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儿童白癜风患者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03462.html

善业泥是指一种源自古印度,用泥模压制而成的小型浮雕佛像,有的在制作时还掺入了高僧的骨灰。善业泥在中国始于隋代,多见于唐代,题材以佛、菩萨像和多宝塔居多。善业泥,即用模子脱成的泥制浮雕佛像,唐代这类泥像制作了很多。善业泥之名也是因为唐代有的泥像背后有“大唐善业泥,压得真如妙色身”诸字而得名,所以凡是这种小泥模制佛像也都可统称为善业泥像。善业泥尺寸大小不等,多数在10厘米以内。莲花生大师入藏传法后藏语对印度梵语的音译善业泥为“擦擦”,至今在中国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省(自治区)藏区还沿用。

出土于唐代的“善业泥”

“善业”是指个人的积善行为,佛教认为人们只有通过积累善业,才能使自己离开邪恶,进入正道,获得爱果,达到涅盘境界;“真如”,意为事物的真实状况、真实性质,为绝对不变的“永恒真理”或本体;“妙色身”是指佛所具有的种种祥瑞特征。所以此类压制而成的佛像也就被称为“善业泥佛像”。它是将和好的泥土压印在木模或铜模上,取出阴干后,再经过低温烧造而成。善业泥像一般较小,制作简便。唐代段成式的《寺塔记》,其中记隋代造小泥塔的内容:“常乐坊赵景公寺,隋开皇三年(年)置……守公乃造小泥塔及木塔近十万枚葬之,今尚有数万存焉”。

出土于唐代的“善业泥”

玄奘《大唐西域记》载:“印度之法,香末为泥,作小窣堵波(佛塔),高五六寸,书写经文,以置其中,谓之法舍利也。数渐盈积,建大窣堵波,总聚于内,常修供养”。通过实物和文献得知,这种小泥塔可能就是早期的擦擦。

《元史》卷二百二载:“又有作擦擦者以泥作小浮屠也。《元史纪事本末》:西僧有所谓擦擦者,以泥作小塔,或十万、二十万、至三十万云云。藏有擦擦寺,万塔林立,云镇压邪,尚旧俗也”。

清修《钦定元史语解》卷二十四载:“攃攃(擦擦),唐古特语泥印佛亦泥印塔也”。

道光十九年(年),乾隆朝大学士刘墉之孙、雅好文玩的刘燕庭无意间在西安慈恩寺见到一种模制的小泥佛像,十分精美,且背面大多有铭刻,他寻拾完好的小像有十几件,后来被同代学者鲍昌熙收于《金石屑》中,这是此种小佛像最早被著录。

唐朝的善业泥佛像是高僧玄奘从印度归国后仿效印度作法,藉为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祈福之机,在都城长安制造的一种佛像形式。其活动以慈恩寺、西明寺、至相寺为主,得到了唐高宗的大力支持。以空间而论,此一风尚只流行于长安及其周围地区,在距长安不远的东都洛阳至今未见善业泥佛像踪影;就时间而言,主要出现在永徽、显庆年间,玄奘圆寂后,善业泥佛像的制作骤然从颠峰跌至低谷。从某种意义上说,玄奘既是善业泥佛像的始作俑者,也是终结者。玄奘崇信弥勒,期待死后上生兜率天听弥勒说教,善业泥上的弥勒或许暗示着某种关联。

善业泥凭借佛弟子的巨大虔诚和无比才智,奇迹般留给世人的艺术奇珍,虽屡遭浩毁,仍流传至今,近年来,西安南郊多有出土,它具有宗教、艺术、文物、历史等多学科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西安慈恩寺出土“善业泥”

