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高僧大德关于准提咒的开示◎西方极乐世界觉明妙行菩萨开示持准提咒示常源曰:“汝既出家,要须谦下柔和,敬事师长,虚己请益,增长志气。莫只坐云雾中过日。”源不达。复示曰:“汝懵懵若此,可晓得自己的心么?”源无语。乃令诵《准提咒》一遍。源随诵之。菩萨曰:“此不是你心,唤作甚么?偈曰:“见初无心,即汝本心。《准提》一遍,全体分明。”示定茂曰:“汝持《准提咒》,平日须要细密用心。观一切境,若喧若寂,若物非物,若欣若厌,无非此咒现体,即我妙心刻刻流露。如是奉持,必获果证。我亦以神力,助汝成就。当诵我偈:“两行秘密,即汝本心。莫谓法少,是法甚深。”录自觉明妙行菩萨《西方确指》◎了凡四训--云谷禅师开示准提持诵法“还未达到此‘无心’之境的人,只要时时刻刻持念‘准提咒’,念到滚瓜烂熟,有持如无持,无持似有持,连持咒之念头自已都没有感觉,类似划符之时,空灵难言之境,则道必可得,心灵至福至矣。”◎《紫柏尊者全集》准提菩萨赞一心不生。万用皆备。手臂错执。超然无累。众生热恼。用处弗齐。以咒铸习。莲敷欲泥。◎无异禅师开示持准提咒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二十一住博山法孙弘瀚汇编首座法孙弘裕同集止观品第三如持准提咒者。当观诸法无性。蕴界无我。法界理成。浑成一大圆镜智。又名一心。然后观镜。观像。观诸梵字。如宝镜当台随念随现。似无繁衍。像现咒声。如空谷响。应此为的也。其不知者。误认假相。当以前义导之。如不摄观。虽持曰事。不名入理。当深思之。倘欲深入法性。如显密圆通□法界观法。又不可不以彼为的据。华严经云。若有欲识佛境界。标也。当净其意如虚空。示也。远离妄想及诸取。止也。令心所向皆无碍。观也。此四句。亦标示止观之大纲也。◎持准提咒愿文蕅益大师作智旭向以十二愿,然香十二炷,散持准提咒一百二十万。今束为三愿,然香三炷,结坛持三十万。一愿毗尼实义,昭揭中天,教观禅那,尽除流弊,灵山共睹俨然,净土同期托质。二愿修治大藏,昭佛祖之慧命,救赎众生,普法界之慈缘。三愿学无边法门,穷正觉心源,竟法海涯底,折举一废余之魔见,导万有不齐之群机。赞戒赞闻,无人不秉真说。宏禅宏净,无处不转正轮。如此三愿,不为自图名利安乐,出生死,证菩提,普为法界众生,同具如来十号,证涅槃四德,至究竟安隐处,超二种生死苦,圆四智菩提果,居上上寂光土。仰唯法界三宝,大准提王,速如所愿,尽未来际,行普贤妙行,披地藏誓铠,众生不度尽,不取般涅槃。◎准提菩萨赞憨山大师我闻诸佛出生处。本从微妙秘密印。密印即是诸佛心。散入众生妄想梦。梦想若破诸佛现。犹如寒空见日光。若破众生烦恼云。现仗如来密咒力。持咒即持诸佛心。我心原是秘密咒。三缘会合本不二。是故一念悉具足。但能日用常现前。如子得母不舍离。佛心既入持咒心。不用求佛自解脱。◎示颜仲先持准提咒憨山大师在家居士,五欲浓厚,烦恼根深。日逐现行,交错于前,如沸汤滚滚,安能得一念清凉。纵发心修行,难下手做工夫。有聪明看教,不过学些知见,资谈柄绝无实用。念佛,又把作寻常看,不肯下死心。纵肯,亦不得力,以但在浮想上念,其实藏识中习气潜流,全不看见,故念佛从来不见一念下落。若念佛得力,岂可别求玄妙耶。今有一等好高慕异的,闻参禅顿悟,就以上根自负,不要修行,恐落渐次。在古德机缘上,记几则合头语,称口乱谈,只图快便为机锋,此等最可怜愍者。看来,若是真实发心怕生死的,不若持咒入门,以先用一片恳切心,故易得力耳。谭生福征,问在家修行之要,故示之以此。观者,切莫作没道理会,以道理误人太多。故此法门,尤胜参柏树子,干屎橛也。◎《报恩论》说准提咒密部教分三部金刚部:以秽迹咒为总持。