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六成就之第六成就〕

〔(1)声闻众〕

〖无量寿经〗

与大比丘[1]众万二千人俱[2],一切大圣[3],神通[4]已达。其名曰:尊者[5]了本际[6]、尊者正愿[7]、尊者正语[8]、尊者大号[9]、尊者仁贤[10]、尊者离垢[11]、尊者名闻[12]、尊者善实[13]、尊者具足[14]、尊者牛王[15]、尊者优楼频螺迦叶shè[16]、尊者伽耶迦叶shè[17]、尊者那提迦叶shè[18]、尊者摩诃hē迦叶shè[19]、尊者舍利弗fú[20]、尊者大目犍jiān连[21]、尊者劫宾那[22]、尊者大住[23]、尊者大净志[24]、尊者摩诃周那[25]、尊者满愿子[26]、尊者离障[27]、尊者流灌[28]、尊者坚伏[29]、尊者面王[30]、尊者异乘[31]、尊者仁性[32]、尊者嘉乐[33]、尊者善来[34]、尊者罗云[35]、尊者阿难nán[36]。

皆如斯等上首[37]者也。

〖译文〗

恭预法座的声闻众有一万二千人,都是位高德盛、神通自在的圣者。

著名的比如佛在鹿野苑初转法轮所度的了本际尊者等最初五比丘,还有佛成道初年所度的离垢尊者等五人,还有曾经统领一千事火外道的迦叶三兄弟,还有苦行第一的大迦叶、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密行第一的佛子罗云、多闻第一的侍者阿难等,都是此类各赋异能、德尊众钦的上首弟子。

〖注释〗

[1]大比丘:德高年长的比丘。“比丘”,梵语Bhik?u的音译,又作“苾刍”〔bìchú〕等,意译为“乞士”,上从诸佛乞法以资慧命,下就众生乞食以资身命,出家受具足戒的男子。

[2]俱:在一起。

[3]大圣:位高德盛的圣者。

[4]神通:神妙莫测、通达无碍的力用。“神”,变化莫测。“通”,通达无碍。有五通、六通、十通等。

[5]尊者:智德俱尊的人,阿罗汉的尊称。

[6]了本际:梵名āj?āta的意译,音译为“阿若、阿若多”等。又译为“已知、无知”等。全名āj?āta-Kau??inya,音译为“阿若憍〔jiāo〕陈如”。“憍陈如”,又作“憍陈那、憍邻如、句邻、居邻、拘邻”等,意译为“火器”,婆罗门姓,佛的母系亲属。是佛在鹿野苑(Mrgadava)初转法轮所度五比丘(憍陈如、阿说示、婆师波、摩诃男、跋提)的上首。

[7]正愿:梵名A?va-jit的意译,音译为“阿说示、阿说侍多、阿湿波誓、阿湿缚氏多、阿舍婆阇〔shè〕、阿奢踰〔yú〕时、頞〔è〕陛〔bì〕、頞鞞〔pí/bì〕、额鞞”等。又译为“马胜、马星、马师、调马”,佛的母系亲属。威容端正,行步稳重,为时人所称叹,飞鸟为之盘旋,曾成就舍利弗得度因缘。佛最初所度五比丘(憍陈如、阿说示、婆师波、摩诃男、跋提)之一。

[8]正语:梵名Vā?pa的意译,音译为“婆师波、波湿波、波涩波、波沙菠、婆涩婆、婆敷、跋波”等。又译为“起气、泪出”等,即“十力迦叶、婆敷迦叶”,大众部之祖,领众窟外结集五藏。《三论玄义》言“界外大众乃有万数,婆师波罗汉为主,此云‘泪出’,常悲苦众生而泪堕也”。佛最初所度五比丘(憍陈如、阿说示、婆师波、摩诃男、跋提)之一。

[9]大号:梵名Mahā-nāma的意译,音译为“摩诃那摩、摩诃那弥、摩诃那、摩诃男、摩诃摩男、摩男拘利”等,又译为“大名”。区别于阿那律的哥哥“释种摩诃男”。《佛本行集经》言“摩诃那摩,此云大名”。可能是佛的母系亲属。《增一阿含经》言“速成神通,中不有悔,所谓诃摩男比丘是”。佛最初所度五比丘(憍陈如、阿说示、婆师波、摩诃男、跋提)之一。

