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海秋拍若来若去金铜佛像专场
?翰海秋季拍卖会 翰海秋季拍卖会将于11月24-29日在北京嘉里中心飯店举行。佛像法器专场将于11月28号下午13:00分开拍,本次拍卖会,尚仕雅集推出专场是:《若来若去》金铜佛像专场,现在为大家分期推送精美拍品,敬请欣赏。 预展时间:11月24-26日 预展地点:北京嘉里中心饭店 拍卖时间:11月27-29日 拍卖地点:北京嘉里中心饭店二层 佛像法器专场将于11月28号下午13:00开拍 本期为您介绍: *释迦牟尼 风格:西藏或木斯塘 年代:十六世纪 尺寸:高25.5厘米 材质:合金铜嵌银嵌红铜 估价:,-, 此释迦牟尼成道像整体艺术风格鲜明,铜色细腻光亮,给人一种古朴典雅之美。 释迦牟尼发髻浑圆高耸,嵌银的白毫缀在方正的额头上,弯眉细目,眼睛嵌银嵌红铜,显得炯炯有神。大耳垂肩、面容圆润。下巴圆润,五官刻画准确,身躯挺拔健硕,袈裟贴体,衣褶简洁明了,只在衣边领口錾刻精美花纹。造像结禅定坐姿,左手平伸结禅定印,右手下垂自然弯曲,结触地印,端坐在莲花座上。手脚刻划写实,肌肉饱满而富有弹性,显示出当时工匠高超艺术水平。束腰仰覆式莲花座,造型大气,莲瓣秀长精致,雕刻极富层次感。就其风格而言,应属于后藏或是尼泊尔境内穆斯塘风格,其莲瓣及胸前的水波纹的腰带与《海外回流西藏文物精粹》中的一尊索南伦珠极为相似。整体法相庄严优美,工艺娴熟简练,风格古朴典雅。 *般若佛母 风格:後藏 年代:十五世纪 尺寸:高18.5厘米 材质:红铜鎏金嵌银嵌宝石 估价:,-,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在民间流传甚广,由此演化出来的般若佛母更备受推崇,有时被作为财神供奉。般若佛母是《心经》的拟人化,西方学者称之为“心经女神”。般若系经典是大乘佛教的基础,而《心经》又是般若经典的精髓,大乘显教认为“三世一切如来,皆依般若妙智,而悟道成正觉”。藏传佛教称《心经》为“能出三世诸佛之大佛母”,并据此形象设为女相,象征至高的“空性智慧”。般若佛母属于显教走向密教化的早期本尊,虽然其概念在显教中非常重要,但却少见造像。佛母头戴宝冠,面容圆润,鼻梁高挑,弯眉大目。全跏趺坐于覆莲台座之上,宽肩细腰,腹部隐现肌肉,显得十分健美。主二臂当胸说法印,其余两臂上举,左手持念珠。下承稳重大方莲座,整体风格古朴。 *罗汉 风格:内地汉藏风格 年代:十八世纪 尺寸:高23厘米 材质:黄铜鎏金 估价:,-, 罗汉信仰最早源于印度,但在印度尚未见到系统的罗汉造像,基本上可以看做中国佛教艺术的创造,是佛教美术本土化的重要产物之一。唐代高僧玄奘大师翻译《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最早提到十六罗汉。宋元时期逐渐演变出十八罗汉,主要与民间信仰发生关联,对信仰传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后转变为正统信仰对象,进入佛教寺院殿堂。罗汉是佛陀的得道弟子,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随缘教化度众。尊者自然的半跏趺而坐,身板笔挺,肌肉紧绷,表情威严夺人,工匠对人体结构有相当的认识,直柱式的躯体和僵硬的四肢消失了,代之以富于生命力的形体,虽然身穿密不透风的袈裟,仍让人感到骨骼的凹凸、肌肉的起伏和温度。 *释迦牟尼 风格:西藏 年代:十五世纪 尺寸:高45.5厘米 材质:合金铜嵌银嵌红铜 估价:,-, 这尊精美大尺寸的释迦牟尼佛铜造像,应是十六世纪西藏本土造像走向成熟时期的代表作。造像五官刻画准确,弯眉细目,双眼及白毫嵌银,双目显得更为有神,佛陀面容也带着青春少年的风采。雄健的躯干,福田格袈裟,以连珠线条装饰,其衣纹的处理十分自然。造像结禅定坐姿,左手平伸结禅定印,右手下垂自然弯曲结触地印,端坐在莲花座上,为释迦牟尼标准的成道像。台座正前方置金刚杵,象征摧破一切烦恼。束腰仰覆式莲花座,造型大气,莲瓣饱满精致,雕刻极富层次感,具有藏中地区造像艺术特点。整体雕塑技艺洗练简洁,使佛像洋溢着充沛的活力,达到生动传神的艺术效果。从造像整体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来看,应是西藏中部拉萨地区大型寺庙的造像作品。 *阿閦佛 风格:西藏 年代:十五至十六世纪 尺寸:高22厘米 材质:红铜鎏金 估价:,-, 阿閦佛意译为不动佛,为密教金刚界五佛之一,象征大圆镜智,居东方妙喜国土,位于五解脱轮中之正东月轮中央,为金刚族诸神之主尊。造像左手结禅定印,右手施触地印,结全跏趺坐于莲座上。左手托一只金刚杵,象征能够摧破十种烦恼,也是其身份的标识。面庞圆润,肌肉丰腴,双目低垂,而嘴角上扬,露出淡淡的笑容,神态慈祥柔和。躯体比例匀称,身着袒右肩式袈裟,轻薄贴身,衣纹简洁流畅,纹理纵横交叠,边缘装饰一条纹饰,精彩纷呈,束腰仰覆式莲花座,莲瓣饱满秀长,做工精细。造像铜质精良,鎏金饱满莹润,雕刻细腻写实,制作工艺精湛。 *文殊菩萨 风格:西藏 年代:十四至十五世纪 尺寸:高14厘米 材质:红铜鎏金 估价:,-, 文殊菩萨乃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因智慧辩才第一,为众菩萨之首,被称为大智文殊菩萨,是观世音菩萨之外最受尊崇的菩萨,象征着佛教的超凡智慧。造像宽大的背光、脚下匍匐的狮子赋予造像独一无二的神韵,沉着的鎏金敛起尖刺的光芒,含蓄温和的金色,如同文殊菩萨的智慧,对信众循循善诱,传输佛典经籍中的真义。菩萨右肩莲花中置宝剑,寓意砍断一切无明愚痴,左肩莲花中置经卷,像征着佛法的存在,法器有助于破除迷途上的虚幻泡影,消弭悲苦痛楚,护佑人间平安昌泰。文殊菩萨面相宽容慈和,下巴较短而宽,受尼泊尔造像的影响。眉目低垂,嘴角含笑,予人自然的亲切感。上身无衣着,下身穿长裙,紧贴双腿,平滑无纹,结实的肌肉线条从轻薄的裙裳下透出,生动妥帖。背光舒展宽大,纹饰精美,坐骑狮子质朴可爱,整体比例协调。 *智行佛母 风格:西藏 年代:十五世纪 尺寸:高12.2厘米 材质:金(主尊)银(莲座) 估价:5,,-6,, 智行佛母,又称“作明佛母”,是藏传佛教密宗的智慧女神,也是藏传佛教中较重要的空行母。佛教中认为,常修持智行佛母像,可不生病痛,远离诸障,可增长无量福报功德,增长财富,人缘、权势,能圆满各种世间与出世间之事业。 佛母一面四臂,右腿曲起,左腿独立,呈舞蹈姿势。上两手作射箭状,下两手应持莲花杖和无忧花枝。头戴五骷髅冠,面生三目,象征通达三世。身形袒露,丰乳细腰,肌肉质感塑造准确。从前胸至虎皮裙上缀满璎珞,连珠密集,繁复异常。左腿脚踏仰面印度教爱神,下承单层覆式莲座,莲座为银质,莲瓣饱满圆润,制作精致。整体躯体比精准,线条流畅,婀娜的腰肢与长帛围绕其身体曲折翻转,营造出强烈的动感。