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颠疯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年上映的电影“少林寺”席卷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年少青葱的全国武术冠军李连杰带给国

年上映的电影“少林寺”席卷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年少青葱的全国武术冠军李连杰带给国人一个家仇必报、惩恶扬善、行侠仗义的武侠梦。大街小巷比划少林功夫的大人小孩随处可见,去少林寺拜师学艺的亦大有人在。37年后终于有缘得以亲见心中的武术圣地,难免心潮澎湃。计划是利于四天的时间,先到洛阳、再朝少林、顺游开封、郑州返回。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首日:洛阳

上海到洛阳的航班买到了元的特价商务舱,第一次觉得2小时的飞行时间过得太快了。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东都洛阳

洛阳位于河南省的西部,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南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尧、舜、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夏太康迁都斟,商汤定都西毫;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相袭,共十三个王朝。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隋唐时人口百万,四方纳贡,百国来朝,盛极一时。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至唐代东都洛阳与西京长安分别承载了数十年的首都之责。

洛阳北郊机场

洛阳北郊机场是国内唯一一家由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洛阳分院主管的民用航空机场。从机场打个车到市内丽景门附近的酒店,不打表40元。午餐喝一碗匡家驴肉汤。

洛阳

关林庙

关羽陵墓全国现有三处:一处是关公故里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衣冠冢);第二处是河南洛阳关林(曹操厚葬关羽头颅处);第三处是湖北当阳关陵(孙权以王侯之礼厚葬关羽身躯处)公元年冬,东吴大将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所杀。年春正月,孙权害怕刘备起兵报复,将关羽首级送于洛阳企图嫁祸曹操,但被曹操识破,曹操敬慕关羽为人忠勇追赠关羽为荆王,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葬于洛阳城南十五里并建庙祭祀。明朝万历二十年(年)在汉代关庙原址上扩建,扩建成占地余亩、院落四进、殿宇廊庑余间、朝拜关公圣域。万历三十三(年)年敕封关羽“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关圣帝”,清顺治五年敕封关羽“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康熙五年敕封洛阳关帝陵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君”,关羽始封“武圣”,始称“关林”,成为与山东曲阜“孔林”并肩而立的两大圣域。

关林庙

关林内的仪门建于明万历年间,取“有仪可象”之意,是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场所。原为明代关帝庙大门,清代改称仪门。在仪门东西次间与尽间的五花隔墙上,各镶嵌刻石一方。东侧为岳飞画“关圣帝君像”,西侧的“关帝诗竹”为关羽亲手所绘,这幅竹画的全部竹叶点缀成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关林庙

门额上的“威扬六合”匾,是慈禧皇太后的御笔。

关林庙

穿过仪门到大殿,甬道长35米宽4米,两边石栏36根望柱个石狮。此石狮甬道被誉为“洛阳小卢沟”。据碑文记载,现时之甬道重修于明万历四十七年(),由洛阳商人捐资依宫殿式样修建。石狮御道是皇帝或朝廷遣官致祭时的专用步道,百狮百态惟妙惟肖。因御道甬柱、栏板多为信众所捐修建,祈愿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故多雕刻铜钱纹饰,寓意四方来财,故民间又称之为“生财之道”。

关林庙

前院的凉亭中发现一把青龙偃月刀的模型,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东汉的重量衡与现代不同,当时的一斤只相当于今天的.72克,以此推算,82斤的青龙偃月刀合现在的36斤半。)《三国演义》里关云长用这把兵器,迎战黄巾军、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会刀劈蔡阳、长沙城义收黄忠、守襄阳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斩庞德,关羽一生的辉煌战绩,青龙偃月刀从未旁落过。

关林庙

凉亭外的真刀发出悠悠的寒光

关林庙

另一个凉亭内是赤兔胭脂马的模型。赤兔胭脂马是董卓从西凉带来的宝马良驹,董卓为了拉拢吕布就把这匹马送给他。吕布得马后公然杀了本来的主人丁原,投靠到董卓的门下当了他的义子。这匹马跟从吕布大展威风,曹操水淹下邳,吕布城破被俘求降,在白门楼由于刘备的一句“三姓家奴”,曹操痛杀吕布,赤兔宝马也就归了曹操。机缘巧合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暂时投靠了曹操,曹操非常爱惜关羽也想效法董卓“宝马赠英雄”,但关羽终究不是吕布,他接受了赤兔马,古城会后重归刘备。从此以后,赤兔马和青龙偃月刀就成为了关羽的代表形象。当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所杀,赤兔马为马忠所得,可这次它不再依从新主人,绝食而亡。   

关林庙

启圣殿内的关圣帝君像

关林庙

关二爷与周仓和关平

关林庙

寝殿内的关二爷夜读春秋像

关林庙

陵墓前的汉寿亭侯碑

关林庙

康熙御碑

关林庙

墓前石牌坊

关林庙

《三国演义》中关二爷的一生: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捉放曹、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斩庞统擒于禁、吕蒙白衣渡江败走麦城、死后显圣。关老爷是忠义、仁勇的化身。

关林庙

历代帝王对关圣人的推崇之意

关林庙

院内历代碑刻题字

关林庙

千秋鉴楼在关林庙大门的正对面,是古时“锣鼓灯影话兴旺”的戏楼。

关林庙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公元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个,造像9.7万余尊,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佛像仅2厘米,碑刻题记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

图中是原国道的龙门北桥,龙门石窟申遗后国道改线,此桥被划入景区道路。

龙门石窟

石窟简介,目前门票90元。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的游览路线是单行道循环式,从3公里外的游客服务中心乘坐单程10元的电瓶车到达示意图中的右下角位置,步行沿着龙门山欣赏,过桥后沿着伊河往回走,或乘坐电瓶车返回游客服务中心。

龙门石窟

伊河上的龙门北桥造型古朴,颇有一些赵州桥的韵味。

龙门石窟

从这个门开始算是正式进入核心景区

龙门石窟

石窟寺分布图

龙门石窟

潜溪寺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宾阳”意为迎接出生的太阳,是北魏的宣武帝为他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它开工于公元年,历时24年,用工达80万个,后因为发生宫廷政变以及主持人刘腾病故等原因,计划中的三所洞窟(宾阳中洞、南洞、北洞)仅完成了一所即宾阳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

龙门石窟

摩崖三佛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万佛洞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洞窟呈前后室结构,前室造二力士、二狮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是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窟顶有一朵精美的莲花,环绕莲花周围的为一则碑刻题记:“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一龛”。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莲花洞窟顶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约开凿于北魏年间。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顶多以莲花作为装饰,但像莲花洞窟顶这样硕大精美的高浮雕大莲花,在龙门石窟也不多见。莲花周围的飞天体态轻盈,细腰长裙,姿态自如。人民大会堂的莲花顶就是依据此莲花设计而成。

龙门石窟

奉先寺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俗称“奉先寺”。此窟建开凿于唐高宗初,咸享三年(公元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年)功毕,长宽各30余米,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这里共有九躯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座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圆融和谐,安详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传言说武则天要求工匠将卢舍那佛的相貌雕刻成自己的样子。

龙门石窟

力士与金刚

龙门石窟

协侍菩萨

龙门石窟

协侍菩萨与阿难

龙门石窟

东方的美神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居中的卢舍那佛左侧站立着饱经沧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叶,右侧则是温顺聪慧的小弟子阿难。表情矜持、雍荣华贵的菩萨,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与主佛卢舍那一起构成了一组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

龙门石窟

奉先寺的九躯大像的背后有很多长方形的小龛,这是大约在宋、金时代,人们为了保护大像龛,依龛修建了木结构屋檐式建筑,这些建筑影响了佛像的通风加速了佛像的风化,因而后来被拆除。

龙门石窟

奉先寺大型艺术群雕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雕刻高踞于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成为中国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也成为唐朝这一伟大时代的象征。

龙门石窟

静卧在伊河畔的龙门山

龙门石窟

从伊河对岸可见奉先寺由于开凿部位相对较高,因此躲过了大规模的盗卖与破坏,保存相对完好。

龙门石窟

从礼佛台朝拜卢舍那大佛

龙门石窟

天气干燥炎热,我们没有继续游览破坏严重的东山石窟、香山寺与白园,从礼佛台直接乘坐电瓶车回到东北服务区。

龙门石窟

丽景门对面的建坤水席宫是当地朋友推荐的洛阳水席NO1,只是我们还是选择了名气最大的老店真不同。

丽景门

洛阳老城

中州路口的街心雕塑---九龙鼎

洛阳

中原第一楼,古都第一门——丽景门位于洛阳市老城区西关九龙鼎南米,它是洛阳老城的西大门,与东大街的钟鼓楼遥相呼应,是老城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丽景门的箭楼、城门楼加瓮城并配以护城河的建筑结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典型最为优秀的城门,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阔,重门叠关,上千浮云,气势磅礴。有诗人用:“洛阳牡丹甲天下,丽景城楼世无双”来赞美它无限的魅力。

