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灵裕1
灵裕1 道俗俱伏 “现在不能出家,这一辈子就完了。”七岁的灵裕叹息说。他的出家的请求又一次被父母拒绝了。 灵裕一生下来,就与佛门有缘。每次遇到僧人,小小灵裕立刻垂手站立,然后躬身施礼,把自己手里拿着的舍不得送给小伙伴的心爱之物送给僧人。一听到屠宰的声音,他就觉得那刀好像是扎在自己的身上,疼痛难忍。灵裕六岁的时候,就向父母提过出家受戒的要求。父母那时瞪大了惊异的眼睛看着灵裕,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六岁的儿子会提出如此不同寻常的请求,父母早就把振兴门第的希望寄托在灵裕的身上,他们怎么会允许灵裕出家呢!的确,灵裕太聪明了。千余字的文章,小灵裕一看就能背诵,《孝经》、《论语》等,初读就文词俱明。 灵裕出家的要求多次被拒绝后,他就想寻找时机,逃出家门。十五岁的时候,灵裕做好了准备。但这一年,父亲得了大病,灵裕只得留下来侍候。父亲的病,使家人每天为他请医拿药,昼夜看守,而父亲则被病折磨得死去活来。灵裕看到这一切,感到生在世上像这样的苦难是无尽的,人生毫无欢乐可言。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灵裕投身佛门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父亲的病稍一好转,灵裕就不辞而别,到应觉寺投明宝禅师出了家。 刚入佛门,灵裕就手拿经卷对天发誓: “我要真心诚意学法,穷尽三藏的微言大义!” 灵裕先后从明宝、道凭等五位禅师学法,学习了《地论》、《四分戒》、《僧祇戒》等经典。 北齐文宣帝弘扬佛法,召集天下英才讲法,众高僧大师前来投奔。灵裕借此时机前去学法。他跟从安、游、荣三法师听《杂心论》,向嵩、林二法师学习《成实论》。灵裕自己则专门研究《华严》、《涅槃》、《地论》等。他每学一经,都要搜寻多种版本,探寻其间的异同,从善而学。 经过这一番学习,灵裕透彻地理解佛经的义理。接着,他又开始向众僧传讲佛法。 灵裕宣讲佛法,其意并非在佛经的章句,而是注重其主旨,让人领悟佛理的根本。有时他为讲一字,要用几天的时间,有时一次讲几卷。在宣讲中,灵裕揭示了佛理的玄妙之意,使听者心领神会。为此,前来投奔灵裕的人很多,众人都称他为“裕菩萨”。 灵裕讲法,从不随意而行。如果遇有讲席,定要郑重邀请,灵裕才登法席。曾经有一次,灵裕讲到一半时,突然拿起锡杖和衣服就要走。讲席主人很恐慌,上前深施一礼。 “法师为什么突然停讲,弟子有何失礼之处,请法师明示。” 灵裕说:“弘法就要消除自己的恶行,现在施主恶迹仍在,我在此处讲法,有辱于佛门。” 原来,主人种了四十亩韭菜,灵裕看到后,才起身要走的。僧人戒律上有禁食荤食的要求,韭菜是荤食之一,所以灵裕说讲席主人有恶迹。法席主人明白原因后,请求灵裕说:“法师还是讲下去,这个恶迹容易除去,不要为此担心。”说完,立刻请村民用犁锄掉了韭菜。 僧人们到一起听讲法,在休息时彼此之间常开玩笑。但每当灵裕在场,众人无不肃然。下座僧人因灵裕严肃刚直,往往不敢前去参问。 灵裕一心只在佛法,一点也不关心世俗的名利之事。文宣帝建寺院,屡次下诏,要召一位德高之人做住持,国家供给日常所用。灵裕因被众僧称为最富德行之人,皇帝多次请他前去。灵裕推辞说: “这件事的意义重大,我的德行不够。陛下以此利相赐,接受者可以荣耀一时,可这不是我想得到的。如果您把有利于众生的道法赐给我,我会毫不犹豫地接受。” 后来,皇后得了病,要众僧诵经消病。大家一致推举灵裕为法主,首先登席讲法。这时,有一只公鸡,随众人一同听灵裕讲法。灵裕讲完后,鸡大声鸣叫着飞到西南面的树上,一夜后就死了。不久,皇后的病也好了。众人都说,这是灵裕法师的道法高深所得到的感应。宫中赐给灵裕袈裟三百件,灵裕把它分给众僧。 周武帝灭佛时,灵裕扮成俗人的样子。他穿着缞衣,头戴绖麻带,就如同死了父母一样。灵裕发誓,在佛法复兴之时,他才要恢复旧装。 灵裕领着二十多个僧人住在一起,晚上谈佛理,白天做俗事。学习佛经,钻研其深奥的含义,随时记录心得体会。当时正处在艰难时期,无法得到粮食。灵裕于是写了一本占卜的书,让人用这本书算卦换粮,每天可以得到二升米,并以此为限度。后来人们听说这本书能够预知未来,前来求问的人很多,得到的米也逐渐增多。灵裕知道后说:“我们占卜得米,是为了糊口修法,现在竟然以挣米为目的,真是得小失大。前人曾有在刀口上舔蜜而伤了舌头的说法,看来今天应验了。” 灵裕把占卜的书要回来,当着众人的面烧掉。第二天他亲自去算卦,一会就得到二升米,然后卷席而归。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灵裕仍然学法不辍。 隋朝建立后,佛教得以振兴,灵裕继续他的弘法之业。 隋文帝开皇三年,相州刺史樊叔略开佛法讲席,邀请各地僧人前去讲法,灵裕做了首席。当时听讲有一千多人。文帝此时下诏设僧官,职位大约相当于都统。樊叔略推举灵裕,灵裕推辞说: “都统所需的德行,并不是我灵裕这种德行,都统所需的才能,也不是我的才能。既然我的德才都不是都统所需的,这事我确实难以从命。” 灵裕又请求到燕赵弘法。灵裕在燕赵五年间,弘法遍及各地。 开皇十一年,文帝敬仰佛教,要请高僧到京城弘法。文帝听说灵裕名满天下,于是下诏说: “尊敬的相州大慈寺灵裕法师,我尊崇三宝,归依佛法之心真切。愿意弘扬佛法,保护佛教。法师德行精深,理义渊博,通晓佛典,能够引导众生,道俗尊敬。我想把京师做弘扬佛法的福地,让天下人归慕,让四方人都以它为中心。因此,想请法师与我共建弘法大业,法师应了解我的意思,早日入京。” 开皇十年,灵裕曾在洛州灵通寺的院子里得一封信,上面预示着灵裕未来的命运,说他要在咸阳遭厄运。现在灵裕得到文帝的诏书,他想厄运可能要来了,因为京城毕竟距咸阳不远。灵裕当时可以借口患病不去,可他又想这是弘扬佛法的好机会,就不顾信中所示,步行向长安进发。 ●连载回顾● ___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安世高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康僧会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耆域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佛图澄1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佛图澄2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佛图澄3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竺佛调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道安1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道安2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道安3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慧远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支道林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昙猷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鸠摩罗什1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鸠摩罗什2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鸠摩罗什3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佛陀耶舍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觉贤1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觉贤2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法显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玄高1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玄高2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昙始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昙无忏1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昙无忏2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杯度1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杯度2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道生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求那跋摩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求那跋陀罗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保志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法愿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僧达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慧思1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慧思2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僧稠1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僧稠2 往期精彩回顾(点击查看) 上师教言 法名:上师给弟子的第一份大礼 法名是上师赐予弟子的如意宝 不要在道场搞世间法 修行人要恒时观察内心 不精进是最大的魔 精进才能获得法乐 戒律是束缚吗? 不受持戒律,连三恶道的门都关不了 真正的敌人 拿什么降伏我们相续中的嗔心 怎样面对恶人的伤害 拥有美好的对境时不要傲慢 我们如何面对衰败和挫折 我们如何面对贫穷和衰败 无论何时我们的心都要保持平静的状态 大乘菩萨们的定解 如何面对世间妙欲 他人贪图自己的财物时应该怎么做? 不说他人过失 功课总是完不成的苦…… 大悲咒的汉传读法和藏传读法为什么不一样? 大悲水的殊胜用途 雾霾重压,跟着观世音菩萨唱六字真言清肺健体 密法瑜伽和养生瑜伽 修八关斋戒的功德利益 传记类《文殊菩萨传》全集收藏版 《释迦牟尼佛传》全集收藏版 《密勒日巴尊者传》全集收藏版 《华智仁波切略传》收藏版 《莲花生大士全传》收藏版 《地藏菩萨传》全集收藏版 《弥勒菩萨传》全集收藏版 《惠能大师传》全集收藏版 全知麦彭仁波切圆寂周年纪念 读略传忆祖师 烟施类 佛弟子的“空气净化器” 上师答弟子问——如法做烟施(一) 香烟袅袅,慈悲漫漫——达瓦俄热堪布教您做烟施 上师答弟子问——如法做烟施(三) 佛赞烟施十步曲——打开过年祭祖新模式(附视频) 达瓦俄热堪布关于烟施的问答 烟施是爱和忏悔 烟施观想说明 大恩上师关于烟施观想的补充及说明 佛赞吉祥洲烟施前行自观仪轨(适用于个人或八关斋戒时修,附上师领诵音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lyj/11881.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秋节吉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