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初六,恭逢莲宗初祖慧远大师圆寂纪
至诚顶礼初祖慧远大师 至诚顶礼初祖慧远大师 至诚顶礼初祖慧远大师 慧远大师简介 慧远大师,东晋时代人,俗姓贾,出生于雁门楼烦世代书香之家。从小资质聪颖,勤思敏学,十三岁时便随舅父游学许昌、洛阳等地,精通儒学,旁通老庄。二十一岁时,偕同母、弟慧持前往太行山聆听道安法师讲《般若经》,于是悟彻真谛,感叹地说:“儒道九流,皆糠秕耳。”于是发心舍俗出家,随从道安法师修行。 后来慧远大师驻锡庐山,修身弘道,著书立说,三十余年迹不入俗,影不出山,由于远公的德望,当时的东林寺成为南方佛教的中心。天竺僧侣,望风遥仰,“东向稽首,献心庐岳”。慧远大师作为一代大善知识,在弘法布教过程中展现出的摄化之力,实不可思议。 威神妙用 远公率众初抵庐山时,寻找创立寺宇的地方。一日与诸弟子访履林涧,疲息此地,群僧并渴,率同立誓曰:“若使此处宜立精舍,当愿神力,即出佳泉。”尔时,远公以锡杖掘起,清泉涌出,因之构筑堂宇。其后天尝亢旱,远公率诸僧转《海龙王经》,为民祈雨。转读未毕,泉池中有物,形如巨蛇,腾空而去。俄而洪雨四澍,旱情缓解。以有龙瑞,遂名龙泉精舍。 建造东林寺之初,木材匮缺,远公为此发愁,夜梦山神禀告:“此山足可栖神,愿毋他往。”当夜天空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殿前水池中,涌出许多上好的木材。刺史桓伊大为惊讶,更加相信远公是神僧,召呼百姓出工出力,建寺速度加快。因将大殿称作神运宝殿。 陶侃在广州作刺史时,一渔人见海中有神光,撒网至放光处,得金文殊像,上有“阿育王造”的字样。陶侃以此金像送武昌寒溪寺供养。后来,寒溪寺遭火灾,殿寺全被焚毁,唯有金文殊像及其供像的殿堂得以幸存。陶侃移任江州作官后,派人迎请金文殊像,谁知金像抬上舟船便沉到水底,多次打捞,了无踪迹。当时有民谣云:“可以诚至,难以力招。”东林寺建成后,远公至江上虔诚祷之,金像忽然浮出水面,遂恭迎金像至神运殿,另造重阁以供奉,并制文殊瑞像赞。 威德感格 远公容貌威严,令人一见顿生敬畏之心。曾经有一位沙门,拿着一个竹如意,想要献给慧远大师。上山后,连住了两天两夜,结果也没敢直接对大师说,只好偷偷把竹如意放在大师坐席的角落里,悄悄离开了庐山。 有一位慧义法师,以强正自命,不肯服人,对远公弟子慧宝说:“你们都是一班庸才,所以对慧远推服得不得了。你们看我和他辩论。”及到听远公讲《法华经》时,屡次欲提出问题来问难,终因心情战栗,汗流浃背,一句也不敢问。 桓玄征伐殷仲堪,行军经过庐山,要远公出虎溪一见,远公亦称疾不堪以行,绝不破例出虎溪去见宾客,桓玄只得自己入山。起初桓玄傲气十足,不肯向远公敬礼,哪知一见远公的严肃神韵,不觉自然而然地致敬起来。 桓玄问:“不敢毁伤,何以剪削?” 远公答云:“立身行道。” 桓玄称善。 桓玄的问难基于《孝经》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以此经文非难大师“剪削”为僧的行为,置对手于“不孝”的地位。远公“立身行道”的答语也出自《孝经》,言简意深,令桓玄十分佩服。桓玄下山后对左右随从说:像远公这样的人,实是我生平所未见过的,的确是个高僧大德! 其后桓玄沙汰僧众,特对他的僚属说:“在此诸沙门,有能申述经诰,畅说义理者,或禁行修整,……皆足以宣寄大化,……其有违于此者,皆悉罢道。……唯庐山道德所居,不在搜简之例。”远公为此致书桓玄,广立沙汰僧人的条制,桓玄悉皆遵从。由此可见远公感化人之深。 卢循初次占据江州城时,进山拜访慧远大师。大师因与他的父亲少年时同为书生,所以见到卢循后,十分高兴地谈论往事,从早晨到傍晚。有的僧人提醒大师说:“卢循是国家的贼寇,和他交往友好,不怕别人起疑心吗?”大师说:“我佛法中情无取舍,岂不为识者所察?此不为惧。”等到宋武征讨卢循时,他手下有人说:“远公一直在庐山,与卢循相交很厚。”宋武说:“远公世表之人,必无彼此。”因而派遣使者,驰马送书向大师致敬,并留下银钱米面。至此,大家方才叹服大师的高明远见。 另有谢灵运恃才傲物,一见远公,肃然心服。足见远公感格人心之威德。 敬土佳话 远公在庐山东林寺结莲社,率众精进念佛,共期西方。“于是率众行道,昏晓不觉,释迦余化,于斯复兴。既而谨律息心之士,绝尘清信之宾,并不期而至,望风遥集。彭城刘遗民,豫章雷次宗,雁门周续之,新蔡毕颖之,南阳宗炳、张菜民、张季硕等,并弃世遗荣,依远休止。远乃于精舍无量寿像前建斋立誓,共期西方。” 慧远大师令刘遗民作《西方发愿文》,中有语云: 藉芙蓉于中流,荫琼柯以咏言。 飘云衣于八极,泛香风以穷年。 体忘安而弥穆,心超乐以自怡。 临三途而缅谢,傲天宫而长辞。 绍众灵以继轨,指大觉以为期。 言美意忱,感人至深。 东林寺莲社人,均有往生净土的瑞相。远公临终预知时至,将一生三次见佛的事实告知弟子,制订遗嘱,依古礼露其形骸于松林,与鸟兽结缘。至期果然安坐而化,上品往生。享寿八十三岁。 慧远大师以渊博的佛学造诣,精勤专志的修持,向中国佛学界提供了极乐世界的验证,而且是莲社作为团体的验证——莲社位同修,或在定中、或在梦中、或在临命终时见到阿弥陀佛,见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胜境,与佛典所记载的无二无别。 这种验证,震撼着中国广大信众的心灵,为净土宗在华夏的流布,注入了巨大的动力。中国人从此建立了一个永不倾覆的终极目标:念佛求生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永脱轮回生死之苦,亲证穷玄极寂的自性如来。 晋初祖庐山东林慧远大师赞颂 ——印光大师 以特别法,永为世范。 意旨暗合于行愿,中外流 通遍。 普令庸彦,大事即生办。 肇启莲宗福震旦,畅佛本怀垂 方便。 圆音一阐士归庐,大法将弘神 运殿。 一切法门从此流,一切行门从 此办。 致令各宗尽朝宗,万川赴海依 行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yjfh/11878.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千多年前阿弥陀佛化生人间,引证西方极乐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