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全林老师传授功法合集三
白癜风治疗周期多长 http://m.39.net/disease/a_6239962.html 《九心轮内功》:何为专注功凡事专注本道常,立点明功入上图。一心一意精神爽,三心二意道不明。这是严师“九心轮内功功法”里的第一步。主要是静坐观想自己的元神如同自己一个“影子”一样的存在,能无所不在地运动。自己可以把这个“影子”专注地观想出来,并观想其变化境界,如在日月之中修炼等。此处主要讲专注。专注是修炼定慧的基本条件。凡事专注本道常,凡事都要专注,这本来是生活之常道。不能专注学习,成绩就很难好;不能专注做事,则很难出成就。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专注精神,特别是在科学研究方面,大家知道的陈景润在思考数学问题时碰到树上了,他还以为自己碰人了,连说“对不起”;有故事说牛顿把怀表当鸡蛋煮。这都说明了他们的专注,也是他们能成为人类伟大科学家的基础。而修道对于专注的要求更强,这是“修定力,出功夫”的关键。我经常对来访的一些朋友们说到孩子的教育,培养专注力是关键,一个孩子在上课的时候能专注听讲,一定会成为好学生。课堂上能有三十分钟的专注力,都很了不起了。我记忆力好,与我的专注有关,我读书、听人说话,都非常专注。所以读了的内容能记住,与人聊天,别人说了什么也能记住。甚至去参加一场学术会议,有很多学者上台发言,会后各个学者的基本观点我都会记忆了然。在于常年的静坐修行使我很容易进入专注状态。这是我治学的秘密。?立点明功入上图,专注是练功的立点,也是能修成高功夫的基础。这一点一定要明白。要进入上乘境界,必须有强大的专注力。一心一意精神爽,一心一意是专注的基本要求,这样,精神爽快,自然入道。一心一意,就能“聚精会神”,自然会身心爽快。与一心一意相对的便是“三心二意”,便是散乱心,便会因此耗散精神。三心二意道不明,三心二意者,如何能明道呢?佛教对“定”的基本定意是“心一境性”,心要达到专一而成为境界,成为性能,才能名之为定。严师说:“数术定根通,极空玄妙心。”定后面跟的是通,悟证五眼六通。佛经上说:“一切神通智慧,皆从禅定中生。”分开说,是“定能生神通,定能生智慧”。而定力、神通、智慧三者是三而一的关系。有了定力、神通、智慧,如何不明道呢?此诗极佳,三思之。何为自制功修唯本来先天带,制造修行双重演。一功一炼出奇迹,自身火候各不同。这也是严师九心轮内功心法之第二部功法。修道,需要抵制各种诱惑,需要抵制各种不良信息。各种诱惑常常是可见的,现实里的,而不良信息常常是灵界的,看不见的,所以,修炼也有个选择信号的问题。一些修道者修着修着,就会变得神神秘秘,神神叨叨,大多是受了不良信息的干扰。就需要自制,自己能管好自己,不受利益情色的诱惑,不受不良信息的干扰,就是自制力的体现。我认识很多修道者、弘道者,特别是后者,罕见不被利益、情色诱惑者,而一些弘道者装神弄鬼,坑蒙拐骗,无所不能,这也是在当代难以很好弘道,而修道事业、宗教事业总被政府严格管控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堕落者和骗子太多了。自制力,对每一个修道者,都是极其重要的。紫阳真人《悟真篇》云:“大多全藉修持力,毫发差殊不结丹。”修持力是综合的,包括定力、慧力,也包括自制力。修唯本来先天带,修道修的那个唯一的存在,那个本来面目,那个根本,是先天带来的。所以,马祖道一大师曾说,“道不属修,修成还坏,若还不修,即同凡夫。”道不是你修成的,道本来存在,本来圆明。但凡夫有业障故,不能与道合真,修的过程也是恢复本来的过程。所以王重阳真人说:“本来真性是金丹。”这个是人人圆成的。《清静经》里也说:“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虽然说是“得道”,结果是“实无所得”,因为,这一切本来具足,如六祖大师开悟后所言:“何其自性,本自具足。”这本来的,是先天就带来的。这是佛道修行的根本观念,一定要有所认知。?制造修行双重演,我们每一个人在世界上生活,就在造业,造善恶之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就在业报的循环中难以超脱。要想超脱,就需要修道、修行。善恶是二元对立的,而道是不二的,一元的。慧明向六祖求法,六祖说:“不思善,不思恶。”这就是心法。一功一炼出奇迹,虽然要明白,那个,是先天带来的,本来具足,本来圆满,但,我们依然是凡夫,为有业障在,所以,我们依然需要修行。佛教禅宗很高明,是把修行看成是“解黏去缚”的过程,仅此而已。那么,修行练功还是需要的,是能出奇迹的。比如,人人都具足如同诸佛一般的智慧、德相、神通潜能,但是,凡夫就展现不了神通,而经过禅定的修行、气脉功夫的修炼,就会逐渐展现各种神通,显示出生命的奇迹。人能如法修炼出神通,本质上还在于人本来就具足了神通的潜能潜质潜力,这才能修成。神通绝不是凭空而生的,自有其生命本质、宇宙原理。只要修道者达到了那个境界,就会自然展现。自身火候各不同,但每个修炼者自身的因缘、条件、素质、功法、功夫、师门、信仰、根性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每个人的修炼火候也就不一样。这是很客观的,就说说佛陀的十大弟子,都跟着佛陀修行,但每个人都各有所长。比如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摩诃迦叶,头陀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须菩提,解空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迦旃延,论义第一;优婆离,持律第一;罗睺罗,密行第一;阿难,多闻第一。这首诗非常重要,大家要三读之。何为修持功(观行动)意境本来天赋得,特殊文令入上品。天人共助形特变,九功奇道先天观。这也是严师九心轮内功心法。要求人在修炼中观想、修行,观想自己的五脏六腑,观想自己在纠正其中的问题;观自己的功过得失而总结经验,要扬善遏恶;要观想自己的功德、做过的好事,感受这些与练功的关系;要观想自己的元神在日月、虚空修炼。严师讲的具体功法请去读严师的相关著作。意境本来天赋得,修道讲究意境,意境很多时候是天赋所得。有人说诗人是天生的,指的是写诗的天性本来就有的,才叫天赋。很多人画画,境界上不去,一生也只是个画匠,成不了大师,在于他没有那些超凡入圣的境界。一纸之隔,如隔千山。天赋非常重要。?特殊文令入上品,一些人天生就有特殊的使命,不论在做事、做人还是经商、修道,都会进入上品。因为,他们有着不凡的来历。