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月初三圆寂纪念日南山律宗开山祖师
南山律宗开山祖师道宣律师 镰仓时代14世纪奈良国立博物馆收藏 绢本着色金泥挂轴规格:.5×56.2cm 本图描绘的是中国初唐时期的高僧——南山大师,道宣律师(~)的肖像。 道宣律师法相庄严,长眉凤眼,表情悲悯威严,身披黑色袈裟,双手执持拂尘,以示庄严。略呈侧姿端坐在铺有法被的法座上,佛衣流畅,自然垂下。 此画从道宣律师那眼角微挑的凤眼、侧向端坐的身姿、黑色的僧衣、以示庄严的拂尘以及认真摆放的僧履等局部细节描写,人物神态把握细腻准确,很好的刻画出作为律宗开山祖师的道宣律师严谨庄重,慈悲威严的一代高僧形象。 这幅图是根据镰仓时代在中国学习律学后归国的泉涌寺俊芿律师,携带回国的南宋嘉定3年()绘制的道宣律师像所绘制。 此画模仿了南宋绘画中的道宣律师的坐姿,但图中道宣律师头形和五官的描绘与南宋绘画有独特之处。 日本禅僧俊芿律师,他为了学好律宗,在日本国内遍访名师之后,仍觉得对戒律有许多不明之处。 于是,他渡海来到到宋朝学习天台、禅、律及《四书》,在明州景福律寺静心修习了3年,前后在中国共留学十二年。 年俊芿律师学成回日本时,携中国佛学书籍约二千多卷,儒学约卷。回国后在京都创建了泉涌寺,成为日本“北律”的弘扬基地。 道宣律师因撰述《四分律行事钞》等而集律学之大成,成为南山律之祖。 他除了参与玄奘大师的译经之外,还完成了佛教经典目录《大唐内典录》、佛教史书《续高僧传》、《释迦方志》以及收录了护法记文的《广弘明集》等大量书物的撰述,留下了丰功伟绩。 奈良时代由鉴真大师将此教义(四分律)传入日本,而到镰仓时代律学在京都和奈良得以复兴,以此为契机出现了大量的祖师肖像画。 道宣律师法相庄严,长眉凤眼,表情悲悯威严。 唐懿宗咸通十年(),京城僧众推举令宵法师、玄畅法师上书朝廷,请求追赠道宣律师封号。 十月下敕,谥号曰“澄照”,所以道宣律师又称为“澄照大师”。道宣律师舍利塔曰“净光”。 在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年),又加谥“法慧大师”。 僧鞋摆放的中规中矩,以示大师的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和生活态度。 拂子作为庄严具,住持或代理者手执拂子上堂为大众说法,即所谓“秉拂”,因此,拂尘是说法的表征。 律宗初祖道宣律师与教理 道宣律师(-),唐代律僧,中国戒律思想史上的重要思想家。又称南山律师、南山大师,世称律祖。京兆人,俗姓钱,字法遍,吴兴(今浙江北部)人,(一说长城人;《宋高僧传》作丹徒人)。道宣律师研究戒律,盛名远播西域。律师生于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年),十六岁时落发出家,二十岁时,依止大禅定寺智首律师受具足戒,示寂于唐高宗乾封二年(年)十月。世寿七十二,法腊五十二。唐、宋二代,分别追加谥号“澄照律师”和“法慧大师”。 道宣律师创立律宗 隋唐时期,佛教宗派,一时纷起,形成了一个众芳竞秀的局面。中有一宗,以奉阐《四分律》为本,并在终南山创立戒坛,制订议规,名之为“南山律宗”,又称“南山宗”,通称“律宗”。这一宗的开创人,就是在平时生活中“三衣皆纻,一食唯菽,行则杖策,坐不倚床”的一代名僧道宣律师。 道宣律师(-年)俗姓钱,丹徒(今江苏省丹阳市)人,一云吴兴人,又作长城人。出生官僚知识分子家庭,母亲怀胎十二个月而生,并且出生那天,正好是四月初八佛诞日。从九岁起,道宣律师就能作赋,有着过人的天分。 十五岁,道宣律师厌俗离家,去长安日严寺向慧君律师受业学法,习诵诸经,第二年落发为小沙弥。年届二十,在大禅定寺从智首律师受具足戒。