丽景门

丽景门

丽景门

真不同

洛阳真不同创建于年,以经营正宗的洛阳水席为主。民间有“不进真不同,未到洛阳城”之说。

真不同饭店

“真不同饭店”为著名作家李凖题写

真不同饭店

橱窗里的菜肴模型,每道菜都配有萝卜雕刻的牡丹花。

真不同饭店

这是年周恩来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来洛阳访问时的菜肴复制品。

真不同饭店

传说武则天称帝以后,天下倒也太平,民间发现了不少的“祥瑞”,如什么麦生三头,谷长三穗之类,武则天对这些太平盛事当然是满心高兴,十分感兴趣。一年秋天,洛阳东关外地里长出了一个大白萝卜,长有三尺,上青下白,这个异常庞大的白萝卜,理所当然被当成吉祥之物敬献给了女皇。武则天很是欢喜遂命皇宫御厨将之做菜,来一尝其味。萝卜能做什么好菜呢,但女皇之命又不敢不遵,御厨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对萝卜进行了多道加工,并掺入山珍海味烹制成羹。武则天品尝之后,感觉香美爽口很有燕窝汤的味道,就赐名为“假燕菜”。从此,武则天的菜单上就加了“假燕菜”,成为武则天经常品尝的一道菜肴。女皇的喜好影响了一大批贵族、官僚,大家在设宴时都要赶这个时髦,把“假燕菜”作为宴席头道菜,即使在没有萝卜的季节,也想法用其他蔬菜来做成“假燕菜”以免掉身价。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宫廷和官场的喜好,极大地影响了民间的食欲,人们不论婚丧嫁娶,还是待客娱友,都把“假燕菜”作为桌上首菜,来开始整个宴席。后来,随着时代的推移,武则天的赐名逐渐湮没,人们将之称为“洛阳燕菜”。

真不同饭店

真不同饭店

未上汤时的牡丹燕菜

真不同饭店

汤汤水水酸酸辣辣

真不同饭店

一桌最基本的水席套餐才元,可惜南方人实在吃不惯。

真不同饭店

城门夜景

吃完水席走入古城内闲逛

丽景门

天后宫

丽景门

九龙殿

丽景门

宋代历史学家司马光说过这么一句话:“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丽景门

丽景门

明堂与天堂

下图中右侧建筑既是明堂。明堂是唐洛阳紫微宫正殿,又叫万象神宫。明堂是儒家的礼制建筑,为古代帝王明政教之场所,凡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礼典均在此举行。武则天将明堂建在隋乾阳殿,天堂建在隋大业殿,说明明堂、天堂在当时是按皇家宫殿的规格礼制建造的,不仅是唐代宫殿建设上的大事,而且影响到后世。明堂又是国家举行祭祀大典的场合,武则天亲祀明堂,合祭天地。明堂是唐代所建最高大的木构建筑,充分显示了唐代极盛期建筑的高度水平。据记载,明堂方尺(88米)为多边形,圆顶,高尺(86米),分三层,下层布政,中层祭祀,上层是圆顶亭子,上立高1丈的涂金铁凤,屋顶铺木胎夹纻漆瓦。明堂有上下贯通的巨木中柱,作为斗栱梁架依附的主干。公元年明堂烧毁,年春重建明堂。明堂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超过唐两京所有宫殿。前后两次建造日役万人,包括清理场地都没有超过一年时间,反映其设计、施工能力已接近或达到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

唐东都明堂遗址

年武则天御用礼佛堂---天堂遗址被发现,年紧邻天堂遗址的武则天皇宫核心礼制建筑明堂遗址被发现。7年起洛阳启动了隋唐洛阳城的现场发掘,8年12月起对天堂遗址进行了全面考古发掘。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被列为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的大遗址之一。

唐东都明堂遗址

明堂建成之后,公元年初,武则天下令开始建造天堂,用时数年几乎耗尽了国库。然而公元年正月,天堂与明堂一起毁于大火。天堂从兴建到烧毁只有短短的6年时间。今天的天堂是一座内部钢架结构,外观仿唐代风格的保护性建筑,旨在起到遗址保护与展示的双重功能,与大部分国内佛教建筑不同,武周时期的皇家礼佛堂“天堂”并不是以建筑群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一支独秀高大不凡。其用意就是为了彰显统治者唯我独尊、号令四海、居高临下、莫敢不从的王者气概。建筑外观五层,内有九层,明暗相间,一气呵成,象征着天子九五之尊的无上地位。

唐东都明堂遗址

唐东都明堂遗址

唐东都明堂遗址

唐东都明堂遗址

应天门

应天门是紫微城正南门又称五凤楼,始建于隋大业元年(年),原名则天门,神龙元年(年)避武则天讳改称应天门,五代、北宋相继沿用,是朝廷举行登基、改元、大赦、宴会及接见万国来使等外朝大典的重要场所。唐高宗俘获百济国王、武则天称帝、唐玄宗接见日本第八次遣唐使等仪式均在应天门上举行。应天门是一座由门楼、朵楼和东西阙楼及其间的廊庑为一体的“凹”字形巨大建筑群,门上有两重观上写“紫微观”,左右连阙中间以廊庑相连,宛若空中楼阁。城门东西长达米,大于紫禁城午门(米)。其中两侧阙高尺,按1唐尺为29.4厘米来算,这座恢弘的城楼高约35.3米,有今天的十三层楼高,比北京天安门(34米)还要高。洛阳皇宫紫微城应天门双向三出阙,东西两边共计十二阙,是古代城门建制的最高等级。“两重观”、“天子三出阙”是古代天子享用的最高礼制。应天门是隋唐两京考古发掘出的第一座三出阙城门遗址,这种建制对北宋汴梁的宣德门和明清故宫的午门影响深远,在中国都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

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

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

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

次日:洛阳、登封白马寺

洛阳白马寺为中国第一古刹,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洛阳白马寺建立之后,中国“僧院”便泛称为“寺”,洛阳白马寺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白马寺

停车场内“人天共仰”牌坊

白马寺

“圣教西来”石牌坊

白马寺

检票处,持皈依证只有初一、十五才免票,平日半价17.5元。

白马寺

白马寺山门与广场

白马寺

山门外有两匹石马左右相对,石马高1.8米,长2.2米,头戴辔络,身置鞍鞯,性情温顺,雕工精细,相传为汉代的驮经之马,实为北宋太师太保魏咸信墓前的石像。年德浩法师住持白马寺,将石马迁置于山门前。

白马寺

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寺匾

白马寺

白马寺

钟楼由日本人中村包行先生捐资万日元、白马寺出资60万元人民币于年6月建成。

白马寺

鼓楼于年竣工。钟鼓楼同为方形歇山顶双重檐两层楼阁式,底部长宽各7.3米,上覆灰色筒瓦,额枋彩绘,同建于石砌台基之上。

白马寺

白马寺的格局纵向进深小于横向空间,对于传统依中轴线参观的程式又没有请讲解员,因此遗漏了很多重要的场所,比如摄摩腾与竺法兰大师的墓、六祖殿与狄仁杰墓。教训:参观历史建筑必须聘请景区讲解员。

白马寺

慈航普渡

白马寺

廊下深深

白马寺

白马寺中有许多石榴树,白马寺的石榴三国时曾誉满京师。石榴原产于安息(今伊朗),在汉代同佛经、佛像一起传入中国,并多在洛阳、长安落户。当时人们赞美石榴,把它作为中外人民交往的标志,石榴的身价倍增,白马寺的石榴,亦有“白马甜榴,一实值牛”的说法。

白马寺

接引殿原为明代建筑,清同治年间(公元—年)毁于大火。光绪年间(—年)重建,单檐硬山式面阔3间,进深2间,内供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像。

白马寺

清凉台在白马寺的最后部,是一座砖砌的高台,东西长42.80米,南北宽32.40米,高约6米,雄浑古朴,蔚为壮观。

白马寺

毗卢阁高耸竖立于清凉台上,是白马寺最后一座大殿,面阔5间,进深4间,长17.03米,宽11.7米,高约15.5米,殿顶为重檐歇山式,内供毗卢佛、文殊、普贤二菩萨。

白马寺

方丈室

白马寺

汉传密宗第八代祖师、日本真言宗祖师“空海大师”像。

白马寺

金代重修的齐云塔不在白马寺的旅游范围内,并且想从国道的大门进入时被拒绝,不对外接待游客。

白马寺

玄奘寺

玄奘寺又名唐僧寺,位于偃师缑氏镇唐僧寺村北紧靠国道,玄奘寺始建于北魏,原名灵岩寺,隋大业年间(公元-年)幼年的玄奘曾多次到该寺聆听佛法,玄奘取经返回后曾回寺看望僧众,被誉为大德、大善之人,为了弘扬他坚毅卓绝的精神,又改名为“兴善寺”。唐太宗曾赐地40顷敕令重修,武周圣历二年(公元年)武则天自神都洛阳出发,登封中岳路过该寺,也曾赐金重修并赐地百顷。后人为表示对玄奘法师的怀念,又改名为唐僧寺。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居士拜谒唐僧寺,提议更名为“玄奘寺”并亲题匾额。