就说六祖慧能大师,在他没有出生前二百年,智药禅师就预言了六祖的降生与说法;比如印度的克里希那穆提,在他出生前四十年,通神学会就有关于他作为圣人降生而再度救度众生的预言。他们都是身负法界圣真使命的人,格局、境界,自然与平常人不同。即便张玉仙老师灵应这些法诀,也是她的使命,比她修建法泉寺更重大的使命。这些法诀能传之千古而不朽,而任何寺院,都会在历史的变迁中躲不了成住坏空的命运。天人共助形特变,修道者,要天人共修,天助人,人助天,因为人的精神也很伟大,能够参赞天地之化育。人如果能得到天之助,所谓“得道多助”,所谓“天助我也”,就能在修行上有很多奇特的变化,特别是形体方面奇特的变化,比如气化肉身,比如长生不老。《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上天堂参加瑶池会,偷了王母的仙桃仙酒,偷吃而来太上老君的五葫芦金丹,又被老君封禁八卦炉中炼了四十九天,便有了火眼金睛。其实,这一切写的是修道者得到了天助。历代圣真作为玄渊帮助我们修炼,就是天助。像《太平广记》魏华存、谢自然的传记里,都提到了她们得到了玄中圣真的玉成,都是天助的体现。九功奇道先天观,九功,神奇的功法,如严师讲的九转玄功,九守功,童子长寿九步功,九心轮内功法,都是非常神奇的功法,都包含着太上大道,都有先天演道的境界、意境。要站在先天观察事物,所得则真。何为反复功丹定三田转,舍利全意修。反复炼原体,复修百年灵。反复功,是严师九心轮内功心法。很多内景、观修需要认真、专注、反复地去修,才能出效果。严师讲的观莲花,观影子,观自己的过失而忏悔,都需要反复修炼。我修“吉祥心灯”即修了数年,都是每天反复修,年年反复修,逐渐地,把很多过去的苦难生活造成的心理阴影转化了。现在还有一些心障,还需要更深入地修行。最近听我一位朋友说自己小时候受到家里人的不待见而造成了心理阴影,至今都是伤痛。我听了很惊讶,想了想,朋友没有用数年时间来观心并主动化解那些心障。其实,我从小在父亲的家暴下、在贫困中长大,怎能没有阴影呢?有,只是通过很多年的修行转化了,至少我二十出头的时候就开始有意识地转化这些心理阴影了,才没有影响我现在的生活。功要反复修。这是个原则。丹定三田转,炼丹就要修定,不修定,金丹、丹气就很难在三丹田运转。要修定,要使丹气、金丹在体内反复运转,就需要反复练功。?舍利全意修,舍利子在道门也比喻金丹。佛门的舍利子是有形之物,但能变化,能发光,有各种色泽。一些高僧的舍利子还能增生,个数逐渐变多。因此,舍利子也具有一定的神异神通。佛门把高僧留下的不朽肉身也称为全身舍利;金丹是无形之物,难以言喻,只好借有形以喻无形。这是道门常见的方法。只是因为舍利子也是因修炼而有,所以有些道门高人以舍利子比喻金丹。要获得舍利子,就需要全心全意去修炼,非常专注,没有杂念和妄心。孙不二真人女丹诗诀第九有“生前舍利子,一旦入吾怀”句,陈撄宁先生解释说:“舍利子,乃佛家之名词,此处比喻元神。”撄宁夫子在《孙不二女功内丹次第诗注》里就舍利子与丹道做了比较,引用《唱道真言》里青华老人之语。我转引之,大家做参考:“青华老人之论舍利,尤为公允。意谓佛家以见性为宗,精气非其所贵。万物有生有灭,而性无生灭,涅槃之后,本性圆明,超出三界,永免轮回;遗骸火化之后,所余精气,结为舍利,譬如珠之出蚌,与灵性别矣。而能光华照耀者,由其精气聚于是也。人身精气神,原不可分,佛家独明心见性,洗发智慧,将神光单提出来,遗下精气,交结成形,弃而不管。然因其诸漏已尽,禅定功深,故其身中之精气,亦非凡物,所以舍利子变化隐显,光色各别。由此推之,佛家所谓不生不灭者,神也,即性也。其舍利子者,精气也,即命也。彼灭度后,神已超于象外,而精气尚留滞于寰中也。若道家则性命双修,将精气神混合为一,周天火候,炼成身外之身,神在是,精在是,气在是,分之无可分也。故其羽化而后,不论是肉身化气,或尸解出神,皆无舍利之留存。倘偶有坐化而遗下舍利者,其平日工夫,必是偏重于佛教方面,详于性而略于命也。性命双修之士,将此身精气神团结得晶莹活泼,骨肉俱化,毛窍都融,血似银膏,体如流火,畅贯于四肢百节之间,照耀于清静虚无之域,故能升沉莫测,隐显无端。释、道之不同如此。佛家重炼性,一灵独耀,迥脱根尘,此之谓其性长生;仙家重炼气,遍体纯阳,金光透露,此之谓其气长生。究竟到了无上根源,性就是气,气就是性,同者其实,异者其名耳。”以上撄宁夫子之论是一家之说,究竟舍利子的成因是什么?目前尚无定论。张玉仙老师给我所传三昧真火印所作灵应诗里也提到了舍利子,但这舍利子是佛教所言的有形的舍利子,是僧人火化后的身体遗物。《五灯会元》记载过一些印度禅宗祖师,修成了三昧真火,临终时用自身真火火化身体,而自然就会有舍利子。张老师的“三昧真火印灵应诗”是:火德烧炼功,三气入丹光。真火焚原体,舍利入瓮中。三昧真火印具体修法我会在《灵性之书》里详细介绍。反复炼原体,这里也出现了“原体”一词,与三昧真火印口诀契合,也提到了“炼”。反复修炼肉身,反复修炼真身(元神神体),这是丹道功夫里必不可少的。正是性命双修。反复炼肉体是修命,炼神体是修性。复修百年灵,丹道功夫要反复修百年,才能真正使身心灵化而与道通灵,此身轻灵,此心空灵。如果以我的研究看,要修到气化肉身,一般需要百年之修。吕祖、张三丰真人都曾在人间悠游四百年,最后都修化了肉身,从而彻底与道合真。真修炼丹功,百年之修是必须的。所以,为了丹道大成,健康长寿也是必须的。何为理解功圣书一传宗,九二明哲学。理解道德书,功达九鼎光。这是严师九心轮内功心法。理解,就是对某些人和事物有了新的认知和体谅。我们说要理解生活,理解朋友,理解父母,理解他人。“理解万岁”,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很有名的一句话。对于修炼者,理解老师,理解社会,理解宗门,理解功法,理解道理,理解大道,都是非常重要的。能理解他人,也就能化解彼此间的矛盾。人在理解状态下容易接受他人和外界的良性信号,从而促进修炼。这在修行上很重要。理解自己,这样就容易化解内心的心结。圣书一传宗,圣书传圣道,也能传下一个很大的宗派、宗门乃至因此建立宏大的宗教。比如,基督教以《圣经》立教;伊斯兰以《古兰经》立教,而道教,以《道德经》立教。至于佛教,则经典很多。即便儒家,在先秦时,也有很多宗派,各有所据。“传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传宗接代”这个词语,在家族,象征血脉的延续;在法门,象征法脉的传承。九二明哲学,九二,是《易经》卦体第二爻为阳爻的卦之卦爻。九代表阳爻,六代表阴爻。二代表爻位在第二爻。《易经》里第二爻为阳爻的卦有32个。大家看看六十四卦图就会知道。一阴一阳之谓道,阳一半,阴一半,如此而已。比如乾卦之九二爻:“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看见龙已经在大地上出现,这时候就有利于见到大人物。