出家以后,道宣律师一面跟着这位“钞疏山积,学徒云诵”的律学大师学律,反复听他宣讲《四分律》的精义,并且不忘时时向慧君律师请益,一面又追千里如咫尺,跨关河若一苇,居无常所,唯法是务,向多方面广泛学习,汲取养料。 唐高祖武德七年(年),日严寺倾毁,道宣律师跟着慧君律师一度住新造的崇义寺。不久又去终南山仿掌谷幽居习禅,志在定慧。其时,在道宣律师所住之地忽有清泉汩汩涌出,所以名之为白泉寺。 这样,从受具足戒到三十岁的十年里,道宣“披阅累于初闻”,“缘构彰于道听”,为尔后的撰著打下了深厚的律学和佛理基础。 当时,终南山有隐士孙思邈,精于医学、学问,曾和道宣律师结为林下之交,每一往来,议论终夕。 武德九年(年),道宣律师在终南山潜心撰制《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三卷(今本作十二卷),为他自己所创律学的开宗,提出了纲领和见解。接着在第二年,也就是唐太宗贞观元年,道宣律师又笔不停缀地撰出《四分律拾毗尼义钞》三卷(今本作六卷)。 此后,道宣律师静极思动,在贞观四年(年)外出参学,足迹入于魏郡,拜访请教了当地律学大师法励律师,同时不忘广求诸律异传,希望能为自己的律学建设搜集更多的有用资料。 贞观九年(年)道宣律师来到沁部绵上(今山西省沁县绵上镇)深山,沉心作气,撰成《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一卷,《疏》一卷;接着撰成《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一卷,《疏》一卷。 贞观十一年(年),道宣律师又在隰州益词谷隐居挥笔,写出了《量处轻重仪》(又名《释门亡物轻重仪》)二卷,《尼注戒本》一卷等律学著作。 这样过了一阵子,道宣律师重新回到终南山,住丰德寺,这时已经是贞观十六年(年)了。 贞观十九年(年)初,道宣律师在终南山完成了《比丘尼钞》三卷(今本作六卷)、《续高僧传》三十卷后,即在当年六月,被朝廷召请去往长安弘福寺玄奘大师译场,担任缀文。 在弘福寺译场缀文一年,道宣律师又返回终南山,在丰德寺把以往所撰《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一卷增加内容,扩写成为二卷,同时又把《疏》二卷,挥笔增广成为四卷(今作八卷)。此后并在高宗永徽元年(公元年),写出《释迦方志》二卷。 永徽二年(年)九月,道宣律师在终南山又把原来的《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和《疏》,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增订。 高宗显庆二年(年),道宣律师另撰《释门章服仪》一卷。 第二年六月,道高望重的道宣律师奉皇上敕命,来到京城新建的西明寺,担任上座。七月,朝廷迎请玄奘法师,人寺译经,自然,道宣律师也在参加之列。 在高宗显庆五年(年)到龙朔元年(年)的二年里,著述勤奋的道宣律师,又写出了《释门归敬仪》一卷,《集古今佛道论衡》三卷(后补为四卷),《佛化东渐图赞》一卷(今佚)等。 时间过得飞快,日历翻到了高宗乾封二年(年)二月,道宣律师开始用自己制定的仪规,为沙门授戒。当时,他在终南山麓清宫精舍创立戒坛,诸州沙门来这里受具足戒的,有二十多人。这年在山,他还撰写了《关中创立戒坛图经》一卷,《律相感通传》一卷等。 高宗麟德元年(年)到二年(年),道宣律师继续以焚膏继晷的精神,奋力撰写《大唐内典录》十卷,《广泓明集》三十卷,《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又名《东华三宝感通记》)三卷,《释泓氏谱》一卷等。 在道宣律师勤奋的一生中,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宝贵文字著述,可惜这些著述中另有《圣迹现在图赞》,《后集续高僧传》,《法门文记》等少数几种,今已佚失不可获睹。 