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288655.html
绍兴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绍兴自古多美景。会稽山阴的兰亭,有崇山峻岭,有茂林修竹,更有流觞曲水,美不胜收。若耶溪则风景优美,又是西施浣纱之地,也是文人士大夫热门的打卡地。

早在魏晋甚至秦朝,孟浩然、贺知章、崔颢、王安石、苏轼、秦观······来绍兴旅游的大咖就多如牛毛!其中有一个人,堪称绍兴“铁粉”,从川蜀之地,不远千里到绍兴寻山访水,多次往返!

摄影/蔡敏

他,就是“诗仙”李白!李白一生五入浙江,绍兴是必来之地。会稽、若耶溪、镜湖、曹娥碑、天姥山......这些名山秀水都被他写进“到此一游”的诗里。

如果要为绍兴寻找一个文化代言人,李白是一个候选人。

绍兴

藏着他的“诗与远方”

别储邕之剡中

李白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会稽山,绍兴古称“会稽”,即是以山为名。摄影/李琼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节选)

李白

遥闻会稽美,且度耶溪水。

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

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鉴湖,古称“镜湖”。李白“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即指此湖。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节选)

李白

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越州风光给李白留下美好的深刻印象,他对此十分怀念,也经常用其作为美的标准,来比照其他地方的胜景。摄影/谢南华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节选)

李白

征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

五松何清幽,胜景美沃洲。

▲新昌沃洲湖畔。李白以剡县山川和沃洲胜景比拟秋浦和五松山之美。摄影/赵建平

梦游天姥吟留别(节选)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新昌天姥山。连绵起伏、气势磅礴的群峰是李白诗中的梦中圣山,成为后人无限向往的神奇仙境。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节选)

李白

正好饮酒时,怀贤在心目。

挂席拾海月,乘风下长川。

多沽新丰醁,满载剡溪船。

▲李白被称为“酒仙”,而绍兴黄酒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年前的河渡文化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绍兴即开始酿酒,南北朝时已很有名气,唐代的酒文化十分鼎盛。李白好酒,循酒而来,也在情理之中。

秋下荆门

李白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剡溪。沿溪古迹迭续,历代众多诗人学士或居或游,留下了无数咏剡名篇及趣闻逸事。摄影/谢南华

送贺宾客归越

李白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兰亭,王羲之酷爱养鹅,今天兰亭周围的竹林里还时时可见白鹅。摄影/柳叶氘

越女词五首其五

李白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

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若耶溪畔。若耶溪两岸层峦叠翠,溪水明净,富有诗情画意。南朝梁诗人王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唐代诗人独孤及“万山苍翠色,两溪清浅流”,若耶溪自古极受文人雅客青睐,是古时越中旅游的必经之地。摄影/陈禹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王台。绍兴曾是春秋时期吴越争霸核心区域。夫差灭了越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复国。

绍兴不仅是理想的观赏胜地,更是宜居之处。

安史之乱之后,准备避乱江南的李白把越中地区作为首选地。“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想怀东越”,越中山水也是李白心中的精神家园,它的平淡与闲静,让李白有了归属感。

若是厌烦了城市生活的忙碌烦躁,不妨去李白钟爱的若耶溪、会稽山.....享受自然的滋养,怡养身心,回归本真,在越中山水里,感悟人生真谛。

一、书法、唐诗、佛教胜地-云门古刹

佛教文化自东汉灵帝建宁中(年-年),由安息国高僧安世高云游会稽,弘传佛教,经过三国、西晋的初步传播,后从东晋、南北朝延续至隋唐、宋元、明清近二千年,平水一度成为浙东传播佛教的中心。这里古刹云集如林,宗派祖庭争相宏宗立说,大德高僧代代呈现,帝王将相不断赏物赐额,骚客名流诗歌咏呤无数。厚重的佛教文化成为平水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目。云门书法胜地,历来为文人所重,风景名胜甲于越中。唐人有"越山千万云门绝"之吟叹。寺前青嶂,矗如列屏。秋如万重,灿若褥绣。若耶溪绕门而过;秦望山据背在上。