造像最殊胜之处是躯体纯金,莲座纯银,两种不同材质铸造,选材考究,弥足珍贵,制作工艺又如此精致,实为罕见之作。 *金刚亥母唐卡 风格:西藏 年代:十八世纪 尺寸:长57.5厘米宽38厘米 材质:棉布矿物颜料 估价:,-, 唐卡主尊为金刚亥母,是噶举派最重要的女性本尊。其身红色,朱砂色彩鲜艳饱满。头戴五骷髅冠,面生三目,相容忿怒。身形袒露,体态轻盈,以舞姿立于日轮尸座上。背光为浅红色,边缘纹饰为金色,漫卷生光,金彩熠熠。莲花宝座鲜艳丰润,红白相间。金刚亥母手持嘎巴拉碗、金刚钺刀等法器,胸前挂项链,腰围短裙。肩披绿色飘带,色彩对比强烈,富于视觉冲击力。唐卡四角绘制菩萨、上师、护法等,背景为绿色的山石树木,设色浓丽,草木茂盛,山石耸立,晕染技法深受汉地青绿山水绘画的影响。 *药师佛唐卡 风格:内地汉藏风格 年代:十八至十九世纪 尺寸:长76厘米宽51厘米 材质:棉布矿物颜料 估价:,-, 唐卡表现的是被称为大医王佛的药师佛,据《药师经》说,他曾发十二大愿,为众生医治病苦,消灾延寿,所以藏传佛教寺院的医学殿内常供药师佛。唐卡用色丰富,人物众多,构图饱满,鲜艳的色彩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布满蓝色底的画布。工匠以其虔诚之心,创造药师佛救度众生的悲悯之心,以其高超的绘画功底,描绘药师佛庄严静穆的形象。药师佛肉身为蓝色,身穿红色袈裟,左手持药钵,右手持药草,跏趺而坐。身姿动态标准自然,神情淡定从容,微笑面对观者。衣饰整肃,袈裟通身绘满金色的花纹,妙丽生动。头冠为蓝色环绕绿色,背光为白色环绕红色,形成一圈圈无限延展的光晕,增添画面圣洁的崇高感。背光四周盛开着红色、粉色的花朵,配以绿叶,散发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温暖。主尊周围有菩萨、护法神等形象,营造一派繁荣神圣的佛教盛典。 蒙文翻译: 乾隆47年-黑虎年-壬寅年十月十三日?日阿瓦尼?译雍和宫僧人 *格鲁派九大忿怒护法唐卡 风格:青海 年代:现代 尺寸:长厘米宽80厘米 材质:棉布矿物颜料 估价:,-, 此幅唐卡上部正中为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上左为七世班禅敦贝尼玛(-),上右为九世达赖隆朵嘉措(-)。九世达赖少时圆寂,在图中头大眼大,亦是一副稚气未脱的少年模样。 画面以六臂大黑天为中心,描绘了格鲁派极为重要的九大忿怒像护法。画中为六臂大黑天,四面大黑天,大红司命主。左上为白六臂大黑天(白如意珍宝怙主)其下为婆罗门汝巴,居士白战神。右上为吉祥天母,其下为阎魔护法,以及大野赞犀甲护法。 婆罗门汝巴是大黑天的一种化身,他外表似印度教婆罗门,长须束发执吹人腿骨制成的法号,其右臂挂剑,左臂挂一串骷髅念珠。 画面具有巴洛克式的华丽画风,使火焰中九大护法的形象充满了动感与力度。图像设计十分复杂,使用多重设色晕染。颜料全部采用天然矿物颜料,青金石、黄金、朱砂、孔雀石等,珍贵无比。游丝描金细腻均匀,如发丝一般。注重人物刻画,宗喀巴大师、七世班禅、九世达赖及九大忿怒护法面部特征明显,使画面极富艺术张力和宗教美感。 *大势至菩萨 风格:中原 年代:明代 尺寸:高80厘米 材质:黄铜鎏金 估价:15,,-18,, 本次翰海上拍的这件明代中期铜鎏金大势至菩萨即为嘉靖晚期至万历早期的皇家寺庙造像。