玄奘法师金像

山门处的简介

少林寺

嵩山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年),地处中原腹地交通发达与都城洛阳隔山相望。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在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据北宋《景德传灯录》等书所载,孝文帝太和年间,达摩大师从南朝梁国北来,面壁于嵩山少林寺,历时九年,首传禅宗。随之功成的还有《易筋经》、《洗髓经》二经,奠定了少林武术的基础。《易筋经》、《洗髓经》均为强身健体之内功心法,随着后世的推广、弘扬,并吸收民间的武术之长,而逐渐形成中国武术的名门——少林功夫。隋文帝崇佛,于开皇年间(—年)诏赐少林寺土地一百顷。少林寺从此成为拥有众多农田和庞大寺产的大寺院。隋朝末年(年)群雄蜂起,天下大乱,拥有庞大寺产的少林寺,成为山贼攻击的目标,“僧徒拒之,塔院被焚”。为了保护寺产,少林寺僧人组织起武装力量与山贼、官兵作战,少林功夫作为少林寺的武装力量初步形成。唐武德二年(年),隋将军王世充在洛阳称帝,号“郑国”。其侄王仁则占据少林寺属地柏縠坞,建辕州城。武德四年(年),少林寺昙宗等十三位僧人,擒拿王仁则,夺取辕州城,归顺了秦王李世民。三天后,李世民派特使来少林寺宣慰,参战僧人皆受到封赏,昙宗还被封为大将军僧,并赐给少林寺柏縠坞田地四十顷。少林寺自此以武勇闻名于世,少林僧众习武蔚然成风,代代相传。宋朝以后,少林寺开始成为禅宗教派的朝圣地。为了纪念达摩,在少林寺后山达摩曾经坐禅传法的地方,修建初祖庵,并建立高大的“面壁之塔”。元朝,少林寺名僧辈出,是少林的第二个辉煌时期。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曹洞宗法脉回归祖庭,人才济济,高僧辈出,由此开启了少林寺一个最辉煌的时代,为该时期中国禅宗教派之轴心。元代中期,以邵元为代表的一批日本僧人到少林寺求法,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雪庭福裕禅师住持少林寺期间,还创立了寺院宗法门头制度,使少林寺僧人皆视少林寺为家,成为明朝(—年)少林功夫武术水平崛起和体系及门派形成的重要基础。明王朝是在汉人反抗蒙古人的战争中建立的。所以,在冷兵器时代的明朝,民间习武风气盛行。这是少林功夫武术水平精进和体系、门派形成的大环境。明朝近三百年间,是少林功夫武术水平大发展时期。少林寺僧人至少有六次受朝廷征调,参与官方的战争活动,屡建功勋,多次受到朝廷的嘉奖,并在少林寺树碑立坊修殿。少林功夫也在实战中经受了检验,少林功夫威名远扬,也因此确立了少林功夫在全国武术界的权威地位。少林功夫对少林寺僧人参战地区(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云南等)和游方地区(河南伏牛山、四川峨眉山、云南鸡足山等)的武术起源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满清入关建立政权以后,受战乱影响,此时的少林寺僧人规模逐渐缩小。清朝廷对少林寺非常重视。雍正十三年(年),皇帝亲览寺院规划图,审定方案,重建了山门,并重修了千佛殿。乾隆十五年(年),乾隆皇帝亲临少林寺,夜宿方丈室,并亲笔题诗立碑。少林寺僧人白天照常经课坐禅,夜间坚持在少林寺最隐蔽的后殿——千佛殿,习武不辍以至大殿地面因长期练功发力形成陷坑,至今遗迹仍存。从清朝白衣殿壁画和文献记载,少林功夫在清朝以来,仍维持着很高的水平。民国十七年三月,建国军樊钟秀乘冯玉祥的国民军后方空虚,夺占了巩县及偃师县,但不久被冯部将领石友三夺回。樊钟秀南撤,转攻登封县城,其司令部即设在少林寺内。石友三部向南追击,至辗辕关(十八盘),少林寺僧助樊狙击终不敌而溃。三月十五日,石友三追至少林寺,遂纵火焚法堂。次日,驻防登封的国民军(冯玉祥部)旅长苏启明,命军士抬煤油到寺中,将天王殿、大雄殿、紧那罗殿、六祖殿、阎王殿、龙王殿、钟鼓楼、香积厨、库房、东西禅堂、御座房等处,尽付一炬,以泄厥愤。至此,千载少林寺之精华,尽遭火龙浩劫!

少林寺

游客服务中心外的石牌坊

少林寺

景区观光车个人建议坐一次单程,从起点到终点塔林。要爬山的从塔林步行坐缆车去三皇寨爬嵩山,游览少林寺的从塔林往回走,可去初祖庵与达摩洞、少林寺、武术表演厅、天下第一名刹牌坊、景区大门。

少林寺

我们达到时正值饭点,无奈只能先坐电瓶车直奔少林寺用餐。

少林寺

正门两侧的“禅宗祖庭”与“大乘胜地”

少林寺

少林寺

整个景区内提供餐饮服务的只有两处,一处就是少林寺正门旁的少林欢喜地,还有一处在武术表演厅旁的禅居国际大酒店。少林欢喜地按照60元/人收费,5个人元只有6-7个吃不饱的素菜,添饭还要另外收钱,味道更不敢恭维。不知道禅居大酒店内餐饮怎样不敢妄评。忠告:提前用餐后再游览少林寺,我们的错误就是错过了在偃师缑氏镇的午餐。

少林寺

山门内需要二次检票才能进入真正的少林寺景区

少林寺

天下第一祖庭

少林寺

藏经阁

少林寺

少林寺声名远扬游客熙熙攘攘

少林寺

少林寺

少林寺

传说达摩一苇渡江到少林寺以后,在南京讲经说法的神光,历尽千辛万苦想方设法,终于渡过长江,追赶达摩到达少林。神光到少林寺以后,一心一意拜达摩为师向达摩求教。达摩在南京雨花台和神光会见时,神光傲气十足,极不谦虚。现在神光提出向达摩求教,达摩不知他有无诚心,便婉言拒绝。神光并不灰心丧气,仍步步紧跟达摩。达摩在洞里面壁坐禅,神光合十侍立其后,精心照料形影不离。神光跟随达摩九年之久,对禅师的一举一动,真是心悦诚服。达摩离开面壁洞,走下五乳峰回到少林寺,料理日常的佛事活动,神光在跟随师父从山洞回到寺院。时值寒冬,达摩在后院达摩亭坐禅,神光依矗立在亭外,合十以待。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夜晚入定以后,鹅毛大雪铺天盖地压了下来,不一会儿,积雪逾尺,大雪淹没了神光的双膝,浑身上下好似披了一层厚厚的毛茸雪毯,但是神光仍然双手合十,兀立不动,虔诚地站在雪窝里。第二天一早,达摩开定后走到门口一看,神光在雪地里站着。达摩问道:“你站在雪地里干什么?”神光答道:“向佛祖求法”。达摩沉思片刻说:“要我给你传法,除非天降红雪。”神光解意,他意识到这是圣僧指点他禅悟的诀奥,毫不犹豫地抽出随身携带的戒刀向左臂砍去,只听:“咔嚓”一声,一只冻僵了的胳膊落在地上,鲜血飞溅染红了地下的积雪和神光的衣衫。谁知这虔诚的刀声穿云拨雾飞报西天,惊动佛祖如来,佛祖随手脱下袈裟抛向东土,霎时整个少林红光笼罩彩霞四射,鹅毛似的大雪片被鲜血映得彤红纷扬而来。神光放下手里的戒刀,弯腰拿起鲜血淋离的左臂围绕达摩亭转了一圈,仍侍立于红雪之中,亭周围的积雪也被染成红的。此情此景,达摩看得一清二楚。他感到神光为了向他求教,长期侍立身后,今又立雪断臂,原来的骄傲自满情绪已经克服,信仰禅宗态度虔诚。达摩逐传衣钵、法器予神光,并取法名:“慧可”,禅宗法脉诞生二祖。

少林寺

达摩铜像

少林寺

千佛殿又名毗卢殿,是寺内最后一进大殿。殿内的壁画非常有名,是少林寺壁画中的珍品。大殿背面及东、西两墙壁上都绘有彩色壁画,最著名的有“十三棍僧救唐王”、“五百罗汉毗卢图”,色彩艳丽、构图和谐,衣袂飘飘,展示了唐代壁画的高水准。

少林寺

大殿内的陷坑是少林和尚练功脚坑

少林寺

少林寺

文殊殿

少林寺

鼓楼

少林寺

少林药局内的铜人(不是少林寺十八铜人)

少林寺

少林寺

塔林是历代高僧圆寂后的归葬地。少林寺塔林现存有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古塔座,现代塔两座。加上常住院中的两座宋塔,二祖庵附近三座唐、元、明砖塔,三祖庵一座金代砖塔以及塔林周围十座砖石塔,共计座墓塔或佛塔,构成了非常壮观的少林寺砖石塔建筑群。