它的东面即靠平水镇,南面有若耶溪、平江水库、平阳寺等,西面有。。。。。。。。。北靠秦望山(因秦始皇曾经登此山而有名),云门寺三面青山环抱,坐落在一个狭长二里左右的峡谷里,这里地处绍兴南部山区它有着宁静优雅、气候宜人、依山傍水、林泉秀美的一处清幽脱俗的佛门胜境。

云门寺始建于东晋义熙三年(公元)。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国,迄今已有多年历史了,可谓华夏最悠久的古刹之一。据史书记载: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曾于此隐居,云门寺本为中书令王献之(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的旧宅,传说王献之曾舍宅为寺。安帝义熙三年()某夜王献之在秦望山麓之宅处其屋顶忽然出现五彩祥云,王献之将此事上表奏帝,晋安帝得知下诏赐号将王献之的旧宅改建为"云门寺",门前石桥改名"五云桥",高僧帛道猷居之,竺法旷、竺道壹先后招之。《嘉泰会稽志》中记载"王献之云门山旧居,诏建云门寺。"又明万历《会稽志》卷十六元虞集撰《云门寺记》云:"寺本中书令王献之旧宅"。

云门寺还是绍兴除兰亭之外最为著名的一处书法胜地,中国书法史上的许多名人和逸事都与此有关。云门寺的前身本为王献之的旧宅,传为王献之隐居练字之所。"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帖》真迹也曾长期保存在云门寺。王羲之的第七代孙南朝智永禅师驻寺临书30年,留有铁门槛、笔冢及其侄子惠欣曾在这里出家为僧,叔侄二人都是书法大家,备受梁武帝的推崇,因启重寺僧智永、惠欣(两人皆以书名),因此云门寺曾一度敕改为"永欣寺"。相传王羲之墓便在附近,昔日智永,慧欣和尚迁居云门也为扫墓就近。智永有两个徒弟,一名智果、一名辨才,都是他的书法传人。智果青胜于蓝,隋炀帝就曾对智永说过:"和尚(--指智永)得右军肉,智果得右军骨。"时人求书者甚多,户限为之穿。智永身后,王氏传家之宝《兰亭帖》真迹由辨才收藏,结果就在这云门寺中被唐太宗派来的御史萧翼设计赚去。唐高宗上元二年()三月上巳,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曾在云门寺主持了一次模仿王羲之兰亭雅集的修禊活动,并也仿《兰亭集序》写了一篇《修禊序》,其中叙景部分写道:"暮春三月,修禊事于献之山亭也。迟迟风景出没,媚于郊原。片片仙云远近,生于林薄。杂草将发,非止桃溪。迟鸟乱飞,有余莺谷。王孙春草,处处皆青。仲统芳园,家家并翠。"在云门寺中,原有不少与以上人事相关的建筑和设施,如献之山亭、献之笔仓、智永铁门槛、智永退笔冢、辨才塔以及陆游年轻时在此读书的云门草堂等等,可惜它们都早就随着整座古刹的倾圮一起化作历史陈迹。