此造像原供奉于北京地区大型寺庙之中,于民国时期被欧洲人掠走,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私人收藏,后又由亚美尼亚文物商自英国购得并带至墨西哥,20世纪70年代,由欧洲著名收藏家于墨西哥购得。而后,纳入西班牙著名收藏家Planell先生的收藏,造像虽辗转于各国之间,仍保存十分完好,令人感叹。 本尊造像用料极精,为多重贵金属合金铜铸造,比例精准,体格宏大,做工细腻传神,当为明代中期汉地造像中的极品。菩萨束发于头顶挽髻,余发披肩,在两肩结髻。头带花叶形宝冠,宝冠大而华丽,做工精美,缯带于耳后结成花状饰,自然垂落,宝冠中间饰一宝瓶,这是大势至菩萨重要的身份标识。菩萨面相方圆,天庭饱满,眉脊拱起似弯月,双目微开,下视芸芸众生,直鼻高挺,鼻头尖挺,双唇微开,嘴角带笑,人中刻划明显,双耳饰圆铛,盛开莲花状。菩萨面相为典型的内地造像特点,却又有着独特之处,在同时期其它汉地造像中,神祗的头部比例往往过大,用来的强调其异相,而本件大势至菩萨头部与身材比例适中,相信承接自永宣宫廷造像于比例关系之衣钵。敞裳袒胸,胸前饰璎珞,刻划精美,上端翻转折回(参考图1),动感十足,这在汉地造像中也是极为少见,此工艺中吸取了大量的永宣时期宫廷造像中璎珞的刻划特点。内着裹胸僧祗,僧祗系丝带,自然飘逸。外着通肩大衣,衣纹自然流畅,衣缘处錾刻有精美的吉祥花草纹。腿部衣褶自然平铺,起折自然流畅,与永宣宫廷造像有异区同工之妙。菩萨双手于胸前结印,托一枝带茎的莲花,莲花之上置经书,其间通体彩绘不鎏金,突现智慧与慈悲的内涵。菩萨全跏趺端坐,脚部肌肉丰满,脚踝饰钏环。整尊造像通体鎏金,体格巨大,虽然下面的莲花宝座已佚,但主尊高达80厘米,可以想见,供奉的寺庙规格之高,殿堂之宏大。 与其它佛教造像最为奇异的艺术表现是造像衣缘处錾刻有精美吉祥花草纹饰。至少有十种以上的吉祥花草纹饰存在,几乎囊括了此时期最为流行的各类吉祥花饰,这在汉地造像中是极为罕见。在这些花卉中,尤以莲花最为突出,各种纹路变化达九种之多。宝相花、牡丹花、与菊花等錾刻也极为精美。这些花纹也曾在同时期的丝绸、漆器和掐丝珐琅器中经常见到,最为奇妙的是此件造像之上錾刻的各种吉祥花在不同位置却又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法(图2、图3、图4)。在花卉的刻划上,匠人运用高超的写实手法,将花卉最美的一面表现出来。例如,在菩萨衣缘周身多次出现的牡丹花,牡丹是富贵的象征,在民间和宫廷都十分受喜爱,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的一件明代中期蓝缎地编绣牡丹纹图案(图5)中,将牡丹之富贵表现到了极致,而在造像中多次出现的牡丹纹与此牡丹图案极为相近,有过之而无不及,更为写实,花叶繁茂,却丝毫不乱,随着衣褶弯转流畅,动态感十足。我们也在明嘉靖戗金彩漆穿花龙纹菊瓣式盘(图6)中找到了与之近似的牡丹纹饰。而佛教最受欢迎的莲花图案在此件造像中也是多次出现,其中胸前的那朵莲花刻划的最为精美。宝相花是一种与佛教有关的祥瑞之花,自唐代出现以来,虽大致形象变化不大,但细节刻划却各有不同,在此造像中,同样是宝相花竟有六七种变化,十分罕见。这些宝相花的纹饰与明早期其它艺术品中的宝相花更为丰满,更为复杂,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中期掐丝珐琅狮龙纹碗(图7)外壁见到了与此造像宝相花类似的纹饰。