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甘南纪事三郎木寺的回族老板与藏族
白癜风检查到中科 http://m.39.net/pf/a_4585634.html 郎木寺全景 游完郎木寺,我们在镇上主街的一家藏吧吃饭,那是五月初的一个下午。这时,一个头戴小白帽的人走进店来。这不是我们午间入住的那家回民旅馆的老板吗!他也看到了我们,过来招呼:“吃着呢?味道还行?” “挺好,就是点多了。”我指了指桌上两大盆石锅饭:“其实一锅就够了,我们还点了三个菜。” “你们大城市来的胃口小,我们这里每人至少一锅。” “我问了点餐的藏族小伙,一锅是一人份还是两人份,他比划了一下,也说不清楚。没想到这么大一锅,根本吃不完!” “多吃点,这里晚上冷,肚子饿了没地方宵夜。” 我笑笑,没作声。 “好,你们慢吃。”说着他转身在吧台旁的位子坐下,对跟在后面亦步亦趋的藏族小伙说:“一锅大概多少饭,比如可以盛几小碗,要对客人说清楚。” “是、是。”小伙不住地点头。 “这是上周的工资。别一拿到钱,就出去嗨皮好几天,人都找不到。再这样的话,你就不用到这里上班了。”老板把一叠钱递给他。 “是、是。”小伙接过钱,点头如鸡啄食。 “你是这里的老板!还以为是藏族同胞开的!”我惊讶极了。 “以前是藏民开的,我盘下来后还是维持原样做藏吧。刚开始做,很多地方要改进,请包涵。” 郎木寺东边的红石崖如一道巨大的屏障, 守护着脚下这片美丽的地方。 (郎木是藏语“仙女”的意思, 郎木寺由此得名。) 我们是中午抵达郎木寺的,入住了一家去年刚开张、网上好评如潮的旅馆。老板30多岁,戴着回族小白帽,汉语很好,没啥口音,身形瘦削,看上去利落能干,将这个家庭旅馆拾掇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 他帮我们提着箱子,领我们到二楼最靠里的一间房间,说:“你们第一个到,就给你们风景最好的房间。东边阳台正对红石崖,傍晚时夕阳照在崖壁上,非常漂亮。西边窗子望得见雪山。” 因房价不含早,便问他旅馆是否供应早餐。他没回复,只说:“你们休息一下,可以去街上吃午饭,接着游览郎木寺。” 街上食肆林立,看见重庆小面的店招便进去,坐下方知是藏民所开。面条辣得有点奇怪,带着一股膻味,我没动几筷就不想吃了。 郎木寺既是寺名,也是镇名;既是佛教圣地,也是藏、回、汉等民族融汇之地,还是著名的中外背包客聚居之地,有“东方小瑞士”的美誉。 一条2、3米宽的溪流,却是甘南三大河流之一,有着磅礴大气的名字叫白龙江,将小镇一分为二。江北是甘肃碌曲,江南属四川若尔盖。 想起在兰州中川机场租车时,店员问我们出不出省?我不假思索地答道不出。及至从玛曲到郎木寺,转天再到扎尕那,一路行来,方知店员此问的用意。此地的川甘省界犬牙交错,公路在群山峡谷内蜿蜒,在两省间不定切换。 郎木寺甘肃寺院入口处 在郎木寺,游客大多吃住在四川境内的回民村,游览首选地却是甘肃境内的郎木寺,即达仓郎木寺甘肃寺院(又称赛赤寺)。 它建于年,是西藏三大寺院总法台,西藏哲蚌寺的子寺之一,格鲁派最大寺院之一。现有大经堂、弥勒殿、金瓦殿、续部经堂、长寿殿、护法殿、马头明王殿、禅和塔等十余座建筑,闻思、续部、时轮、医学、雕版印经等五大学院。所有殿堂金碧辉煌,金顶闪闪发光。 和好塔 远山挂雪,松柏苍翠, 每座殿堂周围都有藏民在转经。 马头明王殿 大经堂 弥勒殿(左) 郎木寺躺在群山的怀抱中, 远处雪山下是纳摩大峡谷。 金瓦殿(左) 红石崖蔚为壮观 宗喀巴殿(左)曾毁为瓦砾, 现为琼岛邱俊出资重修。 宗喀巴画像 僧舍 与甘肃郎木寺隔江相望的是四川达仓纳摩格尔底寺,是阿坝地区格鲁派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寺院之一。建筑朴实无华,因寺内供奉着圆寂后几百年都不腐坏的五世格尔登活佛肉身而闻名。寺后即白龙江的发源地纳摩大峡谷的入口,骑马、徒步、溯源等户外活动均始于此。 两大藏传佛教寺庙间竟夹着一座清真寺, 位于甘肃境内,占地2亩。 始建于清末,年重修。 也许是处在藏区, 清真寺难免融合了一些当地元素, 显示着藏回两族和谐共处,相生相长, 又表明着各自对信仰的坚持, 令人感到美好和欣慰。 在郎木寺逛了约3小时,又累又饿。