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

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

穿过幽暗的岁月也曾感到彷徨

当你低头的瞬间才发觉脚下的路

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远

盛开着永不凋零蓝莲花

农历二月初五是千古伟人玄奘大师圆寂纪念日。

今年是玄奘法师圆寂一千三百五十七年,玄奘法师是两千年中国佛教史独立峰峦的人物,是中国译经史的巅峰代表,被誉为“民族脊梁”。其成就不仅仅是开创译经史上新译时代,更可谓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可比肩龙树菩萨的“八宗共祖”。

我们恭逢大师圆寂日,惟愿祖师于兜率内院慈光摄照娑婆悲苦众生,愿三宝加被疫情早消。

唐太宗曾称赞他:

“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鲁迅评价他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梁启超说他乃“千古第一人”。

溯洄千年,他正襟危坐于经籍正典之中,又被民间久久地想象、传说和书写。他便是玄奘,中国文化史上的耀眼星辰。

周国平曾说:“一个民族倘若不懂得尊敬自己历史上的精神伟人,就不可能对世界文化作出新的贡献。应该说,忘记玄奘是可耻的。”

如今,我辈知其人、感其诚、听其言、学其行,都是为了那不被忘却的纪念。

跋涉十万里,历时十七年,乘危远迈,杖策孤征,辛苦何为?“远绍如来,近光遗法。”继承如来家业,将佛法发扬光大,年少时的玄奘已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这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会选择用看似笨拙的方式生活。遇到问题,便去解决问题,不计成本,也不问收获。玄奘看到当时教内义理纷争,人云亦云、各执一词者多,便选择了一条最简单也最艰难的路——西行求法。

流沙、火海、盗匪、兵祸、孤独、漫长、名利、抉择,未知的国度,未知的路途,历九九八十一难,能活着坚持下来真是个奇迹啊。“不求得大法,誓不东归一步。”玄奘此行,竟以一人之力,为丝绸之路添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早在千年以前,玄奘便为天下的留学生做了榜样。到天竺之后,他游历访学,习语言,寻名师,通三藏,并不局限于所依止的瑜伽行派,专精而不封闭,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对待天下的学问,将异邦的民俗风物也体察于心。正因有如此视野和胸怀,才会有后来《大唐西域记》的问世。

如果玄奘不再回来,历史会如何改写?近二十年远离故土,功成名就于异邦,此时言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而玄奘做到了。一路风尘,部佛经原典最终随玄奘一起来到了大唐。

唐太宗欣赏玄奘的才华,劝他还俗,许以高官厚禄,遭他婉谢。他说,自己只“愿单身行道,以报国恩”,自此坐镇弘福寺,一心译经弘法。开译场,育僧才,译经十九载,翻译经论75部卷,内容涵盖了佛教大小空有各派经论,成就震古烁今。

纵观玄奘的一生,他是伟大的旅行家、佛学大师、宗教实践家、留学生、师者、翻译家、外交家......可他又什么都不是。所有的标签,都是那指向月亮的手指,手指指月,指却非月。你要是因为崇拜玄奘,而非要去当那旅行家、翻译家,便大错特错了。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每次听法师讲经之前,大家都会诵武则天写的这首《开经偈》,短短四句话,饱含了对佛法无上的赞美,也暗示了佛法的难得。唐义净三藏法师也曾做过一首求法诗,诉说了求法的艰辛:

“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

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

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

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

所谓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负重前行,此理古今同。那些被世人长久称赞的圣贤,都是不拘于一己之私的人,满怀家国情怀,心中系着天下苍生。

玄奘曾哀求极力挽留自己的天竺各国王,苦言道:“支那国去此遐远,晚闻佛法,虽沾梗概,不能委具,为此故来访殊异耳。今果愿者,皆由本土诸贤思渴诚深之所致也,以是不敢须臾而忘。”玄奘发愿之伟、回向之诚、意志之坚,由此可知。如果不是深知佛法的精妙,玄奘何以将自己的一生交付于斯。玄奘深信佛法,并愿更多人同霑法雨、沐浴佛恩。

《心经》传说

根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法师在四川时,曾在路上见到一个满身生疮的病人。玄奘法师很是怜悯他,于是特意为他请来大夫治病。

此人病愈之后,为了报答玄奘法师,就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梵文本传给了他。此人还告诉玄奘法师,以后若是遇到苦难,只要专心修持《心经》,便一定会得到佛菩萨的加持,转危为安。后来,玄奘法师在路过莫贺延碛沙漠时,四天五夜都没有了水源,于是他专心念诵《心经》,希望观世音菩萨能够护佑他。果然,在第五个晚上,突然吹来一股凉风,精神豁然抖擞,不远处竟然有一方泉水,澄清如镜。想来这正是玄奘法师的福德,同时也是《心经》的功德力所在了。

尊称大乘天

玄奘法师到达那烂陀之后,专心顾念修学瑜伽行派。但是当时印度的外道十分猖狂,也非常有学问,便挑战那烂陀的僧众,想要一举击溃佛教的学说。此时戒日王信奉佛法,便在曲女城举办了无遮大会,邀请玄奘法师为座上宾,等候外道的挑战。不料几天过去了,却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与玄奘法师辩论。整场无遮大会便在一派静谧中,悄悄地结束了。专心忆念佛号的玄奘法师,就因此事而得到佛教大乘、小乘信徒的尊敬,给他冠以“大乘天”的称号。玄奘法师于公元年回到大唐,带回了佛舍利粒、佛像7尊、经论部。但这并不是玄奘法师的全部贡献,玄奘法师在回到长安后的19年中笔耕不辍,日夜翻译经典,一生与其弟子共翻译了《大般若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等75部译典、著作共有卷。

