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弘法巴山渝水有高僧
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31228/4318885.html 方丈弘法 道坚法师 巴山渝水有高僧 巴蜀同处四川盆地,向来是不分家的。现在重庆从四川分离出来,成了直辖市,考察佛教历史,就得重新思考巴渝的佛教史料了。重庆佛教跟四川佛教相比,明显处于边沿地带,许多高僧顺路来重庆,也许在码头停留几天,也许就仅是从三峡轻舟而过,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一些美妙而难忘的记忆。然而,重庆仍然是个高僧汇聚之地,如双桂堂破山禅师,法系遍布西南;忠州聚云寺吹万禅师,其《佛教三字经》仍广为传唱;华岩圣可祖师,法脉流衍天下;近代之太虚大师于缙云寺创办汉藏教理院,华岩觉初大师大兴教育于东川等;而当代之能仁寺尼师遍空长老百零四岁始化、罗汉寺竺霞长老年近百岁乃去,华岩寺心月恩师桃李满天下,双桂堂妙谈法师、罗汉寺大果法师,皆一时之俊杰,行化于十方,为佛教不可多得的才俊。 古代的巴渝高僧,因资料缺如,然散见于文献,只言片语,多有豪杰之士,弘化于巴渝之间。今略举数例,以说明巴渝也有高僧之大气象。 晋时,道安曾派弟子法和从襄阳下重庆至成都弘法,罽宾国僧伽难陀于东晋孝武帝时期自成都经重庆到荆州住长沙寺,慧远大师弟慧持于安帝隆安三年由庐山经重庆到成都住龙渊寺,刺史毛璩礼敬之。 《续高僧传·释僧崖传》:“姓牟氏,祖居涪陵。晋义熙九年,朱龄石伐蜀,涪陵獽三百家,随军平讨,因止于广汉金渊山谷,崖即其后也。”陈垣《释氏疑年录》称僧崖为“益部僧崖”。《法苑珠林·周沙门释僧崖》说弘法于益州,后来自焚于成都,世人尊之“僧崖菩萨”。道宣《续高僧传》说会州寺高僧宝崖,涪州相思寺僧无相、富上,善咒术、占卜,佛道混杂,行化民间。 南朝时期路过重庆的高僧很多,如:罽宾国高僧昙摩蜜多于刘宋元年()“辗转至蜀,俄而东出峡,止荆州”;西域高僧薑良耶舍于元嘉九年()自建康经荆州过重庆至成都。刘宋时道汪于年入蜀,“行化巴蜀,誉洽朝野”,因道汪在三峡修行感得神光涌现,于放光处立寺;高僧玄畅住荆州长沙寺,于宋之季年()飞舟远举,西适成都;康居僧人明达(—)于天监元年()入蜀,《续高僧传·释明达传》:“梁天监初,来自西戎,至于益部。时巴峡蛮夷鼓行抄劫,州郡征兵,克期诛讨,达愍其将苦,志存拯拔,独行诣贼,登其堡垒,慰喻招引,……达化行楚、蜀,德服如风之偃仆也。故使三蜀氓流或执炉请供者,或散华布衣者,或舍俗归忏者,或翦落从法者,日积岁计,又不可纪。”《续高僧传·释僧林传》:“吴人,……梁大同中,上蜀至潼州。”《续高僧传·释宝海传》:“阆中人,少出家,有远志,承扬都佛法崇盛,便决誓下峡。既至金陵……”,乃由成都经重庆出夔门至金陵。与宝海同行者还有成都龙渊寺高僧智方。 隋唐时期与巴渝佛教有关的僧人有:高僧慧暠,《续高僧传·释慧暠传》,安陆人,“然以法流楚服成济,已闻岷洛、三巴尚昏时罔,便以法弘道远化。末闻隋大业年沂流江峡,虽遭风浪,厉志无前,既达成都,大弘法务……”《续高僧传·释灵睿传》:“武德二年(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年),安州暠公上蜀,在大建昌寺讲开大乘。”高僧玄奘,《续高僧传·释玄奘传》:“西逾剑阁,既达蜀都。……遂乃假缘告别,间行江峡。经途所及荆、杨等。”又“有沙门道深,……将捐巴蜀,……而正意已行,誓无返面,遂乃假缘告别,间行江峡,经途所及荆、扬”。玄奘在成都学法后,经重庆至荆州,其在巴渝活动无记载。著名的马祖道一禅师曾从重庆的“圆律师”受戒,我们遍检古籍,无法找到这个声名远播的“圆律师”的任何资料。往来重庆的高僧,还有德山宣鉴禅师等人。重庆本土唐代影响较大的是柳本尊,其弟子赵智凤开石窟七十年,大力弘扬密法,使唐密传承得以延续。有闾丘均,合川人,削发为僧,居铜梁山。 华岩寺大雄宝殿后壁有贯休大师十六应真图,此人也算唐时重庆风云人物。据《禅月集跋》,贯休谒荆州令成汭,因忤汭,“汭怒,递放黔中(即黔州,彭水)”。在彭水,有《游云顶山晚望》诗:“黔南在何处,堪笑复堪悲。……明朝又西去,锦水与峨眉。”按彭水摩围山,又名云顶山,山有云顶寺。僧齐己《白莲集·寄贯休》:“子美曾吟处,吾师复去吟。……时逢蜀僧说,或道近游黔。”贯休由黔州顺乌江而下至涪陵,住涪陵相思寺,“见说相思寺,今来似有期。……故人多在蜀,不去更何之。”贯休“静住黔城北”(《禅月集·秋末寄张侍郎》)。后来贯休到成都,王建呼贯休为“得得和尚”,并亲临大慈寺听贯休说法,赐其“大蜀国龙楼待诏、明因辩果功德大师、祥麟殿首座、引驾内供奉讲唱大师、道门子使选练教授、文章应制大师、两街僧录、封司空太仆卿、云南八国镇国大师、左右街龙华道场对御讲赞大师、兼禅月大师,食邑八千户,赐紫大沙门”。可谓礼遇至极。 检诸地方史乘,每见佛教史料散于人物、隐逸、释道之中,然唐代以前,资料极少。若要研究巴渝佛教史,则有必要梳理巴渝数十部府州厅县志及寺志,集以成册,再查阅地方文献及文物金石,方成一家之言。 ---道坚法师 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lyj/10377.html
- 上一篇文章: 江湖金瓶梅与老书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