少林寺

少林寺

少林寺

少林寺

步行前往演武厅观看武术表演,路过与演武厅一墙之隔的禅居国际大酒店。

少林寺

练功的小和尚像

少林寺

少林武术馆,凭门票免费观看少林功夫表演,大约1个小时一场。

少林寺

少林寺

少林寺

少林寺

不到一个小时的表演只有最后部分尚数精彩

少林寺

天下第一名刹牌坊感觉是旧物

少林寺

远处的中岳嵩山

少林寺

据说在校师生近三万六千人的塔沟武术学校,好多大型的武术表演和团体操表演都有塔沟武校的身影。

少林寺

嵩岳寺塔

嵩岳寺始建于北魏,是北魏孝明帝的离宫,后因北魏推崇佛教,离宫改为佛寺。隋文帝仁寿二年改名嵩岳寺。武则天和唐高宗游嵩山时,曾把嵩岳寺作为行宫。当时嵩岳寺楼阁相连,亭殿交辉,盛极一时。现塔院内大雄殿及两侧的伽蓝殿、白衣殿均为清时所建,惟塔为北魏时物(距今0年),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中国现存最古的砖塔。

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为青砖、黄泥砌筑的15层密檐式砖塔,平面呈十二边形。总高37.米,底层直径10.6米,内径5米余,壁体厚2.5米。塔的外部,由基石、塔身、宝刹组成。密檐之间矮壁上砌出各式门窗个。密檐自下而上逐层内收,构成一条柔和的抛物线,塔顶冠以砖质宝刹。

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

大法王寺

嵩山大法王寺位于登封市北五公里的嵩山玉柱峰下,寺院东西北三面群山环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大法王寺建于永平十四年(公元七十一年),距今已一千九百多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造最早的寺院,是汉明帝专为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译经传教而敕建的,成为中国第一所菩提道场,兴盛于唐宋时期。大法王寺依山而建,从低到高七进院落,有山门、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西方圣人殿、藏经阁(白玉卧佛殿),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殿堂楼阁,金碧辉煌。

大法王寺

大法王寺

大法王寺

大法王寺

大法王寺

大法王寺

大法王寺

三日:开封东京汴梁

北宋实行四京制: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南京应天府。其中,东京是首都,位于汴梁;西京即洛阳;南京是宋州,不是今天的南京,在今天的商丘;商丘是太祖龙兴之地;北京就是盛产香油的大名,今天的河北大名。所以,东京,开封,汴梁这三个名字,在宋朝实际上都是指今天的开封。

开封

开封美食首推灌汤包,这家黄家老店位于山陕甘会馆斜对面的府南街上。

开封

包公祠

开封包公祠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著名清官、政治改革家包拯而恢复重建的,其座落在河南省开封市包公湖西畔。据史书记载,开封包公祠始建于金、元,经明、清等朝代,历代修葺已有近千年历史,由于黄河水患,屡毁屡建。

开封包公祠

在包公祠我们有缘遇到了一位非常优秀导游员小薛(81176826),并聘请他给我们详细讲解了包公祠、开封府、大相国寺、山陕甘会馆。并让她推荐了开封好吃的餐厅和味道绝佳的花生酥。精彩的讲解、私房的推荐给我们的旅途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开封包公祠

开封包公祠

德昭古今

开封包公祠

开封市旅游图,红圈内的是皇城。

开封包公祠

包公留下的一则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更充分地体现了包公清心寡欲、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和嫉恶如仇、憎恨贪官的无私精神。

开封包公祠

东西配殿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包公的传说轶闻和历史故事,如“包公掷砚”、“陈州放粮”,“怒打銮驾”、“智铡赵王”等。

开封包公祠

包拯包大人的真实画像,脸一点都不黑。

开封包公祠

开封府

开封府又称南衙,初建于五代后梁开平元年(公元年)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被誉为天下首府。据史料记载,北宋开封府共有任府尹,尤以包公打座南衙而驰名中外。

开封府

入口检票处

开封府

仪门

开封府

官印

开封府

戒石

开封府

大堂

开封府

三口铜铡

开封府

演出节目单

开封府

出开封府后门步行不多远就到了大相国寺。

开封府

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位于开封市中心,红墙碧瓦殿宇巍峨霜锺远振,是著名的皇家寺院、十大历史名寺之一。原名建国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年),距今1多年的历史。据载寺址为战国四公子信陵君的故宅。公元年,唐睿宗为纪念自己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北宋时期,大相国寺尤得皇帝尊崇,多次扩建,占地达余亩,辖64个禅、律院,僧众数千人是全国佛教中心。

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

鲁智深本名叫做鲁达,原是陕西经略的提辖,为人侠肝义胆、嫉恶如仇,由于见郑屠户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逃到到五台山文殊院出家,法名“智深”。由于不守佛规,喝酒闹事人称“花和尚”。文殊院方丈把他介绍到大相国寺看菜园子。由于菜园子附近住着二、三十个泼皮,他们常来菜园子偷菜,已换了几个看园子的人都管不了他们。这次听说又换了个新人,便来闹事,没想到被鲁智深把两个领头的踢到粪坑里,吓得他们跪地求饶。到了第二天,泼皮们买些酒菜向鲁智深赔礼道歉。大家正吃得高兴,听到门外大树上的乌鸦叫个不停,泼皮们说这叫声不吉利,吵的人心烦,便欲搬梯子拆掉鸟巢。鲁智深乘着酒性,先用手推了推便脱下外套,右手向下将腰跨一掀,竟然将碗口大的杨柳连根拔起了,众泼皮惊得个个看呆了,马上跪在地上拜鲁智深,求鲁智深当他们的师傅。

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的主殿大雄宝殿,该殿为清代顺治年修建,重檐歇山顶,面阔7间,进深5间,高约为13米,其气势恢宏,堪为古建筑中的瑰宝,被誉为“中原第一殿”。大殿周围及月台上白石栏杆的望柱上,镂刻有58个狮子,刻工精巧,形态各异。

大相国寺

大雄宝殿重檐歇山顶的侧面照

大相国寺

大雄宝殿内供奉着三尊佛像,中间的是本师释迦摩尼佛,东边是东方琉璃世界药师佛,西边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三尊佛像,雕工精细,体态丰腴、目光慈悲安详,法相庄严圆满,堪称造像艺术中的精品。

大相国寺

五百罗汉殿是八角造型,俗称“八角琉璃殿”,其造型独特,在中国佛教寺院中可谓独一无二。该殿为清乾隆年所建,占地平方米,由游廊殿、天井院和中心亭三部分组成。罗汉殿中心耸立的八角亭中,供奉一尊四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这尊像系一株完整的银杏树雕刻而成,是乾隆年间一名民间的无名艺人用了58年心血完成的艺术杰作。像高7米多,重约0公斤,四面造型相同,每面各有六只大手及扇状小手三至四层,每只手掌中均刻有一眼,共计一千零四十八只眼,民间俗称“千眼千手佛”,为观音菩萨三十二变相之一。此造像不仅材料珍贵,雕工更是精巧,可谓鬼斧神工,甚是神奇,是大相国寺镇寺之宝。

大相国寺

琉璃殿后面便是藏经楼,藏经楼位于整个寺院的后部,它是一座两层楼阁的建筑,雕梁画拣,富丽堂皇。也是寺院珍藏经卷之处。年11月6日,海内外0余位高僧大德参加大相国寺举行的“佛像开光、迎奉藏经和方丈升座”等庆典活动,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出席,并赠送大相国寺《乾隆版大藏经》一部、共余册,就珍藏于此楼上。楼中供奉缅甸白玉所雕释迦摩尼佛像一尊,工艺精美,庄严慈祥。

大相国寺

藏经楼三字篆书匾额,白底黑字,笔力遒劲,相传为清代书法大家孙星衍遗墨。

大相国寺

藏经楼后面高耸的楼阁建筑是复建的资圣阁,也是汴京八景之“资圣熏风”。汴城八景为:“铁塔行云,金池过雨,州桥明月,大河涛声,繁台春晓,汴水秋风,隋堤烟柳,相国霜钟。”又八景为:“艮岳春云,夷山夕照,金梁晓月,资圣薰风,百岗冬雪,吹台秋雨,宴台瑞霭,牧苑新晴。元代诗人陈孚的“大相国寺天下雄,天梯缥缈凌虚空。三千歌吹灯火上,五百缨缦烟云中。”说的就是大相国寺内的资圣阁。资圣阁是唐、宋时期大相国寺的标志性建筑,在唐代修建时名为“排云阁”,高三百尺,五檐滴水,雄丽壮观,只可惜毁于明末黄河水患。

大相国寺

山陕甘会馆

山陕甘会馆位于开封市龙亭区徐府街北侧,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年),由居住在开封的山西、陕西、甘肃三省的富商巨贾在明代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的府址上聚资修建而成,是清代山西、陕西、甘肃三省旅汴客商经商、贸易、联络同乡感情的场所,已有多年历史。

