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xianmeng.net.cn/fengshang/xinchao/870.html
      五月

仰赖佛陀所惠赐,清净无垢慧眼;方能勇敢的眺望...

            

农历五月二日

唐代高僧雪峰义存禅师圆寂纪念日

雪峰义存(~),唐代禅僧,又叫义存真觉禅师。曾宿于雪峰山,故号雪峰,世称雪峰义存,乃德山宣鉴禅师之法嗣。俗家姓曾,乃泉州(福建)南安人。十二岁随父至蒲田,拜玉润寺庆玄律师为师。十七岁时落发,二十四岁遭遇会昌破佛,乃易俗服,参谒芙蓉灵训禅师;后于洞山良价座下任饭头职,机缘不契,又参德山宣鉴禅师,后嗣德山之法。其后,师应请入福建之象骨峰,立庵弘法。懿宗乾符元年(),其寺蒙赐号“应天雪峰寺”,缁素云集,僖宗闻其道风,赐号“真觉大师”并赐紫衣。后梁太祖开平二年五月二日圆寂,世寿八十七,法腊五十九。嗣法弟子有云门文偃、玄沙师备、罗汉桂琛、长庆慧棱、鼓山神晏、保福从展等,其中云门文偃为云门宗开山祖师,罗汉桂琛弟子法眼文益为法眼宗开山祖师。

《雪峰义存禅师语录》,二卷,又作《雪峰禅师语录》《真觉禅师语录》《雪峰真觉禅师语录》,明人林弘衍编,于崇祯十二年()刊行。《语录》编录上堂示众语、机缘问答、偈颂、规则、遗诫等,卷末附录雪峰真觉大师年谱、雪峰崇圣禅寺碑记文、雪峰禅寺二十四景诗以及孙觉、方山慧真诸人之序、跋等。

          

农历五月五日

实叉难陀开始翻译《大乘入楞伽经》

《大乘入楞伽经》七卷,唐(武周)实叉难陀译。武周久视元年五月五日,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在洛阳始译此经。《楞伽经》宣说世界万有皆由心所造,认识作用之对象不在外界而在于内心,结合如来藏思想与唯识阿赖耶识思想,为代表印度后期大乘佛教思想之经典,是法相宗所依六经之一。据经录载,《大乘入楞伽经》是第四译,目前尚有三种译本存世:一、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四卷,又称四卷楞伽、宋译楞伽。二、北魏菩提流支所译《入楞伽经》,十卷,又称十卷楞伽、魏译楞伽。三、唐实叉难陀译《大乘入楞伽经》,七卷,又称七卷楞伽、唐译楞伽。三种译本之中,四卷《楞伽》是菩提达磨付嘱慧可之经典,古来特为禅宗所重。

实叉难陀(~),意译学喜、喜学,唐代译经三藏。于阗(新疆和阗)人,善大小二乘,旁通异学。武周证圣元年(),持梵本《华严经》来到东都洛阳,奉武后命,于大内大遍空寺,在义净、复礼、菩提流支等人协助下,历时四年,译出八十卷《华严经》。八十卷《华严经》译出,进一步推动我国佛学界《华严经》的研习及唐代华严宗的形成。此外,实叉难陀还译有《大乘入楞伽经》《文殊授记经》等,共十九部、一○七卷。长安四年()归国,后经再三迎请,又于中宗景龙二年()再度来华,帝亲迎于郊外,景云元年十月示寂,世寿五十九。荼毗之后,其舌不坏。门人悲智等送其灵骨及舌返于阗,起塔供养,后人于荼毗处建七重塔,称华严三藏塔。

          

农历五月六日

唐代高僧鉴真大师圆寂纪念日

鉴真大师(~),唐代高僧,又称过海大师、唐大和尚,东渡日本弘法,成为日本律宗始祖。鉴真大师是广陵江阳人,俗姓淳于,早岁出家学律、天台,又至长安、洛阳参学,后归扬州,于大明寺讲律传法。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日僧荣睿、普照来唐留学,见中国戒律之盛况,遂于天宝元年()恳请鉴真大师东渡弘传律法。大师深有所感,决心赴日弘布戒律,当时请求随同前往弘法之弟子共有祥彦、道兴、道航等二十一人。大师先后五次东渡,皆因国人不舍,又遭海贼、暴风等而未能成行,其间颠沛各地达十一年之久。其后大师双目失明,却不稍减赴日之志。