因为龙象征着有权力有能力的大人物。比如古代把皇帝比喻为“真龙天子”。只有皇帝才能穿龙袍。在修炼而言,龙象征元神,田即是丹田。看见元神在丹田与元精相合,这时候,就会容易见到前辈真人。这样的理解,是道门一贯的解释。《易经》原本就是指导修道的经典。同样,《易经》是一部伟大的哲学经典,修道之道,是一切哲学之根。修道者不懂哲学,就很难提升境界。修道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要探索宇宙人生的真理,这即是哲学境界。学《易经》不能只学占卜等数术,而要学哲学。?理解道德书,要理解《道德经》,就容易明道、体道、悟道、修道、得道。修道者一定要把《道德经》融化到自己一生的修炼里,这是基本原则。河上公、魏伯阳、张道陵、吕洞宾、陈抟老祖、张伯端、白玉蟾、王重阳、张三丰、刘一明、严新,历代这些大真人无不以《道德经》为本。其中河上公、张道陵、吕洞宾、白玉蟾还注解过《道德经》。功达九鼎光,修学《易经》和《道德经》,就能修炼丹道了。九鼎指九鼎炼丹法。在清净丹法,九代表阳数。鼎是鼎器,指炼丹的部位,比如上中下三丹田。在阴阳丹法,九鼎另有说法、修法,存而不论。丹鼎能发光,说明金丹已经练成。《悟真篇》里说:“先把乾坤为鼎器,次搏乌兔药来烹。”乾坤、乌兔即是天地日月,既有身体内的内景,也有天地日月的能量。修道,也必须把人放到天地日月之中去修炼。严师教的功法,要我们观想有个“影子”即元神,可以到天地间,到日月上去修炼。这首诗非常好,为我们理解丹功、修炼丹功指明了方向,一定要学习《易经》与《道德经》。这是《参同契》、《悟真篇》一脉而传的道路。何为领悟功(清晰功)悟道得道双重转,善领学子访明师。能力助上盘盘圆,领悟神传清晰功。这也是严师九心轮内功心法。清晰与模糊、迷糊相对。修炼者在理解的基础要一定清晰,清晰内景,清晰自己得到修行,决不可迷惑、昏沉。修证中观想、观修的意境也要很清晰。要把自己的修炼信号、修炼内景肯定下来,不要模糊不清。悟道得道双重转,一个人先要悟道,悟道而修,才能得道,所以,悟道是基础,是明理、见性的境界,而得道是悟证、成就的境界。这是双重的,不是单一的,而且是活泼的,转动的,灵活的,不是死板的。修道本身是灵活的,生动的。善领学子访明师,一个弘道的人,一定要善于引领学道者去拜访明师,从而闻道、实修、悟证、得道。我是一个弘道者,我也在引领道友们在学道,但我不居师位,我在引领大家明理,并寻找与自己有缘的老师。寻访明师,是每一个修道者之当为。我做得还不是很好,没有做到更好。我祈请这些灵应诗并发扬之,注解之,目的还是引领修道者明理、访道、得遇明师。?能力助上盘盘圆,修道者要培养各种能力,谋生的能力,处世的能力,成事的能力,修道的能力。今天(年4月10日星期六)一位好友来访,我们谈及一位修道界大师的孩子,人品很好,但缺乏的就是谋生的能力与成事的能力,事事靠着自己的亲人与朋友。而修道者的谋生能力对自己很重要,有不少修道者谋生能力很差,是啃老族。有一次一位道友对澄源说要来见我,我多次拒绝过他。澄源说:你先要好好谋生,老大不小了,先要结婚,先要父母孝敬好,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再来向陈老师求道。澄源的回答我赞同。领悟神传清晰功,要领悟修道的精神,要领悟神仙传道的精神,而且要非常清晰地领悟,这样才能更好地修炼。注意这里的“神传”二字,非常重要,就是我讲的“神授”、“神修丹法”的本质。现在是网络时代,传道也会随着时代因缘而变化,神授、神修会成为未来修炼的主流,但是,一定要清晰领悟,而绝不迷信,绝不神道。这才是本质。神神道道的境界绝不是神授与神修,而是迷信与入魔。神修与神授境界是明心见性的,也是清晰明了的。这些年,我讲神授神修的法诀很多,大家一定要在我注解的这些诗诀中寻找。这些诗诀也是神授、神修的重要体现。切记之,三思之,珍视之,体验之,成就之。何为警觉功(抵制功)不合原理邪魔引,抵制风暴雷雨交。五洲帆动苍海水,警世名言句句真。警觉功,也是严师九心轮内功心法。就是说,修炼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很多信息、图像,要警觉不良信息的干扰,要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扰。对自他生命财产安全有益的信号可以做参考,不利于自他生命财产安全的信号绝不做参考。要有明心见性的境界,不迷信,不神道,但也不否认修炼中的神秘信号与神异作用,要客观地看待这一切。这非常重要。不合原理邪魔引,修道有最基本的原理,如重德为本、性命双修、动静兼炼、功德相养、天人合一、尊师重道、淡泊名利等,如果不符合这些修道的大原则大原理,就很容易在修炼中走上邪路,容易走火入魔。这一点非常重要。严师经常说修炼要归在原则上去,比如重德为本就是原则中的原则,技术中的技术。?抵制风暴雷雨交,要抵制邪魔,那情景和艰难的程度就像一个人遇见了暴风骤雨,雷电交加,非常恐怖,但还是要抵制,绝不放松。五洲帆动苍海水,这句诗气势宏大,非常优美,可以与李白的名句相媲美。五大洲的航船都在大洋的航行,千帆竞秀,云水苍茫。这景象何等壮美,代表修行也是世界化的事业,全世界全人类都有修行人、修行圈、修行事业。世界各大宗教即代表着世界范围的各种修行。警世名言句句真,一定要记取很多警世名言,以促进自己的修行。警示世名言,都是人生经验、宇宙真理、修行心得、处世理法的总结,非常宝贵。比如张伯端《悟真篇》所言:“若非积行施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这就是修行名言,鼓励我们要修德却魔。历代名言多得不计其数。应该记取各种名言。我从小有抄录名言的习惯,手抄名言,数以万计。仅我办《益生文化》的时候,每篇下面有一条“益生珍言”,十五年里刊登了五千多条,全是我亲手抄录。我于抄读名言中受益无穷,学做人,明哲理,增文采,长志气。何为持续功修持百年节节高,道续千载处处明。内功外修长生药,皇室后宫翠花台。持续功也是严师九心轮内功心法。持续,就是相续、连续修炼,坚持、坚定修炼,对于内外景象不生心,不害怕,要在任何情境下都要坚持修炼。在环境不方便修炼的时候要在内心修,要用意识修,不见痕迹地修,绝不放弃。修持百年节节高,道家功夫,需要用一百年时间来修,容易成就。我多次说过,吕祖、张三丰真人都在人间悠游了四百多年,才彻底气化了肉身,修成了圣道、仙道。近现代最有名的还是吴云青,他活了岁,他在人间修炼的时间超过了一百年。坐化后肉身不朽,如今肉身安奉在河南安阳灵泉寺。年,我和吴云青的弟子苏华仁道长,以及朋友杨先生一起去过河南安阳瞻仰吴老的不朽肉身。他修炼的是丹法,也参同而修佛法,以丹法为本。他的故事就与这句“修持百年节节高”完全相应。