人一个家仇必报、惩恶扬善、行侠仗义的武侠梦。大街小巷比划少林功夫的大人小孩随处可见,去少林寺拜师学艺的亦大有人在。37年后终于有缘得以亲见心中的武术圣地,难免心潮澎湃。计划是利于四天的时间,先到洛阳、再朝少林、顺游开封、郑州返回。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首日:洛阳

上海到洛阳的航班买到了元的特价商务舱,第一次觉得2小时的飞行时间过得太快了。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东都洛阳

洛阳位于河南省的西部,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南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尧、舜、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夏太康迁都斟,商汤定都西毫;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相袭,共十三个王朝。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隋唐时人口百万,四方纳贡,百国来朝,盛极一时。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至唐代东都洛阳与西京长安分别承载了数十年的首都之责。

洛阳北郊机场

洛阳北郊机场是国内唯一一家由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洛阳分院主管的民用航空机场。从机场打个车到市内丽景门附近的酒店,不打表40元。午餐喝一碗匡家驴肉汤。

洛阳

关林庙

关羽陵墓全国现有三处:一处是关公故里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衣冠冢);第二处是河南洛阳关林(曹操厚葬关羽头颅处);第三处是湖北当阳关陵(孙权以王侯之礼厚葬关羽身躯处)公元年冬,东吴大将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所杀。年春正月,孙权害怕刘备起兵报复,将关羽首级送于洛阳企图嫁祸曹操,但被曹操识破,曹操敬慕关羽为人忠勇追赠关羽为荆王,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葬于洛阳城南十五里并建庙祭祀。明朝万历二十年(年)在汉代关庙原址上扩建,扩建成占地余亩、院落四进、殿宇廊庑余间、朝拜关公圣域。万历三十三(年)年敕封关羽“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关圣帝”,清顺治五年敕封关羽“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康熙五年敕封洛阳关帝陵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君”,关羽始封“武圣”,始称“关林”,成为与山东曲阜“孔林”并肩而立的两大圣域。

关林庙

关林内的仪门建于明万历年间,取“有仪可象”之意,是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场所。原为明代关帝庙大门,清代改称仪门。在仪门东西次间与尽间的五花隔墙上,各镶嵌刻石一方。东侧为岳飞画“关圣帝君像”,西侧的“关帝诗竹”为关羽亲手所绘,这幅竹画的全部竹叶点缀成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关林庙

门额上的“威扬六合”匾,是慈禧皇太后的御笔。

关林庙

穿过仪门到大殿,甬道长35米宽4米,两边石栏36根望柱个石狮。此石狮甬道被誉为“洛阳小卢沟”。据碑文记载,现时之甬道重修于明万历四十七年(),由洛阳商人捐资依宫殿式样修建。石狮御道是皇帝或朝廷遣官致祭时的专用步道,百狮百态惟妙惟肖。因御道甬柱、栏板多为信众所捐修建,祈愿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故多雕刻铜钱纹饰,寓意四方来财,故民间又称之为“生财之道”。

关林庙

前院的凉亭中发现一把青龙偃月刀的模型,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东汉的重量衡与现代不同,当时的一斤只相当于今天的.72克,以此推算,82斤的青龙偃月刀合现在的36斤半。)《三国演义》里关云长用这把兵器,迎战黄巾军、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会刀劈蔡阳、长沙城义收黄忠、守襄阳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斩庞德,关羽一生的辉煌战绩,青龙偃月刀从未旁落过。

关林庙

凉亭外的真刀发出悠悠的寒光

关林庙

另一个凉亭内是赤兔胭脂马的模型。赤兔胭脂马是董卓从西凉带来的宝马良驹,董卓为了拉拢吕布就把这匹马送给他。吕布得马后公然杀了本来的主人丁原,投靠到董卓的门下当了他的义子。这匹马跟从吕布大展威风,曹操水淹下邳,吕布城破被俘求降,在白门楼由于刘备的一句“三姓家奴”,曹操痛杀吕布,赤兔宝马也就归了曹操。机缘巧合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暂时投靠了曹操,曹操非常爱惜关羽也想效法董卓“宝马赠英雄”,但关羽终究不是吕布,他接受了赤兔马,古城会后重归刘备。从此以后,赤兔马和青龙偃月刀就成为了关羽的代表形象。当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所杀,赤兔马为马忠所得,可这次它不再依从新主人,绝食而亡。   

关林庙

启圣殿内的关圣帝君像

关林庙

关二爷与周仓和关平

关林庙

寝殿内的关二爷夜读春秋像

关林庙

陵墓前的汉寿亭侯碑

关林庙

康熙御碑

关林庙

墓前石牌坊

关林庙

《三国演义》中关二爷的一生: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捉放曹、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斩庞统擒于禁、吕蒙白衣渡江败走麦城、死后显圣。关老爷是忠义、仁勇的化身。

关林庙

历代帝王对关圣人的推崇之意

关林庙

院内历代碑刻题字

关林庙

千秋鉴楼在关林庙大门的正对面,是古时“锣鼓灯影话兴旺”的戏楼。

关林庙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公元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个,造像9.7万余尊,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佛像仅2厘米,碑刻题记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

图中是原国道的龙门北桥,龙门石窟申遗后国道改线,此桥被划入景区道路。

龙门石窟

石窟简介,目前门票90元。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的游览路线是单行道循环式,从3公里外的游客服务中心乘坐单程10元的电瓶车到达示意图中的右下角位置,步行沿着龙门山欣赏,过桥后沿着伊河往回走,或乘坐电瓶车返回游客服务中心。

龙门石窟

伊河上的龙门北桥造型古朴,颇有一些赵州桥的韵味。

龙门石窟

从这个门开始算是正式进入核心景区

龙门石窟

石窟寺分布图

龙门石窟

潜溪寺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宾阳”意为迎接出生的太阳,是北魏的宣武帝为他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它开工于公元年,历时24年,用工达80万个,后因为发生宫廷政变以及主持人刘腾病故等原因,计划中的三所洞窟(宾阳中洞、南洞、北洞)仅完成了一所即宾阳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

龙门石窟

摩崖三佛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万佛洞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洞窟呈前后室结构,前室造二力士、二狮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是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窟顶有一朵精美的莲花,环绕莲花周围的为一则碑刻题记:“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一龛”。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莲花洞窟顶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约开凿于北魏年间。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顶多以莲花作为装饰,但像莲花洞窟顶这样硕大精美的高浮雕大莲花,在龙门石窟也不多见。莲花周围的飞天体态轻盈,细腰长裙,姿态自如。人民大会堂的莲花顶就是依据此莲花设计而成。

龙门石窟

奉先寺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俗称“奉先寺”。此窟建开凿于唐高宗初,咸享三年(公元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年)功毕,长宽各30余米,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这里共有九躯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座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圆融和谐,安详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传言说武则天要求工匠将卢舍那佛的相貌雕刻成自己的样子。

龙门石窟

力士与金刚

龙门石窟

协侍菩萨

龙门石窟

协侍菩萨与阿难

龙门石窟

东方的美神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居中的卢舍那佛左侧站立着饱经沧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叶,右侧则是温顺聪慧的小弟子阿难。表情矜持、雍荣华贵的菩萨,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与主佛卢舍那一起构成了一组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

龙门石窟

奉先寺的九躯大像的背后有很多长方形的小龛,这是大约在宋、金时代,人们为了保护大像龛,依龛修建了木结构屋檐式建筑,这些建筑影响了佛像的通风加速了佛像的风化,因而后来被拆除。

龙门石窟

奉先寺大型艺术群雕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雕刻高踞于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成为中国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也成为唐朝这一伟大时代的象征。

龙门石窟

静卧在伊河畔的龙门山

龙门石窟

从伊河对岸可见奉先寺由于开凿部位相对较高,因此躲过了大规模的盗卖与破坏,保存相对完好。

龙门石窟

从礼佛台朝拜卢舍那大佛

龙门石窟

天气干燥炎热,我们没有继续游览破坏严重的东山石窟、香山寺与白园,从礼佛台直接乘坐电瓶车回到东北服务区。

龙门石窟

丽景门对面的建坤水席宫是当地朋友推荐的洛阳水席NO1,只是我们还是选择了名气最大的老店真不同。

丽景门

洛阳老城

中州路口的街心雕塑---九龙鼎

洛阳

中原第一楼,古都第一门——丽景门位于洛阳市老城区西关九龙鼎南米,它是洛阳老城的西大门,与东大街的钟鼓楼遥相呼应,是老城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丽景门的箭楼、城门楼加瓮城并配以护城河的建筑结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典型最为优秀的城门,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阔,重门叠关,上千浮云,气势磅礴。有诗人用:“洛阳牡丹甲天下,丽景城楼世无双”来赞美它无限的魅力。