鉴真大师东渡日本传戒弘法,同行者有扬州白塔寺僧法进、泉州超功寺僧昙静、台州开元寺僧思托、扬州兴云寺僧义静、衢州灵耀寺僧法载、窦州开元寺僧法成、藤州通善寺尼智首、扬州优婆塞潘仙童、胡国人安如宝、昆仑国人军法力、瞻波国人善听等数十人。带去经像法物众多,包括如来舍利、弥陀、药师、观音、弥勒等造像,金字《华严经》《大佛名经》《大品经》《大集经》,南本《涅槃经》《四分律》,法砺、光统《四分律疏》,天台《止观法门》《法华玄义》《法华文句》《天台四教仪》《小止观》《六妙门》等,定宾《饰宗义记》,观者寺亮律师《义记》,南山道宣《含注戒本疏》《行事钞》《羯磨疏》,怀素《戒本疏》,《比丘尼传》《大唐西域记》《戒坛图经》等共四十八部,菩提子、青莲华茎、天竺革履及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之真迹行书等,对发展日本医学、雕塑、美术、建筑等皆有极大贡献。

          

农历五月八日

宋代高僧虎丘绍隆禅师圆寂日

虎丘绍隆(~),宋代高僧。九岁入佛慧院,精研律藏。曾谒长芦净照崇信禅师,历访宝峰湛堂文准、黄龙死心悟新诸师。后赴夹山,随侍临济宗杨岐派高僧圆悟克勤禅师凡二十年,并嗣其法。高宗建炎四年(),居平江虎丘山云岩禅寺,大振圆悟禅风,世称虎丘绍隆,久之遂成一派,即虎丘派。圆悟示寂之后,与若平共编圆悟禅师之语录。绍兴六年夏感微疾,五月八日,师白众曰:“当以第一座宗达承院事。”众请于郡,从之。事已索笔大书偈曰:“无法可说,是名说法,所以佛法,无有剩语,珍重!”掷笔而逝。塔于本山之阳,世寿六十有五(一说六十),腊四十五。有《虎丘隆和尚语录》一卷,门人嗣端等编。虎丘派之法系,东传日本之后,颇为隆盛。

          

农历五月十一

竺法护译出《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一卷,又称《弥勒菩萨本愿经》《弥勒菩萨所问经》《弥勒问本愿经》《弥勒本愿经》《弥勒杂经》。《弥勒菩萨本愿经》是《大宝积经》第四十二会“弥勒菩萨所问会”之别出异译本,是第一种汉文译本,竺法护于晋惠帝太安二年五月十一日译出。据诸经录记载,本经共有三种汉文译本:其一,西晋竺法护译;其二,东晋只多蜜所译《弥勒所问本愿经》,已佚;其三,唐菩提流志所译《弥勒菩萨所问会》,即《大宝积经》第四十二会。本经旨在叙述欲成正觉之菩萨之所行,前半部是佛对弥勒列举菩萨所行,后半部是佛对阿难说示佛之因行。经题所谓“本愿”,是指菩萨发意修行。又经中应弥勒菩萨所问“菩萨行何法可离诸恶道,而不堕恶知识”,佛提出十种法:一,寂静平等之道意;二,住于空后以方便分别诸所见;三,于大悲、空与一切法不生分别;四,持戒、无疑、处阿兰若、住正见;五,立德,不求他人长短,反省自身所行,乐法,救他人;六,无悭贪、除铋心,无愚痴、如意虚空、住空法;七,七菩提分;八,八正道分;九,九次第定;十,十种三昧。

          

农历五月十二

圆瑛大师诞辰

圆瑛(~),我国现代高僧。福建古田人,俗家姓吴,乳名昌发,学名亨春。出家之后,法名宏悟,字圆瑛,号韬光,以字行世。清光绪四年五月十二日,出生于古田平湖端上村。十九岁于鼓山出家,翌年依涌泉寺妙莲受具足戒,旋至常州天宁寺依冶开参究禅宗,历四寒暑;二十六岁,参宁波天童寺寄禅,从习禅定,一心参究。二十八岁,定中前境复现,身心俱空,自是慧业增明,定功益力,取前习《楞严经》读之,凡前所未通者皆得了然。倾四十余年愿力而广说之,机辩纵横,饶益教界,近代推为“楞严独步”。复从通智、谛闲、祖印、慧明、道阶诸师修习教观,自此宗说兼通。尝至福建、浙江、北京以及南洋等地,讲学布教,誉享海内。年,陈真如、赵朴初、周叔迦等人在北京筹备成立中国佛教协会,圆瑛大师被推为第一任会长,同年九月示寂,世寿七十六,僧腊五十七,有《圆瑛文集》《圆瑛大师法汇》等行世。