[10]仁贤:梵名Bhadrika的意译,音译为“跋提、跋提梨迦、拔提、跋陀罗、跋陀罗阇、婆提、波帝利迦、婆帝利迦、婆帝力迦”,又译为“小贤、善贤、有贤”等,《佛本行集经》言“跋提黎迦,此云小贤”。《最胜王经》言“波帝利迦,此云善贤”。佛的父系亲属。《最胜王疏》言“是白饭王第二子也,王有二子,一名难提迦,二名婆帝利迦”。佛最初所度五比丘(憍陈如、阿说示、婆师波、摩诃男、跋提)之一。

[11]离垢:梵名Vimalā的意译,音译为“毗摩罗、维摩罗、维末坻〔dǐ〕”,又译为“无尘、无垢”。因打扫寺舍,愿令心无尘垢,见思惑断尽,故名“离垢”。经好友耶舍引荐,在佛陀座下出家得道。《四分律》言“耶输伽有少小同友四人,在波罗奈住,一名无垢,二名善臂,三名满愿,四名伽梵波提”。耶舍的四友之一。

[12]名闻:梵名Ya?as或Ya?o-dha的意译,音译为“耶舍”或“耶输陀、耶输伽”等,又译为“善称、称天、上伞”等,中天竺波罗奈国大富长者善觉之子,厌离俗世,诣〔yì〕佛出家,仅次于五比丘,而为佛陀第六弟子,后其父母也归依三宝,成为最初优婆塞、优婆夷。《佛本行集经》言“此子初生,上有宝盖自然出现,以是因缘,名闻流布,遍于一切,是故此子应名上伞,于是后人相共称唤为耶输陀”。

[13]善实:梵名Su-bhūti的意译,音译为“须菩提、须跋陀罗、修浮帝、修婆睺”等,又译为“空生、善吉、善现、善臂、善实”等。出生之日,家中宝藏俱空,故名“空生”;父母惊异,请相师占,占为吉相,故名“善吉”;数日后,失去的财宝忽然而现,故名“善现”。禀性慈善,不与物争。出家悟空得道,佛陀十大弟子中解空第一。《华严经探玄记》言“须菩提,此云善实”。耶舍的四友之一。

[14]具足:梵名Pūra?a的意译,音译为“富兰那迦”。又译作“圆满、满足”。《佛本行集经》言“天竺波罗奈城,有四居士大富长者,最为殊胜善男子辈。何等为四?所谓第一名毗摩罗(隋言无垢),其第二者名修婆睺〔hóu〕(隋言善臂),第三名为富兰那迦(隋言满足),第四名为伽婆跋帝(隋言牛主)。彼等从他闻耶输陀大善男子往沙门边修行梵行”。耶舍的四友之一。

[15]牛王:梵名Gavā?-pati的意译,音译为“憍梵波提、伽梵婆提、伽婆跋帝”等,又译为“牛呞〔shī〕、牛相、牛迹、牛主”等。“牛王”,昔五百世曾为牛王;“牛呞”,余报未尽,经常反刍;“牛相”,作牛蹄牛呞之相。佛弟子中解律第一、受天供养第一。《增一阿含经》言“乐在天上,不乐人间者,牛迹比丘第一”。耶舍的四友之一。

[16]优楼频螺迦叶〔shè〕:梵名Uruvilvā-kā?yapa的音译,三迦叶中的兄长。“优楼频螺”译意为“木瓜林”,因居住在木瓜林而得名。又,胸前有一癃起,犹如木瓜。“迦叶”是婆罗门姓,意译为“饮光”,先祖修仙,身有光明,饮蔽余光。归佛以前率五百弟子修习事火外道。世称“耆年迦叶、上时迦叶”;又,头上结发如螺髻形,故称“螺发梵志”。

[17]伽耶迦叶:梵名Gayā-kā?yapa的音译,三迦叶中最小。“伽耶”,意译为“象城”,在王舍城(Rājagrha)南七由旬。归佛以前率五百徒众在伽耶城修习事火外道。如来往化,即舍邪归正,得罗汉道。

[18]那提迦叶:梵名Nadī-kā?yapa的音译,三迦叶中排行第二。“那提”,河名,在尼连禅河(Nairan-janā)下游。归佛以前率二百五十徒众在那提河边修习事火外道。后遇佛受道,得罗汉果。

[19]摩诃迦叶:梵语Mahā-kā?yapa的音译。“摩诃”,大,于同姓中最尊大。“迦叶”,意译为“饮光”,身有金光,映蔽余光,使之不现。灵山会上,受佛正法眼藏,传佛心印,为禅宗初祖。于如来灭后,集诸大众,于毕钵罗窟(Pipphaliguhā)等处结集三藏。生平修头陀行,遵佛嘱于鸡足山入灭尽定,待弥勒佛出世时,传佛僧伽梨衣(Samghati,三衣中之最大者)。佛弟子中苦行第一。