唐代,云门寺高僧荟萃。建中间(-),高僧灵澈禅师在云门寺撰著《律宗引源》二十七卷,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在曹溪说法,云门寺高僧善现住持事之。唐会昌年间(~)云门寺遭到会昌之难而毁废,当时只剩下面南一小殿未毁,因附益以为寺,即广孝寺。至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年)观察使李褒奏重建。然非复旧址,赐号大中拯迷寺。后于寺西建忏堂,号净名庵。宋太祖乾德六年(公元年)将其中一部份(显圣院)复名为云门寺。宋雍熙三年()赐名雍熙院。宋太宗淳化五年(公元年)改"拯迷寺"为"淳化寺"。后周显德二年()于拯迷寺石壁峰前建看经院。宋至道二年()改名显圣院。旧云门寺老宿所栖庵亦于熙宁二年()赐名寿圣寺。其时云门寺已一裂为四。南宋绍兴十四年(),高宗为云门广孝寺题"传忠广孝之寺",中间又题小字云:"赐传忠广孝寺"。广孝寺前,有宋高宗书"传忠广孝之寺"碑额,碑高丈余。寺有弥陀道场,杭僧元照书额。(另有"南宋度宗咸淳年间(-)曾改名为"传忠广孝寺"之说。)寺后废。至明熹宗天启三年(公元年)僧福坤偕献之裔孙于旧址募资重修,僧雪峤任住持。又恢复云门寺的旧名,并一直沿用至今。崇祯十一年(),会稽籍高僧弘礼住云门寺,"刀耕火种,有古德风",着语录30卷。云门寺在明末称曹洞中兴道场。云门一系,自湛然(圆澄)以后,其势力颇足,与临济宗的天童一系相颉顽。时云门广孝寺、显圣寺法席大振,威震江南。清初,平水佛教进入高层次的理论研究,高僧、名僧层出不穷,湛然门下出石雨(明方)、三宜(明盂)、瑞白(明雪)。当时,继席云门显圣寺的均为有名宗匠,明方门下的远门净柱,位中净符,明盂门下的狼亭净挺、西遁净超,明雪门下的百愚净断等,都是很有名的禅宿、有语录行世。-年,临济宗禅宿高僧道忞,奉诏敕建平阳寺,建阁七楹,其血书法华经全部,堪称佛门珍品。清顺治十七年(),赐帑银五百两,重修云门寺塔。后毁。建国初,寺内尚存佛像,有宗教活动。辛亥革命后,平水佛教寺院每况愈下。抗日战争时,平水寺院遭日寇蹂躏,寺毁僧散。解放以后,又一些寺院被毁,云门寺年久失修,湮于榛莽之中。佛像被毁,寺屋改作他用。今尚存广孝寺部分殿宇及碑文。1年后,当地信教群众募款重建,重塑佛像,恢复宗教活动。寺内尚存明代"募修云门寺疏碑.,平水还保留云门寺的部分。

云门寺在历史上之规模是非常之宏大。云门寺鼎盛时期曾热闹非凡,陆游在《云门寿圣院记》中写到:"云门寺自晋唐以来名天下。父老言昔盛时,缭山并溪,楼塔重覆、依岩跨壑(hè),金碧飞踊,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观者累日乃遍,往往迷不得出。虽寺中人或旬月不得觌(dí)也。"从此可以看出当年之盛况。另据《康熙会稽县志》中的记载和云门寺图上可以看出,进入峡谷之后首先看见的是一个写着"云门古刹"的石牌坊,然后是辩才塔、"卓立云门"石牌坊、雪峤塔、五云山亭、火者塔然后走过五云桥到达云门寺的山门前面,寺前面还有一片枫林,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云门寺当时的云门寺有五进之多,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禅堂等主要殿堂。寺院的两边各建有两排长长的厢房。寺院的周围还有铁门限、溪风阁墓、王子敬笔琢、王子敬山亭(书上说:唐高宗上元二年()三月上已日,名例"初唐四杰"之首的文学家王勃,在云门寺王子敬山亭主持过一次"克隆"晋代王羲之等人在兰亭曲水流觞的修禊盛事。)、洗砚池、白乳亭、五云山等。另外云门寺除主寺之外还设置有"看经院"(另有"刊经院"、之说)、"芍师院(忏堂)"、"显圣院"(云门显圣寺寺址在今绍兴城区东南玉笥山前。后周显德二年(),僧重曜于拯迷寺石壁峰前募缘建造。初名显圣院(云门看经院)。宋至道二年()九月,敕改显圣寺。院后有王子敬笔仓,实一眢井。元时,寺毁。明万历二十二年(),大学士张浚元等延请圆澄(湛然)禅师重建寺于玉笥山前,开法云门显圣寺,法席大盛。

