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上次去乌兹别克斯坦的旅行时隔一年半之后,我又一次独自踏上了旅途,这次的主题是甘肃河西走廊,途径兰州、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我整理完成了旅行笔记。我倾向于将创作与传播区分开,我把自己的文字作品视为私人文献,这些内容在当下未必是有用的,也不会大面积传播,是给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后的人查阅使用的。一部分文字作品应该忽略甚至主动摒弃传播,而发挥文字信息密度大的优势,把自己的作品变成资料库,这些内容本就不是作用于现在,而是作用于未来。下面是分地点文章链接,再后面是全文,欢迎先收藏。甘肃河西走廊之旅㈠前言:历史旅行带给我解脱于现实时间的愉悦甘肃河西走廊之旅㈡兰州:黄河、羊肉与三炮台,内地边疆古典丰饶的起点甘肃河西走廊之旅㈢武威:从帝国武功军威,到凉爽文雅之州甘肃河西走廊之旅㈣张掖:西夏大佛、南宋皇帝、五凉文人甘肃河西走廊之旅㈤酒泉:古墓、边关、大工厂,文人君主与帝国战神的城市甘肃河西走廊之旅㈥敦煌:开凿一座属于我和家人朋友们的莫高窟前言年冬天我前往乌兹别克斯坦,完成我的第二本书《盲目流动》中最后一条路线。从年我开始探寻有关中国边地的历史文化遗迹,先走了中东铁路、新疆北部、西康省和南满铁路4条路线,后来去了马来西亚、土耳其、伊朗和乌兹别克斯坦。如果不是年瘟疫的影响,我应该会在后面2年里继续完成6条路线:印度南部前殖民城市、波斯湾沿岸、高加索三国、巴尔干半岛、俄罗斯蒙古人与穆斯林为主的地区等等,虽然这些计划目前都没有实现,但年我和艺术家钱赓合作了一个艺术创作项目“斗量之海”,将钱赓的实验书法表演和我的独立出版相结合,发布了我的两本书《铁锈与孤岛》和《盲目流动》,年底我又把这段创作经历制作成一部纪录片《琥珀里的书与我》。我一直等到年春天结束,还是没有恢复正常的跨国旅行,我只好在中国境内另做打算。4月的时候我做了一个环北京高铁2h文化旅行项目,去了定州、蓟州、保定、正定4座城。虽然是很小的文旅评测,4个地点都是一日游,但让我产生了一个念头,也许我可以重新开始做中国境内的历史文化探访内容。年秋天之后我开始做国外旅行写作的内容,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构建完整的世界观图景,当下政治上被划定的国家边界割裂了事实上的联系,这意味着历史文化旅行写作不该以当代的国家实体为界限;另一部分原因来自跟我合作的一些媒体的建议,中国政府对本国民族与宗教内容的言论管制很严苛,写其他国家的内容相对容易获得发表机会。如果一定要跨国旅行,倒也不是完全不可以,很奇怪我对瘟疫本身并没有多少真实的恐惧感,但现在的样子出国确实要面对更麻烦的流程,所以我决定先继续在中国国内做一些内容。我有时也会对这种历史文化内容在当代的价值产生疑虑,我的一些朋友们建议我考虑做一些和当代更有关系的内容,比如正在发生事件的人物采访和非虚构写作,或者一些和日常生活更有关系的事情,比如美食、商业、互联网、娱乐、两性关系、新媒体艺术等等,显然些内容更容易获得媒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jgyj/10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