[20]舍利弗:梵名?āri-putra的音译。又作“舍利子”。“舍利”,意译为“鹙鹭”。“弗”,弗多罗,意译为“子”,因其母眼睛美似鹙鹭眼,又于女众中聪明第一,辩才如鹙鹭(又名百舌鸟),因母得名舍利弗,意为“鹙鹭之子”。本来与目犍连(Maudgalyāyana)尊者共事外道,各有弟子百人,世尊成道后不久成为佛弟子,圆寂于世尊入灭前。佛弟子中智慧第一。

[21]大目犍〔jiān〕连:梵名Mahā-Maudgalyāyana的音译兼意译,又作“摩诃目犍连”,略称“目犍连、目连”,意译为“大赞诵、大采菽〔shū〕”等。先祖修仙,采菽而食,因以为姓。“摩诃”,大,于同姓中最尊大。归佛前与舍利弗同为六师外道,精通教学。虽率一百弟子,然心有不安,因而与舍利弗互约,先得解脱者必以告。一日舍利弗至王舍城,见马胜比丘(A?va-jit)仪容端正,问其理由,始知佛陀出现,闻说“诸法从因生,诸法从因灭。如是灭与生,沙门说如是”之偈而开悟。次于竹园精舍闻佛陀亲说,得法眼净,因告之目犍连,共为佛弟子。佛弟子中神通第一。

[22]劫宾那:梵名Kapphi?a的音译,又作“劫比拏〔ná〕、劫譬那”等,意译为“房宿〔xìu〕、房星、坊宿〔sù〕”。憍萨罗国人。“房宿”,父母祷房星感子。“房星”,房星现时出生。“坊宿”,在僧坊中宿,如来知其根熟,化为老比丘,与同共宿,化令得道。佛弟子中知星宿〔xìu〕第一。

[23]大住:梵名Mahā-kātyāyana的意译,音译为“摩诃迦旃延”,又译为“文饰、剪剃种、扇绳、好肩、不空”等。“文饰”,善于赞咏;“剪剃种”,婆罗门十姓之一,以姓为名;“扇绳”,出生时父已亡世,母恋此子,不肯再嫁,如绳系扇,谓之“住”。曾教贫母卖贫得生天果(《贤愚经》);又曾受佛敕回到出生地恶生王国,为国王解八梦,使发正信(《杂宝藏经》)。佛弟子中论议第一。

[24]大净志:梵名Rā??ra-pāla的意译,音译为“赖吒和罗”。中天竺西北方居留国富豪之子,佛陀至其国教化时,跟随佛陀出家,得阿罗汉果。其后,又度化拘牢婆王。璟兴《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言“大净志者,即说《本起》中赖吒和罗。更无所乐,志于清白法乐,闲居第一,故名大静志”。

[25]摩诃周那:梵名Mahā-cunda,意译为“大瘦豆”。峻谛法师《无量寿经会疏》言“摩诃周那,出于《中阿含》第二,佛对之说七世间福。又,《宝积经》百十四有周那沙弥浣衣缘,依《长阿含》,少年沙弥也”。

[26]满愿子:梵名Pūr?a的意译,音译为“富楼那”,“富楼那弥多罗尼子”(Pūr?a-Maitrāya?i-putra)的略称,又译为“满慈子”。“慈”是母姓。与佛同日而生,佛弟子中说法第一。初出家,证阿罗汉果,后闻《法华》回小向大,于《五百弟子授记品》授记未来成佛,号法明如来。

[27]离障:梵名Aniruddha的意译,修天眼,彻见障外。音译为“阿?〔nóu〕楼驮、阿那律、阿泥律陀、阿泥卢豆”等,又译为“如意、无灭”等。“如意”,过去世曾以稗〔bài〕饭施辟支佛,感九十一劫受如意乐;“无灭”,昔因施食,人天受乐,至今不灭。甘露饭王之子,佛之堂弟。曾于法会中睡眠,被佛呵斥,七日精进而失明。佛弟子中天眼第一。《增一阿含经》言“天眼第一,见十方域,所谓阿那律比丘是”。《楞严经》言“阿那律,见阎浮提,如视掌中庵摩罗果”。