          

农历五月十三

唐代高僧神会禅师圆寂日

神会(~),唐代禅宗高僧,荷泽宗创始人。俗家姓高,襄阳人氏。幼学五经、老庄、诸史,后来在国昌寺跟随颢元法师出家。出家之后,讽诵群经易如反掌。年十三岁,就去曹溪参谒六祖慧能大师。慧能大师圆寂之后,神会参访四方,跋涉千里。开元八年(),神会奉敕住南阳龙兴寺,大力弘扬禅法,人称南阳和尚。

神会禅师于肃宗上元元年五月十三日中夜奄然而化,世寿七十五;上元二年,塔于洛京龙门,敕于塔所置宝应寺;大历五年,赐号真宗般若传法之堂;大历七年,又赐般若大师之塔。

神会禅师一生弘扬六祖慧能顿悟宗风,主张单刀直入、直了见性,不言阶渐,提倡“无念为宗”。经数十年努力,南宗禅终于在北方奠定基础,逐渐替代整个禅宗。

贞元十二年()时,德宗邀诸禅师,共推神会为禅宗第七祖,并亲撰《七祖赞》,敕碑置神龙寺。

          农历五月十三伽蓝菩萨圣诞日

农历5月13日,伽蓝菩萨圣诞日。伽蓝菩萨与韦驮菩萨是佛教大护法神。佛说有十八神保护伽蓝,“伽蓝”即寺院道场的通称,佛教伽蓝神的形象代表。伽篮菩萨以关公形象为代表,伽蓝菩萨又被称作汉传的财神。中国自唐宋时禅宗道场已有供奉伽蓝神的风俗!南无护法伽蓝圣众菩萨!

          

农历五月十五

无罗叉、竺叔兰开始翻译《放光般若经》

《放光般若经》,凡二十卷(或三十卷),西晋无罗叉(无叉罗)、竺叔兰共译。又作《放光般若波罗蜜经》《放光摩诃般若经》《摩诃般若放光经》《放光经》。本经记述般若波罗蜜法及其功德,并劝众生修学之。自“放光品”以下至“嘱累品”,计九十品,经名盖依初品而立。据《出三藏记集》“放光经记”所载,曹魏齐王甘露五年,颍川朱士行入于阗,抄得梵本九十六章共六十万余言,后由其弟子弗如檀送回洛阳。至晋惠帝元康元年()五月十五日,沙门无罗叉于陈留仓恒水南寺开始翻译,由河南居士竺叔兰口传,祝太玄、周玄明笔受完成,至十二月二十四日译毕。本经与竺法护译《光赞经》十卷、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大品般若)》、玄奘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二会等经有部分相同之处,相当于现存梵文二万五千颂般若。

无罗叉,又作无叉罗,西晋译经僧,于阗人。竺叔兰,天竺人,与竺法护同时。其祖因为国乱被害,父遂避难至晋,居于河南。叔兰从其二舅受学经法,精通梵文、汉语,兼学文史,浸染于当时清谈风气,与名士交游。性嗜酒,每饮至五六斗方觉酣畅。据传曾死而复苏,自言在阴间见及业果,因而改节修慈,专志经法。西晋惠帝元康元年(),译有《首楞严经》二卷、《异维摩诘经》三卷,又与无罗叉在仓垣水南寺译出《放光般若经》二十卷。因遭石勒之乱,投奔荆州,其后无疾而终,寂年与世寿均不详。

          