(此咒实说在涅盘时,以其同为密部,故备举之)莲华部:以大悲咒为总持。瑜伽部:以准提为总持。三咒皆护持行人往生极乐,皆许咒水,治产难诸病。准提并特开五荤不忌,尤为方便,则更何世法之拘碍也!卍新纂续藏经第六十二册No.《报恩论》◎古农佛学答问卷四(自利行愿门)问:持诵一切经咒,须要洁净志诚,而准提咒咒头有稽首皈依苏悉帝,头而顶礼七俱胝,然则此咒比别种经咒,更加洁净志诚,而佛云不拣净秽,是何意义。答:此系准提佛母本愿,大悲度生之果。至于敬礼之偈,修者自当诚敬。非谓不拣净秽,便可放肆也。问:晚自去年以来,于念佛外,复持准提咒,朝晚祝云,〔求菩萨以慈悲加被于众生,使我现生早得功名富贵,具大势力,得以致力于拥护大法,法界同伦同生安养,〕如此谅无不可。因日久生疑,敢问毕竟可否。答:菩萨慈悲如此祈愿自利利他,有何不可。但不能生果必心,致涉要求而成亵渎。问:去年底曾结印持准提咒弥月,承知识指教,称无师盗法,实有大碍,遂不复敢结印,然实不忍弃咒也。今行住坐卧绵密不断,除念佛外,每日多至万遍以上。如此既不复结印矣,尚有碍否。答:如此一心持咒,决无妨碍。问:年来家道不幸,人亡财破,颇自疑此乃持准提之故,欲罢之而心不忍,请智者决之。(岂盗法之后,若欲悔过,当印咒俱弃耶,然自疑决无此理也。)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岂容因此退转,而降于魔耶。问:佩准提镜有何功德。答:准提镜为诵准提咒时对之诵,镜背刻准提菩萨背像,意显正像当在镜面现也。至佩带功德,当与佩带咒像同,无非消灾增福满愿而已。问: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内,载诸咒如六字大明真言准提咒等,拟择一结印诵持。然未经师受,有大碍否。答:依书为师无碍。问:佛家素食,何以念准提咒亦不禁饮酒食肉。心斋乃是真斋,故济公亦茹荤也。答:念准提咒不禁饮酒食肉,极言咒之神效,与菩萨之慈悲。心斋之说。与济公之颠,非其例也。古农佛学答问卷六(护持正法门)二、经典之考据问:观世音菩萨称赞大悲咒是广大圆满善摄一切陀罗尼,显密圆通说准提经言总含诸部神咒之王,那么大悲不及准提了。答:大悲之善摄一切陀罗尼,与准提之总含诸部神咒两语,并无高下,何云不及。何以故,陀罗尼即是神咒之梵语,一切即是诸部。摄与含,义亦同也。问:但是“佛魔一如”、“诸法平等”。不分高下,怎么还有咒王。答:咒王之王,自在为义,从用言也。“佛魔一如”、“诸法平等”,从体言也。体无高下,用有差别。问:佛学半月刊观音圣诞特刊中逸厂先生的观音典要,说准提是观音所应化地,不知是依什么经籍。答:东密特以准提为六观音之一,属莲华部之一尊,语见日本佛教大辞典。依何经籍未详。问:究竟准提、大悲孰高下。请你费心直接答覆我,解释我的疑团。(那我是很感激的)答:准提、大悲本无高下,差别之用,在众生机。如你的机与准提应,即准提高。与大悲应,即大悲高。若问如何识得应,只要问你的发心及决心耳。如果不决,可在佛前至心拈取。◎佛学问答类编(密宗第十一)李炳南老居士解答问:佛母准提陀罗尼经内有印契观,如无上师灌顶,可以如行持否,密咒一项,须法诵几遍始有感应。(某居士)答:准提咒极为普通,有“显密圆通”一书,记载颇详。不必有师,即可修法,兹检一册敬赠,恐贵处或无流通也。再有奉告者,学宜博,所谓“法门无量誓愿学”。行宜专,所谓一门深入也。然行分正助二功,必择一作正,余者为助,方有重心易成。◎万善先资集清朝怀西居士周安士著述见人网鱼、捕鸟,屠割异类,当发大慈心,默念佛、菩萨名号,或持大悲、往生、准提神咒,最有利益。咒繁不录。◎死亡的艺术慧律法师讲述康原居士整理法观法师校定咒语:“佛母准提神咒”准提神咒稽首皈依苏悉帝,头面顶礼七俱胝,我今称赞大准提,惟愿慈悲垂加护。