道续千载处处明,大道法脉已经延续数千年,这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是很明显很明白很明了的事情。张伯端真人距今有一千年了,但他的法脉还在传承;王重阳真人距今也有八百多年了,他的道脉一样在传承;吕祖距今有一千四百多年了,道脉也在传承,而张伯端、王重阳也是吕祖道脉、法脉传人。除了人世显态的传承,玄中还有隐态的传承,就是神授一脉。此中道理极其精微。如今这些灵应诗也是神授一脉的神修法门。大家要珍惜之。?内功外修长生药,内功外修,是要行善积德,这样就容易获得长生药。因为,功德、福报不足就无法获得长生药。紫阳真人说:“大药修之有易难,亦知由我亦由天。若非积行施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积行施阴德,是内功外修。皇室后宫翠花台,修道者也要得到皇室所代表的官方的支持,就容易成就,容易弘法。从唐代到宋、元、明、清,皇室中,有不少皇后喜欢佛道,也亲近那些高僧高道,从而支持他们。陈泥丸、白玉蟾、丘处机都曾出入南宋(陈泥丸、白玉蟾)、金国、大元皇宫(丘处机)为皇后说法,或者得到她们的支持。明代的憨山大师,清代的虚云大师,分别得到过明代慈圣太后、清代慈禧太后的支持。现代社会,从事宗教与修道事业至少要得到官方的许可,就容易随顺世缘而成就。这道理于今更为重要,因为古代的帝王与后宫以及文武百官信仰宗教,允许信仰宗教,那时候宗教信仰是真正只自由的,如今的官方人员不允许信仰宗教。他们信仰马列主义无神论、唯物论,他们又是政权的拥有者,所以,在当代从事宗教、修道事业更要合法,取得官方的许可,至少要符合官方的那些管理办法、条例,不要生事,不要出事。谨小慎微。一棋不慎,满盘皆输。那就会引生很多麻烦与问题。慎之。一旦出事,那就很难持续修行了。87、何为自持自排功(平衡功、调理功)》神形合一是精华,自炼修身五脏平。平衡阴阳畅八脉,三十六道功自调。这也是严师九心轮内功心法。自持自排,是要排除一切干扰而修炼,一定要修到下意识出现,才能进入真正的道功的修炼,也即进入神修境界。神形合一是精华,道家功夫,要形神并炼、形神合一,再到形神俱妙。形神合一修炼是道功之精华。炼形,重在对肉体、身体的修炼;炼神,对灵性、元神的修炼。炼形即是炼命;炼神即是炼性。形神合一,也是性命合一。自炼修身五脏平,要修炼自己的身体,使五脏六腑阴阳平衡。阴阳平衡就是健康,《内经·生气通天论》里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五脏之气阴阳平衡,才能健康,才能最后五气朝元。?平衡阴阳畅八脉,阴阳平衡了,人体的八脉就通畅了。人体的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张紫阳真人有《八脉神经》,网上可以检索学习。丹道家非常注重打通八脉,打通八脉,容易证道。大家最熟悉的是打通任督二脉,随着武侠小说、玄幻小说、功夫电影的宣传,“打通任督二脉”的观念人尽皆知,但真正能做出这功夫的人,凤毛麟角。八脉加上贯通百会与会阴的中脉,共有九脉。正脉是借鉴了密宗修炼理论。三十六道功自调,三十六门道功,人体的三十六宫,都是自修自调。自己调理身体,这是修炼的基本功。特别是得了疾病的修炼者,一定要自调,调身,调息,调心。邵康节先生金丹诗《观物吟》云:耳目聪明男子身,洪钧赋予不为贫。因探月窟方知物,未蹑天根岂识人?乾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看天根。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第五句讲的是天风姤卦,为丹家降阴符的开始;第六句,是地雷复卦,是丹家进阳火的开始。是火候的两个重要节点,也是阴阳变化的重要节点。三十六宫,形而上是神话里的三十六天宫,形而下是人体的各个重要穴位、关口。也有从《易经》六十四卦来讲三十六宫的,比如说:整个《易经》的六十四卦有二十八个对宫卦,有八个单宫卦。比如复卦(地雷复),颠倒过来看就成了剥卦(山地剥),临卦(地泽临)颠倒过来看就是观卦(风地观),这种就叫做对宫卦,一共有二十八对。而乾、坤、坎、离、大过(泽风大过)、小过(雷山小过)、颐(山雷颐)、中孚(风泽中孚)这八个卦,正看反看都是一样的,是自我对宫,所以叫单宫卦。邵雍诗中的三十六宫,实际上就是指二十八个对宫卦加上八个单宫卦。也就是六十四卦。此说亦有道理。因为,丹家就以六十四卦来构建修炼体系,特别是以阴阳之理指导修炼,以卦象表示火候变化。这是丹法传统,《周易参同契》、《悟真篇》就是这一路子。南怀瑾先生这样讲:“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这个时候整个生命、身体都是健康的,都是温暖的,都像安详的春天。三十六宫,在气候物理上讲,一年二十四个气节,十二个月份,一个周天是一年,这一年就代表了这一生,你的身心永远都在快活中,在离生喜乐、定生喜乐的境界中。南先生结合佛法的禅定境界来讲,深得精髓。张老师这首丹诀非常好,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指导精准。88、如何收功》炼到时间全身松,意念收功道平功。心如明镜照原神,层层楼台步步登。收功是非常重要的,收即是聚,即是集,即是养。不收功,效果会差一点。要有意识地去收功。炼到时间全身松,修炼的时候,一定要全身放松。从肌肉、脏腑、筋骨到心理、心情、心境都要放松。收功的时候,同样要身心放松。松、静、自然。不能放松身心,就难以入静,就不自然。意念收功道平功,收功需要靠良性意念,收功就需要用意念来收。可以观想天地日月的光明、精华、能量、高能量物质被收入到了身体里。也可以默念“真精既返黄金室,一颗明珠永不离”。这样,道功即平和、平衡了。炼与养,出与入,开与合,都需要平衡。?心如明镜照原神,心如明镜,比喻明心见性。照元神(原神),代表照见本来面目。心如明镜,语出神秀大师《无相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丹家性命双修,也以明镜比喻见性。吕祖《敲爻歌》里说:“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达命宗,迷祖性,恰似鉴容无宝镜。”迷了祖性,就不能因明心见性而顿悟宇宙人生的终极真理,就像想看看自己长啥样,却没有镜子可看一样。层层楼台步步登,修道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去修,就像登楼一样,一步一步,一台一台,一阶一阶,很难越级。偶尔越一两阶级还可以,人很难一直越级。记得我在西安打工的时候,走路着急,上楼梯都是一步跨两台,常年如此。