丽景门

丽景门

丽景门

真不同

洛阳真不同创建于年,以经营正宗的洛阳水席为主。民间有“不进真不同,未到洛阳城”之说。

真不同饭店

“真不同饭店”为著名作家李凖题写

真不同饭店

橱窗里的菜肴模型,每道菜都配有萝卜雕刻的牡丹花。

真不同饭店

这是年周恩来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来洛阳访问时的菜肴复制品。

真不同饭店

传说武则天称帝以后,天下倒也太平,民间发现了不少的“祥瑞”,如什么麦生三头,谷长三穗之类,武则天对这些太平盛事当然是满心高兴,十分感兴趣。一年秋天,洛阳东关外地里长出了一个大白萝卜,长有三尺,上青下白,这个异常庞大的白萝卜,理所当然被当成吉祥之物敬献给了女皇。武则天很是欢喜遂命皇宫御厨将之做菜,来一尝其味。萝卜能做什么好菜呢,但女皇之命又不敢不遵,御厨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对萝卜进行了多道加工,并掺入山珍海味烹制成羹。武则天品尝之后,感觉香美爽口很有燕窝汤的味道,就赐名为“假燕菜”。从此,武则天的菜单上就加了“假燕菜”,成为武则天经常品尝的一道菜肴。女皇的喜好影响了一大批贵族、官僚,大家在设宴时都要赶这个时髦,把“假燕菜”作为宴席头道菜,即使在没有萝卜的季节,也想法用其他蔬菜来做成“假燕菜”以免掉身价。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宫廷和官场的喜好,极大地影响了民间的食欲,人们不论婚丧嫁娶,还是待客娱友,都把“假燕菜”作为桌上首菜,来开始整个宴席。后来,随着时代的推移,武则天的赐名逐渐湮没,人们将之称为“洛阳燕菜”。

真不同饭店

真不同饭店

未上汤时的牡丹燕菜

真不同饭店

汤汤水水酸酸辣辣

真不同饭店

一桌最基本的水席套餐才元,可惜南方人实在吃不惯。

真不同饭店

城门夜景

吃完水席走入古城内闲逛

丽景门

天后宫

丽景门

九龙殿

丽景门

宋代历史学家司马光说过这么一句话:“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丽景门

丽景门

明堂与天堂

下图中右侧建筑既是明堂。明堂是唐洛阳紫微宫正殿,又叫万象神宫。明堂是儒家的礼制建筑,为古代帝王明政教之场所,凡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礼典均在此举行。武则天将明堂建在隋乾阳殿,天堂建在隋大业殿,说明明堂、天堂在当时是按皇家宫殿的规格礼制建造的,不仅是唐代宫殿建设上的大事,而且影响到后世。明堂又是国家举行祭祀大典的场合,武则天亲祀明堂,合祭天地。明堂是唐代所建最高大的木构建筑,充分显示了唐代极盛期建筑的高度水平。据记载,明堂方尺(88米)为多边形,圆顶,高尺(86米),分三层,下层布政,中层祭祀,上层是圆顶亭子,上立高1丈的涂金铁凤,屋顶铺木胎夹纻漆瓦。明堂有上下贯通的巨木中柱,作为斗栱梁架依附的主干。公元年明堂烧毁,年春重建明堂。明堂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超过唐两京所有宫殿。前后两次建造日役万人,包括清理场地都没有超过一年时间,反映其设计、施工能力已接近或达到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

唐东都明堂遗址

年武则天御用礼佛堂---天堂遗址被发现,年紧邻天堂遗址的武则天皇宫核心礼制建筑明堂遗址被发现。7年起洛阳启动了隋唐洛阳城的现场发掘,8年12月起对天堂遗址进行了全面考古发掘。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被列为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的大遗址之一。

唐东都明堂遗址

明堂建成之后,公元年初,武则天下令开始建造天堂,用时数年几乎耗尽了国库。然而公元年正月,天堂与明堂一起毁于大火。天堂从兴建到烧毁只有短短的6年时间。今天的天堂是一座内部钢架结构,外观仿唐代风格的保护性建筑,旨在起到遗址保护与展示的双重功能,与大部分国内佛教建筑不同,武周时期的皇家礼佛堂“天堂”并不是以建筑群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一支独秀高大不凡。其用意就是为了彰显统治者唯我独尊、号令四海、居高临下、莫敢不从的王者气概。建筑外观五层,内有九层,明暗相间,一气呵成,象征着天子九五之尊的无上地位。

唐东都明堂遗址

唐东都明堂遗址

唐东都明堂遗址

唐东都明堂遗址

应天门

应天门是紫微城正南门又称五凤楼,始建于隋大业元年(年),原名则天门,神龙元年(年)避武则天讳改称应天门,五代、北宋相继沿用,是朝廷举行登基、改元、大赦、宴会及接见万国来使等外朝大典的重要场所。唐高宗俘获百济国王、武则天称帝、唐玄宗接见日本第八次遣唐使等仪式均在应天门上举行。应天门是一座由门楼、朵楼和东西阙楼及其间的廊庑为一体的“凹”字形巨大建筑群,门上有两重观上写“紫微观”,左右连阙中间以廊庑相连,宛若空中楼阁。城门东西长达米,大于紫禁城午门(米)。其中两侧阙高尺,按1唐尺为29.4厘米来算,这座恢弘的城楼高约35.3米,有今天的十三层楼高,比北京天安门(34米)还要高。洛阳皇宫紫微城应天门双向三出阙,东西两边共计十二阙,是古代城门建制的最高等级。“两重观”、“天子三出阙”是古代天子享用的最高礼制。应天门是隋唐两京考古发掘出的第一座三出阙城门遗址,这种建制对北宋汴梁的宣德门和明清故宫的午门影响深远,在中国都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

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

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

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

次日:洛阳、登封白马寺

洛阳白马寺为中国第一古刹,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洛阳白马寺建立之后,中国“僧院”便泛称为“寺”,洛阳白马寺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白马寺

停车场内“人天共仰”牌坊

白马寺

“圣教西来”石牌坊

白马寺

检票处,持皈依证只有初一、十五才免票,平日半价17.5元。

白马寺

白马寺山门与广场

白马寺

山门外有两匹石马左右相对,石马高1.8米,长2.2米,头戴辔络,身置鞍鞯,性情温顺,雕工精细,相传为汉代的驮经之马,实为北宋太师太保魏咸信墓前的石像。年德浩法师住持白马寺,将石马迁置于山门前。

白马寺

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寺匾

白马寺

白马寺

钟楼由日本人中村包行先生捐资万日元、白马寺出资60万元人民币于年6月建成。

白马寺

鼓楼于年竣工。钟鼓楼同为方形歇山顶双重檐两层楼阁式,底部长宽各7.3米,上覆灰色筒瓦,额枋彩绘,同建于石砌台基之上。

白马寺

白马寺的格局纵向进深小于横向空间,对于传统依中轴线参观的程式又没有请讲解员,因此遗漏了很多重要的场所,比如摄摩腾与竺法兰大师的墓、六祖殿与狄仁杰墓。教训:参观历史建筑必须聘请景区讲解员。

白马寺

慈航普渡

白马寺

廊下深深

白马寺

白马寺中有许多石榴树,白马寺的石榴三国时曾誉满京师。石榴原产于安息(今伊朗),在汉代同佛经、佛像一起传入中国,并多在洛阳、长安落户。当时人们赞美石榴,把它作为中外人民交往的标志,石榴的身价倍增,白马寺的石榴,亦有“白马甜榴,一实值牛”的说法。

白马寺

接引殿原为明代建筑,清同治年间(公元—年)毁于大火。光绪年间(—年)重建,单檐硬山式面阔3间,进深2间,内供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像。

白马寺

清凉台在白马寺的最后部,是一座砖砌的高台,东西长42.80米,南北宽32.40米,高约6米,雄浑古朴,蔚为壮观。

白马寺

毗卢阁高耸竖立于清凉台上,是白马寺最后一座大殿,面阔5间,进深4间,长17.03米,宽11.7米,高约15.5米,殿顶为重檐歇山式,内供毗卢佛、文殊、普贤二菩萨。

白马寺

方丈室

白马寺

汉传密宗第八代祖师、日本真言宗祖师“空海大师”像。

白马寺

金代重修的齐云塔不在白马寺的旅游范围内,并且想从国道的大门进入时被拒绝,不对外接待游客。

白马寺

玄奘寺

玄奘寺又名唐僧寺,位于偃师缑氏镇唐僧寺村北紧靠国道,玄奘寺始建于北魏,原名灵岩寺,隋大业年间(公元-年)幼年的玄奘曾多次到该寺聆听佛法,玄奘取经返回后曾回寺看望僧众,被誉为大德、大善之人,为了弘扬他坚毅卓绝的精神,又改名为“兴善寺”。唐太宗曾赐地40顷敕令重修,武周圣历二年(公元年)武则天自神都洛阳出发,登封中岳路过该寺,也曾赐金重修并赐地百顷。后人为表示对玄奘法师的怀念,又改名为唐僧寺。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居士拜谒唐僧寺,提议更名为“玄奘寺”并亲题匾额。

