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著《人生要义》一书,在世法上深堪能唤醒时弊;在出世法上,对修行者的“明心见性”也有一个明确的指归处。在这末法时代,狂魔魑魅,肆无忌惮,横行于世。《人生要义》一书现世,乃有破邪显正的重要意义!

得到禅悦为食的人,就是不吃东西也视作等闲;得到不可思议境界的人,又悔恨不早些修禅学坐;得不到坐禅好处的人,又觉得坐禅毫无意义。每人遇到的境界不同,所以感到受用各异。不论各人境界如何,但殊途同归,最后目的仍是开人智慧。

《人生要义》

宣化上人著

第一单元参禅精华

禅七开示

灵佑禅师

第三十七世沩山灵佑禅师,他是沩仰宗之初祖,原籍福州长溪人,俗家姓赵。这位禅师生来就与众不同,小时候与同伴玩游戏时,以念经拜佛作游戏,所以一般人称他为小和尚。有一天,他在院中玩耍,造庙拜佛,虚空现出祥云瑞气,萦回不散,天乐鸣空,并有佛的真身在五色祥云中若隐若现,引起许多人观看异象,大家认为是祥瑞之兆。此时,不知从何处来了一位童颜鹤发的老人,对大家说:“这是十方诸佛显圣,故显现祥云瑞气,这个孩子就是佛的真子,将来他必定能使佛教大放光明。”说罢,便弹了四次手指,就消逝无踪。这个小孩十五岁时,便到福州建善寺拜法常律师为师,落发出家,专修苦行;每天勤劳工作,所做的工作比一般沙弥多,任劳任怨,不懈怠,也不放逸。于二十岁时,在杭州龙兴寺受戒。当时随杭州一位大善知识学戒律,然后到天台山国清寺修行。在中途遇到寒山大师对他说:余生有缘,老而益光逢潭则止,遇沩则住他听后,沿途参这四句话。到国清寺向拾得禅师请教这四句话有何意义,拾得禅师令他好好用功修行,将来终会明白。从此与拾得禅师朝夕相处,参禅习定。于二十三岁时,到百丈禅师的丛林(道场)当典座,也就是管理厨房的职位。庙上做饭的人,叫做饭头;负责烧火的人,叫做火头;负责烧茶的人,叫做茶头;负责烧水的人,叫做水头。无论谁的工作忙时,他都帮忙,一视同仁,没有分别心。灵祐禅师在百丈怀海禅师座下开悟后在寺院里担任典座有一天,百丈禅师叫他看火炉里有火否,他用火筷拨一下炉里的灰,便说:“没有火啦!”此时,百丈禅师自己去深拨一下,拨出一些火星,便指给灵佑禅师看:“这不是火吗?”灵佑禅师豁然大悟。百丈禅师这时知道灵佑禅师已开悟,便吩咐他到湖南沩山建立道场,弘扬佛法,传宗门度后学。

此消息被首座华林禅师知道,心有不服,便到百丈禅师座前争取当方丈,便对百丈禅师说:“我是首座,若你要派遣方丈,应该派我前往才对,他不过是一名典座而已,有什么资格去沩山做方丈呢!”