唐代后随着汉传佛教密法传入日本,以及诸多原因,“善业泥”在汉地越来越少,直至失传,但在我国藏地,随着藏传佛教兴起,“善业泥”这一佛教瑰宝却慢慢发展,流传下来,而且越来越盛行,在藏地,“善业泥”更是音译了原印度的名称,称为“擦擦”。藏传佛教僧俗制作擦擦的目的在于积攒善业功德,并将其视作消灾祈福的圣物擦擦,多用于佛像及佛塔的装藏。有些则直接置于寺庙,修习的岩窟或“擦康”,“门塘”内,还有的堆放在山顶和路口的玛尼堆处,与风马旗、玛尼石刻和经幡在一起,受到信众的顶礼膜拜。除以上的供奉方式外,还流行将擦擦安放于随身佩带的嘎乌之内,以便随时随地地观想礼赞。此外,西藏地方政府四品以上的官员,还把盛有擦擦的嘎乌戴在发譬中,以作为官位等级的标志。

出土于藏地之元代“善业泥”——“擦擦”

这些精美的擦擦有什么艺术特色呢?首先是粗放中追求精妙。擦擦作为藏传佛教的小型宗教艺术品,她是大众的和通俗的,在藏传佛教的善信心中,打制擦擦的数量远比质量更重要,因此相当数量的擦擦比较简单粗糙和程式化,但仍有众多的艺僧艺匠出于对佛教的虔诚信仰,对佛祖的无限崇拜,他们的认真与执着,以及与生俱来的对艺术的敏锐感觉和艺不厌精的苦苦追求,他们年复一年的刻苦努力,代代相传,终于在这漫漫艺术长河中创造出许许多多的艺术精品。

吉祥慧灯推出之魔敌擦擦

(可单击查看)

擦擦艺术必须严格遵守种种造像仪轨和尺度的规定。尤其是对于释迦牟尼像绝不允许有丝毫的自作主张,菩萨、佛母、金刚、罗汉亦均有严格的比例和形象上的界定,似乎制约和限制了擦擦的艺术生命。其实不尽然,深通工巧、技艺超群的大德、巧僧,多才多艺的善信在仪轨雷池之内,充分显示了他们惊天动地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天份,使擦擦艺术几乎臻于尽善尽美的地步,艺术的多样性在这里得到充分的显示。古代遗存便是此论点的有力论据。出土和传世的擦擦不仅具有明显的地域、风格上的艺术特征,即便属于装饰性很强的佛像举光背、台座、天衣等辅助性纹饰上,也能够显示出作者的完美感觉和艺术才华,使艺术创作力发挥到了极致的程度。

每一件擦擦,尤其是那些极小的擦擦,在方寸之内充分运用了雕塑语汇所特有的审美功能。祖师之德行,佛陀之端庄,菩萨之慈秀,度母之丰柔,罗汉之虔笃,护法之威严,明王之怖慑,一一跃然于泥香之上。不能不说这是重像设的藏传佛教艺术遗惠给世间的一份得天独厚、具有极高价值的艺术精品。以往传统观念所谓擦擦这种模制艺术品“僵板”、“无艺术生命力”等简单、盲目的武断结论,可能是由于缺乏大量实物资料的积淀,没能真正深入藏区进行系统地对比研究等致命原因造成的偏见。如塑造年代略早的伐那波斯尊者立体擦擦俨然是以印度僧人为原型的艺术再创作,另一件哈香尊者则二目圆睁,全然是地道的藏地塑佛像的典型手法。两件擦擦所塑造的两尊罗汉都注入了无名艺术家的心血和寺院僧徒真实的艺术感受,无疑是难得的庙宇艺术精萃。

年5月24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申报的擦擦制作技艺(拉萨擦擦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自“善业泥”传入藏区以来,由于其独特的宗教艺术形式对佛法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使其不断地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同时,铸造技术和雕刻技艺的不断完善,体积的限定和刻画内容的增多,均不能影响擦擦造型的精确度和丰富的内容,即使是千手千眼观音菩萨或金刚大威德本尊那样造型复杂,手持器具繁多的神灵塑像,在几厘米大小的擦擦上,均能准确无误地一一刻画出来,并能体现优美的动态及饱满的体积结构,真可谓是藏族传统美术中的一朵奇花。