有一天我突然想到,这也是心理焦虑的外象,人应该养成脚踏实地,一步一台阶的踏实做法。于是,我以此训练心境和意志。我每天来回要走数十级台阶,我都一台一台走,不再一步跨两台或一步跨三台。我以此修心,培养踏实的作风。是借物炼心,就像陶侃搬砖,只为炼意志一样。《九守功》:这是一套严谨的丹法修法。严新老师是我一生的楷模,从年初读先生的书开始至今,我从未动摇过对先生的敬仰与追随。《益生文化》我在民间办了十五年,现在停刊,在最后一期上刊发严先生的功法,一是致敬,二是传法,希望更多的人去修持此等正法,修持明师真人所传正法,必然会得到冥冥中的信息的护佑。严先生的信息也是透入法界的。因为,他是真正的得道之人。雪漠在自传《一个人的西部》里写过,上世纪气功热的九十年代某年某天,有两个新疆的修炼者专程来武威找雪漠,他们是严新先生的学生,严新在去新疆时路过武威,感觉到武威有修行上的高人,便要学生来寻访,这两位学生寻访到的就是雪漠上师。这里有个话题大家参悟,为何严新和雪漠从未见过面,严新就知道武威有个修炼的高人而要学生来访?为何严先生的学生不去访别人,直接找到了雪漠先生?答案就是:真正悟道得道的人,信息透法界乃至遍法界。不需要人与人的见面,只要观法界的信息,就能知道人间事相。一个人得没得道,天地知,鬼神知,悟道得道者彼此知,往往常人难知。人心可瞒,天心难瞒。严先生在丹道而言,是道证金身之真人,于禅宗而言,是悟证法身、明心见性的圣者。练功准备。全身放松,保持静坐功的姿势。先想一下自己的长辈父母亲的样子,然后再想一下自己年轻时的样子。男性想自己七岁,女性想自己六岁时的样子,想着自己年轻时的样子练功,这样就容易激发儿童时代的信号和心理状态。守和1、意守下丹田,想着小腹下边有一团火,微微地发光,照着五脏六腑。2、意念外边有风在吹自己,好像风从全身吹到自己小腹里边,风火相扇。3、呼气15次,意念全身的皮肤在呼气,不要注意吸气。4、吸气如雾28次。像雾状一样的气,好像早上站在浓浓的大雾里一样,雾气通过全身的皮毛进入体内。好像火就在水的下边燃烧,意念水中之火在燃烧。5、扣齿,提肛49次。因为女性到49岁左右进入更年期,男性也有更年期,只是时间不同,这个49次是有道理的。前面讲呼气15次,因为月亮一到十五就要变换,农历15天为一个节气,所以是有道理的。吸气28次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女性的月经28天左右来一次,与月亮的周期有一定的关系。内功非常注重人与宇宙的关系,所以第三步呼气15次,想着病气从全身排出( 守柔(守弱)将注意力集中到腰部肾枢穴和两个肾脏的正中命门穴部位。想着腰部在发热、发烫。这样就和前面的小腹里面一团火光相对应了。前面一团火光,后面腰椎部位在发烫,要保持这种状态进行练功。★从第二步到第九步,只是简要提示意守的部位和要点,依据这么一个模式:从下丹田——上丹田——中丹田——双劳宫——双涌泉——玉枕穴——会阴穴——百会穴到命门穴这些意念,练一段时间变换一下,练一段时间再变换一下,一直练到第九步。收功1、睁开眼睛,全身放松。2、双手放在胸前成抱球姿势,掌心相对,虎口向上,五指弯曲,微微分开,小指伸直,深呼吸七次左右。呼气时双手往外拉,吸气时双手往中间推,注意手上感觉。3、双手用力合掌,掌根在胸前,手指向前方。想着双脚的大拇趾用劲。前后二阴收缩,小腹用力收缩。腰要用劲,全身用劲,牙关紧闭,舌在口腔内旋转,男性顺时针旋转36圈,女性逆时针旋转24圈,唾液慢慢咽下。深呼吸三次,想着全身病气从毛孔、从涌泉及十指尖排出去了( 高卧终南万虑空,睡仙长卧白云中。 梦魂暗入阴阳窍,呼吸潜施造化功。 真诀谁知藏混沌,道人先要学痴聋。 华山处士留眠法,今与倡明醒众公。这首诗里强调呼吸法门,睡眠的时候可以修炼呼吸法门,我修炼的就是深呼吸,随着深呼吸而感受皮肤在呼吸一般,也会有意观想在一呼一吸之间,身体的经脉也在上下循环。比如吸气时,感觉真气从足升到了头部,呼气时,真气又从头部下降到了足部。这便是“呼吸潜施造化功”的真义。白玉蟾《睡功吟》 白云深处学陈抟,一枕清风天地宽。 月色似催人早起,泉声不放客安眠。 甫能蝴蝶登天去,又被杜鹃惊梦残。 开眠半窗红日烂,直疑道士夜炼丹。这里就直接说明,陈抟老祖的睡功即是利用睡眠,在夜里炼丹。张三丰《蛰龙吟》 睡神仙,睡神仙,石根高卧忘其年,三光沉沦性自圆。气气归玄窍,息息任天然。 莫散乱,须安恬,温养得汞性儿圆,等待他铅花现。 无走失,有防闲;真火候,运中间。 行七返,不艰难;炼九还,何嗟叹。 静观龙虎战场战,暗把阴阳颠倒颠。 人言我是蒙胧汉,我却眠兮眠未眠。 学就了,真卧禅。养成了,真胎元。卧龙一起便升天。 此蛰法,是谁传?曲肱而枕自尼山,乐在其中无人谙。 五龙飞跃出深潭,天将此法传图南。 图南一派俦能继?邋遢道人张丰仙。这首词里,气气归玄窍,就是炼气法门与观修的结合。铅华,就是精气,“无走失”,就是防止“梦遗”,对于普通男性,几乎人人都有梦中遗精的现象,修炼者要避免,因为精气神三者是炼丹的“药物”。尼山是孔子,孔子有“曲肱而枕之,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之言。把卧功说成还是孔子所传,只是方便托言而已。? 张三丰《渔父词》 蛰龙无声且有声,声声说与内心听。 神默默,气冥冥,蛰龙虽睡睡还醒。似睡非睡的境界。张三丰说:“《随》之《象辞》曰:‘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夫不曰向晦宴息,而曰入宴息者,其妙处正在‘入’字,入即睡法也。以神入气穴,坐卧皆有睡功,又何必高枕石头眠哉?”《随》即是《易经》里的“泽雷随卦”。“以神入气穴”,是意守下丹田的精准表述。意就是神。宋代南宗三祖薛道光在《还丹复命篇》里说:“昔日遇师亲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我上面所讲的以手掌对着下丹田运气的方法,或者以手掌心捂着下丹田的方法,就是“以神入气穴”的方法之一,化意于动,动,动态,动作。李道纯《满江红》 好睡家风,别有个,睡眠三昧。 但睡里心诚,睡中澄意。 睡法即能知旨趣,便于睡里调神气。 这睡功消息,睡安禅,少人为。 身虽眠,性不昧;目虽垂,内不闭。 向熟睡中间,稳帖帖地。 一枕清风凉彻骨,梦于物外闲游戏。 觉来时,身在广寒宫,抱蟾睡。李道纯是南宗六祖王金蟾的弟子,当为南宗七祖,但他也学习了北派丹法。这首法诀里说“睡眠三昧”,三昧是正定,是说借助睡眠来修禅定,“静中调火候,定里见丹成。”这是南宗初祖张伯端口诀,修定,于炼丹极其重要。“睡里调神气”,便是真正的睡功的心法、目的。这些理论、法门对于你,可能艰深了一点,你也未必有耐心读,没关系,先保存起来,将来一定有用处。?睡功修好了,一样结丹。