全寺傍山而筑,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建殿堂宇舍余间。民国19年(),有僧余人。32年,部分寺舍为侵华日军所焚。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住持元相惨淡经营,然终难振旧观。年,有僧22名。年,寺舍废,改民居。)、广孝寺(广孝寺前。门外有丽句亭,刻唐贤诗赋于其上。寺前有辨才塔。寺内有辨才香阁,智永禅师之徒辨才曾居此。世传辨才于云门寺凿暗槛置右军兰亭序真迹于梁上,唐太宗御史萧翼以计取之。)、广福院(老宿所栖庵)、药师院等副寺,后来主寺日渐衰落各副寺就别立为寺了,如显圣寺、雍熙寺、寿圣寺等。在当时的这几个主要别立的寺院在加上云门寺本身被当地称为"一山四寺"、"一主四副"或云"一本而四名"。但在当地信众的观念中通常把这些寺院视其为云门一寺。另外在其不远还有很多的寺院、庵堂。"云门"只是一个总称而已。至宋,云门析为广孝、显圣、雍熙、普济、明觉、云门六寺。明万历《会稽志》卷十六载:"今云门有寺六:广孝,恩昱诸公所居也;上庵曰广福;看经院曰显圣;闷兴忏院早雍熙;西曰普济;南曰明觉,各有胜地。"足见当时的盛况

云门寺曾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历任住持者皆系当时著名僧人,如首任住持帛道猷(yóu)系为东晋一代名僧。随后相继还有法旷、竺道一(壹)、支遁、昙一、弘明、弘瑜、智永、智果、圆信、湛然、重曜、净挺、辩才、允若、具德礼、王门等等皆是一代高僧,尤其是支遁和昙一,前者创"即色空"学说,后者创了"幻化宗"学说。对中国佛教的发展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犹以辨才香阁最为文人喜爱。辨才为云门寺律师,王羲之七世孙智永之得意弟子,其生前所住香阁,当然亦为后人重视。香阁之得名,看来源于云门特有之天香。宋之问《宿云门寺》曰:"天香众壑满。"孙邈《酬万八贺九云门下归溪中作》曰:"天香满袖归。"孟浩然《游云门寺诗》曰:"香界登阁憩。"孙邈《宿云门寺阁》曰:"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孙邈不住岩东院而住香阁院应从心理上考虑。(按宣宗大中年间,浙东观察史李褒到云门,也住香阁院,并留下《宿云门香阁院》诗)当年《兰亭序》就是藏在这香阁之梁槛之上,诗人宿此当为凭吊。另一处"客栈"当为东客院,即岩东院,云门寺接待院。当年萧翼受唐太宗之托来云门骗取《兰亭序》时便住于此。萧翼有《宿云门东客院》诗。诗人初至云门就是以此诗结交辨才,博得辨才好感。

绍兴云门寺当地人称呼的杉木祖师墓之"杉木",应该是"散木"之误读也。据"会稽云门湛然澄禅师塔铭"载:师名圆澄,字湛然,别号散木道人,会稽东关夏氏子。湛然圆澄乃明末曹洞宗云门系的大宗师,圆寂于越州东关天华寺(现属于上虞东关),塔于云门显圣寺南山。