百丈禅师对首座华林禅师说:“你如果能使大众心悦诚服,我便派你去做方丈。”随着手指净瓶说:“如果不称这净瓶为净瓶,叫它什么?”首座答:“这净瓶不是木造的,无论怎样也不可叫它木头。”这时,百丈禅师回头问灵佑禅师:“你说这是什么?”灵佑禅师一脚把净瓶踢倒,掉头便走。百丈禅师笑着说:“第一座输却山子也。”这是什么道理?凡是开悟的人,明白一切皆空;本来就是空的,叫它什么呢?终于首座败在典座之下。于是灵佑禅师前往沩山造同庆寺,创立沩仰宗。赞曰:踢倒净瓶沩山浪起水牯横眠绿柳阴里非寂非闲谁委所以一枝横出春风桃李灵佑禅师从江西百丈山,来到湖南大沩山,披荆斩棘,结一茅蓬,作为禅居。满山为野兽聚居,一群猴子天天来送供养,禅师又为猴子授皈依。这件事情被湖南一位大官知道,便发心为他造庙,并对禅师说:“裴休丞相是一位佛教徒,我请他为你造庙。”裴丞相闻说这位有道行的高僧,于是来沩山拜访灵佑禅师,并把三百两银子放在茅蓬外的草堆中,做为造寺之基金。三年后,裴丞相再探访灵佑禅师,发觉禅师仍住在原有的茅蓬中,便问:“禅师!为何还未造庙?”发现原来三百两银子仍原封不动在草堆中。斐丞相被禅师这种德行所感动,立刻兴建同庆寺,这所庙也是皇上御准盖建的。后来斐丞相往生,另有一位丞相同样发心供养三宝,助灵佑禅师弘扬佛法。到唐宣宗大中七年(八五三年)正月初九日,灵佑禅师向大众告假,结双跏趺坐圆寂,春秋八十三,谥大圆禅师,塔号清净。灵佑禅师不为三百两银子所动,三年来,原封不动摆在草堆中,可见他的定力过人,道德也足以使猴子及野兽信服,所谓“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裴休丞相身居高位,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帮助皇帝治理国政,所以不能放下重任出家,便把他翰林的儿子送到同庆寺出家,拜灵佑禅师为师,法名为法海。在寺中当水头,从早到晚挑水,三年中天天如此,汗流浃背为庙上挑水,供养大众的饮水。有一天,他到禅堂中看见很多人在打坐,心想:“我每天如此辛苦挑水,你们却在禅堂中睡觉,以我这样有学问的人,为你们挑水,而你们只知睡觉,实在太不值得。”想罢便离开禅堂,跟一个同伴诉说他心中的话,刚说完时,便被灵佑禅师召去,对他说:“你生贡高我慢心,这里你不能常住。”于是把他迁单,并给他八个半钱,吩咐他说:“当你用完这八个半钱时,你便留在那里。”法海法师只好离开同庆寺,返回长安。一路上乞食,不敢轻易花钱,从湖南大沩山走到江苏镇江时,过长江的渡船费很贵,他只有八个半钱,不够渡船费便和船夫商量,可否让他半费渡江?船夫说:“八个半钱,只能渡到江中的岛上。”无可奈何情形下,只好到江心岛下船。上山之后,以树根野草为食,住在山洞中。有一天,在无意中于洞里发现三缸金子,于是利用黄金造庙,名叫金山江天寺,成为禅宗最著名大丛林;所谓“金山腿子高旻香”,人所皆知。在金山坐禅时,两膝之间的距离,不可超过一尺八寸,腿痛时,不准放下,一动身会挨香板打,所以江天寺参禅的规矩最严,也最著名。高旻寺以香著名,时间一点也不马虎,非常认真,该跑香时就跑香,该坐香时就坐香,没有通融余地。江天寺建筑雄伟,有宝塔,为中国一个规模宏大的道场。所谓“金山见寺不见山,焦山见山不见寺。”两岛遥遥相对,成为佛教胜地。金山位于镇江市长江中,现在与南岸相连接,成为半岛。中国历代以来,每逢改朝换代,江天寺必被大火所烧,而后由政府重建。民国三十七年也是如此,江天寺被大火烧了。中国出家人,若未住过江天寺或高旻寺,就称不上为参禅人。如果曾经住过这两寺的人,或者三年、或者五载,才有资格称为禅师,或者住十年的人,可算是大禅师了,一般人都乐意供养他们。这些出家人,具足威仪,不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都是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无时无刻不是端然正坐,照顾话头,令佛教徒们都对他们肃然起敬。真正修行的人,便是主持佛教;没有真正修行的人,就是破坏佛教;相信任何地方都有这两种修行人存在。真正修行的人,会对不修行人慈悲忍耐;可是不修行的人,却对真正修行人生嫉妒障碍心,甚至希望真正修行人生退转心。外边有些人,认为中美佛教会(法界佛教总会前身)修行实在太辛苦了,但也有人认为这里的人才算是真修行。有智慧的人,明辨是非;无智慧的人,没有择法眼,不明是非,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而已。外边很多人,都不相信我们每天能坐二十一小时禅,认为是办不到的事,所以在禅七开始之前,有些人对我说,他有点怕。我却劝勉他们不用怕,试试看。到现在禅七已开始了,虽然有些人仍然觉得辛苦,也有些人觉得还可以支持,更有些人觉得二十一小时不算太长的时间;有些人在这二十一小时中如坐针毡,所以各人受用各异。得到禅悦为食的人,就是不吃东西也视作等闲;得到不可思议境界的人,又悔恨不早些修禅学坐;得不到坐禅好处的人,又觉得坐禅毫无意义。每人遇到的境界不同,所以感到受用各异。不论各人境界如何,但殊途同归,最后目的仍是开人智慧。已经得到好处的人,要继续用功;未得到好处的人,仍要继续用功。能用功必会得到真正受用。我们现在正在建立新道场,各人若要做功德,可以帮助参与工作。参禅能建立功德,参工也可以建立功德。让大家同心协力来建新道场。

高僧大德‖《人生要义》禅七开示-窥基祖师(宣化上人)

高僧大德‖《人生要义》禅七开示-行也禅坐也禅(宣化上人)

高僧大德‖《人生要义》禅七开示-开口便错(宣化上人)

高僧大德‖《人生要义》禅七开示-勿生瞋恨心(宣化上人)

高僧大德‖《人生要义》禅七开示-无心道人(宣化上人)

高僧大德‖《人生要义》禅七开示-金刚菩提海(宣化上人)

高僧大德‖《人生要义》禅七开示-参禅即持戒(宣化上人)

高僧大德‖《人生要义》禅七开示-找寻本来面目(宣化上人)

高僧大德‖《人生要义》禅七开示-禅堂规矩(宣化上人)

高僧大德‖《人生要义》禅七开示-参禅观自在(宣化上人)

高僧大德‖虚云老和尚开示——参禅警语

高僧大德‖转末法成为正法\参禅难耶?易耶?(宣化上人开示)

高僧大德‖虚云老和尚开示——参禅(一)

高僧大德‖虚云老和尚开示——参禅(二)

佛教知识‖参禅方法(圆瑛法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lyj/8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