道教有这样一则故事,据说陈抟老祖在华山洞府里躺着修炼,一天突然对身边的一位弟子说:“你该下山了,你母亲的心脏病犯了。”那位弟子赶忙去收拾东西,然后来辞行。老祖说:“你不用着急赶路,刚才,你妈妈的心绞痛已经好了。你慢慢下山吧。”这位弟子的家就在山下,到家后就问妈妈上午是不是心脏发痛,母亲说突然心绞痛,可说来奇怪,不一会儿,突然没事了。母亲的病情变化与身在华山隐居的陈抟老祖所言完全一样,这位弟子知道老师已经修出了神通,修成了大道,便发心追随老师一直修炼。这则故事看起来简单,其实包含的道理极多,比如,陈抟老祖有超时空的感应能力;也许那位弟子妈妈的病突然好了,( 静坐或者站立,作深呼吸,呼吸分三次吸一次吐气。在呼吸、闭息的同时要鼓动小腹,频率为一秒钟鼓动一次。吸气(少许)——闭气(20秒,同时鼓腹二十次)——接着吸气(少许)——闭息鼓腹(20秒,20次)——吸气(吸足)——闭息鼓腹(20秒,20次)——吐气,一次吐完,可以快速吐,也可以缓慢吐出。这样逐渐训练,可以在吸——吐之间,达到最基本的闭息一分钟到两分钟,如果在如此的呼吸状态能闭息鼓腹两分钟,则辟谷就会随心所欲。呼吸要点:吸——闭——吸——闭——吸——闭——呼,是一息,一般经过修炼,大多可以达到三分钟一息。因为刚才闭息时间长,肺部有压力,所以,接着吸——呼,肺部压力就舒缓了。接着重复“吸——闭——吸——闭——吸——闭——呼”,接着吸——呼。如此反复重复练习,到后来,中间的缓冲之“吸——呼”可以不再做,直接是“吸——闭——吸——闭——吸——闭——呼”的重复。同时配合的鼓动小腹,有助于激发阳气,排出浊气、水湿等。到呼吸细微深长时,可以不再鼓腹。这便是呼吸法的锻炼。每次练习半小时就可以了。随时都可以练习。有了基础,可以专门练习,日久就能修出很深的闭息功夫,比如数十分钟呼吸一次或者数小时呼吸一次。这是辟谷法门的基础法门,也是丹道的基础法门。 观想法面对太阳,配合深呼吸及采气法,观想小腹里有个太阳。照亮了五脏六腑,阳光正在给五脏六腑补充能量。 还有很多法门如咒诀法门、点穴法门。可以把孙思邈真人的话当辟谷咒诀专心念诵: 安心气海,存神丹田。无思无虑,气海若聚,自然饱矣。反复默诵,就能辟谷。这也是意识的暗示,有暗示即会有心理能、生理能的产生,加上修行,就会促进自然辟谷。“安心气海,存神丹田”,即是“专一”;“无思无虑”,即是“静心”,“气海若聚”,即是“调息”。“自然饱矣”,即是“辟谷”。“安心气海,存神丹田,无思无虑”即是方法,“气海若聚”即是状态,“自然饱矣”就是结果。孙真人这源自《存神炼气铭》的理法,就是辟谷的根本大法。//经名:存神悚气铭。唐·孙思邈撰。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参校版本:《云笈七签》,收入该收卷三十三。 存神炼气铭唐·思邈孙真人述 夫身为神氣之窟宅,神氣若存,身康力健,神氣若散,身乃谢焉。若欲存身,先安神氣,即氣为神母,神为氣子,神氣若俱,长生不死。若欲安神,须炼元氣。氣在身内,神安气海,气海充盈,心安神定,定若不散,身心凝静,静至定俱,身存年永。常住道源,自然成圣。氣通神境,神通慧命,命住身存,合於真性,日月齐龄,道成究竟。依铭炼气,欲学此术,先须绝粒,安心氣海,存神丹田,摄心静虑,氣海若具,自然饱矣。专心修者,百日小成,三年大成。初入五时,后通七候,神灵变化,出没自在,峭壁千里,去住无碍。氣若不散,即氣海充盈,神静丹田,身心永固,自然回颜驻色,变体成仙,隐显自由,通灵百变,名曰度世,号日真人,天地齐年,日月同寿。此法不服氣,不咽津,不辛苦,要吃但吃,须休即休,自在自由,无阻无碍,五时七候,入胎定观。夫学道之人,入有五时: 第一时,心动多静少,思缘万境,取舍无常,忌虑度量,犹如野马,常人心也。 第二时,心静少动多,摄动入静,心多散逸,难可制伏,摄之勤策,追道之始。 第三时,心动静相半,心静似摄,心常静散相半,用心勤策,渐见调熟。 第四时,心静多动少,摄心渐熟,动即摄之,专注一境,失而遽得。 第五时,心一向纯静,有事无事,触亦不动,由摄心熟,坚固准定矣。从此已后,处显而入七候,任运自得,非关作矣。 第一候,宿疾并销,身轻心畅,停心在内,神静气安,四大适然,六情沉寂,心安悬境,抱一守中,喜悦日新,名为得道。 第二候,超过常限,色返童颜,形悦心安,通灵彻视,移居别郡,拣地而安,邻里之人,勿令旧识。 第三候,延年千载,名曰仙人。游诸名山,飞行自在,青童侍卫,玉女歌扬,腾蹑烟霞,绿云捧足。 第四候,炼身成气,气绕身光,名曰真人,存亡自在,光明自照,昼夜常明,游诸洞宫,诸仙侍立。 第五候,炼气为神,名曰神人。变通自在,作用无穷,力动乾坤,移山竭海。 第六候,炼神合色,名曰至人。神既通灵,色形不定,对机施化,应物现形。 第七候,身超物外,迥出常伦。大道玉皇,共居灵境,圣贤集会,弘演至真。造化通灵,物无不达,修行至此,方到道源。万行休停,名日究竟。碧光欲环,龙吟初现,游走天地,功诸关节,筋力易换,转衰为壮,内视观心,握固静思,固精练气,运转奇经,养气化神,上行重楼,神还虚领,月影以避,一光未通,虚化三花,阳气乍露,日之初升,所谓五时七候也。今时之人,学道日浅,曾无一候,何得通灵?理守愚情,保持秽质,四时迁运,形妄色衰,体谢归空,称为得道,谬矣!此胎息定观,是留神驻形之道术,在口诀不书於文,有德至人方遇此法,细详留意,必获无疑。贤达之人,逢斯圣矣! 存神炼气铭竟// 封胃观想法 对着自己的胃部,观想用剑指写一个金色的“封”字,并在字上画一个圆,“封”字就在圆里,接着画三个圆,越来越小,与封字融为一体。老师可以这样做,就可以帮助学员辟谷。要辟谷,观想那个封字,就不会饥饿。 要恢复饮食时,观想将那个圆拉成一条线,将那个封字化成一团金光,金光融化到五脏六腑里去了。接着鼓漱咽津,从口腔咽津六十四滴,每八滴为一组,甘露流行胃脘、大肠,滋润脏腑,唤醒了饮食的生机与欲望。 咽津辟谷法 将以上咽津的方法坚持在每日三餐时做一遍,暗示自己:甘露在身,甘露为食,自然辟谷,服食元气。修炼辟谷,关键的能量采取有八大要点:1、静心。心静则神气内守,不会散乱。每天能处在静心状态,故而辟谷成功。有点累时,稍有饥饿之感,马上通过调息化解。2、喝水。一定要多喝水,分多次喝,即便不渴也要多喝水,保持肠道通畅,有利宿便排出,不然会造成便秘。水中的先天一气会被脏腑之神分离、吸收,这是辟谷真义。适当喝淡盐水,一是补充盐分,补充人体必需的钾、钠离子和碘等微量元素;二是有利于排出宿便。绝对不能喝纯净水,纯净水长期饮用会给人体带来负面作用,纯净水PH值底,呈酸性,长期饮用会伤害身体。喝茶,有利于生津。脾胃虚寒者不宜。辟谷是尿黄,喝些清热的茶,尿色即清。普洱茶是温暖的茶,辟谷期间可以喝。辟谷期间如果要饮酒,少饮一点浓香型。。花茶感觉湿气太重,是阴寒的气息,看来花茶是凉茶3、闭息。闭息法:两食指塞进左右鼻孔,左指塞进左鼻孔,右指塞入右鼻孔。两大指尖相抵,两小指尖相抵,都成三角形,中指和无名指弯曲向下。