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舞先生的议题

文/王霁良

我与上海诗人铁舞虽未相见,却是神交已久,他大约大我一旬还多,曾入选《上海诗人三十家》,诗格较高,于诗有较深的不同于众的研究,对我多有教诲,继诗人朱多锦先生之后,他是对我指教比较多的人。很早他就跟我说,“根据你写诗的路子,我建议你读读臧克家先生早期的诗歌,比如《老马》、《当炉女》等,可找到艺术上的差距。臧克家的这两首诗,其功夫在于能摆平文字,白描,意在场景中,又无宣泄感,倾向鲜明,但十分内敛。这是艺术。臧克家的诗在先锋诗人看来是过时了,取其神弃其皮毛,再化入一些现代手法,适当借鉴孔孚的通灵,便可使其发展。也算是艺术传承上有根的表现。”

(铁舞,上海城市诗人社第二任社长,总策划,TW(技术?智慧)写作工坊培训师,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主编《城市诗人》。)

在省城生活近三十年,自以为相当了解在济工作生活的老中青诗人,但他仍然要求我好好学习学习济南老诗人的诗,学学他们的表现手法。我受第三代诗歌影响较多,诗滞于实,就像孔孚先生所说“飞不起来”,但铁舞告诫我说,“艺术特征可以是飞也可以是入,入比飞更难;飞的技巧五花八门,但入的技巧要全靠察的功夫。”“我觉得你的诗属于臧克家《老马》一路的,这一路的诗其实还是顶需要的,不是朝天上飞,而是朝现实内里钻,不容易写好。”“我们的毛病不是过于写实的问题,而是写生练习不够,基础不扎实,想飞的多,想入的少,于是就飘了。”一直到今天,这些话给予我的记忆仍如镂如刻,受惠不浅。

近日,铁舞先生把孔孚的《大漠落日》发我,想让我写一点个人感受。诗写作虽长进不大,对诗的理解能力还是有一些的,写过不少类乎诗论的文章,铁舞先生出题,须得认真对待,他其实心里明镜似的,却要我来回答,自然是要我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yjfh/9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