农历五月十六

降龙罗汉、宋代临济宗高僧道济禅师圆寂日

道济(~),宋代临济宗杨岐派高僧,是临海(浙江台州)人,俗家姓李。道济禅师诞生满月之后,有天台国清寺法空一本法师来访,为新生儿起名修元,就是令修本命元辰之意。十八岁时因为父母双亡,落发于灵隐寺,曾问道于祇园寺道清、观音寺道净,后前往苏州虎丘山,拜圆悟克勤禅师的法嗣瞎堂慧远禅师为师并嗣其法。宋宁宗嘉定二年五月十六日,道济禅师示寂于虎跑寺(或说净慈寺),世寿六十(一说七十三),葬于虎跑。临终曾书偈云:“六十年来狼籍,东壁打倒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当代高僧惟贤法师认为:依佛教正义阿罗汉译义有三,一曰无生,即生死已断、不受后有、不堕轮回;二曰杀贼,即经过修行断除烦恼,消灭三界见思惑,达到离欲寂静;三曰应供,即游戏人间,接受众生供养,堪为众生福田。而方便善巧、大机大用、处污泥而不染、品行高洁、悲智兼运、游戏神通,则非登地以上菩萨不行。唐代高僧寒山、拾得,五代奉化布袋和尚,即是文殊、普贤、弥勒化身,都属此类。认为济公既为罗汉,又为菩萨,“内秘声闻乘,外现菩萨身”,未尝不可。

农历五月十八

宋代三大译经家之一法天大师圆寂日。

法天(?~),中印度人,早年住在印度摩揭陀国那烂陀寺。宋太祖开宝六年()带着多部佛经(梵夹装)来中土,与河中府梵学沙门法进等人一起翻译佛经,先后译出《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最胜佛顶陀罗尼经》《七佛赞呗伽陀》三部各三卷,因此被赏赐紫方袍。

农历五月二十一日

唯识学泰斗惟贤长老诞辰纪念日

惟贤长老(~),当代高僧,佛门龙象。俗姓邱,名兆红,四川省蓬溪县文井镇新林黑堡堰村人,生于一九二〇年农历五月二十一日。

惟贤长老二十一岁开始弘法,跟随雪松法师在四川开县创办大觉佛学院,创办《大雄》月刊并任主编。惟贤长老白天教书,接待各种宾客,早晚行持,经常拜佛礼佛,常读经到深夜,这段期间认真阅读《大般若经》《华严经》《大般涅槃经》《四阿含经》《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等经论,智慧开启,融通佛教空有、显密、大小教义。

惟贤长老曾经亲近太虚大师十年,深得大师思想真传,毕生以大师之心为心、以大师之行为行,学贯中西,融通三教,倡导八宗平等,践行人生佛教,被教界内外尊为当代高僧、教内硕德、法门领袖、唯识学泰斗。

农历五月二十六日

《出三藏记集》作者僧祐法师圆寂纪念日

僧祐(~),南朝齐梁时期律学大师、佛教文史学家。原籍彭城下邳,生于江南建业,俗家姓俞。幼时跟随父母入建初寺礼拜,欢喜踊跃,不肯回家。父母依从其愿,允许他在寺内出家。十四岁时,又投定林上寺法达法师门下。法达法师戒德精严,堪称法门栋梁。与此同时,法献法师也在定林寺中弘化,律行精纯,德为物范。僧祐跟随两位大师,服膺奉事,执操坚明。受具以后,又受业于法颖大师。法颖乃是当时律学名匠,僧祐随侍尽心钻研二十余年,终于精通律部,名闻当世。法颖圆寂()之后,永明年中(~),竟陵王萧子良常请僧祐开讲律学;由于僧祐披释精详,辩解入微,因此听众常达七八百人。又奉齐武帝敕,前往三吴地区去试简僧众并讲《十诵律》,说受戒法,所得信施用来修治建初、定林诸寺,并在两寺造立经藏。从此以后数十年中,僧祐常为学众广开律席,“春秋讲说,七十余遍”,而其一生主要事业也在弘传律学。僧祐所传律学是《十诵律》,律学撰述有《萨婆多部记》五卷、《十诵义记》十卷,这两部著作都是僧祐中年以后之作品,可惜早已亡佚,只有《出三藏记集》略载目录和序文而已。

玄奘法师之五月译经

农历五月一日

玄奘法师译出《辩中边论颂》。

农历五月二日

玄奘法师开始翻译《大菩萨藏经》

农历五月五日

玄奘法师译出《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农历五月七日

玄奘法师译成《阿毗达磨发智论》

农历五月十五

唐玄奘法师译出《瑜伽师地论》

农历五月十八

玄奘法师开始翻译《解深密经》

农历五月二十四日

玄奘法师译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dmyj/9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