归期将至

唐朝时,弥勒信仰盛行。玄奘大师晚年临终时,发愿往生兜率内院弥勒菩萨处,而且也成功了,这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有记载。

据经载,释迦牟尼佛授记弥勒菩萨将来会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现居兜率天宫内院,后降生人间成佛。根据玄奘大师的发愿,到那时,玄奘大师也跟随弥勒佛下生,广行佛事。

唐高宗麟德元年,玄奘大师六十五岁,他依然在玉华寺翻译佛经。玄奘大师的晚年生活并不平静,与皇室的微妙关系、繁重的译经工作,都使他渐渐感到体力不支。也许是冥冥之中的感应,玄奘大师预感到自己的归期将至。

在这一年的历史记载中,有他对译场的众僧说:“玄奘今年六十有五。必当卒命于此伽蓝。经部甚大每惧不终。努力人加勤恳。勿辞劳苦。”

这是玄奘大师第一次说出怕自己的工作无法完成的担忧之辞。实际上,由于多年劳累,翻译《大般若经》后,大师自觉身力衰竭,知无常将至。

不久,大师又对弟子们说了一段话,几乎可以看作是大师的遗言:“吾来玉华本缘般若。今经事既终。吾生涯亦尽。若无常后。汝等遣吾宜从俭省。可以蘧蒢[qúchú]裹送。仍择山涧僻处安置。勿近宫寺。不净之身宜须屏远。”

这一年正月初三,玄奘大师的弟子恳请玄奘大师开始翻译《大宝积经》。玄奘大师翻译了开头的几行后,停了下来,静坐了很长的时间,平静而凝重地看着弟子们,说:“此经部轴与大般若同。玄奘自量气力不复办此。死期已至势非赊远。今欲往兰芝等谷礼拜辞俱胝佛像。”

说了这句话后,玄奘大师从此绝笔,停止了翻译工作。大师要把此后可以预见很少的岁月留给自己去礼拜佛像,为离开这个世界做好准备。

坚信因果不虚

正月初八,玄奘大师的弟子玄觉法师梦见一尊庄严高大的浮图(佛塔)突然倒塌而骤然惊醒。他担心这个梦是自己会出什么事的征兆,就赶紧去找师父。玄奘大师非常明确地告诉他,这跟你没关系,是我将要离开这个世界的征兆。

一天后的正月初九,玄奘大师在屋子后面跨越一道小小的水沟时摔了一跤,虽只是稍微擦破了脚腕处的一点皮,大师却从此倒下,病情急转直下。

正月十六,玄奘大师的病情严重,喃喃自语:“吾眼前有白莲花,大于盘,鲜净可爱。”

第二天,玄奘大师又梦见在他住的禅房里突然出现了成百上千的人,非常高大,身穿锦绣华服,在他的禅房内来回穿行。院子后面的山陵之间突然布满了鲜艳的金幡、旗帜,林间奏响了各种各样的音乐。院门外停满了装饰华丽的车子,车上装满各式饮食,来供养大师。

玄奘大师一面说:“玄奘未阶此位,何敢辄受?”一面却在不停地进食。

弟子唤醒师父后,玄奘大师把自己刚才的梦境告诉随时在身边承事的慧德法师,法师非常恭敬地把大师的这些描述记录下来。

玄奘大师对慧德法师说:“玄奘一生以来所修福慧。准斯相貌欲似功不唐捐。信如佛教因果并不虚也。”

发愿往生弥勒净土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玄奘大师还在系念着经典的翻译工作,他吩咐弟子把已经翻译完成的佛经编一个目录,看看一共翻译了多少。统计下来,大师从西天求法请回来的佛经,还有五百八十二部没有翻译。

玄奘大师又吩咐弟子们为他造像写经,广为施舍。大师按照佛教戒律,把自己的东西全部施给寺里的僧众。玄奘大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从容不迫地等待着圆寂时刻的到来。

从记载上看,玄奘大师的病情似乎稳定了一段时间。正月廿四日,玄奘大师让塑像工人在玉华寺的嘉寿殿竖起一尊菩提像,把骨架搭好。他召集所有翻译佛经的弟子,留下了在人世间最后的话:

玄奘此毒身深可厌患。所作事毕无宜久住。愿以所修福慧回施有情。共诸有情同生睹史多天(兜率陀天)弥勒内眷属中。奉事慈尊。佛下生时。亦愿随下广作佛事。乃至无上菩提。

这是玄奘大师最后成段的话,也是大师最后的发愿。

得生弥勒净土

在接下来的日子,玄奘大师几乎就不说话了,只是不停地念诵佛经,皈敬弥勒如来,愿往生弥勒净土。

大师一定是在不停地吟颂皈依,一定是在用佛当年所使用的语言——神圣的梵语,不停地在复诵着皈依。

二月初四夜开始,玄奘大师右手支撑着头部,左手舒放在左腿之上,非常平缓地,右胁而卧,再也不动半分。吉祥卧是玄奘大师圆寂前的最后姿态。

二月初五夜半时分,弟子问玄奘大师:“和上决定得生弥勒内众不?”

玄奘大师回答说:得生。

这是玄奘大师留给世人的最后两个字。

赵朴初先生曾写了一首诗赞叹玄奘法师:信知此土有深缘,圣教三车独得全。誓续慧灯无尽际,时轮再转两千年。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hyj/8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