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师》——五秩寿庆纪念歌

弟子慈航作赞慈力作谱

这位老汉,惊人模样,

志逸神清,心雄气壮。

胸罗宝卷,识开智藏,

学贯古今,德被十方。

笔锋落处,纸贵洛阳,

舌箭开时,潮音震荡。

能仁已逝,慈氏未降,

际此颓风,谁扶正幢?

唯我大师,随声应响,

独竖一标,僧制改创。

魔外同惊,贤圣共仰,

修罗意失,波旬胆丧。

四洲传教,化及万邦,

两王名士,闻风倾向。

吾师之德,矗彼苍苍,

吾师之学,滔彼洋洋。

伟哉圣者,功高无上,

虔诚敬祝,光明无量!

太虚大师出生在中国佛教与民族家国共同面临时代巨大转折与考验的年代。他以真切的修行受用、社会接触、敏锐洞察与卓越胸襟,一生为传承佛法、振兴中国佛教而寻找当下与未来的新道路。太虚大师全部的事业,在于建立立足中国佛教本位而又能适应时代变化的新佛教,他为中国佛教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找到了切入点,为中国佛教新的发展格局提供了高瞻远瞩的思想布局与充满魄力的实践经验。太虚大师是推动“佛教现代化之父”。太虚大师为佛法奉献了全部生命,更以深重的大悲感得“真心不坏”,要以真心不死的赤诚,将短暂一生远远不能穷尽之大悲愿力留住人世,洒向未来,令苦难众生获得安慰、生起信心,更鼓舞佛子以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这位“真心不坏,舍利永辉”的太虚菩萨,如同永不入涅槃的大雄佛陀,从未离开过人间,永远守护着众生。

太虚大师舍利三百多颗,心脏不坏

赞歌作者、太虚大师弟子慈航禅师,乃一代高僧,协助太虚大师推进人间佛教和佛教现代转型,曾赴南洋弘法、后赴台湾继续弘法,圆寂后肉身不坏。慈航法师推进人间佛教、擅长通俗弘法,留给学僧和居士们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唱歌,它是慈航禅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化方式。慈航禅师曾发表对于音乐的看法说:“音乐不但娱乐而已,且可移风易俗,果能复古圣之慈音而行化天下,岂不美哉?”早在南洋时期慈航禅师就以作佛教歌词而著称。《太虚大师赞歌》是他为纪念太虚大师五秩寿庆所撰,刊载于《星洲中国佛学》第三期。其作歌曲《黄衣僧》于《星洲中国佛学》第九期护法专号发表,都有很大的影响。在其道场弥勒内院,慈航禅师的上课方式比较独特。他常以唱歌为始:先唱佛歌,次读三经(即《遗教三经》),然后讲课。他自己编撰了一些有策励性的佛歌,上课前,由他起腔,大家接着合唱下去。

慈航法师德相(法师圆寂后肉身不坏)

来源:禅林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yjfh/11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