用食指堵住鼻孔前吸气。堵住鼻孔后,闭息,鼓腹。静听钟表秒针的声音,秒针每响一下,鼓腹一次。闭息是不适合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也不适合某些有心脏病的人修习。要使呼吸深长,就需要静心,心静则息自长,自和,自平,不必通过闭息,也能达到深呼吸。静心是根本。闭息法的修炼,要放松头部,心脏部位, 《楞伽经》说,“依诸圣教,无有分别,独处闲静,观察自觉,不由他悟,离分别见,上上升进,入如来地. 《圆觉经》说:“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大乘起信论》说:“随顺观察,久习淳熟,其心得住,以心住故,渐渐猛利,随顺得入真如三昧,深伏烦恼,信心增长,速成不退。”////大圆满三步: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和状态,最重要的是用心修持。在平日或夜晚,行住坐卧当中,要用觉知护持三种窍诀。首先发心,在修法之前,闭起眼睛,默默地发愿为度化一切众生我愿成佛。接下来,念诵具德上师如意宝,住于吾心莲花垫,无别恒时不离住,大恩慈悲摄受之,祈赐身语意悉地。同时上师与自心相融,随力安住在清明的状态,不久会有妄念生起。此时,视线慢慢放低,不慌不忙,也不要畏惧,排斥,即不压制,也不跟随它,身心自然放松,安住在平静的状态,修持三个窍诀。一是辨别调伏妄念;二是剖析调伏妄念;三是安住调伏妄念。首先要善巧地分辨所生之念是善还是恶,恶念需要依靠正知正念转为善法。护持善的状态,串习善的念头,这是辨别调伏妄念的方法。至少需要修持三个月。在任何情绪中,保持警觉,能娴熟地将恶念转为善念的时候,可以修持第二个窍诀,剖析调伏妄念法。在善的状态中,用智慧观察善念的来去。当你观察的当下,善念会自然消失,在善念消失后的清明状态中安住,这就是第二个窍诀。观察和安住交替,至少需要修持四个月。在安住中,还会出现细微的妄念,这时不需要做任何调整,直接安住在这个妄念上,通过它可以见到心的本性。这是第三个窍诀安住调伏妄念法,需要修持五个月。修持时间要短,次数要多一些,效果更好。上品修行者每日至少28座,中品者至少15座,下品者至少3-4座。//王安平老师的浑圆桩,主要是双脚站立,与肩等宽,双手抱圆于胸前,五指分开,放松,如虎爪状,掌心、五指都指向肺部,大拇指内扣。意念“麻、热、胀”。这个桩对辟谷养气有好处。双手掌心对着肺部可以养肺气,肺主气,肺气强对辟谷有益。王安平先生的心法是“麻热胀”三字,麻,经络震动,经气运行之状;热,阳气生也;胀,采气加强能量的感受。心法“麻热胀”三字和“一门深入,一门透彻”地站到底,站中求静,站中求功,不求之求,自然成功r闭息摩腹功,传统方法。但辟谷者必须用内劲鼓起腹部才行。方法是:平躺,使腰部贴在床上,深吸气,咬牙,鼓起腹部,使腹部像充了气的皮球。在闭息状态,左手绕肚脐中心划○摩腹36圈,吐气。再吸气,吐气。然后再吸气、闭息、右手如法摩腹36圈,再吐气,有利于散寒气,增阳气。必须把小腹鼓出来,不然,柔柔软软地摩腹反而会增加饥饿感。南派内功导引术(节选)准备式是升降式,使气升清降浊,开合。《内经》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起式:一气道生,降浊升清口诀: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要观想宇宙间充满了元气,人和宇宙万物都由此元气化生,丹士通过特殊的修炼方法就能沟通、摄取这种先天的生生之气,从而返本还原,修成大道。动作:身体直立,两腿分开,双脚与肩同宽。双手掌心向下,手掌与地面平行。随着缓缓吸气,双手掌缓柔地向上抬起,大约抬至与肩部平齐处,吸气毕。随即缓缓呼气,双手掌慢慢向下降落。再两臂伸直慢慢抬升至与肩平,曲肘收双掌,掌心始终朝下,两臂始终平行,再轻轻按下双掌。如是重复9次,或9的倍数。升降之式与升降之意,略状圆弧,双手下按时五指略微分开且有上翘意,提掌上升时手指梢有下沉意,而使手心内含如吸物状。体会双手往上抬时,似乎是一股气在自然抬起手臂,用意不用力,用气不用意。体会这种境界。全身放松,精神集中,心意虚旷,有顶天立地之感,动作要和缓轻柔。体会丹士双掌之气与地气冲击、交融的感觉,随着功夫的深入,地气可与掌心发出的气产生作用,有种似吸似斥的感觉,体验双手劳宫穴打开的感觉,以及地气聚散运行的感觉。随着丹士双手的升降,天地之气也在同步升降。此式可升清降浊,调理脾脏,使水湿之气下行,清阳之气上升。在道家武功中,这是练内劲的常见方法。专一练习此式,用功日久,会在举手之间以内劲伤敌。导引与习武原则本同,只是持心用意略有不同。《内经·六微旨大论》云:“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器指的是物质世界,包括生物在内。修炼的法诀,不外乎此“升降出入”四字,升清阳,降浊阴,出浊气,入清气,这是最基本的内容,至于“天人合一”之人与宇宙万物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而走上丹道之路,虽然艰难,但也是以这四字为基础的。导引术的要领,就是《道德经》中的“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徐生”者先天元气,“愈出”者亦先天元气。这是导引真谛,而“安”与“久”就是命功的体现。久,就是《道德经》所谓“可以长久”、“深根固柢,长生久视”。第一式:气运六经,增阳涤阴口诀:内药还同外药,内通外亦须通。丹头和合类相同,温养两般作用。内有天然真火,炉中赫赫常红。pan外炉增减要勤功,妙绝无过真种。丹道家认为丹士身体的经脉、关窍、穴道必须先通畅、开启了,才能沟通体外大宇宙的先天一气,这叫内通而后外通,导引的作用与目的,主要是内通,称之为“通经活络,开关展窍”。丹士自身的精气神称为“内药”,而得自宇宙的“混元气”、“天穹光”就是“外药”。丹道的修炼,一开始就要有“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的气概,孟子也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求,乐莫大焉”。这浩然之气是内药,也是外药,因为此气“浩然充塞天地间,以直养而无害”,这就是丹家讲的“妙绝无过真种”的“真种”。修之即成“元神”,丹士明心见性后,此真神乃称“法身”。《悟真篇》中紫阳有诗云:从来万法皆无相,无相之中有法身。法身即是天真佛,亦非人兮亦非物。浩然充塞天地间,只是希夷并恍惚。美国物理学家约翰·李说“人的意识中存在某种无限的与宇宙相通的物质,它源于宇宙,又射向宇宙,宇宙的真理可能就存在于我们体内。”