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自愈吗 http://baidianfeng.39.net/qzzt/bdfnzhm/

  《地藏经》云:

  

  这就是说人死以后,在现在风俗习惯里面“做七”,“做七”的来源就在此地。

  为什么要“做七”?“七”要怎么个作法才对亡人真正有帮助?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多数人死了以后不是立刻就去投胎,死了之后他还有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叫“中阴”。人道人身失掉了,还没有去投胎,当中这一段的期间,佛在经上讲这一段期间大多数人是四十九天,七个“七”,大多数人都去转世,看他的行业落到哪一道,他就受果报去了。在这一段期间当中,他每七天有一次“变易生死”,这个生死在他来说是相当痛苦的,所以给他做这些佛事,减少他的痛苦,增加他的福力,所以教你在七七日内“广造众善”。

  如果七七四十九天天天都给他修福,那他的福报就大了。世间人是到七天修一次,总比不修的好;实在讲是四十九天之内天天要修,这才是真正的帮助,这个缘就非常殊胜。现前家亲眷属要明白这个道理,这是自他两利。而修福的方法有诵经、念佛给他回向,这是最有利益的事情。修福,广造众善,这里面包括很多很多,以诵经、念佛回向为主,如果他有能力,将亡人遗留下的财物广行布施,那他的福报就更大了。都要我们能够懂得明了,家亲眷属能够替他做。

杀动物祭祀亡人等民间作法对亡人既无帮助还加重罪业

  

  这是地藏菩萨大慈大悲给我们说出这些事实的真相。然后我们才晓得民间许多这些作法,对于死去的人大大的不利,对他们真是毫无帮助,加重他的罪业,这个做得很残酷!

  菩萨在世尊面前,与会还有“天龙八部,人非人等”,让他们做见证,证明地藏菩萨所说的话句句真实。他为什么不说诸佛如来及大菩萨来做见证?诸佛如来、大菩萨明了,他知道太清楚了。让这些诸天鬼神来做证明,劝导阎浮提众生在临终之日要谨慎,决定不能杀生,决定不能造恶缘。所以人过世要给他办后事,要邀请家亲眷属、他的亲朋好友,聚会里面有很多就杀生吃肉、祭拜鬼神,这都是造罪业。这是我们随时随处都看到的。我们要想为亡人祈福,还要杀害众生去祭祀,我们仔细想想,唯恐这个亡人在生的时候杀业造得不够,还要给他添一点,那不是就这个意思吗?!唯恐他堕落得不够深,再把他往下塞一点,干这种事情,这是绝大的错误。这个道理要多想一想。

 为什么不可以杀害?为什么不可以造作恶缘?

婚丧寿宴不能杀生,否则就“但结罪缘,转增深重”

  

  这个开示我们不能够疏忽,要牢牢的记住!因为这种事情我们常常会遇到,一定要讲清楚、说明白,让他觉悟。拜祭鬼神于亡者确确实实没有一丝毫的帮助,决定不要打妄想,他造作的罪业,我们拜祭鬼神,鬼神会原谅他,鬼神会赦免他,没这个道理。世间或许有一些贪赃枉法的,鬼神里头没有。中国古书里头所说的,“聪明正直之为神”。这些巴结、谄媚鬼神,希望鬼神能够原谅赦免,这是一种错误的心理,这是一种犯罪的行为,哪里能够得到帮助?!所以这种作法“但结罪缘”。

  明白这个道理的人,我们世间婚丧喜庆,这一些宴会当中决定不能杀生,杀生就是这两句话,“但结罪缘,转增深重”,这部经上讲得多、讲得详细。庆生作寿你希望长寿,你杀害这些众生,你能得长寿吗?人有老苦、有病苦,临终的时候那个苦的现象,我们看起来都不忍心。他为什么会有那些现象?他不懂道理,一生当中只知道跟众生结罪缘。即使是世间大富长者也不能避免,富贵人家死的时候,造作种种的业障,我们亲眼所见。

没有病苦预知时至自在往生,站着走、坐着走叫真正的福报

  世间豪门贵族死的时候,都是很长一段期间的病苦,现在所讲的老人痴呆症。到末期的时候人事不醒,家亲眷属都不认识,迷惑颠倒。在这种状况之下,他往哪里去?当然是三恶道。一生再发达、再辉煌,死了之后堕三恶道,你说他有什么成就?不如世间一个贫贱之人老实念佛,人家前途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哪里能够跟人家相比?!所以你在世间得到亿万的财富,也比不上念佛往生的贫穷的人。

  我们所看到的人家预知时至,自在往生,没有病苦,站着走的、坐着走的,这叫真正的福报,这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临终最怕的是迷惑颠倒,临终一迷惑颠倒,连助念都帮不上忙。

  助念必定是这个人走的时候神智清楚,一直到断气都清楚、都不迷惑,这个助念是帮大忙,他能够一心跟着念佛,决定得生净土。所以我们要想到,自己将来临终会不会迷惑颠倒?