擦擦一词的来源主要有三种说法:其一,源于古印度中北部方言,是藏语对梵语的音译,意为“复制”,至今在中国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省自治区、藏区还沿用;其二,源于制作擦擦时发出的音响,为拟声字;其三,藏语"萨"或"洽"就是土,至今通用的"擦擦",本应该做"萨擦"或"洽擦",即泥擦,总之,擦擦是指一种用凹型模具捺入软泥等材质、压制成型脱范而出的模制小型佛像、塔。绝大多数擦擦是由一、二件模具压制成型脱范而出的,也有几件模具在同一块泥上,经多次压制成型的一种特大型的擦擦。此种擦擦尺寸较大,存世量较少。藏地发现的早期印度风格的擦擦多由红色陶土塑成,边缘不规整,胎泥外溢,图案以神降塔、吉祥塔和菩提塔居多,且大都印有般若经咒。此后,藏地自身也开始制作擦擦,内容、题材逐渐增多,藏文的六字真言由藏文转写的梵文经咒取代。如今,凡是用凹型模具磕制的泥质小佛像、塔,不论浮雕或圆雕,只要属于藏传佛教系列,均以擦擦称谓一概而论,似已约定俗成。

藏地护身类擦擦至尊——阎魔敌

善业泥,即小型模压而成的泥制浮雕佛像,多见于唐代所造。善业泥之名也即因唐代有的佛砖背后有“大唐善业泥,压得真如妙色身”诸字而得名,故凡是这种小泥模制佛像也都可统称为善业泥像。唐朝的善业泥佛像是高僧玄奘从印度归国后仿效佛庭礼仪,藉为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祈福之机,在都城长安制造的一种佛像形式。当时除汉地外,西藏也造善业泥,称之为“擦擦”。也常以高僧的骨灰或藏药、香灰等掺入其中,做成“骨擦”和“药擦”。——也就是说“擦擦”和“善业泥”本是一样的,地区不一样,称呼的方法也不一样。(只是现在汉地的“善业泥”几近失传状态)

唐代“善业泥”

“善业泥”是指一种模制的泥佛或泥塔。汉地及以往书面语称之为“模制泥佛像”或“善业泥”等。藏地发现的早期印度风格的善业泥多由红色陶土塑成,边缘不规整,胎泥外溢,图案以神降塔、吉祥塔和菩提塔居多,且大都印有般若经咒。此后,藏地自身也开始制作,内容、题材逐渐增多,藏文的六字真言由藏文转写的梵文经咒取代。大约在13世纪以后,随着藏传佛教在内地的传播,藏式擦擦又传入杭州、北京等地。

藏地彩绘版“十相自在”擦擦(可单击查看)

在藏民心目中,祖辈已习惯于将打制的擦擦当作圆满自家夙愿的圣物,直接置于寺庙、修习的岩窟或“擦康”、“门塘”内,还有的堆放在山顶和路口的嘛尼堆处,与风马旗、玛尼石刻和经幡在一起,受到信众的顶礼膜拜。除以上的供奉方式外,还流行将擦擦安放于随身佩带的嘎乌之内,以便随时随地地观想礼赞。此外,西藏地方政府四品以上的官员,还把盛有擦擦的嘎乌戴在发髻中,以作为官位等级的标志。

藏传佛教祈福仪式——放风马

善业泥是将和好的泥土压印在木模或铜模上,取出阴干后,再经过低温烧制而成。善业泥像在清乾嘉以后随金石考据学的发达也渐被人注意,道光十九年初,刘燕庭在西安慈恩寺得见善业泥,后为鲍昌熙摹入《金石屑》,此为善业泥著录之始。近有黄睿(伯川)集拓《尊古斋陶佛留真》,上世纪50年代,善业泥佛像在西安西明寺遗址、太平坊的温国寺、义宁坊积善尼寺遗址等地也有出土,尤以慈恩寺雁塔附近出土为人多知。可知唐代非常流行制作善业泥。此外在敦煌莫高窟也发现了许多方模印而成的佛像、佛塔。

随喜供养藏传宁玛巴昔青派娘氏家族传承昔青寺制作擦擦积累福报,可单击发心随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dmyj/9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