“我们人类的大脑受一种我们现在还不太了解的来自外太空辐射的影响”。(转引自刘俊骧《九脉修身》,原出处是年11月24日的《中国青年报》)这种见解恰恰与道家的“万物同源,天人合一”思想相通。道家认为人的生命灵性来自宇宙中的与万物同源的元气,元气灵凝就成了人的元性,元性源于宇宙,又能与宇宙沟通,自身内的元气与宇宙中的元气同类,前者为内药,后者为外药。紫阳说“故此神气精者,与天地同其根,与万物同其源”。与约翰·李的思想完全一致,早晚会被现代科学所证实,成为人类公认的真理,而不只为道学家和某些科学家所认识。动作:身体自然直立。脚心虚含,不使吃力。如果足部用力则站立不稳,气机受阻,全身关节不灵,难以行气。专心于修炼,放下万缘,杂念来者不拒,去者不追。虚灵默守,而应万物。双手自然下垂,放于身体两侧。双臂伸直从身体正前方缓缓抬起,掌心向下,抬至与肩齐平,缓缓下落,双膝随之微微弯曲,双手落至与腰部平齐处止,如按在一漂浮于水面的木板上。动作一: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左脚支撑,同时右脚轻轻提起,脚掌与地面平行。右手、右脚顺时针方向水平划圈,左手同时逆时针方向水平划圈。如是9次。双手指在向外划时微微分张,往腰季收时微微收拢。动作二:双手与右腿同时向上抬起,左膝可稍稍变直,双手抬至与肩等高处,然后与右脚一起下落。双手有按气球之意,右脚有踩气球之意。双手按至腰胯处时,右脚也踩至接近地面处,止。如是动作重复9次。动作三:右手、右脚逆时针水平划圈,左手同时顺时针水平划圈。如是9次。动作四:重复动作三9次。再以右脚做支撑,作同样的动作。此式还有两个动作,只是对手掌、脚掌的要求不同,其余动作、要领皆同。一是手指尖垂直向地面,脚尖也提起后指向地面,同时划圆,之后的动作中是手指向下按,同时配合脚尖往下踩;一是以手掌根部与脚跟部为重点同时划圆,手掌跟向下按,同时配合脚跟往下踩。打开双手的劳宫穴、十宣穴及双足的涌泉穴以及隐白、历兑、窍阴、至阴、大敦等十趾的十个俞穴,这样就同时打开了手脚的排浊要道,使内外气息交换,并且同时启动手三阴、手三阳六经经气和足三阴足三阳六经经气,从而使十二正经尽快地排出病气,促生阳气,丹家称之为“增阳涤阴”。往外排病气时,首先要把双足的涌泉穴打开,病气就可以通过涌泉排入底下,“两足通,全身通”,因为双足涌泉是最重要的阴浊排出的通道,调理周身。《内经·灵枢·本输》中对此理论述得极清,今简择数语:“肺出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内侧也。”“心出中冲,中冲,手中指之端也。”“肝出大敦,大敦者,足大趾之端。”“脾出隐白,隐白者,足大趾之端内侧也。”“肾出涌泉,涌泉者,足心也。”“膀胱出于至阴,至阴者,足小趾之端也。”“胆出于窍阴,窍阴者,足小趾次趾之端也。”“胃出于厉兑,厉兑者,足大趾内次趾之端也。”“三焦者,上合于少阳,出于关冲,关冲者,手小指次指之端也。”“手太阳小肠者,上合手太阳,出于少泽,少泽者,小指之端也。”“大肠上合手阳明,出于商阳,商阳者,大指次指之端也。”这就是五脏六腑的腧穴,与脏腑的关系非常紧密。针灸可以通过穴位来调理脏腑,导引同样可以通过穴位来调理脏腑。再者,这个动作练武术家讲的“下盘功夫”,有强骨实髓的作用,非常关键,是南派内功的基础。道家命功要由下往上修,要从双足修,俗话说“人老先老腿”,丹道导引功夫当从腿脚起修,从而“强其骨,实其髓”,为整个命功的修炼打下坚实的基础。要体会气通双臂双腿时“畅于四肢,美在其中”的乐受。从武功的修炼讲,力量或内劲是以足为根,腿推腰,腰推肩,肩推臂,臂推手,手是丹士的门户,也是武士的门户,在丹士,手之开合是气机运化的门径,双手之劳宫,开则排浊,合则聚能。而在武士,双手则是攻守兼备的门户,内气运于双掌,守则固,攻则破。武术家把人体四肢各分为三节:以臂而言,手为梢节,,开窍于劳宫;肘为中节,开窍于曲池,肩为根节,开窍于肩井。以腿而言,脚为梢节,开窍于涌泉,膝为中节,开窍于阳陵泉,髋为根节,开窍于环跳穴。双臂、双腿以手足划圆,可以同时锻炼这上下的三节,并能打开相关的开窍穴。上下三皆的腕、肘、肩、跨、膝、踝六处也叫“六关”。收式:引气归元。双手上下重叠收至小腹,掌心对脐,但不贴脐。男士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女士反之。双手同时以脐门为中心划圆,左手逆时针方向,右手顺时针方向同时转动。这叫引气归元式。每一个动作结束时都要这样做,以下每一式的引气归元式皆相同。脐门是人体的“黄金分割点”,脐门中心与周围能代表全身。过去有的高人摸脐门就能诊病,断命(评定命相),这是人体修命的重要地方,也是人体“龙脉”的“龙穴”之一。内家象形拳有“无极生万式,归元增功力”、“起根足,贯四梢,归元为起收式”之说。此式为道家修炼者所重视。丹道家不仅以脐门区域为下丹田,是重要的炼命之地、产药之所、炼丹之炉,而且以脐门区域为人身八卦的重要位置之一。之所以说是“之一”,在于人身处处有八卦,只是此处的八卦非常重要而已。以脐为中心,则脐上为北为水,主肾;脐下为南为火,主心;脐右为西为金,主肺;脐左为东为木,主肝;脐中主脾为土。五行具矣。金丹的修炼,就是要内聚五行之气以结丹。故引气归元式很重要,在修命功上是在下丹田结丹的方法。南派非常看重此法,具体的方法就隐藏在南派大典《青华秘文》中,特别是书中的一些图式中。南派自白玉蟾真人后还传武功,内用成丹,外化为武。此式也是武功的修炼方法。武功以强骨、壮筋、祛病、涤阴、增阳、开关、通经,导引以通经、开关、聚气、凝神、调息、内观、养丹。体察天人之气,凝炼内外之药,这两者在此融合为一。宽胸实腹,劲力沉稳,是练武与导引的共同要求。在本式中,四肢的活动有利于通利关节,使之灵活。本式练好后,迈步轻灵,行步如飞,可以使六关气血畅通,为修道习武打基础。六关是肩、肘、腕、跨、膝、踝六处。导引、习武都要使六关通利。(以上内容选自我所著《南派内功导引术》,作于年,正在修订与体验中,尚未出版。)晚上教侄儿站桩,导引术只教一式,练他下盘功夫。站桩,两脚与肩等宽,双臂弯曲,两首五指松开,十指相对,成抱球状保于胸前。深吸气,吸气时意念观照、感受真气从双足沿身前任脉线整体上升,不是以意引气,而是感受、观照,有那么一点微微的意就行。再到头顶,想天空中真元之气下降,和上升的地气混合,沿督脉线下降到足,同时吐气,升时吸气,降时吐气。气脉的运行不外“升降开合,生克制化”八字。这样练了近半小时,感觉双腿气脉通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lyj/10349.html
- 上一篇文章: 九华滥觞老田吴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