像已习称“善业泥像”。

苏常侍造泥佛像

苏常侍造泥佛像铭文

唐朝的善业泥佛像是高僧玄奘从印度归国后仿效印度作法,藉为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祈福之机,在都城长安制造的一种佛像形式。其活动以慈恩寺、西明寺、至相寺为主,得到了唐高宗的大力支持。以空间而论,此一风尚只流行于长安及其周围地区,在距长安不远的东都洛阳至今未见善业泥佛像踪影;就时间而言,主要出现在永徽、显庆年间,玄奘圆寂后,善业泥佛像的制作骤然从颠峰跌至低谷。从某种意义上说,玄奘既是善业泥佛像的始作俑者,也是终结者。玄奘崇信弥勒,期待死后上生兜率天听弥勒说教,善业泥上的弥勒或许暗示着某种关联。

善业泥凭借佛弟子的巨大虔诚和无比才智,奇迹般留给世人的艺术奇珍,虽屡遭浩毁,仍流传至今,近年来,西安南郊多有出土,它具有宗教、艺术、文物、历史等多学科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鉴定指南

1.  善业泥在清末和民国时期就有仿制品,现代仿品更是工艺先进,使用了数控磨具和数字雕刻技术。准备收藏善业泥的藏友一定要提高警惕。

2.  唐代善业泥佛像均有明显的土沁痕迹,这和出土的古代瓦当、砖雕及它陶器制品有着相似的特点。而仿品的土沁痕迹一般都伪装得极为拙劣,一眼即识。

3.  唐代善业泥的胎质非常细腻,仿品的胎质比较疏松但火气很重。

4.  最关键的是铭文字体,唐代善业泥的文字古拙流畅。熟记善业泥铭文字体,我们在购藏时就不会吃药。据亦世界搜集的资料显示,目前还没有一款仿品的铭文能够达到乱真的程度。

本文转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dmyj/10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