在造像还见到了瓷器中常见的扁菊纹饰,扁菊纹最早出现于洪武青花或釉里红瓷器上面,在永宣之后,扁菊纹已很少在瓷器上出现,而在其它工艺品上仍有使用,而此造像中的扁菊纹饰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明嘉靖戗金彩漆花卉纹圆盘(图8)中的扁菊纹极为类似,局部刻划却更为写实。这些具有吉祥意义的花草纹饰大量共同使用,这在此时期任何一类艺术品中都极少出现,于造像不遗余力的诸多细节而得知,皇家宫廷斥巨资塑造的这些华丽典雅佛像,统领着世俗的精神归属,及其治国思想。 大势至菩萨梵名摩诃娑太摩钵罗钵眵,意译作大势至或大精进。略称势至菩萨、势志菩萨。大势至菩萨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众生离三途,得无上力;又彼行时,十方世界一切地皆震动,故称大势至。与观世音菩萨同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之胁侍,为西方三圣之一。是现今在极乐世界,是第二顺位递补佛位的菩萨。根据《悲华经》的记载,过去阿弥陀佛仍为转轮王时,大势至菩萨为第二王子,名字为‘尼摩’。当时宝藏如来帮转轮王(阿弥陀佛)及第一太子(观世音菩萨)授记以后,第二王子也禀示佛陀说:“世尊,如我种种所有身口意业清净无染的福德善根,全部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遍出功德光明佛(即观世音菩萨),刚刚初成佛道时,我必于当时首先请佛大转法轮。随着彼佛说法度众生所经历的时间,于其中间行菩萨道利益有情。此佛入涅盘之后,等到正法灭尽之时,我紧临其后,入补佛位圆满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当我成佛之后,所作弘法利生的种种佛事、我国土世界的种种清净庄严,以及入涅盘后,正法住世的时间,都和遍出功德光明佛所作的所有的,平等无差异。”那个时候宝藏如来告诉第二王子:“你今日所愿摄取的清净庄严国土世界,必定如你所愿。你将于如是最殊胜的清净世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名号为‘善住珍宝山王如来’。由于你发愿摄取广大殊胜清净庄严的世界故,因此命名你为‘得大势’。”大势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同行同愿,经过无量劫以来,彼此不相违背远离,乃至庄严净土,先后次第成佛,其所修行的功德也都相等。 大势至菩萨在中原地区受到了较高规格的礼遇,仅次于观音菩萨和文殊菩萨。在众多寺庙中,大势至菩萨多与观音菩萨一起供奉于阿弥陀佛的左右,较少单独出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自寺庙,因此自开国以来,明朝就将佛教视为国教。佛教在永宣时期最盛,并且延续了元代宫廷对藏传佛教的崇信,更在宫廷之中设置“御佛监”,铸造宫廷佛造像。藏传佛教在宣德之后一直都在中原地区传播,但势力逐渐减弱。到了嘉靖时期,嘉靖帝已不能满足精神上的追求,更加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xzyj/10212.html
- 上一篇文章: 千年香火不断的ldquo莲花佛国r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