回到主街,一心想找个地方喝茶小憩。在丁字路口,一家装饰得清新时尚的藏吧,从满街藏域风情中脱颖而出,便毫不犹豫地走进去。 藏吧不大,吧台占去1/4,一角还搭了个迷你loft,除了哈达、牛头、羊头、五彩经幡等常规藏饰,墙上、桌上到处是五彩缤纷的便利贴,上写各种矫情文字,有美好的祝愿,有幸福的流淌,有无奈的诉说,有伤心的怨怼……我兴致盎然地一张张看着,队友说这里有点拉萨的玛吉阿米的意思。 许是下午生意清淡,藏吧内就一个藏族服务员,二十来岁,皮肤黝黑,带着一种你不理他他才不理你的孤(木)傲(讷),瘦瘦高高,像根电线木头,微弓着背,一副谦恭和顺的样子。 我们进门时,他正在吧台内忙着什么,一声没吭。我在餐厅四处打量了一圈,翻了吧台上的菜单,他依然默不作声。待我们落座,他才姗姗来为我们点餐。 拉茶,甜茶,酥油茶,藏式茶馆的特色饮品,应有尽有。但我们还是叫了常喝的绿茶和普洱,点了三个菜、两个石锅饭。 “石锅饭要等的。” “好的。” 菜陆续上来,正吃着,外面进来两个女生,径直走到吧台,问:“有数据线吗?可以充电吗?” “苹果的没有,华为和小米的有。”小伙说道。 其中一个女生对另一个说:“你在这充电,我回宾馆拿线。”说着便出门走了。 留下的女生找了位子坐下,叫了杯奶茶,边看手机边充电。不多会儿,回去拿线的女生进来,说:“我想去洗头,隔壁理发店有线,到那儿充去,走。” 两人遂到吧台买单,问小伙:“你好高啊,有2米吗?” “没有,1米9。” “也老高的,你是郎木寺的‘姚明’啊!我们可以和你合影吗?” 小伙羞涩地半低着头,走出吧台,表情有点尴尬。两女生叫我家队友帮忙拍,各站小伙的一边,使劲摆pose。 送走两女生后,小伙从吧台后面的厨房拿出一个大海碗,走到我们桌前,歉意地说:“石锅饭还要等20分钟。” “可以。” 他转身出了门。我透过窗子见他跑过马路,进了对面的火锅店。难不成厨房里没有饭,他去借饭?正纳闷着,他已出来,还是空碗,显然没借着。 “不知米有木有?要没有,还要去买米。” “米总有的,即使没有,现在去买也来得及,街上大大小小超市这么多。”队友笃定泰山。 就这样,两人在“郎木寺的玛吉阿米”孵了一下午。我点的是25元一份的素石锅,原以为像上海一样仅够一人吃,谁知翘首盼来的是满满两大锅!这一锅比家里的大汤碗还要大,足足有一斤饭,上面覆盖着五彩辣椒、各种菌菇、番茄、土豆等蔬菜,我俩惊呆了! 光盘是不可能了,打包更不可能。人在旅途,诸事不便。如此浪费粮食着实于心不忍,也不是我们应有的范儿,可又有什么办法?努力地多吃几口,尽量少浪费些吧。 藏吧生意尚可,不断有客人进出。回族老板似与朋友约在这里谈生意,什么合作市中心有栋楼,沿街门面平米,市口非常好,可以开餐馆旅馆等。“郎木寺的姚明”仍在吧台内忙碌,不想麻烦他,还是我过去买单吧。 “给她打八折。”一个声音从背后传来,我回头一看,是回族老板。 “不用不用。是我们点多了。” “明天旅馆有早餐供应,你们想吃的话,6~9点到一楼餐厅,10元一位。” “好,谢谢。” 藏吧离旅馆不过两三百米,出门拐个弯便到。经过一楼餐厅,见有四人正围坐吃饭,看长相和头巾颜色,想必是老板一家子:一老汉和一戴黑头巾的大妈想必是老板的父母,戴米色头巾的年轻女子应是老板妻子,戴粉色头巾的小姑娘是老板的妹妹。 “姐姐,明早起来后到这儿吃早饭。”小姑娘嘴很甜,中午刚到时见了我也是姐姐姐姐叫个不停,似乎在这儿有任何问题找她都能解决。 谢过她,上楼回房间。天还亮堂着,夕阳照在红石崖上,瑰丽绚烂,眼下正是最壮美的时刻。 翌日起来后,下楼去吃早餐。餐厅最里面连着灶台,仅老板的母亲一人在操持着,粥,肉包,花卷,白煮蛋,咸菜,家常味道,朴素亲切。 “一个人忙不过来,小辈怎么不来帮忙?”有客人问。 “她们忙她们的,我一个人可以。你们不够自己添。” 吃好早餐,在餐厅门口碰到老板。“把早餐钱给你。”我边说边摸出手机。 “你跟我来。” 我随他回到餐厅,他指了指墙上一个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dmyj/9609.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国文联副主席我的表哥是活佛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