云门寺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声名显赫,历代帝王都很启重此寺。如晋安帝、梁武帝、唐太宗、吴越王、宋太祖、宋太宗、宋高宗、清顺治、康熙、乾隆等皇帝都十分   年1月10日,首届中国绍兴云门文化节举行,绍兴文化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研讨如何更好地传承历史文脉、弘扬云门文化。在绍兴文化界,云门寺被称为沉睡的博物馆,文化节活动使沉睡千年的云门文化饱受各界   平水镇平江村,秦望山脚下,有一条狭长的山谷,这里茂林修竹,环境清幽,正如世外桃源一般。东晋古刹云门寺就坐落在这里,此处也是王献之故居和陆游草堂的所在地,是佛教圣地、书法圣地、旅游胜地,历史上曾盛极一时。如今踏上这片文化厚重而又充满诗意的土地,荒烟蔓草间,依稀可见那些被掩盖的鼎盛,依然让人激动不已。

  也许,我区深度开发南部山区旅游资源,这里正是最精彩的落墨处——

  

  这里已被人遗忘很久

  “越山千万云门绝”,唐代诗僧皎然当年游遍越中山水后,在诗中如此高度评价位于平水的云门寺风光。“十峰游罢古招提,路入云门峻似梯。秀气渐分秦望岭,寒声犹入若耶溪。”这是万历《绍兴府志》中记载的唐朝诗人秦系的诗句,描述的就是云门寺层层叠叠的秀色。

  位于平水镇平江村境内的云门寺,背依秀丽的秦望山,南临若耶溪,东西两侧青山相拥,风景独好。这个狭长的山谷茂林修竹,泉水叮咚,松涛阵阵,环境清幽,民居点缀其间,若隐若现。

  云门寺自古为浙东佛门圣地,这里既是高僧辈出的辉煌寺院,又是文人墨客雅集场所。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无论山水风光,还是文化内涵,都可谓独步越中,让人刮目相看。只可惜,这里已被人们忽略很久了。

  云门寺经历了多次兴衰更替,东晋以来,一直热闹非凡,明末走向衰落。辛亥革命后,平水佛教寺院每况愈下。抗日战争时,寺毁僧散。新中国成立以后,又一些寺院被毁,最终年久失修,湮于榛莽。现存墨池一潭、五云桥一座、清代木构建筑两进及厢房数间。

  

  三大文化亮点可圈可点

  一、显赫的东晋古刹

  云门寺距今多年,由东晋安帝下诏所建。这里本是世家大族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的旧居,因梦见五色祥云显于屋顶而舍宅建寺。

  云门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自东晋以来,云门寺古刹如林,大德高僧代代呈现,一度成为浙东传播佛教的中心,其历任住持都是当时著名僧人,创“即色宗”学说的高僧支遁和“幻化宗”学说的高僧昙一都出于云门寺。因厚重的历史文化,云门文化成为江南传统文化的重要一脉。

  历史上的云门寺,辉煌比肩灵隐,规模十分宏大。从晋代到明清,光皇帝就有十余位为这里树碑建塔、赐名题额。陆游在《云门寿圣院记》中写道:“云门寺自晋唐以来名天下。父老言昔盛时,缭山并溪,楼塔重覆,依岩跨壑,金碧飞踊,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观者累日乃遍,往往迷不得出。”

  据悉,前不久,有爱好爬山的驴友深入现在云门寺后面的深山腹地,山野间看到一云门寺界碑,忍不住惊叹当年寺庙规模之大。

  

  二、神秘的书法传奇

  在绍兴,除了兰亭以外,书法史上不可磨灭的应该是云门寺了。

  在今天的辽宁省博物馆,藏有古画《萧翼赚兰亭图》,这是唐朝大画家阎立本之作,原作今佚,馆藏为宋朝临本。这张图上展示的故事,就发生在云门寺。

  原来,云门寺前身为王献之故居,是他隐居练字之所。王羲之《兰亭帖》真迹也曾长期保存在此。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智永曾在这里出家为僧,创出书法“永字八法”。智永有个徒弟叫辩才,也是有名的书法传人,智永弥留之际将《兰亭帖》传给辩才。唐太宗李世民爱此稀世之宝,明求不得,就派心腹御史萧翼化装混入云门寺,设计从辩才手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osengyuanji.com/dmyj/8947.html