此为龙树菩萨开咒偈也。初句皈依法宝,二句皈依佛宝,三句皈依僧宝,四句愿求加护。梵语苏悉帝,此云善圆成,谓善能圆满一切愿心、善能成就一切事理也。头面顶礼是能礼之人。七俱胝是所礼之佛。梵语俱胝,此云百亿,谓准提佛母与七百亿佛围绕也。梵语准提,或云尊那,或云尊弥,翻施为,谓宏誓住理,大智断惑,具诸因行施为故。又翻成就,谓从空出假,成就寂灭故。皈依、惟愿,即意业。头面顶礼即身业。称赞即口业。若诵咒者,三业相应,一心蓥净,而我智愿与圣之智愿相应,则准提慈悲心全摄我之身心,故曰垂加护。母者,法为诸佛所师,实智为母、权智为父,可见七俱胝佛,皆以准提三昧而证菩提,一切众生亦当持之。准提经:如来在衹园,为四众八部围绕,世尊愍念末法薄福恶业众生,入准提三摩地,说过去七俱胝佛所说陀罗尼。佛言:持此咒满九十万遍,能灭十恶五逆四重诸罪,乃至俗家不拣净秽,但志心诵,即增福寿消诸灾病。诵满四十九日,菩萨令二圣常随其人。或求智慧、或拒诸难、或求神通、或求无上菩提,但依法立坛,诵满一百万遍,便得往诣十方净土,历事诸佛,普闻妙法,得证菩提。◎学问答第四辑净土法门贵在念佛求生净土,如念阿弥陀佛,即弥陀来接引往生西方净土;念他方佛亦有他方佛来接引。假使念大悲咒或准提咒,此人命终时,谁来接引呢?净土法门是易行道,异方便之法门,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皆有无量世界,无量世界即有无量诸佛,任凭称念何方佛名,一心发愿欲生彼国,彼佛必将接引念佛者往生他国,这丝毫无差,合乎净土法门之要义。若毕生称念大悲咒或准提咒,谁来接引呢?这个问题问得妙极了,相当有意义,是我佛门弟子所关切的,请仁者谛听,当你发愿一生称念大悲咒或准提咒的时候,应该同时发愿,愿阿弥陀佛(梵语Amita-buddha)或观音势至,在你临命终时慈悲接引,令你往生净土无障碍,如此必能蒙三圣接引往生;或发愿他方佛他方菩萨,来接引你到彼佛国土亦可,若无发愿求佛接引,接引条件不能成立,谁来接引呢?法无定法,应机则宜,只要佛所说之咒,咒是通于十方三世诸佛,平等无对待故。◎护生手册海涛法师辑准提神咒如果你经过河边、溪边或是钓鱼店,看到有人在钓鱼,或者是菜市场在杀生、杀鸡。那个时候,我们看到这些众生,要发起大慈悲心,为它们持咒语-念诵准提神咒。因为,你一直念准提神咒,那个地方就转业,那里的众生就不会被钓去、不会被杀,或是万一它被屠杀了,赶快减低痛苦、离恶道,不再轮回、再堕畜生道。咒语是:稽首皈首苏悉帝头面顶礼七俱胝我今称赞大准提惟愿慈悲垂加护南无飒哆喃三藐三菩陀俱胝喃怛侄他唵折戾主戾准提娑婆诃◎焦山智光法师诵持准提神咒据守成法师说,从前焦山的智光老法师,在泰州光孝佛学院讲学时,为了鼓励学僧们精进修持,在他老人家自修的佛堂中,曾经当着少数同学,沐手焚香,虔诚地诵持准提神咒,不到一个钟头,竟然在一张洁净的白纸上,浮现出准提菩萨庄严的圣像。……如今,智老虽然早已西归了;但是,守成法师还健在人间,在台湾弘化,可以证明智光老法师是一位持诵准提神咒,非常有修持功夫的长老,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的。◎黄念祖上师关于准提法的开示某居士问:我是一面打坐,一面念准提咒。念一段时间咒后,只是打坐,咒不念了,可不可呢?黄老:这个可以,你已经有了咒,念了一段时间之后,你清净下来,清净一会儿,你看能清净多久,你就任意它去清净,当然是可以。但是这里头要注意,不管出什么境界,都不要管它,好的也不要管它,坏的也不要管,佛来也不要管,魔来也不要管它,一切不管它,不理它。这个时候不要勉强求打坐的时间长,很清净的时候你可以做下去,心乱的时候就下座。你已经有咒在前头了,这样坐是可以的。