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顶尖的白癜风专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8/5941636.html

承远大师赞

羸形垢面,侍弥陀傍。

法照神游得观光,佛示其名坊。

往嗣门墙,心法永传扬。

般舟苦行世难堪,绝粮泥土作所餐。

常将经要佛名号,遍书途巷岩石间。

念佛佛教特别法,来学以此令心安。

天子闻名南向礼,故得道风四海传。

--印光大师

南岳祝圣寺

农历七月十九日是莲宗第三祖,南岳祝圣寺开山祖师承远大师圆寂日。大师一生,以自身为表率,作众生之模范。修般舟三昧之法,传净土念佛法门,以勤苦的修行真正树立了念佛法门功德幢,证明了念佛三昧的成就无比殊胜,是诸三昧中王。

《南岳弥陀和尚碑》

在代宗时,有僧法照,为国师,乃言其师南岳大长老有异德。天子南向而礼焉。度其道不可征,乃名其居曰般舟道场,用尊其位。

--唐.柳宗元

《南岳弥陀寺承远和尚碑》

不有舟梁,孰弘济度,匪因陛级,莫践堂涂,必有极力以持其善心。惠念以夺其浮想,不以身率,谁为教先,谁能弘之,则南岳大师其人也!

--唐.衡州刺史吕温

承远大师(公元~年)生于四川绵竹县,俗姓谢,年少时器宇不凡,聪颖过人,通达礼乐诗书,备受长辈称赞。然大师慧根深厚,渐渐感觉到世间法的不圆满不究竟,不能令人洞彻生命的真意。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缘里,他听到学佛居士诵尊胜真言,只觉耳目一新,恍惚有似曾相识之感,内心受到深深的震动,于是开始亲近高僧,求学佛法。

二十四岁时因缘成熟,大师于荆州玉泉寺出家。开始学道于成都处寂和尚,与南岳著名的禅师马祖道一大师共同参学,领会禅宗密意。后遵师命到南岳衡山,依通相大师受具足戒,学习经律。

当时,慧日法师正在广州游方传法。慧日法师曾到印度取经,跋山涉水,历时十八年,取回经书和佛像,令唐玄宗欣喜不已,赐号慈愍三藏。承远大师久闻其名,仰慕至极,乃不远千里前去求法,请教修行要义。慧日三藏法师说:“发下广大的誓愿并身体力行,不惜自己的生命,救度无量众生,才是真正的佛子。”随即教承远大师依《无量寿经》来修念佛三昧,广度群生。

天宝元年(公元年)承远大师遵从师命回到南岳衡山,于山之西南,搭建草棚,安置经像,号弥陀台。精苦修习般舟三昧,即九十天不坐不卧,经行念佛。有人供养食物则吃,无人供养则食野果花草甚至泥土,着衣唯求御寒遮身而已,生活清苦如是,大师毫不动摇,唯以道念坚固为虑。慕名来求道的人,常见一人身形瘦弱,尘垢满面,担柴挑水,都以为是大师的侍者,及打听,方知那正是大师。

当时,法照大师在庐山修禅定。一日入定,往极乐世界,见一衣着褴褛的僧人侍立在阿弥陀佛身边,询知是南岳的承远大师,心中惊讶不已,出定后,法照大师立即前往衡山拜见承远大师,一见之下,悲喜交集,前缘所感,泪流不止,遂服侍承远大师十数年。远近道俗闻承远大师德业,前来亲近乞教,受教者数以万计,有人发心施金,搭建茅棚,营造殿堂。大师既不拒绝,也不营求,殿寺盖成,题名弥陀寺。营造殿宇的结余,都布施给饥饿病苦者。据史料记载,承远大师的方丈室十分简陋,生活起居与众僧平等,“食不重味,寒不兼衣”,晨钟响时,必于大众之前上殿,暮鼓息后,仍自击磬念佛,通宵不眠,克己炼心,慎终如始。

承远大师教化众生,殷切开示念佛法门,将经教法语,弥陀名号书写在大街小巷,镌刻在山岩溪谷,苦口婆心地劝勉众生念佛求生净土。大师前后受法弟子千余人,其中法照法师、日晤法师、智明法师、超然法师等最为著名。后来,代宗皇帝奉法照大师为国师,便也推尊承远大师,顶礼有加,赐大师所住持的寺庙为“般舟道场”。

后唐德宗于贞元年间(公元-年)复赐匾额“弥陀寺”。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重修弥陀寺,改名“报国寺”;宋朝时,太宗赐名“胜业寺”。康熙五十五年(公元年),巡抚将“祝圣寺”名上报朝廷,康熙皇帝颁《大藏经》一部,至雍正五年,正式定名“祝圣寺”。

承远大师没有留下传世的佛学著作,但他以身作则,精苦修行,难忍能忍,慈悲仁和,泽被千年,实为一代宗师,法门巨匠。

大师创立的道场在千年中五度为皇帝赐名封赏,历代高僧龙象辈出,续佛慧命,弘法利生,造福十方。

南岳祝圣寺

文编:王凯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lyj/11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