  要想自己临终不迷惑颠倒,一定要修福。我们中国人讲“五福”,“五福”最后一条用现在话来讲是“好死”,那真有福。“好死”决定有“好生”,就是说你来生投胎一定是善道,这是一定的道理。如果死的时候迷惑颠倒,善道就没分。

  由此可知,我们在一生当中,决定不跟众生结怨仇,决定不可以伤害一个众生。众生都是凡夫,你伤害他,他怀恨在心,永远不忘记,逮到机会就报复,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不但不可以杀害众生,令众生生烦恼都是罪过,我令众生生烦恼,众生就会令我生烦恼,冤冤相报。所以菩提道上要一帆风顺,要记住这两句话,不可以跟人结怨。佛教给我们跟大众接触要和颜爱语,我们要常常想到,我们用什么态度对人,人家用什么态度对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里面的含义很深很广。

为病重之人人杀生祭祀魍魉精魅是为病人造罪业

  

  “假使来世。”是说临命终的人已经死了,死了之后那就是属于“来世”。

  “或现在生。”是这个人还没断气。但是这个人在生是个善人、好人,自己没造什么罪业,因为他的家亲眷属杀生祭祀,拜祭这些鬼神“求诸魍魉”。“魍魉”就是邪神邪道。病重了、病危了求这些鬼神来帮助,不知道他造的是罪业。杀生祭祀,杀生就是为这个病人,他本来是可以生善道,得生人天中,他生善道,因为家亲眷属造这些罪业,这个罪业他要承当,他要到阎罗王那里去辩论,所以生善处就耽误了,“晚生善处”。如果已经断气了,他在阎罗王那里还要辩论,耽误他生善道的时间。如果没有断气,你看他在病床上种种痛苦,他神魂在那里辩论,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学佛的人,临终那是我们关键的时刻,身边照顾你的家亲眷属一定要懂这个道理,决定不能够做错事情。

经中又云:

  

  何况这一个临命终的人在生前造的善少,一生的造作恶多善少,恶的力量强,善根的力量薄弱。

  “各据本业,自受恶趣。”我们在人间现在看到是个人身,仔细再一观察他是不是个人?中国古书《左传》里面讲,“人弃常,则妖兴”,这意思怎么说?人要是把人道失去了,这个身是妖魔鬼怪,不是人。“常”是什么?“常”就是“五戒”,儒家讲的“常”——“仁、义、礼、智、信”。这个人不仁、不义、不讲礼、不讲信用,这个人就是妖魔鬼怪,不是人。现在是像个人的样子,死了以后就入三途。所以此地讲“各据本业,自受恶趣”,家亲眷属怎么忍心还造这些恶业让他去承受?这是大错特错!

欢迎转发-普利大众

功德无量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近期热文推荐↓上下滑动翻看↓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摩诃俱絺尊者()

母亲节丨诵一部经,愿天下母亲吉祥安康

开悟以后,就万事大吉了吗?

护持三宝有怎样的功德?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拂尘三昧尊者()

水陆法会常识(8)

水陆法会为何如此殊胜隆重?

礼佛时要观想,才能相应

是否可供养冒充的僧人?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阿那邠提尊者()

如果我们生前供灯,临终时刻就会受到保护!

水陆法会常识(7):水陆法会的牌位介绍和意义

水陆法会常识(6):上堂水陆画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观行月轮尊者()

水陆法会常识(5):水陆法会威力之源来自何处?

水陆法会常识(3):参与水陆法会如何诵经闻法?

印光法师:持诵经典在佛门修行中的地位如何?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方便法藏尊者()

揭秘肉眼看不见的人体能量场

坐禅功效与气脉问题

初修定必须打坐吗?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金刚精进尊者()

谨慎!女居士如何与男众师父相处?你是否扰乱了僧人心?

学佛多年,为何你的福报还没到来?为你揭秘!

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谚语中,蕴含着佛法的大智慧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七佛难提尊者()

一定要警惕!当今外道邪师的十九种表现

佛教常识丨明明是个普通人,为什么也可以被称为“菩萨”?

历史上15位知名的出家人,都曾出身于王权贵族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解空无名尊者()

你把《文殊菩萨心咒》发一次,为孩子消灾增福,金榜题名,功德无量!

供斋的功德原来这么大,很多人不知道!

咒语是什么?持咒的好处有哪些?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三昧甘露尊者()

文殊菩萨多次化身度人的真实故事!竟然连高僧大德都没认出

神通不敌业力,求佛不如求己

下辈子想做天人?告诉你这个秘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摩利不动尊者()

文殊菩萨五字真言的真实含义(转发功德无量)

三种不能诽谤、三种不能赞叹、三种不赞不谤!

佛门如何看待“听天由命”?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毕陵伽蹉尊者()

这些错误的放生,不仅没有功德,反有罪过!

佛教知识

在人间做什么,功德为最大?

发愿没做到佛菩萨会责怪吗?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修行不着尊者()

什么是回向?如何回向功德?

打坐多久能打通气脉?(参考)

佛教知识

多去做善事,就能功过相抵吗?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狮子比丘尊者()

忍辱与忍气吞声有什么区别?

珍贵无比!7位高僧圆寂前说的话,你读懂了哪些?

算命大师、偶像、茶友…与法师相处的这十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瞿沙比丘尊者()

南怀谨: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随缘,到底随的什么缘?

佛弟子,最好不要饲养宠物!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周利槃特尊者()

因缘一直在变,切勿傻傻坐等!

修行学佛,从皈依三宝始

九种往生西方发愿文(建议收藏)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不空不有尊者()

几乎不吃肉、不想吃肉了,是色身在转化的标志!

《梁皇宝忏》为何又名《慈悲道场忏法》?快来了解各卷大意

“加持”是由信心与恭敬而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yjfh/9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