准提的功德很大,一念准提准提就到,各个本尊都有自己的愿力,不一样的。准提有特殊的愿力,一念他就到。你好好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派二十五个大菩萨保护你,各个法它都有特殊优胜的地方。《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看过吧?念准提的人可以看《显密圆通》。《显密圆通》专门讲准提咒,它赞叹准提咒,那样会增加很大的信心。准提咒可以不要念那么长,念咒心,念个咒心就够了。准提咒跟六字大明咒因缘很深,念准提的也可以念六字大明咒。念咒之后,然后再静坐,这都结合在里头了。一边念咒,一边静坐,一边静坐,一边念咒,也是可以的,这两个都可以。不是单纯的打坐,单纯的打坐不很平安。某居士问:我目前看了好几部经,《金刚经》,《妙法莲华经》,本身持大悲咒,但是我又想学准提咒。我小时候读书时,母亲就在念,很自然会常常想这件事。最近因缘比较多一点,又听到净空法师讲《无量寿经》,我念大悲咒,念准提咒,又读《无量寿经》,那不是杂了吗?黄老:有人是这样说,这个没有矛盾,你一时舍不得,就这么修,都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准提很好,《显密圆通》就特别赞叹准提咒,不可思议!你是一个密净兼修,密宗和净土宗兼修。这个是圆瑛法师的话,他亲自跟我说的,密净兼修万人修万人去。你念《无量寿经》,这就是净土,你还念佛号,也是净土,又念大悲咒,又念准提咒,那是密,这是兼修。中国过去念净土的人,不念大悲咒、不念准提咒的非常少,他至少还念个往生咒,一点咒都不念的很少很少。所以太绝对了,也显得有很多限制,就是自然一点。一开始你要有一个重点,不要平均使用,现在你还形成不了重点,你先这样修再说,将来你要自然而然选择一个重点。比方说,将来以念佛为主的话,大悲咒一天念三遍,七天,《无量寿经》跟净土佛号多修,准提咒也可以助修,一天念多少,这也挺好。虽然是兼修,但也有主有次。要是以密宗为主,大悲咒准提咒多念,《无量寿经》几天念一回,一天念几品,佛号一天就念一转,净土宗就变成次要的了,密宗就是主要了,这还都能往生,主要看个人的真实发心和努力精进的程度。某居士问:我本人并不喜欢密宗,我不知道念咒就是靠近密宗,所以我要念经书,念《无量寿经》,或者《妙法莲花经》。是不是念经多一点,比念咒多一点好?黄老:你这就更清楚了,这是中国传统佛教徒的修法,就是这样,念经,念佛号,再念一点咒。你看,和尚上殿念大悲咒十小咒。净空法师带来台湾印的一个小本,护身的大悲咒十小咒,平时上殿就是这个。你说和尚是密宗吗?不是,但他要念大悲咒十小咒。这就是中国过去一般佛教徒的修法就是这样,你先从这么学起。总之,不要一下子勉强自己怎么样,先兼修,然后自己慢慢发展,自己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修法。某居士问:因为现在我有点慌乱,听得太多了,好像要怎样开始,摸不到门路。我自从听净空法师讲了以后,慢慢明白原来有那么多宗,各种法不一样,好矛盾啊。黄老:不要紧,这样,你先看这些经书。因为你不读经,不了解佛教的情况,经书还是要知道的。要读诵大乘,大乘里头以《无量寿经》作基础,而且有缘和净空法师接触,可以听他的讲座,可以跟他学习。再有就是大悲咒每天念上若干遍,准提咒若干遍,现在也不叫做杂,就这样修下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yjfh/10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