[28]流灌:梵名Sundara-nanda的意译,音译为“孙陀罗难陀、难陀”,又译为“艳喜”。“流灌”,前世曾以暖浴室供养维卫佛;“艳喜”,家有艳妻孙陀罗,溺于其妻美色,不乐出家。佛的同父异母弟弟,具三十相,被佛方便度化,得阿罗汉果。《增一阿含经》言“大体端正,与世殊异,所谓难陀比丘是。诸根寂静,心不变易,亦是难陀比丘”。佛弟子中仪容第一。

[29]坚伏:①梵名Kampila的意译,音译为“坚鼻罗、紧鼻哩拏〔ná〕、甄脾坻〔dǐ〕”等,坚精进定,无为无动。《增一阿含经》言“清净闲居,不乐人中,坚牢比丘是”。②宾头卢颇罗堕(Pi??ola-Bharadvāja)。“宾头卢”,意译为“不动、伏”。“颇罗堕”,意译为“利根、坚”,婆罗门中一姓。

[30]面王:①梵名Vakkula的意译,音译为“薄拘罗、婆拘罗、波鸠〔jīu〕蠡〔lí〕”等,又译为“善容”,色貌端正,又译为“伟形、大肥盛”。色貌端正,天性乐静,不喜愦〔kuì〕闹,故不为人说法;严持不杀戒,终生无疾,寿一百六十岁。佛弟子中寿命第一。②《增一阿含经》言“寿命极长,终不中夭,所谓婆拘罗比丘是……着弊恶衣,无所羞耻,所谓面王比丘是也”。经中是赞叹婆拘罗、面王两位比丘,所以“面王”与“薄拘罗”不是一人。

[31]异乘:梵名Parayanika的意译,音译为“波罗延迦”等。即汉译《平等觉经》中的“氏戒聚”、吴译《大阿弥陀经》中的“摩诃波罗延”、唐译《如来会》中的“住彼岸”、宋译《庄严经》中的“波啰野尼枳〔zhī〕曩〔nǎng〕”。戒行颖萃,故名“异乘”;能住彼岸,故名“异乘”。

[32]仁性:梵名Sīvali的意译,音译为“尸利罗”。生性仁慈,乐善好施,救济贫苦,故名“仁性”,佛弟子中布施第一。《本起经·尸利罗品》言“家中宁有宝,钱财及于物,我当以施与,救足诸贫穷。我与无厌惫,救济众下劣”。

[33]嘉乐:牧牛难陀。梵名Nanda的意译,音译为“难陀”,又译为“善欢喜、喜乐、欣乐”。牧牛难陀,区别于孙陀罗难陀。《华严经探玄记》言“难陀,此云‘喜本’,是牧牛人,因问佛牧牛十一种法,知佛具一切智,得阿罗汉果。性极聪明,音声绝妙,令人闻喜,故以为名”。

[34]善来:梵名Sv-āgata的意译,音译为“娑婆揭多、莎揭哆、莎诃陀、莎伽陀”等。摩罗山下长者浮图的次子,初生日父见喜,“善来”以为字;此子薄福,父母去世后家产悉散,人见云“恶来”;后为佛所摄,云“善来”等:以此别缘,得“善来”名。

[35]罗云:梵名Rāhula的音译,又作“罗睺罗、罗怙〔hù〕罗”等,佛在俗时的儿子,意译为“覆障、宫生”。“覆障”,六年为母胎所障蔽。《佛本行集经》言“罗睺罗昔为国王时,有仙人犯盗戒,欲就王忏悔。王耽五欲,六日不见。以此因缘,今生六年在母胎也”。“宫生”,佛已出家,在宫而生。十五岁出家,佛弟子中密行第一。本为法身菩萨,住于圆顿妙戒,今现声闻身,持小乘粗戒而隐密本地妙戒,故称密行。

[36]阿难〔nán〕:“阿难陀”的略称,梵名ā-nanda的音译,意译为“欢喜、庆喜”,生时举国欢庆。斛〔hú〕饭王之子,提婆达多(Devadatta)的弟弟,佛的堂弟,出生于佛成道之夜,二十五岁出家,侍佛二十五年,集结三藏时口述经文。《增一阿含经》言“我声闻中,第一比丘,知时明物,所至无疑,所忆不忘,多闻广远,堪任奉上,所谓阿难比丘是”。《大智度论》言“面如净满月,眼若青莲华,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难心”。佛弟子中多闻第一。

[37]上首:上首弟子,一座大众中的主位,可以是一位,也可以是多位。

每天更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yjfh/9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