玄奘法师金像

山门处的简介

少林寺

嵩山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年),地处中原腹地交通发达与都城洛阳隔山相望。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在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据北宋《景德传灯录》等书所载,孝文帝太和年间,达摩大师从南朝梁国北来,面壁于嵩山少林寺,历时九年,首传禅宗。随之功成的还有《易筋经》、《洗髓经》二经,奠定了少林武术的基础。《易筋经》、《洗髓经》均为强身健体之内功心法,随着后世的推广、弘扬,并吸收民间的武术之长,而逐渐形成中国武术的名门——少林功夫。隋文帝崇佛,于开皇年间(—年)诏赐少林寺土地一百顷。少林寺从此成为拥有众多农田和庞大寺产的大寺院。隋朝末年(年)群雄蜂起,天下大乱,拥有庞大寺产的少林寺,成为山贼攻击的目标,“僧徒拒之,塔院被焚”。为了保护寺产,少林寺僧人组织起武装力量与山贼、官兵作战,少林功夫作为少林寺的武装力量初步形成。唐武德二年(年),隋将军王世充在洛阳称帝,号“郑国”。其侄王仁则占据少林寺属地柏縠坞,建辕州城。武德四年(年),少林寺昙宗等十三位僧人,擒拿王仁则,夺取辕州城,归顺了秦王李世民。三天后,李世民派特使来少林寺宣慰,参战僧人皆受到封赏,昙宗还被封为大将军僧,并赐给少林寺柏縠坞田地四十顷。少林寺自此以武勇闻名于世,少林僧众习武蔚然成风,代代相传。宋朝以后,少林寺开始成为禅宗教派的朝圣地。为了纪念达摩,在少林寺后山达摩曾经坐禅传法的地方,修建初祖庵,并建立高大的“面壁之塔”。元朝,少林寺名僧辈出,是少林的第二个辉煌时期。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曹洞宗法脉回归祖庭,人才济济,高僧辈出,由此开启了少林寺一个最辉煌的时代,为该时期中国禅宗教派之轴心。元代中期,以邵元为代表的一批日本僧人到少林寺求法,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雪庭福裕禅师住持少林寺期间,还创立了寺院宗法门头制度,使少林寺僧人皆视少林寺为家,成为明朝(—年)少林功夫武术水平崛起和体系及门派形成的重要基础。明王朝是在汉人反抗蒙古人的战争中建立的。所以,在冷兵器时代的明朝,民间习武风气盛行。这是少林功夫武术水平精进和体系、门派形成的大环境。明朝近三百年间,是少林功夫武术水平大发展时期。少林寺僧人至少有六次受朝廷征调,参与官方的战争活动,屡建功勋,多次受到朝廷的嘉奖,并在少林寺树碑立坊修殿。少林功夫也在实战中经受了检验,少林功夫威名远扬,也因此确立了少林功夫在全国武术界的权威地位。少林功夫对少林寺僧人参战地区(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云南等)和游方地区(河南伏牛山、四川峨眉山、云南鸡足山等)的武术起源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满清入关建立政权以后,受战乱影响,此时的少林寺僧人规模逐渐缩小。清朝廷对少林寺非常重视。雍正十三年(年),皇帝亲览寺院规划图,审定方案,重建了山门,并重修了千佛殿。乾隆十五年(年),乾隆皇帝亲临少林寺,夜宿方丈室,并亲笔题诗立碑。少林寺僧人白天照常经课坐禅,夜间坚持在少林寺最隐蔽的后殿——千佛殿,习武不辍以至大殿地面因长期练功发力形成陷坑,至今遗迹仍存。从清朝白衣殿壁画和文献记载,少林功夫在清朝以来,仍维持着很高的水平。民国十七年三月,建国军樊钟秀乘冯玉祥的国民军后方空虚,夺占了巩县及偃师县,但不久被冯部将领石友三夺回。樊钟秀南撤,转攻登封县城,其司令部即设在少林寺内。石友三部向南追击,至辗辕关(十八盘),少林寺僧助樊狙击终不敌而溃。三月十五日,石友三追至少林寺,遂纵火焚法堂。次日,驻防登封的国民军(冯玉祥部)旅长苏启明,命军士抬煤油到寺中,将天王殿、大雄殿、紧那罗殿、六祖殿、阎王殿、龙王殿、钟鼓楼、香积厨、库房、东西禅堂、御座房等处,尽付一炬,以泄厥愤。至此,千载少林寺之精华,尽遭火龙浩劫!

少林寺

游客服务中心外的石牌坊

少林寺

景区观光车个人建议坐一次单程,从起点到终点塔林。要爬山的从塔林步行坐缆车去三皇寨爬嵩山,游览少林寺的从塔林往回走,可去初祖庵与达摩洞、少林寺、武术表演厅、天下第一名刹牌坊、景区大门。

少林寺

我们达到时正值饭点,无奈只能先坐电瓶车直奔少林寺用餐。

少林寺

正门两侧的“禅宗祖庭”与“大乘胜地”

少林寺

少林寺

整个景区内提供餐饮服务的只有两处,一处就是少林寺正门旁的少林欢喜地,还有一处在武术表演厅旁的禅居国际大酒店。少林欢喜地按照60元/人收费,5个人元只有6-7个吃不饱的素菜,添饭还要另外收钱,味道更不敢恭维。不知道禅居大酒店内餐饮怎样不敢妄评。忠告:提前用餐后再游览少林寺,我们的错误就是错过了在偃师缑氏镇的午餐。

少林寺

山门内需要二次检票才能进入真正的少林寺景区

少林寺

天下第一祖庭

少林寺

藏经阁

少林寺

少林寺声名远扬游客熙熙攘攘

少林寺

少林寺

少林寺

传说达摩一苇渡江到少林寺以后,在南京讲经说法的神光,历尽千辛万苦想方设法,终于渡过长江,追赶达摩到达少林。神光到少林寺以后,一心一意拜达摩为师向达摩求教。达摩在南京雨花台和神光会见时,神光傲气十足,极不谦虚。现在神光提出向达摩求教,达摩不知他有无诚心,便婉言拒绝。神光并不灰心丧气,仍步步紧跟达摩。达摩在洞里面壁坐禅,神光合十侍立其后,精心照料形影不离。神光跟随达摩九年之久,对禅师的一举一动,真是心悦诚服。达摩离开面壁洞,走下五乳峰回到少林寺,料理日常的佛事活动,神光在跟随师父从山洞回到寺院。时值寒冬,达摩在后院达摩亭坐禅,神光依矗立在亭外,合十以待。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夜晚入定以后,鹅毛大雪铺天盖地压了下来,不一会儿,积雪逾尺,大雪淹没了神光的双膝,浑身上下好似披了一层厚厚的毛茸雪毯,但是神光仍然双手合十,兀立不动,虔诚地站在雪窝里。第二天一早,达摩开定后走到门口一看,神光在雪地里站着。达摩问道:“你站在雪地里干什么?”神光答道:“向佛祖求法”。达摩沉思片刻说:“要我给你传法,除非天降红雪。”神光解意,他意识到这是圣僧指点他禅悟的诀奥,毫不犹豫地抽出随身携带的戒刀向左臂砍去,只听:“咔嚓”一声,一只冻僵了的胳膊落在地上,鲜血飞溅染红了地下的积雪和神光的衣衫。谁知这虔诚的刀声穿云拨雾飞报西天,惊动佛祖如来,佛祖随手脱下袈裟抛向东土,霎时整个少林红光笼罩彩霞四射,鹅毛似的大雪片被鲜血映得彤红纷扬而来。神光放下手里的戒刀,弯腰拿起鲜血淋离的左臂围绕达摩亭转了一圈,仍侍立于红雪之中,亭周围的积雪也被染成红的。此情此景,达摩看得一清二楚。他感到神光为了向他求教,长期侍立身后,今又立雪断臂,原来的骄傲自满情绪已经克服,信仰禅宗态度虔诚。达摩逐传衣钵、法器予神光,并取法名:“慧可”,禅宗法脉诞生二祖。

少林寺

达摩铜像

少林寺

千佛殿又名毗卢殿,是寺内最后一进大殿。殿内的壁画非常有名,是少林寺壁画中的珍品。大殿背面及东、西两墙壁上都绘有彩色壁画,最著名的有“十三棍僧救唐王”、“五百罗汉毗卢图”,色彩艳丽、构图和谐,衣袂飘飘,展示了唐代壁画的高水准。

少林寺

大殿内的陷坑是少林和尚练功脚坑

少林寺

少林寺

文殊殿

少林寺

鼓楼

少林寺

少林药局内的铜人(不是少林寺十八铜人)

少林寺

少林寺

塔林是历代高僧圆寂后的归葬地。少林寺塔林现存有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古塔座,现代塔两座。加上常住院中的两座宋塔,二祖庵附近三座唐、元、明砖塔,三祖庵一座金代砖塔以及塔林周围十座砖石塔,共计座墓塔或佛塔,构成了非常壮观的少林寺砖石塔建筑群。