道宣律师所创南山律宗,因受玄奘大师法相唯识思想影响,所以用心识戒体说融会《四分律》和大乘义理,使“四分”小妄戒和大乘戒用心划分轻重彼此沟通。为此他指出:“戒是警意之缘也……欲了妄情,须知妄业,故作法受,还熏妄心,于本善识,成善种子,此戒体也。由有本种熏心,故力有常,能牵后习起功用故,于诸过镜,能忆、能持、能防,随心动用还熏本识,如是辗转能净妄源。” 弘律之外,他还理路通透地把佛行判为化教、行教两种:“一谓化教,此则通于道俗,但泛明因果,识达邪正,科其行业,沉密而难知,显其来报,明了而易述。二谓行教,唯局于内众,定其取舍,立其纲致,显于持犯,决于疑滞。”“谓内心违顺,托理为宗,则准化教;外用施为,必获身口,便依行教。” 再之,道宣律师还用自己所创心识戒体学说,在《地事钞》中把佛的教法,判为性空教(小乘行)、相空教(小菩萨行)、唯识教(大菩萨行)三种:“一者诸法性空无我,此理照心,名为小乘。二者诸法本相是空,唯情妄见,此理照用,属小菩萨。三者诸法外尘本无,实唯有识,此理深妙,惟意缘知,是大菩萨佛果证行。” 由于当时奉《四分律》的不只南山一宗,又由于理解和认识不同,所以其时律宗派别,南山之外,另有扬州日光寺法砺法师所创相部宗,长安西太原寺东塔怀素法师所创东塔宗。多年来,三宗长期相持,一直未能统一。不过,后来道宣律师所创南山律宗,经过弟子文纲法师,以及文纲法师弟子道岸法师等人相继弘扬,一时大盛。其中道岸法师因为还请到了唐中宗的墨敕,所以影响所及,遂使其他两宗渐趋衰微,终至偃旗息鼓,无法与之抗争了。 由于道宣律师戒律精严,声名远播,所以唐、宋两朝,分别追赐他为澄照律师和法慧大师。 律宗的教理 分成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科,也称四分律宗。戒法是佛所判定的戒律,戒行是戒律的实践,戒相是戒的表现或规定,即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等。该宗的主要学说是戒体论。戒体是受戒弟子从师受戒时所发生而领受在自心的法体。即由接受的作法在心理上构成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这是律宗教理的核心理论。 相传释迦佛在世时,为约束僧众,制订了各种戒律。第一次佛教结集时,由优婆离尊者诵出律藏。其后因佛教各派对戒律的理解不尽一致,所传戒律也有所不同。 据《僧史》记载,中国汉地翻译戒律和实行受戒,始于三国魏嘉平(~)中。时中印度昙柯迦罗法师来洛阳,见中国僧人只落发而未受戒,即译出《摩诃僧祗部戒本》,以为持戒的准绳。又请印度僧立羯磨法(受戒规则)创行受戒。正元(~)中,安息国沙门昙谛法师来洛阳,译出《法藏部羯磨》,从此中国僧众受戒即依法藏部的作法。东晋时又把《摩诃僧祗律》、《十诵律》等广律译出,用作行事的依据,以致受戒与随行不相一致。 北魏孝文帝时,法聪法师在平城讲《四分律》,并口授弟子道覆法师作《四分律疏》6卷,内容只是大段科文。因此法聪法师被认为是四分律师。及至慧光法师造《四分律疏》,并删定羯磨,始奠定该宗基础。 慧光律师弟子道云法师传道洪律师,道洪律师弟子智首律师,慨叹当时五部律互相混杂,即研核古今学说,撰《五部区分钞》、《四分律疏》,影响很大。 智首律师的弟子道宣律师,专研律学。继入终南山潜心述作,著《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四分律拾毗尼义钞》、《四分比丘尼钞》,后被称为五大部。他在终南山创设戒坛,制订佛教受戒仪式,从而正式形成宗派。 与此同时弘扬《四分律》的有相州(今河北临漳境内)日光寺法砺法师,他和慧休法师合撰《四分律疏》、《羯磨疏》等,开创了相部宗。 又有西太原寺东塔怀素律师,曾入玄奘大师门下,撰《四分律开宗记》,采用新译的说一切有部《大毗婆沙论》、《俱舍论》等论的解释,批评法砺律师《四分律疏》的错误而被称为新疏。后又撰《新疏拾遣钞》、《四分僧尼羯磨文》等,开创东塔宗。 南山宗、相部宗和东塔宗后被称为律宗三家。其间互有争论,尤以相部宗和东塔宗争论最烈。嗣后相部、东塔两系逐渐衰微,只南山一系传承独盛,绵延不绝。按照四分律宗自己的承传,道宣律师是第九祖,前面还有昙无德法师、昙柯迦罗法师、法聪法师、道覆法师、慧光法师、道云法师、道洪法师、智首法师八人。 道宣律师以后,以次传周秀法师、道恒法师、省躬法师、慧正法师等,至宋代允堪、元照而再盛。允堪据道宣律师《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作《会正记》,其再传弟子元照法师著《行事钞资持记》,对《会正记》持异议,因之南山宗在宋时又分为会正、资持两派。元明之际,衰微几至无闻。 明末清初有如馨律师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灵谷寺传戒说律,南山宗又得重兴。如馨律师弟子寂光律师在金陵宝华山建律宗道场。再传读体律师、戒润律师。 读体律师继承寂光律师法席,以十誓励众,共同遵行,以律受戒,结戒安居,著作甚多。弟子最著名的有德基律师、书玉律师,两人均有许多著作。 德基律师下有真义律师、常松律师、实咏律师、福聚律师次第相承。其中福聚律师于雍正十二年()奉诏入京,住持法源寺,大宏律宗,著有《南山宗统》等。其下有性言律师、圆先律师、明如律师、定静律师、慧皓律师、昌苍律师、海然律师、印宗律师、发圆律师次第相承。 另外戒润律师曾弘律于常州天宁寺,法流不详。民国时著名律师有弘一法师等。 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 唐朝,终南山的道宣律师是律宗初祖,持戒精严,日中一食,感得天人供养,所以他不需要托钵,吃饭时间,天人送供养给他。 有一天窥基法师从终南山经过,听说道宣法师在这里精进,就去拜访他。 窥基法师是修学大乘的,富贵家庭出身(叔父是唐太宗的大将),人非常聪明。 玄奘大师从印度回来之后,度他出家,传说中称之为‘三车法师’。玄奘大师要他出家,他提出三个条件:出家生活太苦了,他要带一车黄金;他喜欢读书,要带一车的书本;还要带一车的美女来伺候他。当然,他对于戒律、清规,就不太拘执。 道宣律师听说窥基法师来拜访他,对于窥基大师的学问当然很佩服,但是对于他的行持就生起轻慢心,所以想藉此机会教训窥基法师,让他看看中午有天人送供养。 他想表演给窥基法师看看,显示严持戒律的德行感应。哪里晓得等了很久,吃饭时间都过了,天人竟没来送供养。 窥基大师离开后,第二天中午,天人送供养来了,道宣律师就问他:“昨天你为什么不送供养来?” 天人说:“昨天有大乘菩萨在这山上,护法神围得密密地,我进不来!”道宣法师听了满身出汗,生惭愧心,才晓得自己的念头错了。 禅林网 公众平台声明 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禅林之意见及观点,转发及引用请自行核实或抉择。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如有缺漏,敬请联系本平台及时增补。重编录用者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犯著作权及版权。 禅林chanlin 禅宗智慧的传播者 chanlinorg 禅林APP下载 苹果/安卓 苹果版 安卓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xzyj/10196.html
- 上一篇文章: 法王如意宝圆寂13年纪念日
- 下一篇文章: 五台山菩萨顶莲师圣像制作者讲述圣像神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