少林寺

少林寺

少林寺

少林寺

步行前往演武厅观看武术表演,路过与演武厅一墙之隔的禅居国际大酒店。

少林寺

练功的小和尚像

少林寺

少林武术馆,凭门票免费观看少林功夫表演,大约1个小时一场。

少林寺

少林寺

少林寺

少林寺

不到一个小时的表演只有最后部分尚数精彩

少林寺

天下第一名刹牌坊感觉是旧物

少林寺

远处的中岳嵩山

少林寺

据说在校师生近三万六千人的塔沟武术学校,好多大型的武术表演和团体操表演都有塔沟武校的身影。

少林寺

嵩岳寺塔

嵩岳寺始建于北魏,是北魏孝明帝的离宫,后因北魏推崇佛教,离宫改为佛寺。隋文帝仁寿二年改名嵩岳寺。武则天和唐高宗游嵩山时,曾把嵩岳寺作为行宫。当时嵩岳寺楼阁相连,亭殿交辉,盛极一时。现塔院内大雄殿及两侧的伽蓝殿、白衣殿均为清时所建,惟塔为北魏时物(距今0年),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中国现存最古的砖塔。

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为青砖、黄泥砌筑的15层密檐式砖塔,平面呈十二边形。总高37.米,底层直径10.6米,内径5米余,壁体厚2.5米。塔的外部,由基石、塔身、宝刹组成。密檐之间矮壁上砌出各式门窗个。密檐自下而上逐层内收,构成一条柔和的抛物线,塔顶冠以砖质宝刹。

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

大法王寺

嵩山大法王寺位于登封市北五公里的嵩山玉柱峰下,寺院东西北三面群山环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大法王寺建于永平十四年(公元七十一年),距今已一千九百多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造最早的寺院,是汉明帝专为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译经传教而敕建的,成为中国第一所菩提道场,兴盛于唐宋时期。大法王寺依山而建,从低到高七进院落,有山门、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西方圣人殿、藏经阁(白玉卧佛殿),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殿堂楼阁,金碧辉煌。

大法王寺

大法王寺

大法王寺

大法王寺

大法王寺

大法王寺

大法王寺

三日:开封东京汴梁

北宋实行四京制: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南京应天府。其中,东京是首都,位于汴梁;西京即洛阳;南京是宋州,不是今天的南京,在今天的商丘;商丘是太祖龙兴之地;北京就是盛产香油的大名,今天的河北大名。所以,东京,开封,汴梁这三个名字,在宋朝实际上都是指今天的开封。

开封

开封美食首推灌汤包,这家黄家老店位于山陕甘会馆斜对面的府南街上。

开封

包公祠

开封包公祠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著名清官、政治改革家包拯而恢复重建的,其座落在河南省开封市包公湖西畔。据史书记载,开封包公祠始建于金、元,经明、清等朝代,历代修葺已有近千年历史,由于黄河水患,屡毁屡建。

开封包公祠

在包公祠我们有缘遇到了一位非常优秀导游员小薛(81176826),并聘请他给我们详细讲解了包公祠、开封府、大相国寺、山陕甘会馆。并让她推荐了开封好吃的餐厅和味道绝佳的花生酥。精彩的讲解、私房的推荐给我们的旅途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开封包公祠

开封包公祠

德昭古今

开封包公祠

开封市旅游图,红圈内的是皇城。

开封包公祠

包公留下的一则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更充分地体现了包公清心寡欲、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和嫉恶如仇、憎恨贪官的无私精神。

开封包公祠

东西配殿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包公的传说轶闻和历史故事,如“包公掷砚”、“陈州放粮”,“怒打銮驾”、“智铡赵王”等。

开封包公祠

包拯包大人的真实画像,脸一点都不黑。

开封包公祠

开封府

开封府又称南衙,初建于五代后梁开平元年(公元年)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被誉为天下首府。据史料记载,北宋开封府共有任府尹,尤以包公打座南衙而驰名中外。

开封府

入口检票处

开封府

仪门

开封府

官印

开封府

戒石

开封府

大堂

开封府

三口铜铡

开封府

演出节目单

开封府

出开封府后门步行不多远就到了大相国寺。

开封府

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位于开封市中心,红墙碧瓦殿宇巍峨霜锺远振,是著名的皇家寺院、十大历史名寺之一。原名建国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年),距今1多年的历史。据载寺址为战国四公子信陵君的故宅。公元年,唐睿宗为纪念自己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北宋时期,大相国寺尤得皇帝尊崇,多次扩建,占地达余亩,辖64个禅、律院,僧众数千人是全国佛教中心。

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

鲁智深本名叫做鲁达,原是陕西经略的提辖,为人侠肝义胆、嫉恶如仇,由于见郑屠户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逃到到五台山文殊院出家,法名“智深”。由于不守佛规,喝酒闹事人称“花和尚”。文殊院方丈把他介绍到大相国寺看菜园子。由于菜园子附近住着二、三十个泼皮,他们常来菜园子偷菜,已换了几个看园子的人都管不了他们。这次听说又换了个新人,便来闹事,没想到被鲁智深把两个领头的踢到粪坑里,吓得他们跪地求饶。到了第二天,泼皮们买些酒菜向鲁智深赔礼道歉。大家正吃得高兴,听到门外大树上的乌鸦叫个不停,泼皮们说这叫声不吉利,吵的人心烦,便欲搬梯子拆掉鸟巢。鲁智深乘着酒性,先用手推了推便脱下外套,右手向下将腰跨一掀,竟然将碗口大的杨柳连根拔起了,众泼皮惊得个个看呆了,马上跪在地上拜鲁智深,求鲁智深当他们的师傅。

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的主殿大雄宝殿,该殿为清代顺治年修建,重檐歇山顶,面阔7间,进深5间,高约为13米,其气势恢宏,堪为古建筑中的瑰宝,被誉为“中原第一殿”。大殿周围及月台上白石栏杆的望柱上,镂刻有58个狮子,刻工精巧,形态各异。

大相国寺

大雄宝殿重檐歇山顶的侧面照

大相国寺

大雄宝殿内供奉着三尊佛像,中间的是本师释迦摩尼佛,东边是东方琉璃世界药师佛,西边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三尊佛像,雕工精细,体态丰腴、目光慈悲安详,法相庄严圆满,堪称造像艺术中的精品。

大相国寺

五百罗汉殿是八角造型,俗称“八角琉璃殿”,其造型独特,在中国佛教寺院中可谓独一无二。该殿为清乾隆年所建,占地平方米,由游廊殿、天井院和中心亭三部分组成。罗汉殿中心耸立的八角亭中,供奉一尊四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这尊像系一株完整的银杏树雕刻而成,是乾隆年间一名民间的无名艺人用了58年心血完成的艺术杰作。像高7米多,重约0公斤,四面造型相同,每面各有六只大手及扇状小手三至四层,每只手掌中均刻有一眼,共计一千零四十八只眼,民间俗称“千眼千手佛”,为观音菩萨三十二变相之一。此造像不仅材料珍贵,雕工更是精巧,可谓鬼斧神工,甚是神奇,是大相国寺镇寺之宝。

大相国寺

琉璃殿后面便是藏经楼,藏经楼位于整个寺院的后部,它是一座两层楼阁的建筑,雕梁画拣,富丽堂皇。也是寺院珍藏经卷之处。年11月6日,海内外0余位高僧大德参加大相国寺举行的“佛像开光、迎奉藏经和方丈升座”等庆典活动,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出席,并赠送大相国寺《乾隆版大藏经》一部、共余册,就珍藏于此楼上。楼中供奉缅甸白玉所雕释迦摩尼佛像一尊,工艺精美,庄严慈祥。

大相国寺

藏经楼三字篆书匾额,白底黑字,笔力遒劲,相传为清代书法大家孙星衍遗墨。

大相国寺

藏经楼后面高耸的楼阁建筑是复建的资圣阁,也是汴京八景之“资圣熏风”。汴城八景为:“铁塔行云,金池过雨,州桥明月,大河涛声,繁台春晓,汴水秋风,隋堤烟柳,相国霜钟。”又八景为:“艮岳春云,夷山夕照,金梁晓月,资圣薰风,百岗冬雪,吹台秋雨,宴台瑞霭,牧苑新晴。元代诗人陈孚的“大相国寺天下雄,天梯缥缈凌虚空。三千歌吹灯火上,五百缨缦烟云中。”说的就是大相国寺内的资圣阁。资圣阁是唐、宋时期大相国寺的标志性建筑,在唐代修建时名为“排云阁”,高三百尺,五檐滴水,雄丽壮观,只可惜毁于明末黄河水患。

大相国寺

山陕甘会馆

山陕甘会馆位于开封市龙亭区徐府街北侧,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年),由居住在开封的山西、陕西、甘肃三省的富商巨贾在明代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的府址上聚资修建而成,是清代山西、陕西、甘肃三省旅汴客商经商、贸易、联络同乡感情的场所,已有多年历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rhyj/8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